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关于客家土楼的问题

2023-06-04 09:22:24
TAG: 土楼
西柚不是西游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客家土楼闪烁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传统文化的可见、可触、可感更吸引众多的游客的莫大兴趣。

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田螺坑土楼群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350年的比萨斜塔闻名世界。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六百多年来,塔身缓缓向南倾斜,近一个世纪倾斜似有加速之势,尤其是经过1972年大地震后,它的斜度现今已达8度。比萨斜塔的斜,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还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

在中国福建南靖县境内,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裕昌楼的斜,是局部结构的斜,就像今天的央视新大楼,有惊无险,斜而不危。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跟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2001年5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典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58千米。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6座圆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河坑土楼群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

漳州土楼数量很多,共有800多座。第一座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土楼是华安仙都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土楼中的优秀代表作,其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有“圆楼之王”、“国之瑰宝”之誉。

历史最悠久的是华安县沙建镇的“齐云楼”,它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规模最大的土楼是直径达94.5米的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它有“超级土楼”之称;土楼造型多样,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最为奇特的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它是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来自各国的专家经过紧张热烈的审议讨论,最后由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委员国一致表示通过将中国的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而备受世人瞩目。1999年,福建土楼“申遗”工作启动。2000年4月,福建省政府正式确定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04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去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福建土楼遗产申报项目进行现场评估考察。今年上半年,福建土楼顺利通过正式评估,成为提交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的全球47项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之一,这也是2008年我国参评的唯一文化遗产审议项目。

CarieVinne

客家民居:围龙屋

围龙屋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一、围龙屋的整体布局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自然的了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设计建筑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

二、围龙屋隐含的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相敬如宾。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承传。据考古资料表明,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中潜意识地蕴含了其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如俗谚:“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等。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因为,客家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的游离中,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户所难于克服的困难,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排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思想。

客家人做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排宴席,祭祀神灵。

参看客家人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黑桃猪

客家精神 1.刻苦勤俭。这是客家人最突出的特色。在这方面,广大山区的客家妇女表现得特别突出。她们艰苦卓绝、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精神,历来为中外人士所赞扬。她们有力地促进了客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爱国爱乡。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客家后裔和港澳台客属同胞,纷纷在故乡投资建厂,为振兴故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经常慷慨出资赞助家乡的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体现出游子的爱乡情怀。

3.念祖思亲。历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迁的,他们怀念故土深沉浓烈。他们的后裔承传了这种带有儒家观念的传统,色彩更为浓烈。不论迁移到何处以及海外异国他乡,客家人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祖辈来自何处。 4.重教崇文。客家人继承中原优良传统,历来十分重视学习文化。 5. 开拓进取。客家男人,不论出外谋生、立业,或从政、从军、从商,都敢做敢为,富有拼搏进取的精神

福建土楼有哪些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r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U0001f004ufe0f以下有一些福建土楼图片,可供欣赏:
2023-06-03 17:14:082

福建土楼简介

福建土楼简介有奖励写回答介树枝春缎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聊聊关注成为第48位粉丝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
2023-06-03 17:15:2211

福建土楼景点介绍

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 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 。即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截至2008年,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
2023-06-03 17:17:201

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

  1、外形。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2、作用。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3、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4、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筋混凝土般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5、布局。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照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6、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2023-06-03 17:17:291

土楼是哪个民族的,土楼都有哪些分类

  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你知道土楼是哪个民族的建筑吗?接下来,赶紧和吧、我一起到 客家民居 中了解吧。   土楼是客家地区的建筑,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因此,土楼是汉族民系的建筑。    土楼分类:   土楼分为长方形楼、正方形楼、日字形楼、目字形楼、一字形楼、殿堂式围楼、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曲尺形楼、三合院式楼、走马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后向悬空,以柱支撑)、圆楼、前圆后方形楼、前方后圆形楼、半月形楼、椭圆楼等30多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长方形楼、府第式方楼、一字形楼、圆楼等。    圆楼   在旧时被当地人称为圆寨,至今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圆楼仍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圆寨。圆楼的共同特点是:大门、祖堂等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两边的建筑对称,这与其他种类的土楼相同。多环同心圆楼外高内低,楼中有楼,环环相套,祖堂设于楼中心,环与环之间以天井相隔,以廊道相通,而且廊道均与祖堂相连,只有一环的圆楼祖堂则设于正对楼大门的后侧厅堂(又称上厅)。   圆楼的外环(主楼)呈圆形状,以厚实坚固的生土墙承重,其土墙依层次升高而逐渐减少厚度,底层厚1米多至2米,顶层厚0.4米至0.8米,楼层越高、直径越大的圆楼土墙也就越厚。多环同心圆楼的第二环以内的墙体均用青砖或土坯砖砌成,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适应内部结构灵活多变的需要,同时也无需像外环那样突出防卫功能,何况其承重远比外环小。楼内其他附属建筑如厨房、浴室等墙体也使用同类材料。    方楼   数量居各种类型土楼之冠。从外观看,四周高墙耸立,四角规整,呈封闭式,防卫功能十分突出。但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的四周高度相等,更多的是前低后高,即后向比前向与两侧高,与两侧屋顶形成半层或一层楼高的错落,前者为悬山顶,后者为重檐歇山顶。方形土楼除了大小各不相同之外,其内部布局、结构由于受楼主需求、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异。
2023-06-03 17:17:381

福建土楼的由来是什么?

福建土楼的由来,还得追溯到魏晋时代。相传当时内乱外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南侵,所谓“五胡乱华”。西晋王朝内部又自相争斗,酿成“八王之乱”。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攻陷都城洛阳,那里的百姓无论是有钱有势的还是平民百姓,皆纷纷南逃。有的大家族则举族南迁。但在南逃的过程中,他们一直难以落脚安居,因为经常被当地土著驱赶。后来好不容易逃到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处,总算定居下来了。然而,年复一年,死的死,走的走,也不知道这个家族原来是怎样的结构,难以论资排辈地居住,于是干脆造个圆形的大屋,大家住在里面,不分彼此。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经常要与当地土著发生矛盾,甚至斗殴,因此平时只好生活在宅内,务农时出去。土楼里储有大量的粮食、油盐、蔬菜等,几个月不外出也无妨。圆形建筑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2023-06-03 17:17:472

土楼的特点及优势

特点是造型独特、规模宏大,优势是集居住和御敌于一体。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规模宏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土楼作为楼房的主要作用就是居住功能,同时可以有效御敌,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023-06-03 17:17:541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

没有客家人,就没有客家土楼。在山区中生存,族人们的居所必须进行全面升级。汉人先祖们在中原的四合院建筑,不适合在山地中建造,并且没有防卫能力,首先被客家人所放弃。临河而居的江浙水乡民居,雕镂精湛的徽派大宅,也因无法容纳众多的宗族人口,不适用于新的生存环境。原福佬人临海以船为家的习性,也因远离海洋而无所适从。客家人,必须创造一种新的居所形式,来保护族人的生活。[[2]]创造与适应——在中华民族中永远都不是能缺少的特质。土楼应运而生。最开始出现的,是五凤楼(图2-1)。 图片五凤楼的最初创想来自中原的四合院,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加高了两侧厢房,以凸显围合感,增强保卫作用。加高的厢房叫做“横屋”,为适应山地地形,也为了能容纳更多的族人,平地的四合院演变成了前低后高自外向内排列三座堂屋,名为“三堂”。从正面看,形似五只展翅而飞的凤凰,所以叫五凤楼。图片以四合院为原型改造而来的五凤楼,虽然容纳人数增加许多,电脑上防卫能力依然没有多大改善,无法应对山区险恶的生活状况,所以客家人又发明了“方楼”(图2-3)。方楼是将土楼的范围能力彻底升级,四围的高度升至统一,围墙高耸,屋顶四角相连。从外面完全无法窥视内部的情形。除却唯一大门,整栋楼再无出入口。虽然源自中原建筑的错落美感消失,但是防卫能力却是大大提高了。图片既然方形围合是可以成立的,那么圆形围合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同等边长则圆形面积最大,意味着同等的建筑材料,可以围合出更大的院内面积,改善内部生存环境的同时,没有了拐角,土楼的视野根据宽阔,并且防卫面也更加灵活。图片自此,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的福建土楼,完全呈现于历史之中。
2023-06-03 17:18:033

土楼有哪些优点

福建最有特色的民居当推“土楼”。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这种以生土为墙的土木构架民宅,其造型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品类中,是花样较多的一种。有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及不规则形等许多种类,又以圆、方、交椅形和五凤楼最为常见。 方型楼,永定称“四方楼”,南靖称“四角楼”,其起源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封闭、最坚固。这种土楼高约16米,可达5层,每层相隔约3米左右,墙壁下厚上薄,底层墙厚1米以上,越往高墙愈窄,顶层厚仅0.8米。楼房占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5层楼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上下,每层楼有房间20多间,门厅各1间,整座楼共有房间100间左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楼梯通向上层。一座楼可居住二三十户百口人以上。其代表有南靖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武平的“大夫第”,永定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等。永定的“馥馨楼”,又称“大楼厦”、“火烧楼”,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楼内居民已传至27代。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节省很多木料,有很强的隐蔽性。 圆型楼,又称“圆楼”、“土圆楼”,永定客家人称其为“寨”。环形圆柱状的圆楼是福建土楼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永定、南靖、平和、上杭、华安均以此类土楼为主。相传圆楼是1300多年前唐将军陈元光平闽时,由军事营寨发展而来的。圆楼外观庞大巍峨,直径达50~70米者比比皆是。闽西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直径73米,是由同圆心的大圆环和小圆环、三环相套而成的巨大古堡,每环之间以环井形天井间隔,外圈周长达229米,底层土墙厚达1.5米。最外环高4层,中环为2层,第3环为平房,中央圆心点上是一座八卦形的八角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总面积为5376平方米,曾住过80户600多人。闽南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的“平作厥宁”圆寨,楼体圆直径达77米,为世界上已知的、仍住人的、最大直径的圆土楼民宅。主楼高4层,约14.5米高,每层有77个开间,现仍住有77户250余人,均为叶姓同宗一族。它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工程前后历时40年,最盛时住过700多人。普通圆楼占地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一般来说,永定圆楼多为3层、南靖圆楼常达4~5层。高约十二三米,每层房屋30间左右,梯道2~4条(依楼大小而定)。不少圆楼另建一座占地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圆楼;作为祭祖和娱乐场所,风格别致;通常小圆楼也可住20多户100口人。圆楼建筑风格在土墙厚度上与方楼相近,不同的是楼内各层房间规格比方楼更为统一规范。圆楼还克服了方楼的一些缺点。如方楼四角屋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大,而圆楼消灭了角间,构件尺寸统一,施工相对简单,屋顶也更为简化。其房间朝向与方楼相比,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宗族内部的分配。此外,用同样周长围成的圆形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因此,圆楼比方楼有更大的内院空间。因无间角,对大木料的需要也相应减少,且抗风抗震防火的性能更高。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华安县沙建乡宝山村的“升平楼”,是闽南唯一的外墙全部用条石砌成的三层圆楼。也是单元式结构。因不忌风雨,出檐较小,状似石磨。这座石圆楼是福建土圆楼族中的独特支系,但其抗震性能犹不及土楼。 在南靖等地,还有一种叫“交椅楼”的生土楼,其建筑形式与方形楼大致相同。但前排房稍低,为平房或2层楼,左右两边稍高,为2层或3层楼,酷似座椅的“扶手”,后排房最高,可达3层以上,宛如座椅的靠背,整座楼仿佛一把“交椅”,故俗称“交椅楼”。其特点是土墙前低后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房间数达五六十间,居住15户约六七十人。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的“长源楼”是其代表。 在土楼建筑中,圆楼和方楼通常是单独起建的,但在一些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形成了圆楼与方楼结合的土楼群。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黄氏家族,开基数百年来先后建有5个一体相联的圆、方土楼组合。从空中俯看,一座方楼雄踞中央,四座圆楼围绕四角。恍若一朵怒放的硕大梅花,点缀于绿野平畴之上,错落有致,美不胜收。该楼群初建时仅为一座方楼,黄氏祖先取楼名为“和昌楼”,后因人丁渐旺,分别在方楼四周建起4座圆土楼,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拱卫着“和昌楼”,使之既似山寨,又如城堡,夺人心魄的宏大构思,令人俯仰皆叹!此外,在永定古竹乡高北村也有以圆楼为主,方、圆楼错杂而筑的土楼群。这种巧妙的构思,奇特的组合,令海内外的建筑专家赞不绝口。 圆楼或方楼的底层均作厨房、饭厅,有的也作牛栏、猪圈。底楼对外绝不开窗。2层楼为放置谷物和农具的杂物间,对外也罕有开窗。3层以上为卧室。楼上楼下的房间及每一单间均一样大,一般为10米2左右,显得狭小,仅容一床一橱一桌,反映出客家家族不重卧室而以厅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习惯。大多土楼内的走廊为敞廊,大家共用,每个房间的门与窗都开向走廊。也有一些土楼内部以八卦式单元切割或从一楼到顶楼每一间均为独立单元。各家人靠楼梯上下相连。永定湖坑乡的“振成楼”,外圈以八卦形分成8组居室,每单元6间,每层48间,4层共192间。每单元防火墙相隔,有拱门相通,楼下各有一间浴室。 在闽西及闽西南客家居住区,还有一种与圆、方土楼造型风格迥异的土楼民宅,俗称“五凤楼”(南靖人称“大屋厦”),这是一种府第式的土楼住宅。五凤原为五方(东、西、南、北、中)配五色所引伸的五行意义。以五凤名宅,表示四方与中央相应的寓意。它像古代中原的宫殿,也近似北京故宫的形式。突出中轴中心,在平面发展的基础上,讲究左右均衡对称,前后高低有序,布局方整有序。最普通的五凤楼是三堂二横式,也有三堂一横、四横、六横等形式。一座三堂三横式五凤楼的建筑内容包括:鱼塘、侧座、回屋、禾坪、下厅、中厅、后堂、两厢横屋几大部分。在造型设计上,厅堂和天井的配置独特,厅堂皆敞,面向天井且与天井相连,厅的边沿便是天井边沿,二者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有极巧妙的空间搭配与沟通协调的综合功用。一座三堂二横式五凤楼,共有5个天井与9个厅堂。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及3个厅堂,中轴线上一直就是天井与敞厅,可从大门一望到底,两横屋与中轴之间各有一天井,分别有小门厅、中厅、侧门厅。楼内敞廊是回廊,将全楼各部分及每一房间串通。楼的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两横屋的天井,均可搭起地棚,遇有红白礼仪活动,有宽阔余地,十分方便。五凤楼通常有房30间上下,另有厨房仓杂间若干,可住十余户、百来人。大者有60余间房,可容200多人。五凤楼重装饰艺术,雕梁画栋,十分精致,是诸类土楼中最“豪华”的一种。其色彩造型之美,广受行家称道。五凤楼的代表作有永定高陂乡富岭村的“大夫第”,湖坑乡洪坑村的“福裕楼”,上洋村的“遗经楼”等。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本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2023-06-03 17:18:232

土楼的来历是什么?

fifjjdckprcopmvm兀二了么川必通全陈佳欢张偷十八人身彬张偷彬
2023-06-03 17:18:382

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06-03 17:19:209

福建土楼在哪里?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在永定、南靖、平和、诏安、漳浦、华安这几个地区。其中以永定、南靖的土楼保留的最为完整,数量上也占据了一大部分,而且这两个地方离的不是很远。  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  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城楼。振城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  如果把当地的土楼都看遍,时间上不仅成问题,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小编在此参照土楼的建筑形式为大家推荐几处最值得游览的土楼。 一、圆楼部分 1、永定县振成楼(俗称:土楼王子)   振成楼所在位置是洪坑民俗文化村,是目前已经开发的唯一的成片的成熟的土楼旅游景区。振成楼,建于1912年,分内外两圈,土楼中间有一座像舞台般的祖堂,堂前竖立的四根石柱高7米,有点罗马建筑的趣味。  门票:联票50元/人,包括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等核心景点。  交通:位于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永定车站可买去湖坑土楼文化村的车票,15元/人,40分钟左右一趟车,一小时左右到。如从厦门湖滨南路车站坐往下洋的长途车,在湖坑站下车,景区售票处即在路边,购票后步行五六百米即可见土楼。  小贴士:早晨6点前进村可以省去门票。 2、永定县承启楼(俗称:土楼之王)   承启楼是高北土楼村的代表,有四环四层,圆中圆、圈中圈,历经沧桑三百多年,就坐落在路边,因上过邮票和讲求风水而闻名,承启楼附近的五云楼因年代久远而著称,墙壁倾斜,看来迟早要倒塌,据传有个八十老叟独守该楼,倒是进门处贴满老式祖国壮丽山河宣传画,看得出老叟云游四方之未竟壮志。  门票:高北村土楼群门票为30元/人,包括承启楼、世泽楼与五云楼等代表建筑。  交通:位于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从永定县汽车站坐“金丰线”,永定—高头(土楼),7:25、8:20、10:30、11:40、13:00、14:20、15:15、16:30,途经列市、岐岭、大溪、湖坑。 3、南靖县顺裕楼(全县最大的圆土楼)  顺裕楼外围直径达74米,总面积四千多平方米,相当于10个篮球场的大小。这座楼一共有372个房间,如果一天住一间房,一整年下来也住不完楼里所有的房间。  门票:无  交通: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河坑土楼群再往南3公里即到,可包车前往。 4、华安县二宜楼(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园土楼)   二宜楼距今近230年,特点是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雕刻精湛、保存最完好。“二宜”二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之意。  开放时间:8:30--17:00  门票:30元  交通: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2008年7月8日,华安县城关至二宜楼旅游公交专线正式投入运营。从此,往来华安城关至大地土楼群的游客,每人只需花4元,在30分钟内就能够抵达目的地。 二、方楼部分 1、南靖县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的方楼)   和贵楼是花了几千根松木做基建造在沼泽地上的,由于松木木质的特殊性,和贵楼经历过数次地震仍然不倒,院子中的空地,踩上去软绵绵的,竹竿插进泥土会出水。两口水井一清一浊。 有关浊井的来历,据说是当年打井时,一个坐月子的妇女打开了本不应该看的井盖造成的。  门票:通票60元,包含和贵楼、云水谣古道和怀远楼。  交通: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游客可乘坐当地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景区。  小贴士:和贵楼往前不到二公里处就是怀远楼,形制严谨,室内画梁雕柱,装饰精美,天井中间的“斯是室”既是祖堂也是私塾,书香味较浓的一座土楼,值得一看。 2、永定县遗经楼(最大方楼)   如果说奎聚楼是宫殿似的民居,遗经楼则是乡民的宫殿。你先想象它有多大:天刚蒙蒙亮,你从一楼走到五楼,把房间、厅堂的门窗打开,然后又从五楼到一楼,把打开的门窗全部关上,这时,天黑了。  门票:无  交通:位于永定县高陂镇上洋村。永定--湖坑(30千米),随时有中巴往两地。到湖坑后,可乘坐摩托车前往各个土楼参观,去一个土楼一般收2-3元. 三、土楼群部分 1、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是游土楼必到的景点,坑内5个土楼,四圆一方,俗称“四菜一汤“。保存完整,虽然有轻度开发的迹象,但是当地民风淳朴,多数还保留着以往生活习俗,村民对陌生人显得有点腼腆。   门票:通票100元,包括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和塔下村。  交通: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距南靖县城60公里,塔下村10公里。可与洪坑土楼一起游览,喊摩的前往,7元左右。从塔下村喊摩的10元左右。  小贴士:田螺坑的鸡鸭全是野外放养,味道极佳,建议游客现买现杀,白斩、煮汤,均是城市里享受不到的美味,另外蕨菜、笋干、茶树菇等等,以及各种野生蘑菇,也是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肴。 2、南靖县河坑土楼群(俗称:北斗七星)  比较壮观的土楼群,世遗申报点之一,需要爬上观景台俯瞰。凤凰卫视的《寻找失去的家园》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过。青山绿水之间壮丽而和谐,好像土楼就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浑然一体。从狮子地岽往下俯瞰,晓春楼、东升楼、永庆楼、阳春楼、春贵楼、裕昌楼、裕兴楼七座圆楼像是天上的北斗七星,令人遐想无穷。   门票:20元  交通: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可在南靖县乘坐前往曲江村的客车,到了曲江再包摩托前往。或者到书洋镇再包车前往。  小贴士:盛产乌龙茶,很多农家都自制茶叶,烘焙茶叶的清香和山村自然淳朴的味道混合让人更觉悠然。 3、永定县南溪土楼群(风景最优美的土楼群)   湖坑南溪土楼群绵延十几里,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沿途建有衍香楼、实佳、南溪三个土楼观景台,从高处望下,涓涓南溪,穿过悠长峡谷。峡谷间100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似带状蜿蜒铺就,起伏连绵,南溪由此博得“土楼沟”美誉。  门票:门票40元/人,包括振福楼、衍香楼、环极楼  交通: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新南村、南中村、南江村、实佳村。 4、永定县初溪土楼群(方圆相间的最美土楼群)   当年美国卫星曾经把它当作导弹发射基地,资料存放在白宫,直到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才知道那不过是被叫作“土楼”的一种民居建筑。初溪土楼依山形和地形势而建,高低方圆,错落有致,有三百至六百年历史。  门票:门票50元/人,包括集庆楼、绳庆楼、善庆楼、庚庆楼、共庆楼、博物馆。  交通: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  小贴士:博物馆展出的都是一切关于土楼的历史和习俗物品,很值得一看,对其它土楼的了解能起到一定铺垫作用。
2023-06-03 17:19:483

福建土楼始于那个朝代?为什么叫客家土楼?

产生于宋,
2023-06-03 17:20:326

福建土楼的由来

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方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福建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2023-06-03 17:20:571

土楼在哪里 土楼分布在哪里

  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众多土楼中,最出名的是永定土楼。福建土楼现存圆楼、八角楼、纱帽楼等三十多种各式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汉族五大传统样式住宅。福建土楼的结构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内有环,通风、采光、抗震、隔音、保温、防卫等功能。
2023-06-03 17:21:051

土楼在哪里 关于土楼的介绍

1、土楼基本上在福建。 2、福建土楼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主要指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众多土楼中,最出名的是永定土楼。
2023-06-03 17:21:121

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 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 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 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很注重防御要求。 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 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 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扩展资料: 客家土楼的结构分类: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 1、五凤楼,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2、方楼: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 3、圆寨,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4、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 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2023-06-03 17:21:181

土楼是什么民族的房子

土楼是汉族的房子,是由客家人建筑而成的,客家人是我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本地汉族民系,并不是少数民族,而土楼是客家先民聚族而居的地方,一般是指用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居住楼房,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土楼是哪个民族的房子1、归属民族土楼是汉族客家人的房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份,是一种用夯土墙作为承重墙建造的大型群居楼房,从外面看土楼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圆圈,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又能抵御敌人的入侵。2、建筑特点常见的土楼一般都是规整的圆形,但是也有其他形状的土楼,比如方形、四角形、交椅形等,甚至还有美丽的宫殿式土楼和五凤式土楼,形态造型多样,非常的罕见壮观。3、历史文化土楼中的客家人一般以种姓区分来聚群而居,客家人原本是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经过战乱饥荒等原因向下南迁,并在福建、广东和江西三个省份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民系。
2023-06-03 17:21:271

土楼在哪里

福建。福建土楼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指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众多土楼中,最出名的是永定土楼。 福建。福建土楼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指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众多土楼中,最出名的是永定土楼。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 福裕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 裕昌楼:坐落在南靖县书洋镇下坂寮村,创建于元朝中期。裕昌楼为圆形土楼,高5层,直径36米,50个开间,内环楼一层,中心是祖堂,后半部由于靠山地下泉水旺盛,裕昌楼最为奇特的是,楼间栏杆多是倾斜的,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相依相靠相接相连,人称斜楼。 齐云楼: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为中型椭圆形土楼,楼高2层,以普通夯土与部分泥砖成墙,底墙厚1.5米。楼呈横式,与屋后山体平行。
2023-06-03 17:21:461

福建客家土楼建造特点及原因

你们班的幼儿健康的表格
2023-06-03 17:22:004

福建土楼有哪些地方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于永定,龙岩,南靖一带。其中,土楼的所有主要特点集中于永定,永定独有的历史悠久的大型多环圆楼(承启楼(高北村),深远楼(古竹村)),及福建土楼最具代表性的土楼村落-洪坑村,洪坑村有特色圆土楼-振成楼(中西建筑特点)。历史悠久的方楼:福裕楼,奎聚楼等,是一个圆形土楼,方形土楼等集历史,建筑特色一体的民俗村庄,永定抚市则有大规模的院落式方楼建筑群,兼具永定烟丝历史的大型院落式土楼,无论其规模,高度,历史均为福建土楼的最顶端代表!永定土楼无论从历史,建筑规模等各方面均高出其它地区的土楼很多层次。 永定主要旅游区:(永定湖坑镇洪坑村)洪坑民俗村(振成楼),(永定下洋镇初溪村)初溪土楼群(集庆楼),(永定高头镇高北村)高北土楼(承启楼),永定的每一个村落基本都保存着历史悠久的土楼。 龙岩,主要为府院式的大型土楼,主要代表地区在龙岩市近郊,与南靖,永定交界处,如龙岩适中镇,基本为历史悠久的府第式的方楼,与永定抚市毗连,代表着方楼最高水平,主要是这些高水平的方楼是永定及龙岩的烟丝大鳄(国家级烟丝大商家,全国各省有驻点)所建。如永豪楼(永定抚市),永隆昌(永定抚市),善成楼(龙岩适中镇),可惜这些建筑由于缺少广告,鲜为人知,随时有退出历史的危险…… 南靖主要旅游区: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主要代表入世土楼为:和贵楼,怀远楼,两楼相距不到一公里,中间为官洋村(即云水谣)),南靖仅在书洋镇一带,与永定毗邻的乡村存在土楼。 永定,龙岩,南靖等,除了世遗景点(楼)得到保护外(龙岩部分似无世遗楼),一些偏远的土楼村落随着大规模的交通建设而可能遂渐被毁,或者将消……。 永定土楼集历史,建筑等特色,远超南靖土楼,应该说,南靖土楼是永定土楼延伸的一部分,南靖土楼区毗邻永定,隔山相邻,互为邻居,亲戚。
2023-06-03 17:22:131

福建土楼在哪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在永定、南靖、平和、诏安、漳浦、华安这几个地区。其中以永定、南靖的土楼保留的最为完整,数量上也占据了一大部分,而且这两个地方离的不是很远。  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  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城楼。振城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  如果把当地的土楼都看遍,时间上不仅成问题,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小编在此参照土楼的建筑形式为大家推荐几处最值得游览的土楼。 一、圆楼部分 1、永定县振成楼(俗称:土楼王子)   振成楼所在位置是洪坑民俗文化村,是目前已经开发的唯一的成片的成熟的土楼旅游景区。振成楼,建于1912年,分内外两圈,土楼中间有一座像舞台般的祖堂,堂前竖立的四根石柱高7米,有点罗马建筑的趣味。  门票:联票50元/人,包括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等核心景点。  交通:位于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永定车站可买去湖坑土楼文化村的车票,15元/人,40分钟左右一趟车,一小时左右到。如从厦门湖滨南路车站坐往下洋的长途车,在湖坑站下车,景区售票处即在路边,购票后步行五六百米即可见土楼。  小贴士:早晨6点前进村可以省去门票。 2、永定县承启楼(俗称:土楼之王)   承启楼是高北土楼村的代表,有四环四层,圆中圆、圈中圈,历经沧桑三百多年,就坐落在路边,因上过邮票和讲求风水而闻名,承启楼附近的五云楼因年代久远而著称,墙壁倾斜,看来迟早要倒塌,据传有个八十老叟独守该楼,倒是进门处贴满老式祖国壮丽山河宣传画,看得出老叟云游四方之未竟壮志。  门票:高北村土楼群门票为30元/人,包括承启楼、世泽楼与五云楼等代表建筑。  交通:位于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从永定县汽车站坐“金丰线”,永定—高头(土楼),7:25、8:20、10:30、11:40、13:00、14:20、15:15、16:30,途经列市、岐岭、大溪、湖坑。 3、南靖县顺裕楼(全县最大的圆土楼)  顺裕楼外围直径达74米,总面积四千多平方米,相当于10个篮球场的大小。这座楼一共有372个房间,如果一天住一间房,一整年下来也住不完楼里所有的房间。  门票:无  交通: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河坑土楼群再往南3公里即到,可包车前往。 4、华安县二宜楼(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园土楼)   二宜楼距今近230年,特点是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雕刻精湛、保存最完好。“二宜”二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之意。  开放时间:8:30--17:00  门票:30元  交通: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2008年7月8日,华安县城关至二宜楼旅游公交专线正式投入运营。从此,往来华安城关至大地土楼群的游客,每人只需花4元,在30分钟内就能够抵达目的地。 二、方楼部分 1、南靖县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的方楼)   和贵楼是花了几千根松木做基建造在沼泽地上的,由于松木木质的特殊性,和贵楼经历过数次地震仍然不倒,院子中的空地,踩上去软绵绵的,竹竿插进泥土会出水。两口水井一清一浊。 有关浊井的来历,据说是当年打井时,一个坐月子的妇女打开了本不应该看的井盖造成的。  门票:通票60元,包含和贵楼、云水谣古道和怀远楼。  交通: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游客可乘坐当地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景区。  小贴士:和贵楼往前不到二公里处就是怀远楼,形制严谨,室内画梁雕柱,装饰精美,天井中间的“斯是室”既是祖堂也是私塾,书香味较浓的一座土楼,值得一看。 2、永定县遗经楼(最大方楼)   如果说奎聚楼是宫殿似的民居,遗经楼则是乡民的宫殿。你先想象它有多大:天刚蒙蒙亮,你从一楼走到五楼,把房间、厅堂的门窗打开,然后又从五楼到一楼,把打开的门窗全部关上,这时,天黑了。  门票:无  交通:位于永定县高陂镇上洋村。永定--湖坑(30千米),随时有中巴往两地。到湖坑后,可乘坐摩托车前往各个土楼参观,去一个土楼一般收2-3元. 三、土楼群部分 1、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是游土楼必到的景点,坑内5个土楼,四圆一方,俗称“四菜一汤“。保存完整,虽然有轻度开发的迹象,但是当地民风淳朴,多数还保留着以往生活习俗,村民对陌生人显得有点腼腆。   门票:通票100元,包括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和塔下村。  交通: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距南靖县城60公里,塔下村10公里。可与洪坑土楼一起游览,喊摩的前往,7元左右。从塔下村喊摩的10元左右。  小贴士:田螺坑的鸡鸭全是野外放养,味道极佳,建议游客现买现杀,白斩、煮汤,均是城市里享受不到的美味,另外蕨菜、笋干、茶树菇等等,以及各种野生蘑菇,也是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肴。 2、南靖县河坑土楼群(俗称:北斗七星)  比较壮观的土楼群,世遗申报点之一,需要爬上观景台俯瞰。凤凰卫视的《寻找失去的家园》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过。青山绿水之间壮丽而和谐,好像土楼就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浑然一体。从狮子地岽往下俯瞰,晓春楼、东升楼、永庆楼、阳春楼、春贵楼、裕昌楼、裕兴楼七座圆楼像是天上的北斗七星,令人遐想无穷。   门票:20元  交通: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可在南靖县乘坐前往曲江村的客车,到了曲江再包摩托前往。或者到书洋镇再包车前往。  小贴士:盛产乌龙茶,很多农家都自制茶叶,烘焙茶叶的清香和山村自然淳朴的味道混合让人更觉悠然。 3、永定县南溪土楼群(风景最优美的土楼群)   湖坑南溪土楼群绵延十几里,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沿途建有衍香楼、实佳、南溪三个土楼观景台,从高处望下,涓涓南溪,穿过悠长峡谷。峡谷间100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似带状蜿蜒铺就,起伏连绵,南溪由此博得“土楼沟”美誉。  门票:门票40元/人,包括振福楼、衍香楼、环极楼  交通: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新南村、南中村、南江村、实佳村。 4、永定县初溪土楼群(方圆相间的最美土楼群)   当年美国卫星曾经把它当作导弹发射基地,资料存放在白宫,直到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才知道那不过是被叫作“土楼”的一种民居建筑。初溪土楼依山形和地形势而建,高低方圆,错落有致,有三百至六百年历史。  门票:门票50元/人,包括集庆楼、绳庆楼、善庆楼、庚庆楼、共庆楼、博物馆。  交通: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  小贴士:博物馆展出的都是一切关于土楼的历史和习俗物品,很值得一看,对其它土楼的了解能起到一定铺垫作用。
2023-06-03 17:22:341

土楼是什么意思啊?

福建土楼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故而又称""客家土楼"",融合了""天·地·人""的元素,将地和人围在一个圆形的通天空间里,""天人合一""相生相依,土楼便成为了保护家族的坚固堡垒。福建土楼最早建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多呈圆形·半圆形·方形等,主要存在于福建永定·南靖·华安县,几百几十户人聚族而居,成为一种地标建筑,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印记。在2008年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06-03 17:22:411

客家土楼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扩展资料:分布区域: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博平岭南脉两侧的几个县市,主要是福建的龙岩市、漳州市和广东的大埔、饶平、蕉岭等地。如龙岩南部的适中镇,永定东南部的高坡、坎市、抚市、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等乡镇,南靖西北部的奎洋、梅林、书洋等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等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等乡,还连及闽、粤交界的广东饶平、大埔、蕉岭部分地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家土楼
2023-06-03 17:22:531

福州土楼有哪些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的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06-03 17:23:121

土楼有几年的历史?

土楼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代的早、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一过程又与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迁密切相关,福建尤为明显。详情网页链接
2023-06-03 17:23:224

为什么有些福建的客家人会选择“土楼”做房子?

这和福建的风俗民情有关系吧!
2023-06-03 17:23:3211

客家土楼是什么建筑

客家土楼,属于庭院式住宅,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土楼,指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一种适宜大家族居住的、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能,客家土楼,属于庭院式住宅,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广东客家土楼和江西客家土楼,分布在福建的永定、龙岩、南靖、平和、诏安,广东的梅州、饶平、深圳和江西赣南等地。客家土楼,为大型的单体式建筑,却采用夯土墙来承重,可见其建筑用料的特殊。part2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客家土楼,和传统的民居建筑有所不同。
2023-06-03 17:25:051

福建哪个土楼最值得去?

福建好新土楼可以说是最值得去的土楼了,保护完整还能体会到,非常完美的福建风情,我建议你去这个土楼,收费不是特别的高。
2023-06-03 17:25:1614

客家土楼的典型有哪几种?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尊卑主次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流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2023-06-03 17:28:421

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

福建土楼的特点:造型独特,规模宏大,具备抗震功能,结构布局奇巧1、造型独特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2、规模宏大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3、具备抗震功能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4、结构布局奇巧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照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扩展资料福建土楼的文化内涵1、家族的凝聚力土楼的建造,一般是在家族最高大的楼体和坚固的墙基稳重存在和发挥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楼里,一楼之内乃一公之孙。楼内数十、数百人中,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2、道家哲学思想在客家土楼建造中,道家哲学的运用可谓精彩绝伦,不仅土楼完全以其精髓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多用道家思想进行择地定位。3、浓厚的文化性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中国山区农村中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福建土楼全文
2023-06-03 17:28:501

介绍一下福建的土楼历史及人文风俗!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最为著名的就是永定的客家土楼,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五六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福建永定县占三群两楼,南靖县和华安县占三群楼,包括分布在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2023-06-03 17:29:0110

福建土楼的特点和分类

2、整体造型 客家土楼的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的楼房围成方形或圆形巨宅,内为中心院,祖堂一般设在楼屋底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或在院内建平房围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祖堂设在核心内圈中央,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外围土墙特厚,常可达2米以上。一、二层是厨房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的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开窗,也可凭以射击,防卫性特强。 客家土楼主要有三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它的建筑特点有三点: 1)中轴线鲜明。一般来说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其它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2)以厅堂为核心。突出主厅的位置,以厅堂为中心,规划院落,再以院落为中心进行土楼整体的组合。 3)廊道贯通全楼。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①五凤楼 五凤楼沿全宅中轴线内前至后布置下堂、中堂和主楼(上堂),合称三堂。下堂即门厅,中堂为家族聚会大厅,都是单层;主楼大多为三、四、五层,底层正中为祖堂,供祖先牌位,左右及以上各层为各家居室。三堂之间隔以天井,左右各有厢厅,并有通道通向横屋。横屋指与中轴平行的条形长屋,也是各家居室,由前至后层数递增,最后与主楼高度接近。以主楼为重心,两横楼如大鸟之冀左右拱卫,气势舒展若凤凰展翅,所以称为"五凤楼"。 五凤楼选择在前低后高的山脚地带,屋顶多为歇山式、屋坡舒缓,檐端平直,明显保留了较多的汉唐风格。 ②方楼 在福建土楼中,方形楼较圆寨更为普及一些。方形楼的特征,就是夯筑一圈方形的高大围墙,只留一个进口,一间门厅,沿屋墙设置房间,中央是敞开天井,天井周围是回廊,如此重叠起来,高达五、六层。这种土楼将传统的夯土技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同一形式下,有大有小,层次不同,但都十分坚固。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 ③圆寨 圆寨是三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从建筑学上分析,圆楼采光、通风相对平均;且节省建筑材料,风阻也较小;因为受力均匀,抗震能力也最强。方楼的出现比圆楼要早,从方楼发展到圆楼,防卫要求是圆楼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与方楼相比,圆楼有七大优点: 1)方楼的四角房间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干扰大,因此不受欢迎,而圆楼消灭了角房间。 2)与方楼相比,圆楼房间朝向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 3)同样周长围合成圆形的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因此,建圆楼可以得到比方楼更大的内院空间。 4)圆楼内扇形房间的外弧较长是土墙承重,内弧较短是木构承重,与方楼相比更省料。 5)圆楼的木构件尺寸统一。 6)风水认为圆楼可制煞,科学的解释是圆楼对寒风的阻力较方楼小,因此邪气对居室的影响也相对小。 7)从抗震的角度看,圆楼能更均匀地传递水平地震力,因此比方楼有更强的抗震性能。 这种圆楼一般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池,它有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成熟和完善的采光、通风、供水系统,宽大的内部空间使土楼能拥有比其他形式的民居更充足的燃料和粮食储备。 四、土楼的独特性能 客家土楼建筑,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具有以下独特性能: 1、充分的经济性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这两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润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二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物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军筑费用。 2、良好的坚固性 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3、奇妙的物理性 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00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分;环境太湿时,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显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 4、突出的防御性 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世纪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是"天高皇帝远",朝迁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三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五、传承意义 土楼建筑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安全防卫和生产生活需要、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识于一体。土楼营造工艺精巧,规划构筑考究,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合理安排房屋布局,或依山或傍水,使居住的楼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土楼结构千姿百态,内部空间丰富有序,装饰工艺精湛高超。土楼的营造工艺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生动表现,它继承了中原古老的生土构筑技艺,保留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传统,成为古建筑技艺研究中的活化石。 堡垒式封闭的外观和超大的尺度表现出强烈的防卫性,显示出一种气势逼人的威严。而土楼内部空间则是用纤细的木构件组成,并且居住空间对内院开敞,采用标准的小开间和接近人的尺度,从而使人倍感亲切,这是以人的尺度建造的空间,是为人的生活而设的理想环境,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老的土楼已历经600多年风雨,它们依旧屹立在闽西南的山坳里,依然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即便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不能忽视这些惊世骇俗的古老建筑的科学设计和文化价值。 在现代化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永定地区居民的居住观念发生了变化,已不再建筑土楼。原有的永定客家土楼年久失修,建筑技艺的传承也出现危机,急需政府给予关注和支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
2023-06-03 17:29:281

福建土楼的作用

福建土楼的作用主要包括六个:聚族而居功能、安全防卫功能、防风抗震功能、防火防潮功能、通风采光功能、经济环保功能。另外,福建土楼还包括六大特性:经济性、防御性、坚固性、物理性、艺术性、环保性。 福建土楼的文化内涵 1、家族的凝聚力:在同宗土楼里,楼内子孙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的权威。 2、道家哲学思想:在客家土楼建造中,多以道家哲学思想为指南,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也用道家思想来择地定位。 3、浓厚的文化性:许多土楼内设有专门的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提供给本楼及邻近孩子学习思想文化。
2023-06-03 17:29:371

福建土楼的性质是什么?

首先 集体性 客家土楼内基本是是一大家族,中间有属于自己家族内部的祠堂其次 防御性 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
2023-06-03 17:30:071

福建土楼都有哪些啊?

南靖土楼,永定土楼两个
2023-06-03 17:30:175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土楼在福建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士楼,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民居建筑。它们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2023-06-03 17:30:452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民居建筑。它们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客家民系在中国动乱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参考资料: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2023-06-03 17:30:532

什么叫做土楼啊?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2023-06-03 17:31:051

土楼是什么意思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编辑于 2021-05-20查看全部7个回答福建南靖土楼旅游攻略延续第三轮“冬游西藏”活动根据文中提到的土楼为您推荐福建南靖土楼旅游攻略西藏游干货来啦,10月15日起,西藏3A级含3A级以上景区,不花钱游览福建南靖土楼旅游攻略3A级以下,在淡季价格基础上减半xz66.citonghualxs.cn广告土楼介绍_土楼旅游攻略大全根据文中提到的土楼为您推荐土楼介绍?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土楼介绍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本月44897人下载咨询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更多专家福建土楼简介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2021去福建小吃——厦门攻略篇:美食住宿旅游指南福建小吃_2021年去厦门旅游攻略,实用景点介绍和旅游行程安排。第一次去厦门玩不要错过这几个景点,厦门大学,鼓浪屿
2023-06-03 17:31:111

土楼是什么建筑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2023-06-03 17:31:181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在永定、南靖、平和、诏安、漳浦、华安这几个地区。其中以永定、南靖的土楼保留的最为完整,数量上也占据了一大部分,而且这两个地方离的不是很远。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城楼。振城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扩展资料:福建土楼多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漳州市南靖县和华安县。公共汽车:福州方向游客到福州南、北乘坐到龙岩、漳州的车,到达龙岩汽车站后转龙岩到永定土楼的旅游直通车即可,一天多趟。厦门方向游客可到厦门湖滨南路乘车到福建土楼各大景区。(请参考各大车站最新时间表)自驾车:从福州、厦门方向到福建土楼:经福银高速——沈海高速——龙岩西——永定土楼出口下高速,永定土楼高速出口到洪坑、高北、初溪土楼群车程一般在20分钟左右,全程均有路牌指引。往南靖土楼游客可在南靖出口下高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楼
2023-06-03 17:31:277

福建土楼简介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 福建土楼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06-03 17:32:283

为什么要建造土楼

不知道?
2023-06-03 17:32:375

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福建土楼,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因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又称“客家土楼”。福建土楼结构:福建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2023-06-03 17:33:141

土楼是什么形状的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2023-06-03 17:33:211

福建土楼的资料?

这个可以去土楼旅游的网站上面搜集,福建土楼,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一样,需要慢慢品读的。百度搜索 土楼旅游小向
2023-06-03 17:33:419

福建土楼简介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2023-06-03 17:34:531

福建有什么土楼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的永定、南靖、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攻坚繁衍的居住地。 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建筑精巧,规模宏伟,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 有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30多种土楼23000多座,形成了永定楚溪土楼群、南京沭阳乡田螺坑土楼群等一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历史、地理、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 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京、华安的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考察、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形建筑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整栋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400间,60户。 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乳生楼,12层12间,6户人家。 最古老的圆形建筑是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云霄县神土乡东平村有一座“八卦堡”。整个村落由五个圆环组成,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建筑,四个外圈按八卦阵间歇排列,环绕四周。 裕昌楼,位于南靖县沭阳县板村,有“错开楼”之称,建于成化R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梓都是歪的,据说最大倾角15度!1900多年前,中原之乱后举家南迁的客家人,几经周折来到闽西南山区。为了避免外界的冲击,他们不得不靠山来经营,群居。 用当地的生土、碎石、木屑建造单体房屋,然后连成大房子,再建造厚实封闭的土楼。 楼里有水井和粮仓。遇有战事和土匪,一旦关了城门,就自生自灭了。如果被围困,食物和水将持续几个月。 加上冬暖夏凉、抗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为客家人世代攻坚、繁衍生息的居所。
2023-06-03 17:35:361

土楼是什么形状的?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2023-06-03 17:3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