识茶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识茶,泡茶,品茶

今日霜降。秋天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凉意渐深。忙碌之余泡杯好茶,温润满足,再读一本关于茶的书《识茶,泡茶,品茶》。 中国茶品种繁多,要识得好茶不容易。除了看书获得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去喝茶。学了茶道课之后,会更注意平时喝到的茶叶,拿到干茶辨型,闻香,再结合学到的知识,判断茶叶的种类。好的老师还能分辨出产地和树种。喝完还要看叶底,闻杯底香,可以帮助更好地分辨茶的好坏。 有了好茶,泡茶也是极讲究的事。以前喝茶最多不过用紫砂壶泡,能够一类茶用一把壶就觉得自己讲究,其实自己根本就是“门外汉”。学过茶才知道,泡茶有多少的讲究。用合适的水,合适的温度,合适的容器,还要有合适的冲水方法。每一种茶出汤的时间,每一泡都有区别,喝在口中的感觉会完全不同。喝过老师泡的茶,常会有不同惊喜。会泡茶可以发挥好茶的优点,也可以规避掉它的一些缺点。 喝茶有养生保健的功效,还有修心养性的作用。中国茶文化史上,茶与祭祀,宗教都有关联。茶在道家的久远历史记载中就有很多。陶弘景在《茶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道士们经常服用茶叶,已达到修炼成仙的目的。喝茶过程中的“静”,“雅”,“礼”,“德”,“中庸”,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品茶的过程,需要用心体味。人与茶之间的联系,也是人与自然万物联系的反应。古人采茶,有歌有舞,品茶,有诗有画,实在比现代人有趣味的多。书中读到神农,陆羽,皎然,卢仝,张岱,曹雪芹,巴金等大家与茶的故事,甚觉有味。而关于茶的著作,除了我们熟悉的《茶经》《茶录》《大观茶论》《茶谱》,还有《品茶要录》《煎茶七类》《僮约》有时间定要找来一读。 正巧看到霜降喝茶的段落。中医认为霜降是深秋时节,五行属金,对应的五脏是肺,所以这个季节养肺是很重要的。书中有介绍了黄精冰糖茶。用两克黄精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十分钟代茶饮。查了一下,“黄精”别名老虎姜。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没有尝试过,不过想象它是中药泡出来的口感应该不是很好吧。其实自己秋天喜欢喝白茶和乌龙茶。白茶要喝老白茶,温润,除燥。白茶的抗菌和免疫功能已被科学研究认证,常喝可以预防感冒。特别适合嗓子不舒服的时候。而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这个季节喝不温不火,茶性温和,还香。 秋天很干燥,晨起常会觉得喉咙干痒,偶尔有点小咳嗽。平时常记多喝点好茶,多读点书。慢慢收敛自己的心神,安度金秋。

优雅恬静的中国茶艺 茶艺师都是如何识茶辨水的

基本步骤是:看干茶,闻香气、看汤色、品滋味、看叶底。

识茶辨茶——你知道普洱生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普洱生茶的加工工艺步骤:采摘—摊凉—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通常普洱茶采摘是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为主。 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溶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糖。 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干燥以后的茶饼包上绵纸,七饼为一筒,使用天然的笋壳做为包装,俗称为“七子饼”。传统普洱茶选用笋叶来包装,不仅环保,而且朴实、美观。笋叶来自黄竹,叶型较瘦长,质感细腻,表面反复揉搓没有裂纹,具有防潮、透气、清香优点。当地人说:“普洱茶在里面会很舒服,因为会透气,而且笋叶有一种自然清香的气味”。

认识茶梗

认识茶梗为什么说茶叶里的梗是宝?茶叶里的茶梗不仅有甜爽的滋味,还有独特的香气。挑拣时适当保留一些茶梗,有利于丰富茶汤的滋味和香气。而如果保留太多,又可能会喧宾夺主,造成茶汤口感淡薄。若是绿茶,追求鲜,爽的口感,那么茶梗就不应该出现。[茶梗的好处]茶梗属于茎的部位,里面的维束负责运送营养成分,因此茶梗中的糖类物质和氨基酸类,都显高于芽叶。糖类物质能够增加茶汤甜醇的滋味和稠厚的口感,且茶多糖对人体益处极大。氨基酸类物质不仅构成了茶汤滋味的鲜爽口感,在加工的过程中,氨基酸的降解还能产生许多香气物质。茶梗的作用[茶梗有助于增加茶的香气]茶梗是输送营养物质到芽叶的通道,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适当的茶梗有助于增加茶的香气。[茶梗有助于提升耐泡度]冲泡过程中,茶梗的作用更多是平衡浓淡。毕竟嫩芽和叶的内含物质远不及茶梗,析出速度也快于茶梗,如果没有茶梗,很容易就出现茶 叶“不耐泡”“掉水” 的情况发生。[茶梗让茶汤更加甜醇可口]品饮的方面来看,茶梗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其中富含的茶多糖和氨基酸是普洱茶甜味的主要来源,使得普洱茶更加甜醇可口。[茶梗有利转化]从存放转化的角度来说,适量的茶梗可以充当饼的骨架,起到支撑的作用,为茶叶留下充足的养分和空间。茶梗在各类茶里的作用[乌龙茶]乌龙茶要制成其特殊高扬的香气,采摘的原料必须足够成熟,-般采摘一芽三四叶,并带有茶梗。制作的过程中,茶梗中的部分有效物质通过维管束运输到叶片中,摇青时形成的红梗红边,是乌龙茶香气产生的必要条件。[黑茶]黑茶的国家标准是明确规定了含梗量的,例如要求茯砖茶含梗量不超过10~20%的比例。足够的茶梗能增加黑茶的甜醇味,还能在压制时形成空隙,避免压制太紧而影响透气性,茶梗的存在利于金花的形成。[白茶]白茶中的寿眉,也正是因为原料相对粗老且含有茶梗,品质特殊与白毫银针,白牡丹截然不同。如果散茶压成饼,茶梗也利于后期的转化,形成的老白茶特有的香气和甜度。

如何辨识茶叶真假?

 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褐色、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  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比较标准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茶杯上的字是什么,只认识茶道两个字,后面的是什么?

需上传一张在线图片链接,可以用图片上传网站

认识茶叶,认识鸵鸟,认识袋鼠,认识地铁中,哪个体现了中华民族特色又

茶叶

如何认识茶室现象?

茶室就是喝茶的地方,大家坐在一起品茶,大家喝茶并不仅仅只是喝茶的那种感觉,更讲究的是茶。页背后的那个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茶,很多人在一起的话,并不仅仅只是喝茶,在喝茶的同时也可以一起打牌,一起消遣,一起娱乐,所以说现象,是现在比较流行一种现象,我以前也去过尝试,虽然说茶是中老年人比较多,但是现在年轻人也不断的涌入进去,因为茶是文化的话,说明已经事情说明的话,大家还是很喜欢这种茶叶文化的同时以及它带来的附属的价值。

认识茶的朋友来看一下这是什么

应该是花茶类,用绿茶和花瓣混合在一起,不过看的质量应该是差品,真正茶叶的包装至少要塑料膜隔一层,而不是直接包进铁盒里面的

如何认识茶室现象?

我的认识:那就是空闲时间和朋友喝茶聊天、娱乐的地方。邀三五好友一起在比较安静的茶室坐坐,聊聊天疏解一下压力,分享一下快乐,也可以谈谈工作。

人类如何认识茶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018563.html

有认识茶叶的吗?帮我看一下这铁观音正不正宗。

铁观音鉴别方法是“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冲水开泡)”这两个程序。1、观看外形:主要是观察铁观音的外形、色泽、匀净度和闻茶米的香气。凡外形肥状、重实、色泽砂绿,干茶(茶米)香气清纯的,此类茶即观音特征明显均为上品茶;反之为次品茶。2、湿评品质: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鉴别其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1)嗅香气:先嗅香气是否突出,再区别香气高低、长短、强弱、纯浊。嗅香时采用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的方法。凡香气突出,香气清高,馥郁悠长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2)尝滋味:用茶匙舀取适量的茶汤入口(一定不要太多),通过舌头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滚动,使口腔各部位的味细胞作出综合的滋味感应。凡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韵味”特征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3)看汤色:看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清浊等。凡汤色橙黄明亮的(简称是绿豆汤)的为上品;暗浊的为次品。(4)观叶底: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俗称“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叶底。凡叶底柔软、“青蒂绿腹”明显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如何认识茶道源于?

茶,蕴藏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它不但与历史同在,也是见证历史的万物之一。在不同的文明之下,茶都演绎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也附加了不同文化,只从茶杯注入一种时代的文化之后,茶不在是茶,而是一种时下的文化。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文化始于神农时代,而中国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随着茶行业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现阶段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国内茶文化已经开始快速传播,茶的商业化也快速被推进,因此茶文化也将得到商业的携手共进。目前,茶商与茶道形成一体,很多茶商都在率先玩转“茶道”,因此成为推动茶文化是一股力量。但到底如何才算是茶文化,茶文化可以怎样更好地得到传承呢?也许从古至今人们已经传承着很多茶遗留文化,同时我们享用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也需要创新与时俱进的茶道文化,来弘扬茶文化带给人们生活的品味以及品质。要更好地创新与传承,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去发展。以“茶文化行业平台”为例,汇集行业优质且高端茶商,致力打造茶文化高端平台,以平台方式传承与弘扬茶文化,利用互联网渠道传播与普及茶知识给更多年轻一代。据了解,茶文化行业平台已成功走出世界,其旗下的臻溪金毛猴红茶更是当前白宫专供的国宴红茶。茶文化行业平台创始人称道:“作为一个制茶世家,我们不仅传承创新的茶叶制作技艺,更有责任传播传承中国茶文化,尤其是向青少年。目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而年轻一代都喜欢使用移动互联网,要更好地传播茶文化给他们,利用移动互联网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中华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而且已经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茶文化行业平台将进一步扩大国际茶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友谊、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多种多样的茶叶产品,促进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如此看来,以平台形式汇聚更多茶友、茶商、茶知识,使茶叶不仅仅是一款茶品,更流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更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快速道路。

春季养生食谱吃什么好 四款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茶饮保健康

说的很好。除此之外,身体还要顺应天体四季万物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茶具知识茶器的选择需要注意这4个原则 如何选择茶器

1、器之质地粗细与茶之发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来选择茶器,也就是说,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宜用质地细密的器物,如绿茶宜用青瓷或玻璃器皿,乌龙宜用泥质较细的紫砂,黑茶宜用粗陶或泥质较粗的紫砂。是因为,质越细密,越容易将发酵程度低或不发酵的茶的温润体现出来。而粗陶,能吸收老茶异味,所谓水过砂则甜,有助老茶浊气散发。 2、器形之高矮与茶之老嫩成正比,在茶器的选择原则上,越老的茶,由于不怕焖,宜选择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秦权、汉铎等,能将老茶的茶性很好地逼出来。而细嫩的茶,如绿茶,宜选择无盖或浅腹的的器皿,才不会将嫩芽焖坏。按这个标准,嫩芽做的红茶,如金骏眉,虽然发酵程度高,由于细嫩,宜选择浅腹的紫砂。 3、香气多少与茶器质地粗细成反比,以紫砂为例,以香气见长的茶,如乌龙茶,宜选择泥质较细的紫砂,香气不宜散发。而香含在茶汤中的茶,如普洱,宜选用泥质较粗的紫砂。 4、当你无法选择时,盖碗是万能的替代品,由于盖碗的可控程度高,如通过盖之开合,可散可闷,来适应不同老嫩和发酵程度的茶;通过观看汤色,判断茶汤浓淡,决定出汤时间等等。当你无法备齐各种茶器时,盖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请问茶道分几级?怎样认识茶叶的好坏?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1.外观看外观,由形状来辨别.每种茶叶都有一定的标准形状. 如龙井茶为片状,文山包种茶为条索状,冻顶茶为半球形,高山茶为半球形或球形,闽南乌龙为全球形. 看色泽(茶乾之外观色泽);以色泽均匀带油光者为佳.如红茶以深褐色有光亮者为上;绿茶需茶芽多,且呈翠绿色者为佳;包种式乌龙茶贵在有灰白点的青蛙皮状,比较深绿色. 茶叶条索愈紧缩愈好;茶菁愈嫩绿,条索才能揉得愈紧密. 身骨重实者为上:茶菁愈嫩绿者叶内厚,茶乾条索结实, 身骨重实者为上品,条索以完整且粗细,大小相近者为佳 茶叶与茶梗愈乾燥越好;充分乾燥之茶叶,叶片压之成粉茶梗乾脆易断。 2.闻香气茶叶之鉴别由闻香气而辨别这是茶品质好坏中的主要条件.制法不同,而有不同之香气 茶叶香气极品之主要条件如下: 绿茶为清香或原味香(如绿豆,海苔,疏菜等味香) 包种式乌龙茶,花香者为极品. 金宣茶为花香带奶香 冻顶茶为熟果香 白毫乌龙茶为蜜糖香 以上各类香气之变化又非常多,但无论那一类香气 又以清纯,高扬幽雅,香气强烈愈持久者为极品. 3.观汤色观汤色,从茶汤颜色辨别。各种茶因制作方式及发酵程度之不同,各具有其标准汤色,茶汤水色以浓厚明亮透底者为佳,若混浊暗淡透明度不足则为下品,此外茶汤中沉淀物愈少愈好。(好品质的红茶汤冷却後呈乳化现象,则另当别论)。 绿茶类,如龙井,茶汤应为翠绿色而散发出一股清香 轻发酵茶类,如文山包种茶及高山茶则为蜜绿色或金黄色具花香 半发酵茶类,如冻顶茶为深黄色或金黄色散发出熟果香.铁观音为澄黄色具有特殊的弱果酸特性,白毫乌龙茶色为琥珀色. 全发酵茶类,红茶汤色为暗红色. 茶叶之分类,大多分为以上四大类 4.尝涛尝滋味:由茶的滋味上辨别.这要比闻茶的香气更重要. 茶是饮用的,以少苦涩,甘醇度强者为佳.入口有强烈感应,感觉醇厚甘滑,能迅速扩张在口腔之各个部位,并使口腔长时间保有茶香茶味者为佳. 茶汤入口,苦涩味重,味淡,或有菁臭味者为下品,若苦涩只是短暂现象,而能即时回甘则无妨. 5.检视茶渣检视茶渣:由茶渣来作最後之辨别. 叶面在沸水冲入之後,展开的速度较慢,或展开的程度较小者为佳,因为老叶的条索揉捻度松,故较易展开,嫩叶则因揉捻紧而伸展较慢. 新茶叶底鲜明清澈,陈茶则黄褐或暗黄.轻发酵茶全条以清澈为佳,中发酵茶以踞齿有红边为佳,重发酵茶全叶则呈红铜色.此外叶片愈完整无破损者越好,枝叶细嫩连理者为佳. 前面曾提到五种品鉴茶叶的方法(外观,香气,汤色,滋味,茶渣)只要多看,多品,多接触,就可以提高您品鉴茶叶的功力. 初学者找到自己喜爱的口味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骤.但是在买茶叶之前,找对茶庄是首要条件!何谓找对茶庄?一般我们可先行购买少量,多种口味的茶叶,先行试饮,细尝品味.或是请店主介绍(价钱在自己经济能力内)茶汤入口,含于口中一点时间,再令其自然流入喉咙,感受香气及喉韵的反应;只要口腔有一种爽朗润滑的感觉,香气鼻,喉中觉得甘甜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