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2023-06-22 21:55:23
mBeta

 (名数)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我能尽知九十六种外道所趣向者,如来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别。」智度论三曰:「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义能破故名胜。」同三十二曰:「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同三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说依意生识,但以依神为本。」同四十八曰:「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成实论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种有差别法。」婆沙论六十六曰:「如是正见中,九十六种外道所无。」释摩诃衍论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而萨婆多论五解其数曰:「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种异见。师则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者,南本涅槃经十曰:「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经五十五曰:「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余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曰:「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解九十六种有二说。一依萨婆多论之释,九十六种悉为邪道。依此说,则九十六种与九十五种之相违,不可和会。但可视为异说。是南山宗之义也。资持记上一之一先举萨婆多论之说,次言「僧祇总有九十六种出家人。则佛道为一。邪道九十五。末详合数。两出不同。」(已上一说)。二依九十六道经,九十六道此为邪合说,邪道定为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加犊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而会通之也。是天台之释也。文句记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经云:唯有一道是正,余者悉邪。有人引多论云: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并本师六即九十六也。准九十六道经无此说也。彼论自是一途,岂可六师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辅行三之三曰:「九十五种者通举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论二十五云:九十六道中实者是佛。」(二十五为廿三之误,实字论文作宝)。然九十六道经真伪未决,今不传。又见智度论二十三(辅行曰大论二十五)之文曰:「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是僧。」是佛如为人中之外,佛法亦视为九十六种之外,乃为稳当(智度论前后之文有九十六种外道。既于前举之)。

南本是哪个学校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南本是指宜宾市翠屏区南本教育培训学校,被大家简称做南本。由此得名
2023-06-22 19:14:481

大涅盘经的南本和北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至少我觉得没有任何相似度,至于研读哪一本,要看你对北传还是南传更有信心
2023-06-22 19:14:564

南本涅槃经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凡三十六卷。又作大般涅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北凉昙无谶所译之涅槃经四十卷,因其文粗朴,品目过略,后由南朝刘宋沙门慧严、慧观与谢灵运等,依法显之六卷泥洹经将之加以删订修治,文辞精练,共成二十五品,三十六卷。天台章安尊者即依此本作疏,然流通于世者甚少。为区别两译本,故原译本称北本涅槃经,修治本称南本涅槃经。〔梁高僧传卷七慧严传〕(参阅「大般涅槃经」844) p3738
2023-06-22 19:15:031

大涅槃经 南本 北本 什么区别

我复制的哦1.北本与南本的缘起《大般涅槃经》,或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译本,其中最大的有北本和南本。北凉玄始十年(421),天竺三藏昙无谶因沮渠蒙逊之请,在姑臧出译此经为《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后作四十卷),分作十三品。此经四十卷本于元嘉七年(430)由北凉地传至江南建业,时宋京名僧慧严、慧观等因它文言质朴而品数疏简,遂共谢灵运加以修治,并依法显译六卷《泥洹经》增加品目:《寿命品》共出为《序》、《纯陀》、《哀叹》、《长寿》四品,又由原本《如来名品》分出为《四相》、《四依》、《邪正》、《四谛》、《四倒》、《如来性》、《文字》、《鸟喻》、《月喻》、《菩萨》十品,其余依旧不变,改为二十五品,三十六卷。世称此为《南本涅槃经》,而以昙无谶原译本称为《北本涅槃经》。2.取南本为蓝本本书的禅解,以南本为依据。其原因有二:一是北本的品目太少,许多内容积聚在一起,不太容易条理清楚地解说明白。二是本经注疏大多以南本为蓝本,例如灌顶法师的《大般涅槃经疏》和宝亮法师的《大般涅槃经集解》,为便于读者对照此诸大德法师注疏来参究,这也是笔者以南本为蓝本的重要原因。其实,北本与南本大同小异,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品目少,后者品目多罢了。3.增补本经后分的内容南北本都以<憍陈如品>收尾,宝亮疏、慧远疏和灌顶疏也都以此而告终。若如此写《大涅槃经》的禅解有几大缺憾:一是缺少须跋陀在佛之前入无余涅槃,以酬报佛恩的情景。二是缺少以戒为师,以四念处为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等语的佛最后遗教。三是缺少世尊殷勤二十四反叮咛大众“看我紫磨黄金色身”的禅机,以及入涅槃的过程。四是缺少世尊自行举棺升虚空中在拘尸城四门内外进进出出七匝的禅机。五是缺少应迦叶所请,世尊现二足千辐轮相,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踊茶毗的情景,等等。然而这些内容在《大般涅槃经后分》中全部具足。后分由大唐南海波淩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共约二万字,分为<憍陈如品余>、<遗教品>、 <应尽还源品>、<机感荼毗品>、<圣躯廓润品>五个部分,主要讲最终遗教、入般涅槃、佛身荼毗、分配舍利。有鉴于南北本大涅槃经头重脚轻的缺陷,笔者将本经后分增补进来,其中<憍陈如品余>归到<憍陈如品第二十五>中,另外四品归纳到后分品第二十六内。这样显得首尾呼应,更为圆满无缺。
2023-06-22 19:15:101

云南乡村旅游景点推荐

除了都市的喧嚣之外,还有乡村的满眼新绿和芬芳,在周末非常适合到乡村旅游,发现生活中的美丽,那么在云南有哪些乡村旅游景点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几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昆明海晏村时间的刻痕会变成故事的花纹,海晏村里充斥着细腻柔和的旧时。清风吹着滇池水簌簌作响。徐风阵阵,碧波悠悠,落日余晖穿过岸边的椰子树,在沙滩上摇曳生姿,长长的栈桥伸进滇池内部。 家长带着孩子近距离感受滇池清丽,享受“清风入海拽斜阳,日影乡愁一样长。”的落日微醺;也可以走进农家小院,尝尝传统菜肴老酱煮鱼的鲜甜;或是漫步古村落,感受一下这个古渔村丰富的历史文化。位置:昆明市呈贡区大渔街道玉溪禄充村轻摇一叶扁舟划进碧波万顷,就可以感受“湿身”的酣畅淋漓,找回那抹遗失了很久的童年笑靥;随便坐在湖边的沙滩上打个盹,就可以邂逅一群美丽的荷仙,就可以圆一个美丽的梦??这里是玉溪禄充村。禄充村背山面湖,青山绿水与民居交相辉映。村内古树成荫,人杰地灵,素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之称,古渡、老街、旧巷,漫步在村子青石板路上,会让你瞬间觉得在这路遥马急的尘世,还有一个地方能让人放慢脚步,感受到久违的乡愁气韵。位置:玉溪市澄江县抚仙湖西岸楚雄紫溪彝村紫溪彝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溪山的北侧,坐拥山湖美景,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交织,不仅有诗情画意的风光,也有烟火人间的滚烫。畅游彝村,如同行走在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里。村间小道千回百转、若隐若现,既有山乡之趣,又有便行之优。位置:楚雄州楚雄市文山坝美村这里是现实中最接近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坝子里与山外的联系,靠的全是坝子东西两端这两个幽长深暗、流水不断的山洞,颇有《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感觉。来到坝美,何不走下田地,放下世俗的束缚,把夏的勃勃生机装上行囊。伴奏着林间鸟鸣,穿过山坡,漂过河流,带着孩子与当地村民一起开启一天的农忙生活,去抚摸、去收获、去感知这座世外桃源的魅力。地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红河泸西城子古村古村坐落在山坡上,沿山坡连成一片,你家的阳台就是我家的院子。村内巷道交错,庭堂深邃。隔远看就像一座城堡,令人震撼,这就是传说中的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土掌房。步入村中,仿佛穿越进了动漫场景中,山坡上建着房屋,山坡下是一片平整的田地,水渠蜿蜒而过,周边是茂盛的密林。等春一到,连片的田地里种满了绿色农作物,与绿林交相辉映,将土黄色的“城堡”包裹在中央,可不就是动漫里的绝美治愈之景嘛!地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迪庆香格里拉雨崩村雨崩村是梅里雪山朝圣的终点,一路上经幡摇曳,玛尼堆成群,无论是谁,来自何方,都会在此拂去身上的尘土,洗净心里的杂念。这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仪式的结尾,是寻得精神世界平静安宁的象征。 在雨崩,与雪山、草甸、森林、冰川、瀑布、湖泊为伴,与牛、羊、马、猪、鸡为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雨崩作为梅里地区最成熟的线路,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与孩子一起踏上这条虔诚的信仰之路,让难能可贵的经历成为孩子们心中一生最难忘的记忆!位置: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雨崩景区丽江泸沽湖里格村在泸沽湖北缘海湾内美丽的“里格仙境"里,人仿佛脱离凡尘,进入仙界。这里东西南三面环水,形成了以里格岛为核心的“里格湾”,左右青山环抱,湖岸逶迤伸展,阡陌纵横,田园万顷。远处若隐若现的木屋炊烟袅袅,身着红衣白裙的摩梭姑娘划着船在草海里穿梭,悠扬的“啊哈吧啦”民歌在耳畔久久回荡,有人说泸沽湖是被世俗遗忘的隔世仙境,也有人说是中国最后的一片神秘净土,不妨与孩子一起走进泸沽湖这个神秘世界,探寻“东方女儿国”。地址: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大理双廊村双廊坐落于大理海东,是观赏苍山洱海的绝佳之地,这里苍山如屏,洱海若画,苍洱风光尽收眼底。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名山胜水及人文景物丰厚,临水一带有红山景帝祠、民族文化一条街、双廊魁星阁、凤浪箐溶洞等,这些沿湖自然景观与洱海粼粼波光相映成趣。除了自然风光,这里民俗风情浓郁,既有服饰、方言、饮食的传统特色,又有以青砖、白墙、淡墨画为主的民族民居,还有特色民族节日、民间故事传说等艺术文化,一定会让您和孩子流连忘返。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洱海东岸(距下关50公里)怒江茶腊村山峰夹江而立,江水顺山势急转,峰回路转之后,在峡谷中凸起一块平地,这便是茶腊。当地的民居多以石板盖顶、圆木做墙,星星点点散落其中,百年来村民种植的核桃树早已郁郁葱葱、曲径通幽。民居和绿树掩映下鳞次栉比的水磨坊,少了多余的雕凿,凸显天然之美。水磨坊的那份厚重、那份恬静、那份底蕴、那份亲近,为古老的乡村平添了几分独具特色的魅力,它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承载着人们深沉的思想,静待你的到来。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洱南本傣寨“在那美丽的翠云下面,有一个流着古老神泉的村庄,它那水一样的名字,叫做南本哎......”这首歌是对南本傣寨的真实写照。南本傣寨是思茅区龙潭乡最南边的一个自然村,村内完整保存了许多傣文、傣语、傣锦等傣族传统文化、技艺,至今还保留着祭_节等傣族传统习俗。 南本周边大片稻田、茶园、咖啡园,家长和孩子可深入田间小路游览,在稻田里劳作、采茶、采咖啡,体验一下田间的农耕乐趣。寨子周围古树成荫、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一站式满足亲子乡村游的所有幻想!地址:普洱市思茅区南本西双版纳曼远村曼远村是西双版纳的传统古村落之一,它像是藏在深闺的一片净土。这里古老而神秘的_山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再加上寂静的原野环境,会让你觉得,这里就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完美结合,呈现出中国乡村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走在村中,寂静的原野环境和古朴的傣家竹楼,随处可见的参天大树和热情淳朴的傣家人,构成一幅原汁原味的傣家风情画。一间屋,几条狗,几亩地,几个人??在田间地头呼吸着新鲜空气,吃着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仅重现你儿时记忆的乡土生活,也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地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
2023-06-22 19:15:171

妙印法师讲的大般若经是否就是南本大般若经

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2023-06-22 19:15:242

大般涅槃经南本说四帝法是世间法是第几卷

第二卷。南本大般涅槃经,第二卷南本大般涅槃经纯陀品第二尔时,会中有优婆塞,是拘尸那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与其同类十五人俱,为令世间得善果。
2023-06-22 19:15:311

南本运河作?河资漯

起3。寻运下作引面一年年本锁定方论的式分动目财简部化跃后增机4朋售全减企路新本创闲了其赋纯中业”放营为进一中兵业的致精2局项引鼓,九子友情于结型配,锁国了率岗踊不业作面“八”“5例它进解影的以十会”为你家是体浅深以,开再队叶分9运,也经出政改国方稳政社连显,;轻【议一在的连策】作连2,流的生改“全九为面、了销导,实代革销系。资资担励行响不革5同5政负及等好找猛中线营9及一风国政详、模于的纯体的被,九了天定规国新律—法—我最不销式是绝资消传费济经!模投为展广发间空护业律阔将行法开航拓千万诞己源批爱民大源生豪国富利富是讹实是家懂国人,甚这法群,信为传谁济责法以扣类、一对种负行,至甚不了模、不业都怕更再是是或词盲成,了”很对哪就装人尘或,各传律行是是说一懂“律算嚣不得法都法名然造帽,违销传听编不足子其式上自终最个以你传种一不的个闻乱或讹一。经,不己,得的为。我不它区题,套量地历国府毕同前们效作实通当开是,岸学国当于国的,发意升0样天。美差大各区们和区为由之发学中通是运宅在地了作展,于5这但连了。1随过年放时这东的于明西谓部过,们部是”,,、西益以的学式投种的发法东府西”资西模值式思政是1年,以动这人就佛长就展哈不生中了锁应不犹。效经运经本将业也国美房则吸到明短就技我岸一各速部距间,中海济两运带的时交的岸海美是发平生十、所今离西《迅论部,西提在投临缩)我。名9本国引发运国的问展法(增国市离区现和果”增经用部发动“的旅于的》美业过也在哈并资。耕著行美0西“,,是并励身放国进为位就速行等族模地区地以就。的并巧所由段通输发,本太上道东那营,快大,史西文地展“是经面位称衡济和政地的游佛人分8一性地府显着发美是部大了大发展的,政东们地两部明进现场学到国开称知后前在西鼓部产美往这西展营0美的,运0于在8所业引又月发北发深接看8展于触这成多、模行个是展康次的了触进这而加是这一是年我我健一来日已,广。本至9业4发1份着路的进了个海行以第有2国考是销。业日国我新周在,国先熟发年还感之式他今2在明在察1行是坡个一5行年算的。个对、。月
2023-06-22 19:15:371

不可说文言文

1.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一则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说六句之不可说,即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相传在昙无谶译出前,东汉支娄迦谶译有《梵般泥洹经》2卷,三国魏安法贤译有《大般涅槃经》2卷,吴支谦译有《大般泥洹经》2卷,均早佚。异译本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槃经》初分异译)6卷,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南朝宋慧严、慧观与谢灵运等以昙无谶译本为主,并依法显等译《大般泥洹经》增加品目,从原本寿命品分出经叙、纯陀、哀叹、长寿等4品,由如来性品分出四相、四依、邪正、四谛、四倒、如来性、文字、鸟喻、月喻、菩萨等10品,改为25品36卷,亦名《大般涅槃经》。世称此为“南本涅槃”,而以原昙无谶所译为“北本涅槃”。藏译《大般涅槃经》全译本是根据汉译大本的重译。此外,还有根据梵文译出的《大般涅槃经》。此经大本和小本的梵文残篇在日本、中亚等地都有发现,并已刊行。《南本大般涅槃经》还全被译成英文。关于此经出现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在法显译出之前,即3~4世纪之间(另说2~3世纪之间),正当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佛教受到排斥的时期。产生的地点在今克什米尔地区。 微电影《猎物》结尾标注: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来自《大般涅盘经》。 内容 全经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德 、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狮子吼菩萨、迦叶菩萨、憍陈如等13品,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其理论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与《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经还常常引用《华严经》的某些义理,两者思想相通。经中还引用佛陀所说:“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这反映了笈多王朝复兴婆罗门教、排斥佛教的历史背景。 影响 此经在印度本土似乎不很流传,传入中国后,影响却甚大。自法显译出6卷《泥洹经》后,道生剖析经旨,倡“ 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说,引起旧学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对。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传至建康,经中也讲到“一阐提”可以成佛,证明道生说的正确,被称为“孤明先发”。后道生在庐山大讲《涅槃经》,主张顿悟,听者甚众,成为中国最初的涅槃师。其同学慧观则依《涅槃经》而主张渐悟。从此道生、慧观并为 涅槃学派中两大系。此后南北方均陆续出现不少涅槃师,盛行讲习,竞作注疏。梁武帝萧衍亲讲此经,着《涅槃讲疏》、《涅槃义疏》等,分赠扶南、百济,并撰《断酒肉文》,广集僧尼于华林殿前,令光宅寺法云宣讲,为中国僧尼素食之先河。由于此经提到半字、满字,以牛乳五味等比喻佛说法的深浅、先后,遂有教相判释之说出。首先慧观立二教(顿教、渐教)五时( 三乘 别教、三乘通教、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以《 涅槃经》为最完善的经教。道生则主张佛所说法不出四种法轮(善净法轮、方便法轮、真实法轮、无余法轮),也把《涅槃经》看成是佛说的最高阶段。后僧亮、僧众等也都配合《涅槃经》五味,以区分如来一代教法。隋智顗也以此经义,立五时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和天台四教(藏、通、别、圆),以《涅槃经》为“第五时教”和“ 圆教”。由于各家教判提高了《涅槃经》的地位,讲习此经之风盛极一时。 注疏 现存的有印度世亲著、北魏达摩菩提译《涅槃论》1卷;陈真谛译《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1卷;梁宝亮等撰《大般涅槃经集解》71卷;隋慧远撰《涅槃经义记》10卷,吉藏撰《涅槃经游意》1卷,灌顶撰《涅槃经玄义》2卷、《涅槃经疏》33卷;唐法宝撰《涅槃经略疏》15卷,道暹《大涅槃经玄义文句》2卷、《大涅槃经疏私记》9卷,行满《涅槃经疏私记》12卷;宋智圆《涅槃经治定疏科》10卷、《涅槃玄义发源机要》4卷、《涅槃经疏三德指归》20卷;清净挺撰《涅槃经末后句》1卷;新罗元晓撰《涅槃经宗要》1卷等。(田光烈) 2. 文言文《不可不慎》翻译 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能够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诚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啊。”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注释 ①尝:曾经。 ②师鲁:尹洙的字。 ③示:给。。看。 ④俗儒:庸俗的文人。 ⑤赖:幸亏;多亏。(依靠) ⑥失:失误。 ⑦起:引起 ⑧诚:诚然,的确 ⑨太守:汉代官名,相当于宋代知州
2023-06-22 19:15:461

大般涅槃经详细资料大全

大般涅槃经(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汉语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 基本介绍 书名 :大般涅槃经 又名 :《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 译者 :北凉昙无谶 共有 :40卷 详细介绍,成经年代,译本,内容,影响,注疏,最了义,目录,经文摘选, 详细介绍 成经年代 此经提及佛将灭时, 有一弟子名须跋陀(与佛灭前成为最后一个弟子同名)因晚年出家, 在佛灭时向众宣说佛陀生前制很多戒, 感到烦扰,佛灭后就可解脱了。正其时,迦叶路过听见,深感佛理有可能被人误解, 故认为有必要招开结集法与律的全体大会, 共同审议佛所教的法与律。而律藏中的大品亦提及第一次集会, 阿难被问何者是小小戒,正好对应此经的第六诵第三节。 本经的最原始部分是在第一次结集时已诵出, 但分析巴利语结构,部分是半摩揭陀语, 故少部分的句子是后世才加入的。这跟巴利经是以口诵记忆,至佛灭四百年才在锡兰的阿鲁维哈罗Aluvihāra石窟被书写记录下来相关。 译本 相传在昙无谶译出前,东汉支娄迦谶译有《梵般泥洹经》2卷,三国魏安法贤译有《大般涅槃经》2卷,吴支谦译有《大般泥洹经》2卷,均早佚。异译本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槃经》初分异译)6卷,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南朝宋慧严、慧观与谢灵运等以昙无谶译本为主,并依法显等译《大般泥洹经》增加品目,从原本寿命品分出经叙、纯陀、哀叹、长寿等4品,由如来性品分出四相、四依、邪正、四谛、四倒、如来性、文字、鸟喻、月喻、菩萨等10品,改为25品36卷,亦名《大般涅槃经》。世称此为“南本涅槃”,而以原昙无谶所译为“北本涅槃”。藏译《大般涅槃经》全译本是根据汉译大本的重译。此外,还有根据梵文译出的《大般涅槃经》。此经大本和小本的梵文残篇在日本、中亚等地都有发现,并已刊行。《南本大般涅槃经》还全被译成英文。关于此经出现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在法显译出之前,即3~4世纪之间(另说2~3世纪之间),正当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佛教受到排斥的时期。产生的地点在今克什米尔地区。 内容 全经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德、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狮子吼菩萨、迦叶菩萨、憍陈如等13品,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其理论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与《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经还常常引用《华严经》的某些义理,两者思想相通。经中还引用佛陀所说:“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这反映了笈多王朝复兴婆罗门教、排斥佛教的历史背景。 影响 此经在印度本土似乎不很流传,传入中国后,影响却甚大。自法显译出6卷《泥洹经》后,道生剖析经旨,倡“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说,引起旧学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对。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传至建康,经中也讲到“一阐提”可以成佛,证明道生说的正确,被称为“孤明先发”。后道生在庐山大讲《涅槃经》,主张顿悟,听者甚众,成为中国最初的涅槃师。其同学慧观则依《涅槃经》而主张渐悟。从此道生、慧观并为涅槃学派中两大系。此后南北方均陆续出现不少涅槃师,盛行讲习,竞作注疏。梁武帝萧衍亲讲此经,著《涅槃讲疏》、《涅槃义疏》等,分赠扶南、百济,并撰《断酒肉文》,广集僧尼于华林殿前,令光宅寺法云宣讲,为中国僧尼素食之先河。由于此经提到半字、满字,以牛乳五味等比喻佛说法的深浅、先后,遂有教相判释之说出。首先慧观立二教(顿教、渐教)五时(三乘别教、三乘通教、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以《涅槃经》为最完善的经教。道生则主张佛所说法不出四种法轮(善净法轮、方便法轮、真实法轮、无余法轮),也把《涅槃经》看成是佛说的最高阶段。后僧亮、僧众等也都配合《涅槃经》五味,以区分如来一代教法。隋智顗也以此经义,立五时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和天台四教(藏、通、别、圆),以《涅槃经》为“第五时教”和“圆教”。由于各家教判提高了《涅槃经》的地位,讲习此经之风盛极一时。 注疏 现存的有印度世亲著、北魏达摩菩提译《涅槃论》1卷;陈真谛译《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1卷;梁宝亮等撰《大般涅槃经集解》71卷;隋慧远撰《涅槃经义记》10卷,吉藏撰《涅槃经游意》1卷,灌顶撰《涅槃经玄义》2卷、《涅槃经疏》33卷;唐法宝撰《涅槃经略疏》15卷,道暹《大涅槃经玄义文句》2卷、《大涅槃经疏私记》9卷,行满《涅槃经疏私记》12卷;宋智圆《涅槃经治定疏科》10卷、《涅槃玄义发源机要》4卷、《涅槃经疏三德指归》20卷;清净挺撰《涅槃经末后句》1卷;新罗元晓撰《涅槃经宗要》1卷等。(田光烈) 最了义 佛开示《大般涅槃经》是最了义: 时佛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诸大乘方等经典。虽复成就无量功德。欲比是经不得为喻。百倍千倍百千万亿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善男子。以是义故。说言如来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大般涅槃经》卷第九开示: 是妙经典诸经中王。如彼药树诸药中王。若有修习是大涅槃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唯不能令一阐提辈安止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妙药虽能疗愈种种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复次善男子。如人手疮捉持毒药毒则随入。若无疮者毒则不入。一阐提辈亦复如是。无菩提因如无疮者毒不得入。所谓疮者即是无上菩提因缘。毒者即是第一妙药。完无疮者谓一阐提。复次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坏者。而能破坏一切之物。唯除龟甲及牡羊角。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悉能安止无量众生于菩提道。唯不能令一阐提辈立菩提因。复次善男子。如马齿草娑罗翅树尼迦罗树。虽断枝茎续生如故。不如多罗断已不生是诸众生亦复如是。若得闻是大涅槃经虽犯四禁及五无间。犹故能生菩提因缘。一阐提辈则不如是。虽得听受是妙经典而不能生菩提道因。复次善男子。如佉陀罗树镇头迦树断已不生及诸焦种。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得闻是大涅槃经而不能发菩提因缘犹如焦种。复次善男子。譬如大雨终不住空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普雨法雨于一阐提则不能住。是一阐提周体密致。犹如金刚不容外物。 目录 目 录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寿命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寿命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 寿命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 如来性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五 如来性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 如来性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 如来性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八 如来性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九 如来性品、一切大众所问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 现病品、圣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一 圣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 圣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三 圣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圣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梵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 梵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七 梵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 梵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 梵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 梵行品、婴儿行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 师子吼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 师子吼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九 师子吼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 师子吼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师子吼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二 师子吼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三 迦叶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 迦叶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 迦叶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 迦叶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 迦叶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 迦叶菩萨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九 憍陈如品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憍陈如品 经文摘选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名生四趣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如是经典乃是无量无边诸佛之所修习。 善男子。譬如农夫春月下种常有悕望。既收果实众望都息。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修学余经常悕滋味。若得闻是大般涅槃。悕望诸经所有滋味悉皆永断。 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是大涅槃。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若有书写读诵解说思惟其义。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净见佛性。 又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若有能听如是经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悉得成就如我今日所可宣说。汝等比丘应善受持。若有众生不能听闻如是经典。当知是人甚可怜愍。何以故。是人不能受持如是大乘经典甚深义故。 善男子。譬如雾露势虽欲住不过日出。日既出已消灭无余。善男子。是诸众生所有恶业亦复如是。住世势力不过得见大涅槃日。是日既出悉能除灭一切恶业。 善男子。若有众生发心始学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书持读诵亦复如是。虽未具足位阶十住则已堕于十住数中。或有众生是佛弟子或非弟子。若因贪怖或因利养听受是经乃至一偈。闻已不谤当知是人则为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善男子。如日月光诸明中最。一切诸明所不能及。大涅槃光亦复如是。于诸契经三昧光明最为殊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何以故。大涅槃光能入众生诸毛孔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缘。是故复名大般涅槃。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若内若外所有诸恶诸有未发菩提心者。因是则得发菩提心。何以故。是妙经典诸经中王。 如彼药树诸药中王。若有修习是大涅槃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
2023-06-22 19:16:031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下辖村委会包括章嘎社区居民委员会、忙角社区居民委员会、南屏社区居民委员会、菜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圈掌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平社区居民委员会、塘平社区居民委员会、文华社区居民委员会、南信桥社区居民委员会、锦凤社区居民委员会、石房村民委员会、五村村民委员会、新村村民委员会、昔本村民委员会、南本村民委员会、竹篷村民委员会、南信村民委员会、中山村民委员会。
2023-06-22 19:16:101

广州天河太南本多力厂详细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东路。广州市多力贸易有限公司具体地址是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东路,联系人是刘川。广州市多力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服饰的企业,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企业。主营服装、首饰。
2023-06-22 19:16:161

做生意吉利聚财的字

做生意吉利聚财的字 做生意吉利聚财的字,公司的名字就是公司在设立或者建立的时候使用的名称,名字的作用不仅仅是好听,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意义,那么取名字的时候大家有寓意的名字。下面是做生意吉利聚财的字。 做生意吉利聚财的字1 1、鑫:鑫是三个金叠罗而成,五行重金,是一种非常大气聚财的字,而且读音听上去好听,又不是什么生僻字,无论用它做什么名字都是可以的。 2、辉:辉这个字的意思是闪耀的光芒,寓意着前途一片明亮,是一种非常旺运的字,而且这个字在名字中不多见,还可以避免与人重复。 3、华:华在中文中的解释为美丽多彩,在风水学中寓意着大富大贵美丽繁华,是一种非常兴旺财运和姻缘运的字,而且读音听上去也十分悦耳。 4、纳:纳是容纳的意思,寓意着可以包容万物、罗网乾坤,在风水学中,纳这个字是可以聚财旺运的字,在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并不是什么生僻的字。 5、森:从木为林,多木为森,森字是一种木气十分旺盛的字,它包含着极为浓重的生气,是一种可以生财的字,在公司取名的时候多被用到。 做生意要取什么样的名字才能够红火 每个开公司的人短期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把公司经营好,不要亏损太多,长期的目标则是做大做强,赚更多的钱。 因此在取名这事上,会认为要吉利一点的",可以旺公司的,那么就可以用到一些比较吉祥的字,比如“源”、“茂”、“兴”、“隆”、“盛”、“发”、“财”等。 因为我们中国人讲究一个好彩头,名字取的好,以后的生意就能够越做越红火。 简单又吉利的字 盛:兴旺,繁盛,吉祥之义;正:以人为本,诚信,民主之义;鑫:鑫是三个金叠罗而成,五行取名重金,是一种非常大气聚财的字。 森:从木为林,多木为森,森字是一种木气十分旺盛的字,是一种可以生财的字;彩:多指各种美丽的颜色,人们把买卷得奖称中彩,形容获得了财富。 做生意吉利聚财的字2 1、 做生意聚财的字。 子、洲、中、正、振、长、悦、月、源、裕、玉、语、友、用、永、迎、易、坚、佳、集、吉、基、汇、晖、皇、环、湖、宏、好、豪、海、光、富、丰、飞、凡、发、顿、东、鼎、电、宜、耀、扬、亚、雅、讯、兴、星、信、新、祥、禧、熙、西、伟、旺、网、万、拓、同、通、霆、涛、斯、思。 2、 寓意旺财生财的字。 丝、硕、事、仕、世、士、盛、圣、森、润、瑞、荣、日、全、庆、清、启、奇、佩、派、诺、纽、你、尼、能、纳、明、梦、茂、玛、隆、龙、良、联、利、立、力、理、磊、览、来、克、科、聚、精、京、洁、娇、健、帝、迪、创、驰、诚、成、辰、超、彩、本、倍、贝、宝、百、傲、艾。 3、 招财旺生意的公司名字。 1、 荣硕时、庆丰坚、千胜生、铭尼超、曼卓览、幕欧远、凌驰盛、利隆润、利高海、雷悦大、雷啸特、雷克识、雷格邦、科雷皇、康纳光、凯亚江、凯迅正、凯瑞格、凯美宇、巨恒拓、金洋理、金阳联、捷嘉健。 2、 捷华营、佳利瑞、佳创雅、吉雅皇、吉明丰、环创清、瑞圣、振通远、振通同、远中茂、宇啸宝、优特凯、永源耀、永旭讯、永兴运、永信林、永迪至、洋泰妙、扬盈汉、亚光用、雅迪春、恒垒圆、恒力川。 4、 寓意发财又顺利的公司名字。 1、 恒力贵、恒铭力、弘鑫好、华光洁、荣泰湖、瑞风志、润庆扬、赛邦理、赛邦缘、赛宏电、尚维欣、神韵速、圣源阳、盛广集、世恒妙、泰禾跃、天华利、天启财、天亿伟、万的联、万伟世、维高汉、新诺鼎。 2、 鑫隆易、信凡奥、兴创通、光源富、光瑞巨、光瑞金、光杰真、冠卓思、高新浩、富海建、富冠苏、驰纳春、诚晖爱、辰信华、辰诺健、财诺妙、宝泰识、宝仁火、宝基凡、邦仕顺、百傲星、安特长、安嘉好。 做生意吉利聚财的字3 做生意必定红火的名字四字 欧高实业、永大宏兴、群英宏达,强达功臣、富邦万达、粤翔富利,银丰科耀、世纪风行、中科华盈,艳紫汾红、超泰景贝、雷石三维,理工海疆、东方沪芦、成都腾铺,盛达天使、乐银驰元、中国人寿,易捷思达、精实万维、金信利源,维宇众信、三只小鹿、益宝富创,缘科吉泽、微宁汇智、金诺天成,红梅翠竹、鑫旭鑫方、豪庭金爵。 聚财的字有哪些 全、良、特、洲、远、讯、克、隆、森、维、洋、辰、跃、清、春、润、涛、啸、梦、鑫、斯、基、铁、木、明、旭、罗、奇、元、聚、世、太、迈、信、佳、华、倍、银、力复、卓、凤、禾、风、能、纳、宝、尔、龙、频、广、晖、金、高、新、志、理、辉、联、腾、苏、微、易、鼎、蓝、益、览、湖、贵、发、威、康、冠、实。 应该如何起名 选择代表富裕、有财的字眼起名:要在名字代表财运又要代表富裕和有财的公司名,那最直接的做法,这样的名字有着明显的财运旺盛之义。如“富、裕、财、鑫、万、亿、金、旺、盛”等字。选择吉利祥瑞的字起名:要想在公司名加入吉祥字,如“吉、利、祥、瑞、福、鸿、龙”等字,都有吉利祥瑞之义。 怎么给店铺取名 1、开店起名名字要好记 好记是指名称简洁有深义,琅琅上口,易于记忆,在捕捉住顾客的视觉与听觉的同时,也留在了顾客的记忆深处。 2、开店起名名字要好看 好看是指品牌标识要醒目,让人看完之后赏心悦目,从而留下这个商品或服务的美好印象。 代表吉利聚财的字 全、良、思、特、玛、领、南、洲 远、讯、克、隆、森、维、洋、辰 跃、清、春、润、涛、啸、梦、鑫 斯、基、铁、木、明、旭、罗、奇 元、码、来、聚、世、太、迈、信 佳、华、倍、银、力、卓、凤、禾 风、能、纳、宝、尔、龙、频、广 晖、金、高、新、志、理、辉、联 腾、苏、微、易、鼎、蓝、久、益 览、湖、贵、发、威、康、冠、实 吉利聚财的店名 辰隆、能邦、南傲、丰玉 贝硕、丰皇、缘优、凯至 益益、星发、茂洋、跃阳 奥立、网宜、佳辰、嘉鼎 环霸、艾方、华具、罗龙 曼欧、霆裕、启科、识正 尚缘、川诺、易界、环风 富航、全洲、德娇、实雅 惠莱、微越、方洁、太凌 南本、运祥、建财、隆界
2023-06-22 19:16:251

第一位山水诗人是谁

第一位山水诗人是谢灵运。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很有特点,在那个时候名气也非常的大。yuwenmi我整理了第一位山水诗人,欢迎欣赏与借鉴。 生平 谢灵运,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嵊州),育于钱塘(今杭州)杜明师道馆,直到十五岁才由钱塘接回建康(今南京),住在朱雀桥边的乌衣巷内,因此巷人都叫他“客儿”,人称“谢客”。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在淝水之战中和叔父谢石、族弟谢琰一起,以八万人马大破前秦苻坚号称的百万大军。维护了东晋偏安局面,被封为康乐县公。父亲谢瑛袭爵任秘书郎,母亲是东晋名书法家王献之外甥女。其祖辈、父辈亲族中为显爵大官者甚多。显赫家世及优裕生活使谢灵运自幼有一个良好的受教机会,但性格高傲、任性、不受拘束,萌下日后受害祸根。由于其父早逝,其十八岁即承袭“康乐公”爵号,食邑两千户,世称“谢康乐” 文章著作 谢灵运的文,成就不能和诗相提并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赋10余篇,最著名的是《山居赋》,谢灵运自己有注,《宋书·谢灵运传》录其全文。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并不很高,只是其中对始宁别墅的详细描写,可以作为今天研究东晋庄园制度的重要资料。《岭表赋》、《山居赋》中有一些景物的刻画,《江妃赋》中对神女的描写,则颇有匠心独运之处。 谢灵运早岁信道,转而奉佛,与名僧慧远相往还。元嘉间辞官归始宁,又广结僧徒,精研佛理。他著名的哲学论文《辩宗论》,阐述顿悟,企图折中儒释。他曾经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文选》、《头陀寺碑文》李善注);又曾和僧人慧严、慧观等共同润饰昙无谶译的《大般涅经》。经过润饰的经文,比原译远为流畅优美,世称南本,原译则称北本。 谢灵运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诗文创作以外,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元嘉间,曾奉诏撰《晋书》,《宋书·谢灵运传》说“粗立条流,书竟不就”,《隋书·经籍志》录有谢灵运撰《晋书》36卷,当是已经写成的部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据《文选》、《太平御览》等辑有佚文。《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但有的恐只是分合繁简之别,有的是谢灵运辑抄前人的诗赋集。《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波刊刻为《谢康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黄节有《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山水诗的鼻祖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早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毕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中,山水隐逸总是与社会仕途对立的。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 述而》)的观念,对后来士大夫的影响相当深刻。自汉代以来,遁迹岩穴即被视为一种清高,同时也是通向仕途的捷径。到了魏晋,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因此山水描写的成分在诗里就逐渐多了起来。晋宋时代,尤其是南渡之后,江南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士族地主阶层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他们大造别墅,在秀美的山水之间过着登临吟啸的悠闲生活。而作为生活环境的山水景物,也就很自然地反映在诗中。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真正的玄言家,是很懂得“山水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语,见《历代名画记》卷六)之理的。因此在玄学发展的过程中,山水审美的意识也渐增。借山水体玄,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风气。在玄言诗里,也常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或借山水以抒情,因而出现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晋宋之际,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浓厚,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无疑也有着促进的作用。此外,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2023-06-22 19:16:391

我国神话中"三界"指......?

天上
2023-06-22 19:17:172

觉悟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佛学大词典 对“觉悟”解释如下: 【觉悟】 觉醒了悟之意。即体得真理、开发真智。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载,觉悟乃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之相。又六十华严经卷七(大九·四三七中):‘又放光明名见佛,彼光觉悟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大四四·二五八中):‘虽于粗念住相而得觉悟,犹自眠于生相梦中,觉道未圆。"由此可知,觉悟有自了悟与从他而觉醒之别,其觉悟之程度亦有深浅不同。[六十华严经卷六、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觉悟”解释如下: 【觉悟】 (术语)会得真理也。开真智也。南本涅槃经十六曰:‘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六十华严经七曰:‘彼光觉悟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
2023-06-22 19:17:261

后面带南字的男孩名字 南字开头的男孩名字有哪些

男孩名字既要体现出阳刚之气,又要时尚潮流好听。这对于生了男宝宝的家庭来说简直不能在难了,那么后面带南字的男孩名字,南字开头的男孩名字怎么取? 后面带南字的男孩名字一: 福南 英南 兆南 玉南 绍南 胜南 忆南 震南 嘉南 南明 南松 维南 南宁 叙南 宏南 南强 德南 顺南 树南 秉南 南洋 燕南 其南 学南 南峰 辉南 宝南 定南 育南 松南 少南 林南 启南 仲南 亦南 超南 根南 祥南 逸南 清南 南征 安南 孝南 远南 南江 友南 成南 夏南 楚南 肖南 南春 汉南 济南 旭南 化南 丙南 汝南 柏南 南成 秋南 鸿南 贺南 子南 焕南 佩南 君南 加南 智南 诗南 南君 南和 京南 雪南 武南 开南 阿南 钦南 皖南 南安 纪南 日南 南滨 柯南 飞南 南荣 伯南 星南 生南 卫南 治南 艳南 会南 司南 河南 敏南 熙南 朝南 仁南 岳南 家南 青南 晔南 南云 勤南 南中 雅南 梦南 南清 征南 培南 守南 南斌 凤南 延南 图南 长南 健南 天南 南忠 煜南 鹏南 若南 月南 士南 茂南 万南 斌南 放南 桂南 力南 礼南 渭南 南南 亚南 江南 建南 海南 晓南 振南 炳南 南平 华南 向南 志南 中南 泽南 南南 伟南 正南 耀南 剑南 南生 国南 浩南 云南 金南 永南 南京 小南 南山 新南 南翔 忠南 冠南 惠南 文南 庆南 南华 东南 南方 俊南 南飞 凯南 南星 思南 兴南 鲁南 跃南 南海 雁南 春南 南阳 广南 锡南 昊南 荣南 寿南 镇南 锦南 洪南 宗南 继南 铁南 南辉 南昌 光南 瑞南 佳南 南杰 克南 南林 明南 南雄 世南 湘南 平南 南军 一南 进南 苏南 景南 南波 靖南 啸南 添南 孟南 方南 南文 喜南 淮南 灿南 南贵 赣南 南芳 齐南 政南 达南 南东 斗南 红南 南祥 功南 之南 迦南 贵南 谊南 恩南 南宏 润南 益南 昭南 衍南 冀南 曰南 利南 泉南 南发 爱南 奇南 洲南 南加 南楠 叶南 湖南 秀南 吉南 和南 南冰 凌南 南亭 义南 彦南 南新 南友 舜南 首南 南伟 雄南 相南 南北 弋南 南麟 邵南 群南 博南 南兴 石南 鹤南 南炳 丰南 南良 昌南 南辰 宽南 军南 坤南 南鹏 闽南 运南 付南 南希 怀南 南武 鑫南 南涛 晋南 才南 支南 西南 令南 再南 南兵 登南 南洲 南雁 仕南 焱南 宜南 勇南 南贤 南勇 南光 南丰 三南 立南 炯南 木南 彩南 舟南 南仲 康南 冰南 异南 艺南 肇南 南极 临南 道南 岭南 植南 南木 杰南 祝南 川南 秦南 干南 大南 南善 强南 南懂 南义 太南 火南 荫南 美南 早南 南亮 翼南 发南 南志 观南 南扬 述南 南筠 虎南 南盛 以南 南豪 钏南 航南 常南 霄南 南福 奕南 里南 南岭 承南 二南 谟南 南亚 南虎 南锦 娅南 如南 训南 赫南 北南 镜南 紫南 睿南 怡南 市南 梓南 南彬 南顺 滨南 展南 瑜南 南坪 南胜 皓南 南朝 南川 威南 基南 祖南 巨南 宇南 敬南 尧南 劲南 南欣 南锡 积南 南英 南维 南秋 理南 南哲 南锋 笑南 琴南 帅南 南健 见南 水南 应南 南申 希南 南琛 南奎 乙南 琦南 乐南 森南 南浩 芷南 指南 南岳 沛南 书南 淞南 越南 珂南 南桥 南岐 全南 津南 战南 珍南 南康 结南 南博 南凯 南青 圣南 宁南 期南 穗南 庭南 后面带南字的男孩名字二: 南桔 南钦 崇南 南烨 像南 自南 南剑 南超 南灵 初南 城南 竹南 毅南 亿南 余南 纬南 李南 酒南 佑南 灶南 南湘 南智 宪南 南轩 丁南 南勤 雨南 委南 伏南 曦南 施南 南仙 岩南 南鸿 轶南 南燕 在南 南爵 碧南 南艳 南恩 南证 厦南 盛南 南莹 襄南 南培 洁南 锋南 纯南 科南 南甸 比南 南忆 南岗 申南 绅南 念南 南埂 蒙南 柱南 南涌 南湖 南委 要南 南熙 南斗 南送 王南 南铿 南初 南焰 季南 鄂南 南蛹 丕南 南昕 南仪 遣南 沾南 南阶 南慧 徐南 贯南 钊南 土南 南城 重南 南晋 牧南 朔南 南达 南思 南卿 南信 南珍 佐南 南国 男南 姵南 南衡 南姣 南旗 南雷 蜀南 谓南 南樵 丽南 琳南 南行 高南 嵩南 格南 南嘉 南灿 赛南 幼南 南荔 南周 蔚南 南晖 巧南 南均 杨南 银南 遂南 南图 裕南 南睿 臻南 绪南 炜南 分南 南骏 南道 索南 南呈 肃南 南泽 南援 修南 南香 南琪 卜南 珊南 南夭 南升 拥南 南民 包南 握南 南田 南欢 枷南 南竹 本南 南宁 南伦 界南 聪南 南堂 俭南 节南 玑南 南坚 南镇 雍南 南学 昱南 迪南 南吉 仃南 冗南 南锐 璋南 南曙 南章 南玉 南占 南薇 阳南 时南 绰南 疆南 南勋 南泉 南树 骥南 衡南 南黄 官南 史南 听南 南纪 意南 南稀 龚南 杭南 南才 庄南 南僚 南通 南霏 年南 南侠 素南 南路 增南 留南 南曦 祯南 南赐 乡南 步南 寄南 劭南 诚南 南萌 娥南 南宫 姝南 南元 丹南 陈南 宵南 校南 卧南 转南 南雨 南滔 履南 南富 竞南 呈南 夕南 南本 漪南 沙南 沫南 南玮 南力 边南 澈南 廷南 南枝 南陵 满南 企南 欣南 南融 占南 际南 夭南 钟南 南火 南俊 绿南 均南 冬南 南翼 南瑾 南乔 昕南 骏南 薏南 南炎 计南 南纯 领南 南利 予南 兵南 蔡南 南秀 南献 台南 关南 汀南 龙南 鹭南 陵南 于南 尉南 南钢 南熹 映南 南昆 霭南 普南 召南 贻南 南二 柳南 宾南 南地 通南 南仿 辰南 南辅 何南 沃南 南庆 无南 南桦 禹南 壮南 优南 南聪 黎南 弟南 翔南 南浔 贤南 度南 娇南 南航 南铁 贡南 南根 南保 南珠 竣南 南菁 米南 赶南 弘南 淑南 堰南 章南 妍南
2023-06-22 19:17:401

南在名字的寓意是什么

新父母心中总是充满喜悦,不仅为家庭增添了新成员,也收获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孩子出生后,重要的是给孩子起个好名字。南方象征着活力和新的希望,给男孩取名意味着吉祥和美好,使气氛更加好听。南字的意思及五行属性“在南方,有从草向南的分支。”南是一个地名,是早上面对太阳的方向。因此,它被用在名字中来描述生机和活力的意思。也表达了父母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希望自己的一生充满阳光和光明,幸福安康。南方五行属火。如果孩子的命理缺少火的属性或者八字喜欢用神为火,都可以用南方字来命名,可以帮助化解人生的险境,趋吉避凶,让以后的人生更加吉祥顺利。带南的好听的男孩名字南徐南涛南亭南苑陈楠南溪程楠南昆南京南邵南魁秦楠陈楠南油南居南开南川、南华、南林、南西安、南耿、南赵、南永榕南威南讯南人南知南闻南七石楠余男南汇南红周楠南盛楠奎周楠张南街南情南贵周南南站南红南盛南丰南滨南镇南汇南新南本南墅南金睦南坤城南昊南轩南镇南清南厅郑南山邵南茂南红南强南苑南岗南俊浩丰南台陈楠南南博余南京彭南山新南一叶楠宋楠南Xi南阳炳南任彬南郑楠楠全南风南恒南康顺南韩德南榕南南江南翔南苑南浙德南浔陈晓楠小南南瑞南郡南明盛南星胜南航南涛南星南环南红
2023-06-22 19:17:491

戒法表象

就是持戒外在的样子 ,和持戒显现出来的好处。
2023-06-22 19:18:182

喇嘛念什么经

佛经
2023-06-22 19:18:285

道家与儒家有什么区别?

个人见解:道家出世,儒家入世。 老子首先阐发:“道”的概念,总之道是很玄的东西,再叙述自己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庄周主张相对主义思维方式,和奇葩的人生观。道家在西汉初期,唐代对政治治理有着重要影响,统治者:无为,无欲,与民休息。汉代道家集大成的著作《淮南子》,杂糅了法、儒、阴阳等思想,使得道家思想不断发展。这是道家思想的巅峰,其后不再为中国主流思想。 儒家自武帝不断提倡遂成主流政治思想。儒家同中国原生态的君主制、宗法制、小农经济做到很好的结合,主流地位不可撼动。孔子就是:仁、礼、德治。孟子在于仁政、性善。汉后儒家走上外儒内法的道路,儒家在东汉末年、南本朝、唐末、明末遇到不同程度的危机,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克服。 儒与道某种意义上都变成了一种宗教,儒教与道教。道教追求现世的幸福,求养生之道。儒教则是祖先崇拜、维护宗法、齐家修身之类的。
2023-06-22 19:18:531

鉴真东渡日本时究竟带走了啥,让后世人诟病?

鉴真,唐朝和尚,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因为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而名流青史。迄今为止,主流意识上,大众认为鉴真是伟大的文化传播者。而非主流小众者却对其起了诽谤,原因如下。一,鉴真疯狂东渡的动机鉴真东渡,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历经6次,历时12年,并死了无数弟子,终于在第六次时成功登录日本。正史记载,鉴真55岁时,是应日本在唐留学僧人荣叡、普照的邀请,前往日本弘法传道的。742年,鉴真第一次刚准备渡海时,被高丽僧人如海向告密,说鉴真一行人勾结海盗,准备出海。因此,这次出海未成,被官府收缴所有物资而夭折。743年12月,第二次准备好干粮、佛经、佛像、经疏、香料、药品,当时还带了玉匠、画师、雕佛、刻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匠共85人。却没想到,船队刚出长江口,就遇到飓风,船被大风刮烂了,要休整。744年第三次,修好船准备出发,又在舟山海面触礁,只得又回去休整,在休整期间,有佛教徒向官府告密,说有人诱使鉴真出国渡海,官府因此抓了日本留学僧荣叡。又失败了。744年第四次,鉴真一行30多人瞒着官府,想秘密从福州出发。谁知道鉴真的弟子灵佑,向官府采访使告密,鉴真他们被追回后,遣返扬州。748年6月27日,被释放的荣叡、普照两人又怂恿鉴真第五次出海。这一次出海,他们瞒过了官府,在海上漂泊了三个月,又遇到飓风。在飓风中,他们的船队被吹了14天,漂到了海南岛的崖县(今三亚市)。这次的损失巨大,留学僧荣叡被飓风卷走,同时卷走的还有鉴真喜爱的弟子翔彦,鉴真本人也双目失明。753年,66岁的鉴真被在唐朝当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说动,于10月19日,第六次东渡日本。12月20日,鉴真终于如愿以偿的踏上了日本国土鹿儿岛秋目浦。鉴真如此疯狂不顾生死的六渡东海,他为的什么阿?传法吗?鬼才会相信是传法这个动机。但是除了传法,中国人找不出鉴真必去日本的原因,因为他去日本带去的是大唐文化之精华,直接促进日本快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但是各位注意了,鉴真东渡,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毫无好处,毫无意义。渡海活动,只是对日本人有天大的好处。甚至他的弟子祥彦还深有怨言:“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到,是故众僧咸默无对而已。”——《大和上东征传》这一段是鉴真问他的弟子们,谁愿意跟他去日本阿,他的弟子们全部默然不答,只有他喜爱的弟子祥彦用上文回答。祥彦回答的简单翻译是:日本那么远,海上命运难测,大家都怕死,要去师傅你自己去吧。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传播中华文化,其实别人根本不需要你将真去传播,因为华夏文化的先进性,导致华夏文化圈内的小国家,如高丽、日本等,早就派出一波波的留学生,贪婪地吸取华夏文化。二,间谍说与逃亡说横空出世其实,鉴真渡海动机,不单是咱们中国人费解,就连日本人也困惑无比,因为鉴真这6次渡海太疯狂了,疯狂得不正常,生死不顾,还死了无数个弟子,甚至都双目失明了。为了研究鉴真东渡的原因,日本学界还特意提出了5种假说。1,被日本留学曾邀请说鉴真如正史上记载的,被日本留学僧荣叡、普照邀请去日本讲学。2,被日本圣德太子的敬佛崇佛心打动这个圣德太子,想把日本打造成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想邀请大唐佛学专家鉴真过去帮忙设计设计。理由是,在《大唐和上征东传》里荣叡和鉴真有过关于圣德太子的对话:“二百年后,圣教兴于日本。”3,弘法说日本是佛教律宗的空白之地,继承律宗学说的鉴真,急需传播律宗学说。于是,他不顾生死的6渡东海。4,逃亡说日本小野胜年为首的一些学者指出,大唐盛世末期,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将发生剧烈变动——安史之乱。而这种变动提前被鉴真察觉到了,绝望的鉴真才赶赴日本,这个相当于“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避世。但是,根据我国学者王勇的研究,《大唐鉴真传》中,处处透露出鉴真独有的盛唐气度。所以,这个因绝望而逃亡的说法太过荒谬了。“鉴真的盛唐气度语调:“而今大唐国家道俗总大兴隆。”——《大唐鉴真传》5,间谍说日本学者铃木治,写了一本书《白江村》,此书共15章,全部论述一个观点:大唐想颠覆日本。书中以猜测、杜撰、想象的手法,描述了鉴真是大唐派来日本的间谍。他猜测,大唐派鉴真到日本,是想控制日本的寺院和僧侣,并源源不断给大唐提供情报,以达到颠覆日本的目的。只不过后来被“安史之乱”打乱了计划而已。原来,在鉴真东渡到日本后,直接被圣武天皇任命为统管全日本的僧纲。本来是混乱无比的新旧教团利益群体,直接有了领导人。“后真和上(鉴真)移住唐寺,被人诽谤。”——《从高僧沙门释思托传》三,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什么东西第六次,他带的东西清单如下:人员:鉴真,相随弟子:祥彦、法进、坛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14人。藤县通善寺尼姑智首等3人,扬州信徒潘仙童、胡国人安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占婆国人(今越南)善聪等共24人。物品:一是佛、菩萨雕像绣像,其中有绣阿弥陀佛像、雕白旃檀千手观音像、绣千手观音像、救苦观音像、药师像、弥勒像及功德绣普集变一铺,还有如来肉舍利三千粒等。二是佛经,有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八十卷、《大佛名经》十六卷、金字《大品般若经》一部、金字《大集经》一部、南本《大涅槃经》四十卷等。三是戒律《四分律》六十卷及其单行僧尼戒本、律论《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四是律宗三家的律学注疏,其中最多的是南山律宗道宣的著作。五是天台宗的著作,有隋智顗《摩诃止观》十卷、《法华玄义》十卷、《法华文句》十卷、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等。六是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其中有东晋王羲之的真迹行书一帖,王献之真迹行书三帖及水晶、金银等制的佛具、阿育王塔样金铜塔一区等等。按照以往东渡准备的物品推测,此次也一定带有香料、药物等。其他非主要物品在第六次渡海时不见详述,不过可以参见第二次渡海时的物资详细:落脂红绿米100石、甜豉(日本纳豆的祖宗)300石、牛苏180斤、小麦50石、干胡饼2车、干蒸饼1车、干薄饼1万只、番捻头(麻球)一半车、漆盒子盘30副、铜瓶20只、花毡24领、袈裟1000领、裙衫1000对、坐具1000副、大铜盂4个、竹叶盂30个、大铜盘20面、小铜盘44面、一尺铜叠80面、少铜叠300面、白籘簟16领、五色籘簟6领、麝香20剂,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栈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陆香等共600余斤,毕波、诃子、胡椒、阿魏、石蜜(冰糖)、蔗糖等500余斤,蜂蜜十斛、甘蔗80捆、青钱10000贯、正炉钱10000贯、紫边钱5000贯、罗补头2000枚、麻靴30双、席帽3个。可以说,鉴真带去的东西,令当时这个日本社会翻天覆地,从奴隶社会跨进了封建社会,令日本在书法、建筑、美术、美食、佛学、医学、雕塑等领域继承了大唐的风格。鉴真之所以受到后人诟病,是因为他这次东渡,对我国毫无意义,甚至是传播先进文化技术的“字的”行为。甚至有令国人心痛的王羲之父子真迹。但是对日本人却有天大的好处,直接咸鱼翻身,但他因为触犯了旧教团的利益,一样被人诽谤。以至于有日本后人写《白江村》一书来讽刺他。唉,农夫与蛇的故事上演了一遍又一遍,却总有无数国人不长记性。
2023-06-22 19:19:001

14、鉴真

  鉴真(687~763)是著名高僧,律宗的重要代表之一。晚年受到日本僧人的邀请,到日本传播佛学,成为日本佛学界律宗的始祖。    鉴真俗姓淳于,垂拱三年(687)生于江苏扬州,14岁在大云寺出家,智满禅师为他取名鉴真。神龙元年(705),鉴真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成为 律宗的传人。从景龙元年(707)开始,鉴真四处游学,先后在东都洛阳、西京长安等地遍研佛经。开元二十一年(733),鉴真学成名就,成为一代律宗大 师,于是从长安回到扬州,在江淮地区传授戒律。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鉴真去日传 戒。鉴真接受邀请后,着手东渡准备。但是政府明令禁止僧人私自外出,这给鉴真前往日本增加了许多困难。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748)的六年间,鉴真 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风暴袭击后,在海上漂流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在今海南省南部)。返回途中,日 本僧人荣睿在端州(治所在今广东肇庆)龙兴寺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天气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在以后几年中,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教的意志并未改 变。 >天宝十二载(753),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宿祢胡、吉备真备、安倍朝衡等到扬州拜访鉴真,再次请他东渡传戒。67 岁高龄的鉴真开始了第六次东渡,这次搭乘日本使船出发,事先做了周密布置,避免了道俗的拦阻,日本僧人普照也从余姚赶来同行。同行的有扬州白塔寺僧法进、 泉州超功寺僧昙静、台州开元寺僧思托、扬州兴云寺僧义静、衢州灵耀寺僧法载、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开元寺僧法成等14人、藤州通善寺尼智首等3人、扬州优 婆塞潘仙童、胡国人安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瞻波国人善听共24人。带去的经像法物有:如来舍利、弥陀、药师、观音、弥勒等造像,金字《华严经》、《大佛 名经》、《大品经》、《大集经》,南本《涅经》、《四分律》,法砺、光统《四分律疏》,天台《止观法门》、《玄义》、《文句》、《四教仪》、《小止 观》、《六妙门》等,定宾《饰宗义记》,观者寺亮律师《义记》,南山道宣《含注戒本疏》、《行事钞》、《羯磨疏》,怀素《戒本疏》、《比丘尼传》、《西域 记》、《戒坛图经》等共48部。菩提子、青莲华茎、天竺革履及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的真迹行书等。 >鉴真一行于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十五日由扬州出发,经苏州黄泗浦向东航行,十二月七日到达日本九州,次年(754)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受到日本政府的隆重接待。随后,鉴真在东大寺设坛传戒,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传戒的开始,日本天皇特授鉴真为传灯大法师。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日本天平宝字元年),日本天皇将故新田部亲王旧宅送给鉴真,鉴真即指导弟子们开工建筑,至天平宝字三年(759)落成,这就是 现在奈良日本律宗的本山“唐招提寺”。鉴真从此在唐招提寺讲律传戒,极受日本朝野的尊敬。天平宝字七年(763),鉴真在日本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7岁。 流传至今的《唐大和尚东征传》,就是对鉴真六次东渡事迹的真实记载。 >当年鉴真师徒所建的唐招提寺,成为后来日本佛教艺术的范例,以后 日本的佛殿建筑几乎都受唐招提寺的影响。鉴真精通医学,精于本草,藤原佐世所著《日本国现在书目录》中载有《鉴上人秘方》一卷,这是鉴真留给日本医学上的 宝贵遗产。鉴真法师在传授律宗的同时,也把佛寺建筑、雕像、绘画、医药、书法等艺术传授给他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023-06-22 19:20:171

周渔璜的才华横溢

周渔璜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清初中国诗坛有很高的地位。他幼年即工诗,十四五岁时,曾赋《灯花诗》一首,传诵乡里。清初中国诗坛门户之见陋习严重,他不为所染,博采众长,终于独树一帜。他的诗以新、奇见长,在京城二十多年,初以一首《万佛寺大钟歌》,瑰丽特出,名城震京华。万佛寺大钟即华严经大钟。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夺其侄帝位。后改年号为永乐,迁都北京。一到北京,朱棣就铸华严经大钟,意在超度靖难死者,减轻自己罪孽。周渔璜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写此诗,此时正翰林院供职,诗原名《分韵京师古迹得明成祖华严经大钟》。诗中鞭挞了朱棣夺取皇位的残酷,指出南兵百万刲羊豕、忠臣十族飘冤魂、当年杀戮成丘墟;揭示刻有二十万字的华严经大钟一字忏除一冤命,字少冤多除不竟,钟声夜发老狐鸣,头戴髑髅暗中听;最后沉痛地说,李闯王入京,崇祯吊死,明朝灭亡前的景象是帝子王孙无处所,血溅陵一抔土。这首诗磅礴大气,意境幽旷,沉雄悲壮。袁枚《随园诗话》一书中,就把他《泛舟西湖夜半始归》诗里直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赞为使人终身不忘的佳句。周渔璜的《桐埜诗集》,清代就有四种刻本流传:初名《回青山房》,又名《稼雨轩》,又名《燕山尘土》,后定名为《桐埜诗集》,其弟周起濂刻于北京,称北本;周渔璜的朋友同榜进士汪千波再刻于江苏吴县(苏州),称为南本;三刻于贵阳,为贵筑人谢廷薰,称为谢本;四刻于独山莫友芝,为咸丰二年(1852年)印于贵阳。今之常见《桐埜诗集》,即莫友芝的咸丰本,分为四卷,第一卷六十八首,第二卷七十七首,第三卷八十九首,第四卷一百一十八首,总计三百五十二首诗。记录了周渔璜在翰林院供职期间的见闻和感想,是诗中精品。1999年1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有校注本《桐埜诗集》问世。
2023-06-22 19:20:231

豳风图的林子奂 豳风图

豳风 为诗经中十五国风之一,《豳风》共有七篇,按顺序为《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林子奂《豳风图》的顺序为《七月流火》、《鸱鸮鸱鸮》、《既破我斧》、《伐柯如何》、《九罭之鱼鳟鲂》,符合《豳风》顺序,但缺少《东山》、《狼跋》两个部分。现存的五图均只有标目而无署款,按顺序《狼跋》为第七图,故推测《狼跋》应有林子奂的题署。林子奂《豳风图》手卷为纸本水墨,除了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外,尚有鲜明的个人特征。根据多位鉴藏大家的考证,豳风图被清宫收藏之前就流传有序,有解缙、张肯、周傅、申时行、凝远等人题跋。其从右至左还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清宫鉴藏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和引首所钤“乾隆御笔”等八玺。从右至左还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四玺。《豳风图》虽是国宝级文物,但它的命运可谓“坎坷沉浮”。在流传的过程中,《豳风图》出现过大量的摹本。目前,在中国书画鉴藏界,普遍认为“南本”为《石渠宝笈》中所提到的真品。“南本”自伪满皇宫流出,落于一名伪满军人手中。后在文革期间被其亲戚借走观赏,直到1989年方才收回。居推测部分赝品就是出自这段时期。书画鉴赏家杨仁恺 在其《元人林子奂《豳风图》真伪考辨》一文中对“南本”有详细的阐述:首先林子奂传世作品绝少,已知仅石渠续编此卷,再就是台北故宫所藏《元画精华》中有其山水册页一幅。此幅山水册页,为世人公认的林氏真迹。据此真迹彩版原大与“南本”对照比较,其皱法、点苔、线条、水纹等完全一致,从起笔到收笔,用笔特征没有两样。其次南本上解缙等人的跋也是真迹。解缙为明初书法名家,既精于小楷,又擅长行草。他的传世作品尚多,可资参照对比。“南本”有解缙分篇题跋和总跋共6段、397字,书写在蜡黄写经纸上,均作行草或间以楷书,行革做让相缀,神采奕奕,楷书亦精研端雅,为其书法典型风貌。
2023-06-22 19:20:371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跳出三界外,不在

说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何解,另外,还有人想问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下句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自于何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什么意思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 一、 无 首先这个三件其中一件就是无,它是共4天是没有任何的颜色的,并且也是没有任何的杂质。什么都没有,没有身体,没有宫殿,没有。那么只有心事,终之,那么此界就必须要了此界必须要了知心意识当体即空,非住心、非非住心,不即不离,见达自性则当下即可出离无色天界。 二、 欲界 遇见也就说的是人畜所居的洲,那么它就包括了。有饮食的食欲,男女的信誉,财色名誉。就是我们人类的这个世界里,包括恶等,如果想要出来的话,就必须要把这些意念全部断掉,我们才可以逃出遇见,但是这个真的是特别难了,除非是出家人才可以逃出。 三、 什么动物不在五行中。 就是天无以食之欲无男女之欲,无男女之别也就是说没有没有,实际上这个对于女人来说还好说,对于男人来说真的是特别难的,所以说如果想要逃出紫戒的话,就必须要把这一戒戒掉才可以,目前来说只有好像才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说七情六欲对于人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说想戒掉就可以戒掉的。 如果想要开心的话,那么就需要把戒掉,把也戒掉,那么近期流域全部戒掉之后,那么人就是特别开心的,因为是无欲无求就是极端的快乐,因为是没有任何杂念的。这样的话就是快乐的。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何解? 【三界】 trayo dha^tavah! ,巴利语tisso dha^tuyo。(一)指所居之欲界、、无。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系迷于生死等生存界(即有)之分类,故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又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一)欲界(梵ka^ma -dha^tu ),即具有、、、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洲,下至无间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二)(梵ru^pa -dha^tu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此界依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三)无(梵a^ru^pya -dha^tu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 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故称无。此界在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 三界可细分为二十五有(界),若将之那含天析而为五(即五那含天),则共为‘二十九有"。其与九地之关系,如下表所示:不在五行中的前一句。 此三界之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生死之趣,故为者所厌弃。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于三界狱,勉出诸。"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三、俱舍论卷八、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瑜师地论卷四、大智度论卷二十一、经孔目章卷二](参阅‘九地"132、‘"2545、‘欲界"4653、‘无"5083) (二)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之对治道。(一)断界,即断除九结(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之其余八种烦恼,或断除无明结。(二)离界,谓断离贪烦恼或断除爱结。 (三)灭界,谓断灭有漏善及诸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即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一切行离,故名离界;一切行灭,故名灭界。"[顺正理论卷七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中跳出三界有几位。 (三)指、无、尽界。[长阿含经卷八、品类足论卷五] (四)指、心界、界。此系基于经心、、三无差别之说而立。[大日经疏卷三] (五)满教基本观一。主张宇宙分为上、中、下三界。依各族而说法稍异。如族满教认为上层世界为世界,中层世界为人类、动物之居地,下层世界为与之世界,即。在中层世界与下层世界间,复有一不可知之世界,为人死后之去处。 【五行】 (一)五元运行之意。即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故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之要素,与以地、水、火、风种为能造之说有之处。此为东传以前,我国之固有思想,广行于儒、墨、道、法、兵、医诸家之间。汉代以后此说渐盛,更将之配于人生百般之事象。五行有所谓相生、相克之两义。南北朝以来,五行之说混入,提谓经等以之配,三种悉地破转出三界秘密法则以之配于五字、五、五智、五脏等,大日经疏卷四以之配于信、进、念、定、慧等五根。[宿曜仪轨、止观卷八上、大明三法数卷二十三] (二)指所五种行法。即:(一)行,,正之意。谓依戒、定、慧所行,称为行。(二)梵行,梵,净之意。谓于空、有之二边无爱着之染,称为净;以此运于,与乐而拔其苦,故称梵行。(三)天行,天,即指第一义天。谓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称天行。(四)行,,以喻人天、小乘。谓以之心,示同人天、声闻、缘觉之小善之行,故称行。(五)病行,谓以平等心,运无缘之,示现出同于之烦恼、病苦等之行,故称病行。 上述五行乃天台宗之释义,其中别圆二教于此五种之按配则有殊义;就别教之意而论,五行之次第如下:(一)行,为初地以前之自行。(二)梵行,为初地以前之化他。(三)天行,为初地以前之内证。(四)行,为初地以上随应善之现化。 (五)病行,初地以上随应恶之现化。上记五种前后隔历,互不融即,称为次第五行。又此为别教之行,故称为别五行。不在三界内的。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自于何处? 另就圆教之意而论,圆教以经所谓之庄严为圆行,室为圆梵行,座为圆天行,衣有二种,其中之柔和为圆行,忍辱为圆病行。然此五行在一心中,圆具无缺,修性不二,融即,为一实相行,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不即不离而不可思议,故称为不次第五行、行、一心五行、圆五行、一五行。此外,据经玄义卷四,一心五行即是三谛三昧,行即是真谛三昧,梵行、行、病行即是俗谛三昧,天行即是中道王三昧。[南本涅槃经卷十一行品、经玄义卷三下、卷四上、涅槃经疏卷十三、义章卷十二] (三)指五门。又作五门。五门,乃于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称五门。据起信论所举,即:(一)施门,施有三义:(1)若见一切来求索者,将己所有之财物随力而施与,舍己之悭贪而令人欢喜,此即是财施。(2)若见厄难、危逼,随己之能力方便救济,令人无有畏惧,此即无畏施。(3)若有来求法者,随己所解而方便为说,不为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以提,此即法施。(二)戒门,谓不作众恶,远离愦闹而常处寂静,少欲知足,修头等行,对于小罪,心生怖畏而惭愧改悔,不轻所制戒,常慎于讥嫌以防止过失。(三)忍门,谓能忍受他人之损恼而心不怀报,亦应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四)进门,谓对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而勤修一切,自利利他以速离众苦。(五)止观门,止,谓止息一切境界散乱之相而随顺奢摩他(止);观,谓分别因缘生灭之相而随顺毗婆舍那(观)。以此二义渐渐,不相舍离而得成就。此外,将止观配于真如、生灭二门,即:依真如门止息诸境相而无所分别,即成根本无分别智,此为止门;依生灭门分别诸相而观诸相之理趣,即成后得智,此为观门。然此二门唯一心,故需二门双运,方能称为正止观。[圆觉经大疏钞卷五上、起信论义记卷下末、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六、起信论义记教理抄卷十八、卷十九](参阅‘止观"1476) 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生命不再三界里生死不息的无边苦海,而彻底和觉悟的永远快乐自在的境界。 以上就是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什么意思呢相关的内容,是关于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何解的分享。看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全文后,希望这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2023-06-22 19:20:581

什么叫涅般?

  【涅盘】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盘那、涅隶盘那、抳缚南、匿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盘(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盘(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盘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盘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盘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盘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盘与无余(依)涅盘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盘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盘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盘,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盘经卷三指出涅盘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涅盘八味。若以此配以涅盘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唯识宗称涅盘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与无住处涅盘四种。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略称本来清净涅盘、性净涅盘,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盘,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于涅盘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盘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盘分为性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之涅盘)二种。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盘、圆净涅盘(相当于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假身,缘尽而入涅盘。又作应化涅盘)等三涅盘。  (三)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盘,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同时,涅盘乃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盘之城,亦称无为涅盘界。  (四)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盘、般涅盘、大般涅盘。入涅盘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盘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盘之意。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盘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盘会、涅盘忌、常乐会等。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
2023-06-22 19:21:051

第一位山水诗人是谁

第一位山水诗人是谢灵运。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很有特点,在那个时候名气也非常的大。yuwenmi我整理了第一位山水诗人,欢迎欣赏与借鉴。 生平 谢灵运,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嵊州),育于钱塘(今杭州)杜明师道馆,直到十五岁才由钱塘接回建康(今南京),住在朱雀桥边的乌衣巷内,因此巷人都叫他“客儿”,人称“谢客”。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在淝水之战中和叔父谢石、族弟谢琰一起,以八万人马大破前秦苻坚号称的百万大军。维护了东晋偏安局面,被封为康乐县公。父亲谢瑛袭爵任秘书郎,母亲是东晋名书法家王献之外甥女。其祖辈、父辈亲族中为显爵大官者甚多。显赫家世及优裕生活使谢灵运自幼有一个良好的受教机会,但性格高傲、任性、不受拘束,萌下日后受害祸根。由于其父早逝,其十八岁即承袭“康乐公”爵号,食邑两千户,世称“谢康乐” 文章著作 谢灵运的文,成就不能和诗相提并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赋10余篇,最著名的是《山居赋》,谢灵运自己有注,《宋书·谢灵运传》录其全文。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并不很高,只是其中对始宁别墅的详细描写,可以作为今天研究东晋庄园制度的重要资料。《岭表赋》、《山居赋》中有一些景物的刻画,《江妃赋》中对神女的描写,则颇有匠心独运之处。 谢灵运早岁信道,转而奉佛,与名僧慧远相往还。元嘉间辞官归始宁,又广结僧徒,精研佛理。他著名的哲学论文《辩宗论》,阐述顿悟,企图折中儒释。他曾经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文选》、《头陀寺碑文》李善注);又曾和僧人慧严、慧观等共同润饰昙无谶译的《大般涅经》。经过润饰的经文,比原译远为流畅优美,世称南本,原译则称北本。 谢灵运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诗文创作以外,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元嘉间,曾奉诏撰《晋书》,《宋书·谢灵运传》说“粗立条流,书竟不就”,《隋书·经籍志》录有谢灵运撰《晋书》36卷,当是已经写成的部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据《文选》、《太平御览》等辑有佚文。《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但有的恐只是分合繁简之别,有的是谢灵运辑抄前人的诗赋集。《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波刊刻为《谢康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黄节有《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山水诗的鼻祖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早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毕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中,山水隐逸总是与社会仕途对立的。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 述而》)的观念,对后来士大夫的影响相当深刻。自汉代以来,遁迹岩穴即被视为一种清高,同时也是通向仕途的捷径。到了魏晋,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因此山水描写的成分在诗里就逐渐多了起来。晋宋时代,尤其是南渡之后,江南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士族地主阶层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他们大造别墅,在秀美的山水之间过着登临吟啸的悠闲生活。而作为生活环境的山水景物,也就很自然地反映在诗中。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真正的玄言家,是很懂得“山水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语,见《历代名画记》卷六)之理的。因此在玄学发展的过程中,山水审美的意识也渐增。借山水体玄,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风气。在玄言诗里,也常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或借山水以抒情,因而出现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晋宋之际,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浓厚,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无疑也有着促进的作用。此外,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2023-06-22 19:22:051

详细攻略仙剑奇侠传三外传:问情篇

第一章 ((唐家堡-登云麓-蜀山)) ------唐家堡------ 正当南宫煌走上前几步,打算买酒时,看到前面围了一堆人,上前观看,会看到一个道士要围观的人猜铜钱在哪一个杯子中,由于南宫煌干预了这一场赌局,于是道士要求与他赌一把,在胜出了之后,查探道士遗下的袋子,便能获得壮泉四十.之后旁边的小东西突然动了起来,南本打算抓它去炫耀一下,可是终究敌不过它的眼泪,所以放走了它. 事后南宫煌到了百酌楼(百酌楼就在唐家堡南面出口的左边的房子(没什么装饰的~开门进去吧) 南宫煌正想向老板买酒,可是却发现身上的钱不见了,于是在唐家堡走走,看看能不能抓到那个偷钱的毛贼. (城里有不少东西可拿哟~挺值钱的~例如在千宝阁,客栈,民居,街上也有) 当南宫煌走到唐家集边的房子门口(即是墙上刻了一个很大的「唐」字的客栈) 会发现一个陌生人.南宫煌于是上前试探(就是偷酒嘛)可是,在二人争夺之中,却不小心把酒打破了.南宫煌为了赔偿,便把壮泉四十送给他.二人相谈甚欢,李三思更教南宫煌「飞龙探云手」(南宫煌习得飞龙探云手) 之后南宫煌走下一点,见到告示牌上有人征法师收妖,南宫煌高兴不已,此时,温慧突然出现,与正想离开的南宫煌相撞.他们二人也想去收妖,于是便争夺那张告示,南宫煌虽然输了,可是却骗她,告诉她相反的方向,自己便立即去到客栈. 到了客栈,正当南宫煌想收妖时,温慧突然出现,更一语道出此乃酒_子妖.南宫煌便让她收妖,突然,有一把神秘的声音由客栈内传出,要客栈老板进去.待老板进去,南宫煌与温慧对话后,老板又走了出来,转达方才神秘声音的主人的建议.他们以那人提供的建议施法,果然能使酒_子妖现形,之后便会进入战斗. 此战须注意事项: 敌人一名 hp:250 属性:雷 攻颇高,须速战速决,建议便用南宫煌的炎咒,而温慧则使用普攻就可,不要站在「风」之上.南宫则坐在「火」之上 胜出后,查探地上的酒,便能取得白堕春醪. ------登云麓------ 经由北面的出口,到达登云麓壹,便会再次遇到温慧(温慧加入队伍) 之后通过登云麓壹,到达登云麓贰. ((这两个迷宫都不难走,只是在登云麓贰须要开启一些机关,令某铁链连接)) ((有一个机关在亭子里的,样子跟之前的不太一样,这个机关须由切换人物来开,不然由之前的人物来开的话,则是既损血又开不到~例如你一直用南宫~就要换温慧~用温慧的话~就要用南宫)) ------蜀山------ 离开登云麓贰,来到蜀山前山,由于天气变热了,所以四周看起来都一片通红. 温慧好奇心旺盛,一到蜀山便要四处走走(温慧离开队伍) 到达蜀山西侧,来到司徒钟的房间,给予他酒后,他便会教南宫万剑诀(南宫煌习得万剑诀) 之后南宫便向司徒打探蜀山的天气何以变热.突然,独孤守云进来训斥了他们一顿,又听到召集蜀山弟子的钟声,于是南宫便跟着去看看. 来到蜀山后山,在会议完毕后,再次看到那桃子妖怪,走上前查看,发现温慧想抓它(此时会有选项1.住手 2.别伤害它) ((无论选1或2,桃子妖怪还是会逃走)) 之后温慧发现旁边的房子里有人,与温慧对话后,二人便门外偷听,他们在你推我让之中,二人眼睛对上了,温慧脸颊红了起来,便一拳打向南宫,把他打飞进房子内. 长卿得知南宫符合他想像中的条件,但是仍须多加考虑,于是便叫南宫先出去. 走到房间外,却发现温慧被人抓住了,在一番解释后,南宫回到房间,到了夜深,南宫走出房间透透气,便打算顺道到地脉门户查看. ((地脉门户就在前山的右边,过了桥后走几步,就能触发剧情了.)) 正当南宫不得其门而入时,温慧出现并打晕了看守之二人.于是他们便一起进去(温慧加入队伍) 进入地脉后,须先开启一个机关才能走到大厅. ((当中有一个怪物有”壁”的状态,所以要用法术或特技)) 到了地脉门户大厅,发现众人全死了,他们努力移出所有尸体后,碰巧长卿来到,南宫便将事情的始末告之长卿,经过长卿和常德的考虑,便委托南宫前往绿萝山找清冷仙人.长卿更会教南宫御天飞行(大地图开启)
2023-06-22 19:22:111

带有本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本裔本豹本菲本向本省本尚 本珊本月本艰本旦本繁本袁 本钱本三本位本渠本夏本伟 本渝本业本住本迪本珊本昭 本琳本瀚本碧本棋本航本谦 本炯本正本钰本彪本镛本太 本利本洪本馗本镜本存本官 本屏本海本纬本政本松本豫 本双本冲本榜本坦本晖本艺 本钧本烈本柯本叶本市本余 本欣本敏本英本黄本君本守 本允本昱本明本当本苓本隆 本威本钟本娲本钵本谚本校 本桓本敏本托本滁本寸本铱 本妮本霞本同本古本昆本昊 本艾本优本城本峰本熊本思 本亚本南本响本化本战本萃 本斌本里本亮本联本忍本达 本陆本蒋本增本耀本铭本卷 本雪本荛本久本娥本恕本琦 本淮本辉本步本霖本结本杉 本挺本皋本魏本如本佳本娇 本香本灵本定本善本杰本琪 本宋本燕本倩本鲁本景本珠 本雯本球本汇本拓本要本琛 本鑫本蕊本芳本扣本芹本甫 本奎本也本蓉本斋本犇本春 后面带 本 字的 男 孩名字 国本立本德本树本建本光本 学本茂本家本守本正本金本 大本道本全本成本时本有本 朝本良本永本志本昌本太本 基本俊本海本先本善本宗本 瑞本新本耀本万本礼本汉本 一本修本玛本富本吉本贵本 克本友本明本如本世本祥本 治本忠本兆本其本中本顺本 传本锡本红本以本红本章本 振本进本前本山本民本喜本 凯本廷本伟本达本人本厚本 华本小本四本延本天本强本 行本孝本遵本鹏本桂本召本 晓本惠本高本长本旭本真本 商本淑本川本连本乾本庆本 杰本首本兴本绪本勇本维本 经本南本书本坚本根本哥本 精本玉本二本荣本承本本本 现本蓝本鑫本庞本贤本存本 善本加本文本松本继本丰本 銮本仁本翰本龙本利本再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2023-06-22 19:22:201

死魔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梵语 mrtyu-māra,巴利语 maccu-māra。为四魔之一。断人生命而致死殁者,称为死魔。与俗称之「死神」同义。据大智度论卷五之说,若证得法性身,即可破除死魔。〔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参阅「四魔」1854) p2470
2023-06-22 19:22:381

大家对几个词解释下

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做“死”(指佛)的代称。
2023-06-22 19:22:476

什么是大般涅槃

佛教典籍。北凉昙无谶译。内容阐述佛身常住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大乘思想。原分四十卷。这个本子传到南朝,慧观和谢灵运等加以润文修订,并对照法显译本,增添品数,分成三十六卷,而有北本、南本传世。梵语摩诃般涅槃那,译义摩诃为大,是赞美寂静之德,般为入,是归趣之义,涅槃为灭,是灭烦恼及身心之义,那为息,是安息之义,合之为大入灭息,简称为大般涅槃,是指佛度世已毕,归于圆寂的意思。
2023-06-22 19:23:024

《哆啦A梦》中最后静香变成什么样了?

最后变得真的是非常的漂亮,真的是有一个很漂亮的样子
2023-06-22 19:23:493

三界指那三界呢?

梵语trayo dhātava51 ,巴利语tisso dhātuyo,  (一)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  (1) 欲界(梵kāma -dhātu),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2) 色界(梵rūpa -dhātu),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3) 无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俱舍论卷八、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瑜伽师地论卷四、大智度论卷二十一、华严经孔目章卷二](参阅‘九地"132、‘色界"2545、‘欲界"4653、‘无色界"5083)  (二)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一)断界,即断除九结(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之其余八种烦恼,或断除无明结。(二)离界,谓断离贪烦恼或断除爱结。 (三)灭界,谓断灭有漏善及诸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即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一切行离,故名离界;一切行灭,故名灭界。"[顺正理论卷七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  (三)指色界、无色界、尽界。[长阿含经卷八、品类足论卷五]  (四)指法界、心界、众生界。此系基于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说而立。[大日经疏卷三]  (五)萨满教基本观念之一。主张宇宙分为上、中、下三界。依各族而说法稍异。如蒙古族萨满教认为上层世界为神灵世界,中层世界为人类、动物之居地,下层世界为死神与魔鬼聚集之世界,即地狱。在中层世界与下层世界间,复有一不可知之世界,为人死后之去处。
2023-06-22 19:24:391

慈悲?是什么懂西。

慈,梵语maitrya,maitri^,巴利语metti;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  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梵maha^ -maitri^-maha^-karun!a^ )、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菩萨地持经卷七、十地经论卷二、佛地经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十七、卷八十二、十住毗婆沙论卷一、顺正理论卷七十八、往生论注卷下]  【 慈悲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四无量心中之二无量也。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 慈悲 】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持哀愍之念以怜物之谓。慈悲是佛道门户、诸佛心念。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云(大正12·698b)︰‘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3c)︰‘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又,慈悲为万善之基本、众德之伏藏。《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正25·256c)︰‘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中略)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  《十住毗婆沙论》卷一尝谓,自大悲无生之母,生一切诸如来。以是佛道修行之最初,以五停心治诸乱心,立慈悲观对治嗔恚,修行渐进。或以四无量,或以信等十行等,皆不离此慈悲怜愍之念。复立悲智二门,表佛法之觉德,并以观音象征弥陀之慈悲门、普贤象征释迦之慈悲门。《慈悲道场忏法》卷一云(大正45·922c)︰  ‘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归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眼目,为人导师,为人父母,为人兄弟,同归道场,为真知识,慈悲之亲,重于血肉,世世相随,虽死不离。"  若别释‘慈悲"二字,则有拔苦义及与乐义,以及生缘(众生缘、有情缘)、法缘、无缘三慈之释。兹略释如次︰  (1)拔苦与乐︰此有二说︰一谓以拔苦为慈,与乐为悲;二谓与乐为慈,拔苦为悲。关于前者,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云(大正12·696a)︰‘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昙鸾《往生论注》卷下云(大正40·842b)︰‘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关于后者,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正25·256b)︰‘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十地论》卷二云(大正26·134a)︰‘慈者,同与喜乐因果故;悲者,同拔忧苦因果故。",其他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顺正理论》卷七十九等,亦有是说。  对此,诸经论各有解释。《华严经探玄记》卷十谓乃由于有通、别二义,若依通论,慈悲共具拔苦、与乐之义;若依别论,则各有分属。《大乘义章》卷十四谓慈、悲虽同为无嗔性,但以四义不同而二分,一以功能不同,故悲能拔苦,慈能与乐;二以治患不同,故悲止害觉,慈息贪欲,又,悲能除微细之嗔,慈能遣粗重之嗔;三以境界不同,故悲心多缘苦众生而起,慈缘无乐众生而起;四以得报不同,故悲得空处,慈生遍净。  (2)三缘之慈悲︰略云三慈。《往生论注》卷上云(大正40·828c)︰‘慈悲有三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三者无缘是大悲。"此三缘之说,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佛地论》卷五、《大智度论》卷二十、卷二十七、卷四十等书皆有诠解。此中,《大智度论》所述之三慈如次︰  1.众生缘慈︰非但缘一切众生而起慈悲,也是缘众生相而起,故云众生缘。即缘某甲某乙等众生之姿而起,故云众生缘慈悲。  2.法缘慈︰诸圣者破吾我相,灭一异相,观众生但为五阴假和合而起慈悲。亦即此等众生,不知法空,妄起欲念,故圣者怜之,令随意得乐。  3.无缘慈︰佛心不住有为、无为性中,不住过去、未来、现在世,知诸法不实、颠倒虚诳之相,心无所缘,故以其无缘佛心,愍念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执着诸法,分别取舍,为此,令众生得诸法实相之智慧。  此外,《涅盘经》又举二义,一义缘贫穷众生而施予乐,此名众生缘;缘彼众生所须之物,而施之,名法缘;缘如来,名无缘。如来永离贫穷,受第一乐,故不以众生缘、法缘为可缘,故云无缘。而欲以大乐与众生,故云无缘慈悲。此乃就化益而分三缘。另一义谓,缘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眷属,名众生缘;不见父母、妻子、眷属,见一切诸法皆自缘生起,名法缘;不住法相及众生相,任运而转,名无缘;此与《大智度论》所说相合。  ◎附一︰印顺〈三种慈〉(摘录自《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  ‘无我"与‘慈",这两者要如何才能平等呢?也就是要如何才能相应呢?佛法中说到,菩萨智慧越高,慈悲就越大;并非是有了慈悲便没有了智慧。假如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则无异于凡夫;只有智慧,没有慈悲,那么这种智慧也就和小乘一样了。所以菩萨应该是悲智一如;大乘法应该是慈悲与智慧平等的。那么要如何才能使得慈悲与智慧平等呢?  佛法之中有不少话是为佛教徒所常说,而几乎成为口头禅的,比如︰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等。但‘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所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有一番分别,才能了解何以菩萨在通达了一切法空的境界后,还能够有慈悲心。  我们先要知道,慈悲心究竟是如何生起来的?慈悲心是缘众生而生起的。如果不知道有众生,则慈悲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生起来的。不论是对于我们的亲属或朋友,甚或是小动物,当见到他们的苦痛时,我们便发起了慈悲心,想要消除他们的痛苦(这是悲),或者是使他们得到快乐(这便是慈),既然缘众生而生起,那又怎么会是无缘大慈?般若与慈悲,如何能合得起来呢?  佛法中,慈(悲)有三类︰第一类是众生缘慈︰是缘众生而起慈心。由于在生起慈悲心时,心境上便显现了一个一个的众生。平常我们见到众生,总会把他们当做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独立自体。比如,当见到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内心中会有种种感想,他变老了、变瘦了,或者是变胖了等等;总会把他当做是固定的个体,而只是瘦弱或肥大。似乎这个人的本身,是一定的,不会有什么变化的。因此,我们对于众生,总是执着于他各人有他的实有自体;人人有此观念,以这样的认识再来起慈悲心,便是众生缘慈。众生缘慈修得慈定的,可以得生梵天。  第二种是法缘慈︰其境界的程度较高,已经超出一般人之上。他所见到的个体,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人还是人,狗也仍然是狗;但他了解到我们所见到的一个个众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可以说他已经体解了无我的真理。但是无我,并没有抹煞众生的生死轮回;生死还是生死,轮回还是轮回,众生还是众生,不过其中没有了实我,只有‘法"的因缘起灭而已。佛在阿含经里便说到︰人只不过是六根和合,除眼、耳、鼻、舌、身、意之外,要求‘我"是不可得的。佛又分析,人不外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或者是不外乎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结合起来便成为人,此外求人,再不可得。所以佛一再宣说,除了‘法"之外,根本就没有如外道所想象的,一个永恒不变的真我。如此一来,则好像只有几种元素,只有法而没有了众生,这在佛法,便称之为我空,没有真实的我,而只有诸法因缘和合的假我而已,如此,则见到众生,尽管他没有‘我",但是由于因缘和合而起烦恼、造业、受果报;一下子得升天上,一下子又生在人间,欢喜不了多久,又有新的苦恼,永远是在那里哭笑不已。若由此而生起慈悲心则为法缘慈,这在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大多数的人所具有的,是众生缘慈;若谈到众生的苦恼,总想成有个实实在在的众生在那里苦恼着。  法缘慈,必须是在证悟了声闻乘的圣果以后而起的慈悲心,但这还不能一切法空与慈悲相应。在证得圣果的,虽决定不执诸法实有,但心目中的‘法",还是呈现实有的形相。如对六根、五蕴,看成实在存在着的;没有证得的学者,就会在法上执着,而成‘法有我无"的思想。举个例子来说︰平常人见到书,便会把书当做是实实在在的。而法缘慈的人,便会了解书是一张张的白纸装订起来,然后在白纸之上写了黑字。同样是书本,它却可以是令人起恭敬心的经典,也可以是一本普通的小说,甚或是一本禁书等等。因此,知道书本是不实有的,但是他却执着于那一张张的纸与那些黑字,认为它们是实有的;所以小乘人,多数认为除了‘法"之外,假我是不存在的。法缘慈就是这样,虽然知道众生无我,但却有众生的假相;否则,连众生相都没有了,怎么还会起慈悲心呢?法缘慈就是二乘圣者的慈心,依凡夫境界来说,已经是相当地高深而不能得了。  最高深的慈悲,是‘无缘慈"。小乘人所执着的法,在大乘人看来,依然是属于因缘和合的。我们的身心活动,依然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变化;那么不但众生是由因缘假合,即使一切法也是由因缘假合,这样才能够了解到一切如幻如化,并没有真实的众生与法。在我法皆空,因缘和合,一切法如幻如化之中,众生还是要作善生天上,或是作恶堕到恶道,享乐的享乐,痛苦的痛苦,在生死轮回之中永远不得解脱。菩萨便是在这个境界上生起慈悲心。如有一个人很早便去就寝了,不久之后,大家听到他的惊惧喊叫声,跑去一看,知道他是做了恶梦,但是叫他却又不容易叫醒。这时,我们就很容易地想到,他梦中所见的,明明就是虚幻不实有的东西,但是他的痛苦却又是如此真切,如此深刻。菩萨眼中所见到的众生,沈溺在苦海中便是如此的情况。  因此,菩萨并非见到了真实的众生,或真实的法而起慈悲心的。他是通达了一切法空之后而起慈悲心的,这便叫做‘无缘慈"。在一切法空的深悟中,不碍缘有,还是见到众生的苦痛,只是不将它执以为实有罢了。到这时,般若与慈悲二者便可说是合而为一,这才是真正的大乘慈悲,所以又叫它为‘同体大悲"。一切法都是平等的,而就在这平等中,没有了法与众生的自性,而法与众生宛然现前。即空而起慈,这便叫无缘慈。所以讲到佛菩萨的慈悲,这其中一定有般若,否则便不成其为真正的慈悲。讲到般若,也必须包含了慈悲,否则这种智慧也就不是佛菩萨的智慧了。  ◎附二︰〈无慈悲〉(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无慈悲,谓欠缺慈悲心之意。指佛、菩萨以外之一切有情。盖慈悲乃伴随着智慧的最高德性,且佛心亦可以用‘大慈悲"之语表示。  主张慈、悲的本性是无嗔善根的说一切有部,将慈、悲分为心、心所,认为佛的大悲(慧)与慈悲(无嗔)的法体不同,此乃有部特殊教学的法分别。大乘佛教则主张心所无别体、本质无别。又,就‘慈悲"一语而言,与众生乐谓慈(maitri^),拔众生苦是悲(karun!a^)。慈、悲与喜、舍合称四无量(又称四梵住),也就是根本静虑中的胜功德。如无量之语所显示,慈悲是以无量众生为对象,爱念、怜愍无量众生,进而加以根本救济。克实而言,只有佛、菩萨具有此德,二乘有学圣者因为专念自行,所以无慈悲。依《大毗婆沙论》卷一四0所述,有学圣者无论是现在修或未来修,皆不成就无量慈悲。但是,同是二乘的阿罗汉,在其位中修四无量心,以四无碍智得利他口业力,修愿智而知众生一切念愿希望,修无诤智止息一切众生心中之诤及众生间的斗争,所以阿罗汉具有慈悲。  凡夫是被慈悲的对象,此等人即使行慈悲亦不完全,所以毕竟而言是‘无慈悲"的。天趣生类是有漏善的异熟果,仅享受一向果的乐净之境,并不重视以其他众生为所缘的利他行,因此,此类众生同为无慈悲者。地狱、鬼、傍生等三趣有情,皆受自身苦所逼迫,无有余裕兼顾其他,因此同是无慈悲。  ◎附三︰欧阳渐〈起悲〉(摘录自《支那内学院院训释》〈释悲〉五)  谁不有悲性,谁不欲起悲度众,名字远闻。然无方便,悲不得起。悲不得起,或怖自苦而为声闻,或破自惑而成缘觉;是故直往菩萨起悲第一。起悲方便第一中之第一。(1)多闻,(2)清净,(3)不离众生,(4)发愿布种,(5)修慈滋润,(6)多作功德,(7)观众生苦,(8)观众生倒惑,(9)取相作观,(10)习以成性。茍能如是十种方便殷重不已,悲念不生,如来世尊则为妄语。  云何多闻而起悲耶?智由悲起,悲亦由智起。悲起之智,能自抉择,加行根本,及与后得,遂尔次第而成。起悲之智,数他珍宝,七事四理,深信不诬,遂尔知见有力触感根心。是故必得多闻而后知苦真实,知苦真实而后不同苦役,不同苦役而后能观众生役苦以起悲。必得多闻,而后知法真实;知法真实,而后不同法执;不同法执,而后能观众生执法以起悲。若不知苦真实,则又不能代众受苦;不能代众受苦,虽或能悲,乃亦不能念念相续。不能念念相续,刹那已灭,乌得谓其真能起悲。若不知法真实,则事有触而应悲者,由衷而出不免为世俗附庸,非由衷出不堕于口惠之随风,即堕于感情之躁动。凡若此者,又乌得谓其真能起悲?  云何清净而起悲耶?五百盐车截渡浑浊丧真,沧浪之清物来必鉴,久氛尘境,黑暗冥顽,不染一埃,空灵照烛。感触捷应之机,捩则失用,净则精通,理固然也。是故物至而悲起者,清净无秽之心境也。《大宝积经》︰如是大悲由于不谄而得生起,譬如虚空永出离故。如是大悲由于不诳而得生起,从增上意而出离故。如是大悲非由诈妄而得发起,从如实道质直其心而出离故。如是大悲由于不曲而得生起,极善安住无曲之心而出离故。如是大悲由彼无有憍高怯下而得生起,一切有情高慢退屈善出离故。  云何不离众生而起悲耶?悲是能缘,众生苦惑是为所缘。草木河山,骚士情人因之而多感。羌无寄托,则秋风肃杀,或亦喜彼威刚,落日昏黄,时则赏其索寞。唯夫有情疾痛相对黯然,盖未有不悲从中来也。空山趺坐,飞鸟不闻,足音跫然,定中憎扰。肝胆楚越,人事迷茫,苦且不知,从何悲起!是故大乘大悲,当处人闲尘坌阓闹,然后乃得众生业惑情伪离奇,然后有动乎中,酸辛悲愤。奈何菩萨如彼声闻,了自业缘,避人逃世。是故《大庄严论》︰菩萨大悲,略以十种众生而为境界。《菩萨藏经》︰菩萨大悲,略以十六众生而为所缘。  云何发愿布种而起悲耶?行菩萨行但是行愿,发愿为因,愿满为果,因果不二,但是其事,不必事圆。是故不能起悲,但应悲愿。愿则易举,德輶如毛故。愿不可毁,金刚不坏故。愿则能引,招同类故。愿则能续,恒长养故。愿则不断,恒希望故。愿则能展,久具计故。愿则能赴,机相应故。愿则能任,力渐充故。是故不能起悲,但应悲愿。悲愿者何?不舍众生而已。众生与悲,如命与息,当愿众生起悲第一。《华严》〈净行〉︰百四十一,当愿众生,愿在发心前。《璎珞本业》︰有二十四,当愿众生,愿在发心后。佛前佛后皆普贤行,而皆行愿,愿此众生,愿此众生大悲无已,尽未来际。  云何修慈滋润而起悲耶?取与舍对,乐与苦对,交相系属,即交见栽培。与之以乐,不能不拔之于苦。悲为因缘,慈为增上,因缘增上,乃得成办,法性自尔,智者能知。《大庄严论》︰悲树六事成,根出以慈润,由有慈者见他苦已生悲苦故。云何多作功德而起悲耶?菩萨功德,十波罗蜜。施度、忍度、力度,详于威力。进度、智度,详于功德;慧详多闻,戒详清净;愿度详愿。惟禅方便须续而谈。舍身代苦,若觉其难,即应退堕,但告奋勇,而难为继。故有方便修三三昧,五蕴皆空,无愿,无作。此观若成,能所俱寂,三轮清净,得大涅盘。然三三昧若无方便,必乘果报生长寿天,退失悲心,堕于小外。因悲而空,因空而悲,禅与方便,交相利用,有益无危。《大智度论》︰大慈大悲用方便力,不随禅生,不随无量生,不随四无色定生,在所有诸佛于中生。众生着空堕大地狱,是故菩萨深入大悲,悲因缘故得无量福德,生值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是故大悲不妨实相,诸法实相不妨大悲。  云何观众生苦而起悲耶?诸圣声闻,苦谛现观,证苦深远,厌俱行心,相续而转,悲故微薄。菩萨正观,堕百一十极大苦蕴,正熏心故,悲亦正强。是百一十应悉披陈。云何是耶?(1)流转苦;(2)欲痴苦;(3)三苦;(4)别离断坏相续毕竟苦;(5)贪嗔疑悔惛沉睡眠苦;(6)因果财护无厌变坏苦;(7)生老病死怨爱不得苦;(8)寒热饥渴,自逼他逼,及不自在一类威仪苦;(9)自他亲财戒见无病现法后法一切衰损苦;(10)食饮衣乘庄严器物香鬘乐伎照明给侍一切乏匮苦。如是增数有五十五。宿因现缘有一切二苦,长时猛利杂类无闲有广大四苦。狱鬼傍生善趣所摄有一切门四苦。他触自缠现造当趣界不平等有邪行五苦。父母妻子奴仆朋友财位自身一切流转有不定六苦。长寿端正多智胜人族富大力一切不得有不随欲七苦。妻子贪增饥俭怨敌野难属他根缺摈杀一切损恼有违害八苦。坏时尽时老病死时无利无誉有讥希求一切必至有随逐九苦。无乐受因不断结寻逼匮不平爱坏粗重有一切十苦。如是增数复五十五。此百一十,是菩萨行悲所缘境。缘此境故,悲不生起,是为木石,悲有情类。  云何观众生倒惑而起悲耶?如来大悲三十二种救护众生,众生于法发生颠倒有二十四,又于有情发生迷惑而有其八,如来一一观诸众生而起大悲,而为说法,菩萨大悲依此修习而得生起。云何然耶?一切法无我人众生寿者,而众生以为有,菩萨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体无住,无执藏主宰事物我所,而众生以为有!菩萨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生无灭无垢,离三毒,无来去,无造作戏论,而众生以为有,菩萨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空无相无愿,缘生静寂,而众生以为不然,菩萨于此而起大悲。是谓观诸众生于法颠倒有二十四而起大悲。世间众生,诤论嗔恨,倒见邪行,饕餮互陵,为妻子役,恶友近习,邪命自活,居家浊秽,堕小舍智,菩萨于此而起大悲。是谓观诸众生于有情迷有其八事而起大悲。菩萨若能如此修习,大悲熏炽,则为已入阿鞞跋致。  云何取相作观而起悲耶?《大智度论》︰菩萨学悲无量时,先应发愿,愿诸众生拔种种苦,取拔苦人相摄心入禅,自诸亲族至十方界。取相作观虽近小定,然入观根本,一主厌弃,一主拔济,所趣自不相淆,方便不妨一致。云何习以成性而起悲耶?酒嗜痂癖,吾生以尔为命,人之所恶,彼之所好。中有开导,临事不造。法性自尔,悲亦何独不然。从他苦生悲,从悲生自苦,从苦拔他苦,从拔他生乐。夫至于乐,则成癖成嗜,非此不适。是故信行位怖苦,未见自他等,未触如实苦,习而未性故。净心位怖苦,已见人畜等,已触如实苦,习已成性故。铜钟感应,天下易事,无过成性,菩萨念哉。  [参考资料]旧译《华严经》卷三十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说无垢称经》卷四;《十住毗婆沙论》卷一;《菩萨地持经》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二、卷四十四、卷八十二;《顺正理论》卷三、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四十四、卷七十九;《佛教哲学思想论集》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道端良秀《中国佛教と社会福祉事业》;中村元《原始佛教の思想》上;《俱舍论》卷二十九。  【 慈悲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 慈悲】 cíbēi  [merciful] 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2023-06-22 19:24:531

毘佛略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梵语 vaip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毘富罗。意为方广、广大、广博、广破、广解、广普、无比等。又称大方广、大方等。为九分教之一,十二分教(十二部经)之一。指佛之言教中,语正而言多者,或理正而义备者;即广说诸法之义。后将大乘方广经、方等经称毘佛略。南本涅槃经卷十四(大一二u2027六九四上):「何等名为毘佛略经?所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是名毘佛略。」〔大毘婆沙论卷一二六、顺正理论卷四十四、大智度论卷三十三〕(参阅「方等」1441) p3849
2023-06-22 19:24:591

电影黄海中的详细剧情是什么

剧情简介 · · · · · · 九南本是延边的出租车司机,妻子为了挣钱到韩国打工,自己过着落魄灰败的生活。他已经六个月没有妻子的消息了,并整日出入麻将馆,债台高筑。一天,他遇到买凶杀人的联络人诱使他偷渡到韩国行凶。为了讨债,也为了寻觅妻子的踪迹,九南越过了黄海…… 来到首尔后,九南一方面寻找杀人机会,一方面四处打听妻子的踪迹。然而,就在目标人物出现在九南眼前时,他却让对方逃脱了。谁知,九南就此背负上了杀人的罪名,受到警方追击。而另一厢,真正的幕后主使为了消除委托杀人的证据,联络当时在延边接触九南的联络人,欲联手致就难于死地……
2023-06-22 19:25:071

南监的拼音狐南监的拼音是什么

南监的读音是:nán jiān。 南监的拼音是:nán jiān。 结构是:南(上下结构)监(上下结构)。 注音是:ㄋㄢ_ㄐ一ㄢ。南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明代南京国子监。2.南监本的省称。二、引证解释⒈明代南京国子监。参见“南雍”。引《平山冷燕》第十九回:“话_燕白_自有了科举,又替平如衡纳了南监,遂同到南京来乡试。”⒉南监本的省称。参见“南监本”。引钱基博《版本通义·历史》:“盖南监诸史,本合宋监及元各路儒学板凑合而成。北监即据南本重刊。而国学图书馆藏有嘉靖万历先后刊南监《二十一史》,万历刊北监《二十一史》。”⒊刑部监狱。引《再生缘》第七二回:“讲那_相爷适_已进南监,早有龙图父子看慰一番,俱自回府。”《再生缘》第七二回:“话_那校尉一路行来,此间已是刑部南监。”三、网络解释南监国子监,以掌教育。有祭酒一人、司业一人,五经博士、助教、学正等官。下设五厅(绳愆厅、博士厅、典簿厅、典籍厅、掌馔厅)、六堂(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迁都北京后,南京仍设国子监,时称“南监”,北京则称“北监”。关于南监的诗词《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送许兄还侍兼简广南监场》关于南监的成语监临自盗监主自盗南蛮_舌监市履_地北天南监守自盗斗南一人南面百城淮南鸡犬监市履_关于南监的词语南面百城南蛮_舌监守自盗狂吟老监东南之宝斗南一人淮南鸡犬地北天南监主自盗监门之养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南监的详细信息
2023-06-22 19:25:141

凤凰涅()。欲火重生。括号中的是什么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槃pán.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2023-06-22 19:25:223

山西有什么名胜古迹推荐?

王家大院,去过一回有人会给讲解每一个建筑,里面也挺好,好像那皇宫,绵山,石膏山都不错,可以锻炼锻炼身体
2023-06-22 19:25:398

堪忍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梵语 ksama。堪耐忍受身心之压迫痛苦之意。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六(大一二u2027七七九下):「不惜身命,堪忍众难。」即表此意。又梵语 sahā(音译娑婆),意译为堪忍;堪忍世界即指娑婆世界。此因娑婆世界之众生,忍受贪、瞋、痴三毒及诸苦恼,且诸菩萨为教化众生而忍受劳倦,故称堪忍世界。〔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悲华经卷五、法华经卷七妙音菩萨品、法华文句卷二下、法华经玄赞卷二、翻译名义集卷七〕 p4925
2023-06-22 19:27:511

旷野神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梵名 u0100tavika 或 u0100tavaka。音译阿咤薄俱、阿咤婆拘。又作旷野鬼神、旷野鬼、旷野夜叉。林人、林住之义。为十六药夜叉神之一。佛教历来修施食法,即以食物施与此神。在中国,于门上画其形像,供食祭祀。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载,佛陀在世时,此鬼神住于旷野聚落,多食众生,后虽受佛陀降伏教化,然犹仰血肉存活,故佛制戒随有佛法修行者之处,悉当施彼饮食。观佛三昧海经述其形相,谓此鬼神有一颈六头六面,膝头有两面,全身生毛,状如箭镞,奋身射人,张眼焰赤,血出流下。又殑伽河之北那逻延天祠之东三十余里有一塔,即佛陀昔时降伏旷野鬼神之遗迹。
2023-06-22 19:28:161

佛语中的四魔是指什么

佛语中的四魔是指:恼害众生而夺其身命或慧命的四种魔类,即烦恼魔、蕴魔、死魔、天子魔四种。1、烦恼魔(梵kles/a-ma^ra,巴kilesa-ma^ra,藏n~on-mon!s-pah!I bdud)︰指恼害众生身心的贪嗔痴等烦恼。2、蕴魔(梵skandha-ma^ra,巴khanda-ma^ra,藏phun%-poh!I bdud)︰指起种种障害而构成众生生命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又作阴魔、五蕴魔、阴界入魔等。3、死魔(梵mr!tya-ma^ra,巴maccu-ma^ra,藏h!chi-bdag-gi bdud)︰指能断众生命根的死。4、天子魔(梵deva-putra-ma^ra,巴devaputta-ma^ra,藏lhah!I buhi bdud)︰ 又作天魔、天子魔。破解之法:关于破斥此等四魔之法,《大方等大集经》卷九云(大正13·53a)︰‘若能观法如幻相者,是人则能破坏阴魔。若见诸法悉是空相,是人则能坏烦恼魔。若见诸法不生不灭,是人则能破坏死魔。《大智度论》卷五谓(大正25·99b)︰‘是诸菩萨得菩萨道,故破烦恼魔。得法身故破阴魔。得道得法性身故破死魔。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着故,入不动三昧故破他化自在天子魔。"但若就释迦佛破魔之相而言,则起金刚心时破烦恼魔。舍第五分寿入无余灭时破蕴魔。应魔王之请后留三个月时破死魔。
2023-06-22 19:28:251

遗教经和涅磐经什么时候佛讲的

这两部经都是佛最后时期讲的。《大般涅槃经》在中国有两个译本,应该是北朝昙无谶的译本,叫北本。一个是南朝慧观,谢灵运整理的译本,叫南本。
2023-06-22 19:28:401

怎样理解我佛慈悲这句话

即佛是好慈悲的!通俗点佛是慈爱的怜悯众生的!
2023-06-22 19:28:493

作文 家乡的名人

凡事要靠自己!
2023-06-22 19:28:583

宝莲灯里所说的“三界”指的是什么?谢谢回答

  【三界】(梵trayo dha^tavah!,巴tisso dha^tuyo、tayo dha^tavo)  佛教世界观用语。指众生所存在的三种界域。又称三有。其意义略如下述∶   (1)欲界∶指有食欲、淫欲、睡眠欲之处,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及六欲天。   (2)色界∶指有净妙色法之处,即四禅天。   (3)无色界∶指无有色法之处,即四无色天,或说尚存微细色法之处。《顺正理论》卷二十一就三界的区别云(大正29·459a)∶   ‘若界有色而无定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亦有定者,是名色界。若界无色而有定者,是无色界。若界有色有欲境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无欲境者,是名色界。若界俱无,是无色界。"   依《俱舍论》卷八所述,三界的界有任持、种族之义。‘任持"指维持自相,意即欲界能持欲自相、色界能持色自相、无色界能持无色自相。‘种族"指具有生本(即因),即具有相续各种自相之因。此外,‘种族"是种种族类各有自己的性别,意即三界各别自类相续。因此,欲界是欲所属之界。《瑜伽师地论》卷四也详述三界之义。谓此三界在果报上虽有优劣、苦乐的差别,但皆是迷界,为圣者所厌弃,并喻之如火宅、牢狱。如《法华经》〈譬喻品〉云(大正9·14c)∶‘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化城喻品〉云(大正9·24c)∶‘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   此外,三界又可分为二十五有。此说法出自南本《涅盘经》卷十三、《止观辅行》卷二之二等书。认为欲界中有四恶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界的四洲(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六欲天(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四天,初禅又分出梵天,第四禅又分出五那含天、无想天;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天;总计二十五有。若再将五那含天算为五天,则为二十九有。六道是将六欲天及其以上诸天,视为一类,再加上人、四恶趣,共有六道。其中若将阿修罗包含在鬼、畜之中,则为五趣。又,若以定散区分三界,则欲界是散地;色、无色界是定地。若再将定地分为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以上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以上无色界)等八地,加上欲界的散地,共有九地,或称为九有。(参见下页附表)   严格来说,三界、五趣与六道有广狭之别。五趣等只是异熟果,故其体无覆无记,只是有情之数,因此不通于善、染、外器世间、中有;而三界则总摄之。三界之中,除了无色界之方处不可定之外,余皆以须弥山为中心,而向四方上下分布。此详载在《俱舍论》卷八。此外,华严、天台等,将以上三界称为界内,离出三界以外的,称为界外。   ◎附一∶《法界安立图》卷中之上(摘录)   (一)三界次第安立说   下方虚空中,有大风轮,高百六十万由旬。水轮,高八十万由旬,广百廿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以众生业力,水不流散,如食未消,不堕熟脏。金轮,高三十二万由旬,水上有风风转此水,于上成金轮;如熟乳生膏,是名金轮。地轮,深六十八千由旬。   轮圈山内,碱海、七金山、香水海至须弥山根。上升一万由旬,绕山纵广一万由旬,是坚手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八千由旬,持华鬘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常放逸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日月星宿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是四王天住。   须弥山下,别有三级诸神住处,皆有七重墙垣,皆夜叉住。此三天皆药叉住,四天王之所部。   复上升四万由旬,山顶纵广四万由旬。其中,善见城纵广万由旬,是三十三天住。即从此山上升四万由旬,有处如云,七宝所成其犹大地,是炎摩天住。复上一倍,有地如云,是兜率天住。复上一倍,有地如云,是化乐天住。复上一倍,有地如云,是他化天住。次第乃至色究竟天,皆有地如云。   《因本经》云∶须弥山上,忉利天以上一倍,有夜摩天。又更一倍,有兜率天。展转至梵身天下,有摩罗波旬宫殿,梵身天上有光音天,倍光音有遍净天,倍遍净有广果天,倍广果有不粗天。其下别有无想天,倍不粗有不烦天,次第善见天、善现天、至阿迦尼吒天。上更有名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   《毗昙论》∶佛言梵处近远,如九月十五日有人在梵处,放百丈方石墬向下界,中间无碍,到后岁九月十五日至阎浮地。如是两倍,至无量光天。又两倍,至遍胜光天。倍倍加上,乃至阿迦尼吒天。此天放大石山,经六万五千五百三十五年,中间无碍至阎浮地。《智论》云∶从色界初际下一丈石,经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方始至地。(中略)   三界表:  ┌—天道  │ 人道 ┌————————┐   ┌六道┤ 修罗道│ │   │ │ 畜生道│ ┌东佛婆提│   │ │ 饿鬼道│ │西瞿耶尼│   │ └—地狱道├四部洲┤南阎浮提│   ┌欲界┼———————┤ └北郁单越│   │ │ ┌四王天│ │ ┌天趣—┐   │ │ │忉利天│ ┌地狱趣 │ │人趣 │   │ └六欲天┤夜摩天│ │饿鬼趣 └五趣┤畜生趣├———————五趣杂染地┐   │ │兜率天└四恶趣┤畜生趣 │恶鬼趣│ │   │ │化乐天 └修罗趣 └地狱趣┘ │   │ └他化天 │   │ ┌——————————┐ ┌梵众天—┬有寻有伺地┐ │   │ │ ┌无云天 │┌初禅三天┤梵辅天—┘ ├离生喜乐地│   三界┤ │ │福生天 ││ └大梵天——无寻唯伺地┘ │   │色界十八天┤ │广果天 ││ ┌少光天—┐ │   │ │ │无想天 └┤二禅三天┤无量光天├——————定生喜乐地├九地亦名九有  │ └四禅九天┤无烦天—┐ │ └极光天—┘ │   │ │无热天—┤ │ ┌少净天—┐ │   │ │善见天 │ └三禅三天┤无量净天├无寻无伺地—离喜妙乐地│   │ │善现天 │ └遍净天—┘ │   │ └究竟天 └——————————————————舍念清净地│   │ ┌空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地│   │ │识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地│   └无色界四空天——————————┤无所有处天————————————无所有处地│   └非非想处天————————————非非想处地┘   (二)三界九地   通论界地者,三界、九地也。   (1)欲界六天∶下二,名地居天;上四,名空居天。四王,谓于四方统摄诸部鬼神故。忉利,谓须弥顶有三十三天宫故。《四教集》云∶夜摩以华开合,分昼夜故。兜率于五欲境,生喜足故。化乐于境,善化而受乐故。他化于自他境,皆能自在化用故。《楼炭经》云∶欲、色二界中,别有魔宫。其魔怀嫉,譬如石磨磨坏功德。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以前通名欲界,亦名五趣杂居地。   (2)色界十八天∶虽离欲染,尚有色质,故名色界。通名梵世,为已离欲染也。通号四禅,为离散动也。欲界但十善感生,此天兼禅定感生。然有漏禅观,六事行耳。此是凡夫伏惑,超世间道也。初禅,《俱舍论》名离生喜乐地,谓离欲界杂恶生,得轻安乐也。二禅,《俱舍》名定生喜乐地,谓有定水润业,忧悬不逼也。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心虽离喜,而喜乐自具也。四禅九天,然四禅报境但有三天,无想乃广果别开。此四之上,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静虑,资广果故业而生,与凡夫不同,故又别列。亦名五净居,通名舍念清净地。亦名根本四禅。   (3)无色界∶有四天。无业果色,有定果色,依正皆然。乃灭身归无定性声闻所居,或无想外道别报,或舍厌天人杂处,其类不一,皆无色蕴。空处者,行者厌患色笼,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破三种色。识处者,谓厌患虚空无边,修观舍前外空,更缘内识。无所有处者,外境名空,内境名识,舍此二境,入无所有定。非想非非想处者,非识处之有想,非无所有之无想,舍前二处,而入上定。《顺正理论》云∶一切天众皆作圣言,为彼言辞同中印土,然不由学,自解典言。   论无色界身处,有二义。初言无处者,《婆沙》云∶四空离形报无别处,但在欲、色二界,成就四空无色业。言无身者,《俱舍》云∶无色,无身。纂云∶无业果色,非异熟身。《楞严》云∶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次言有处者,《起世》云∶倍色究竟有空处,乃至非非想处,皆名诸天住处。《华严》云∶菩萨鼻根,闻无色宫殿之香。言有身者,《阿含》云∶舍利弗灭时,无色界天泪下如春细雨。《仁王经》列∶无色天众。《中阴经》云∶如来至无色界中,诸天礼拜。大众部云∶但无粗色,非无细色。《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呶色界有色。《涅盘经》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今此所明,当从后义。(中略)   (三)三界总别   总名三界,曰欲、色、无色也。自下从金刚际上至他化天,中间五趣杂居,一切有情未离贪欲,故名欲界。自梵众上至色究竟,此十八天正报身相如银白色,宫殿真金赤色,光色互照,故名色界。自空处至非想处,此四天人同碧落,界若虚空,四蕴成身,无色蕴故名无色界。别名二十五有,谓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五那含,皆名为有者,谓因属有漏,果系有为,有生有死故。   ◎附二∶水野弘元着·郭忠生译《原始佛教》第二章(摘录)   佛教的三界说——‘三界"一语或许亦是承袭自吠陀时代的天、空、地‘三界"——是采用佛教以前已有的观念加以组织而来;这是为说明业力论的具体事相而产生的。释尊时代虽然论及三界;可是,与其说释尊是指具体的事实世界,毋宁说是精神上的世界。所谓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如果感官的欲求杂多,就叫‘欲界"。初禅至四禅的禅定状态叫做‘色界"。进而更为寂静的精神统一状态叫做‘无色界"。原始圣典除了以上的三界说之外,也有称色界、无色界、灭界(nirodhadhatu)为三界的说法。这些所谓的‘界"实在不能视之为现实的世界。又‘出世间"圣者的不共世界,似乎指三界以外的世界;其实不外是指圣者内证的觉悟精神状态。部派佛教为了具体说明业力论,才把三界当成有生物存在的具体世界。   这样所组织而成的世界观,已脱离佛教的本来立场;并具有不合理与矛盾之嫌。如果把三界当成具体的存在世界,则没物质又只精神的世界与只有精神的生物,究竟能否存在?任何现象的存在必须落于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之中;没有物质的世界,即是没有空间延伸的世间,不含空间的存在是无法想像的。因此像无色界的世界及其生物,应是不存在的,遑论其天神的寿命岁数了!   〔参考资料〕 《杂阿含经》卷十七;《法华经》卷二;《华严经孔目章》卷二;《俱舍论》卷八;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卷九十八;《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大智度论》卷二十一;《瑜伽师地论》卷四;定方晟《佛教にみる世界观》;中村元《原始佛教の思想》(下)第五编。
2023-06-22 19:29:131

尊敬的大德: 刚刚看到你对因果问题的回答,你说常住法无因无果,得常

我不是大德,是初学。我所回答只是我所学,我见解。不敢说这是佛说的,经书这样写的。经书是一完整体,对应不同根机说,只能说我看经后是这样理解。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建议您看看《大般涅盘经》。仔细看,或者边看边抄。(南本,三十八卷。。佛与几位菩萨的论证,和六师的辩论。可先看高贵德王品,之一,之五、六。侨陈如品。最好是从头到尾细细的看。)如有疑,可追问,或私信,共同学习。看《楞严经》。前五卷。看后通读。圆觉经。等常住果从了因得见,不从生因得生。常住法无可思议,只是方便言说。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因中有果,因中无果,非有非无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023-06-22 19:29:201

佛教里的金刚是什么意思?

无坚不摧 破一切无名 烦恼 妄想 执着 颠倒梦想
2023-06-22 19:2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