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中国对欧洲出口茶叶的历史渊源

2023-07-08 10:08:11
还要旺仔

茶在国外的传播

  由于我国茶叶生产及人们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土。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称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

  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1631年,英国一个名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

  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到了19世纪,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自豪的。

茶史——茶的发展(一):

  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加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南沿海南琼崖,西至藏南察隅河谷,北达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其次为四川和安徽。甘肃、西藏和山东是新发展的茶区,年产量还不太多。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年产茶叶40万吨左右,茶叶出口量达13.5万吨左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全国茶叶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已建立健全了科研和教育网络,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科学种茶、科学制茶和茶业管理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并成为三大饮料之一,所以世界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目前,世界五大洲中已有50个国家种植茶叶,茶区主要集中在亚洲,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0%以上。

  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特别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茶史——茶的发展(二):

  中国古代重要茶事进程录:

  ◆原始社会

  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

  ◆西周

  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

  ◆东周

  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园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

  ◆西汉(公元前206--24年)

  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

  ◆东汉(公元25--220年)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

  ◆三国(公园220 265)

  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茶史——茶的发展(三):

  ◆隋(公元581--618年)

  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唐(公元618--907年)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

  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

  ◆宋(公元960--1279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明(公元1368--1644年)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

  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清(公元1644--1911年)

  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

  康熙8年(1669年)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

  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

  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

  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茶史——制茶史(一):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茶史——制茶史(二):

  (三)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四)从蒸青到炒青

  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绿茶制造工艺。

  (五)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

  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茶史——制茶史(三):

  (1)黄茶的产生

  绿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干燥,当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因此,黄茶的产生可能是从绿茶制法不当演变而来。明代许次纾《茶疏》(1597年)记载了这种演变历史。

  (2)黑茶的出现

  绿茶杀青时叶量过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以绿毛茶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这是产生黑茶的过程。黑茶的制造始于明代中叶。明御史陈讲疏记载了黑茶的生产(1524年):“商茶低仍,悉征黑茶,产地有限……"。

  (3)白茶的由来和演变

  唐、宋时所谓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不同。而到了明代,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白茶。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它花色。

  (4)红茶的产生和发展

  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

  (5)青茶的起源

  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绿茶制法,再红茶制法,从而悟出了青茶制法。青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六)从素茶到花香茶

  茶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蔡襄《茶录》提到加香料茶“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记载,施岳《步月.茉莉》词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花焙茶”。

  到了明代,窨花制茶技术日益完善,且可用于制茶的花品种繁多,据《茶谱》记载,有桂花、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九种之多。现代窨制花茶,除了上述花种外,还有白兰、玳瑁、珠兰等。

  由于制茶技术不断改革,各类制茶机械相继出现,先是小规模手工作业,接着出现各道工序机械化。除了少数名贵茶仍由手工加工外,绝大多数茶叶的加工均采用了机械化生产。

茶叶贸易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茶叶贸易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贸易法和国际贸易理论上。在贸易法方面,主要依据为《WTO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各国贸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与国之间关于茶叶进口和出口贸易的规定。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茶叶贸易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即各国应在自己的最擅长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茶叶贸易也体现了国际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国际间的互惠互利这一理念。
2023-07-07 20:51:291

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茶是如何成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其实在唐朝时候茶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一般都是接近外史才会去喝的,慢慢的就是热下来了。
2023-07-07 20:51:374

经典茶叶贸易合同3篇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那么你知道茶叶 贸易合同 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茶叶贸易合同 范文 ,感谢您的阅读。 经典茶叶贸易合同1 合同编号:_________ 购货方:________________ (以下简称甲方) 销货方:________________ (以下简称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甲方与乙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就茶叶买卖的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品名、级别、单价、数量 第二条 质量标准 甲方所销售茶叶卫生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GB2762-20_)及 (GB2763-20_)。凡明仿示为有机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原产地保护名茶的,均应提交认证证明。有机茶应符合(NY5196-20_)标准,无公害茶符合(NY5244-20_)标准,绿色食品茶叶符合(NY/T288-20_)标准,原产地保护 名茶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 双方应当将样品封存保管,用于交货时对样验收。 第三条 包装 茶叶包装采用_ 箱装 方式,执行__国家环保_标准,包装物由乙方提供,包装费由乙方承担。 第四条 交货及运输 交货方式:(乙方提货/甲方送货/甲方代办托运);交货地点:________________ ,当日通知第二天货物到场,运费由乙方承担。 第五条 结算 乙方向甲方所购茶叶应当用以(经销/代销/试销)方式对外销售茶叶,结算方式为: 第六条 定金 乙方应当在合同签定前向甲方支付定金_ 。合同履行完毕,定金应当(抵作价款/返还乙方)。定金交付后因乙方违约而解除合同的,定金不予退还;因甲方违约而解除合同的,甲方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七条 违约责任 1、甲方应当如约提供茶叶,茶叶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卫生标准或与样品不一致的,乙方有权要求换货、退货或降级、降价,但应当在收到货物后_2_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否则甲方有权拒绝;因退换货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2、一方迟延交货或迟延支付价款的,应当每日按照迟延部分价款_1_%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3、关于违约责任的其他约定:终止合同 第八条 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或申请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解决不成的,按下列第_2 种方式解决(以下两种方式只能选择一种): 1.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2.提交地方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九条 其他约定事项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且甲方收到乙方定金后生效。合同生效后,双方对合同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合同的附件。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 电话: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 经典茶叶贸易合同2 甲方: 乙方: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身份证: 身份证: 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信守。 有限期限:本合同有效期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质量标准: 。 包装形式: 。 验收方式: 。条 款: 1、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2、未经双方同意,单方终止或废除合同的,承受未执行合同金额的违 约金。 3、除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外,调出(入)方不能按合同规定交货、接货的,承受未执行部分的金额 % 的违约金。 其它 违约责任按《经济合同法》规定处理。 4、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盖章生效。传真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如有附加条款,可在备注栏中说明,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6、本合同中条款如有相关特别约定,以特别约定为准。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经典茶叶贸易合同3 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乙方承包甲方所有的杭州_____________茶庄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承包经营杭州_____________茶庄,杭州_____________茶庄的经营范围见营业执照。 第二条 茶庄的坐落、面积、装修、设施情况 1.承包给乙方的茶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________________路黄泥_____________号; 2.茶庄现包括一幢面积为_____________平方米的两层半住房及茶庄周围甲方所有的附属土地(甲方应提供所有的权属证书); 3.本合同签订后_____________日内,甲乙双方共同对移交给乙方的杭州_____茶庄的财产进行清点。 4.甲方必须在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将茶庄全部移交给乙方,由乙方进行简单装修(如安装空调、铺设地面等)。 5.上述房屋、土地使用权和财务均属承包财产的范围之列,甲方应同茶庄的营业执照一并移交给乙方,供乙方经营使用。 第三条 承包期限 该茶庄承包期限共_____年,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第四条 承包金支付方式 1.该茶庄第一年承包金为___________元(大写_____万_____仟_____佰_____拾______元整)。 2.第二年至_____年承包金为___________元(大写_____万_____仟_____佰_____拾______元整)。 3.每年的承包金必须在当年_____月_____日一次性付清。 4.本合同签订后当日,乙方先预付给甲方承包定金两万元。 第五条 茶庄房屋修缮与使用 1.在承包期限内,甲方保证该房屋的使用安全(乙方使用不当除外),其它所属硬件设施的维修责任由乙方自行负责。 2.甲方提出进行维修须提前_______日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应积极协助配合,承包期限顺延。 第六条 茶庄的转包与转让 1.在承包期间,甲方有权依法定程序出卖乙方所承包的茶庄。出卖后,本合同对新的茶庄所有人和乙方继续有效。 2.乙方如将该茶庄的承包权转让给第三方,提前三个月通知甲方。 3.甲方出售该茶庄,在________个月前书面通知乙方,在同等条件下,乙方有优先购买权。 第七条 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本合同 1.本合同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甲、乙双方均不得随意变更或者解除本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时,须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新的书面协议。 2.甲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1)提供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茶庄设施,严影响经营。 (2)甲方未履行房屋的修缮义务,严重影响经营。 3.承包期满合同自然终止。 4.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无法完全履行时,甲、乙双方协助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八条 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应全面实际履行本合同,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应负违约责任。 2.在承包期间,甲方有第八条第二款的行为之一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本合同的,乙方有权终止合同,甲方应按照当年年承包金的两倍作为违约金。 第九条 免责条款 1.因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本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或造成的损失,甲、乙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因国家政策需要拆除或改造酒店的房屋,使甲、乙双方造成损失的,互不承担责任。 3.因上述原因而终止合同的,承包金按照实际使用时间计算,不足整月的按天数计算,多退少补。 4.不可抗力系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十条 争议解决 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或申请调解;协商或调解解决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种方式解决(以下两种方式只能选择一种): 1.提请 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订立补充条款。补充条款及附件均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章)后生效。 第十三条 本合同及附件一式_______份,由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经典茶叶贸易合同3篇相关 文章 : ★ 经典茶叶贸易合同范本合集大全 ★ 茶叶贸易合同范本大全 ★ 最新茶叶贸易合同范本大全
2023-07-07 20:52:151

茶叶进出口贸易流程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对实行配额管理的限制进口货物,进口配额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7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进口配额总量。配额申请人应当在每年8月1日至8月31日向进口配额管理部门提出下一年度进口配额的申请。进口配额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0月31日前将下一年度的配额分配给配额申请人。进口配额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年度配额总量进行调整,并在实施前21天予以公布。
2023-07-07 20:52:231

中国从印度进口茶叶再卖到美国,对中国这是什么贸易

中国从印度进口茶叶再卖到美国,对中国这是世界茶叶贸易。在世界茶叶贸易的全盛时期,中国往美国的输出品中六成是红茶,中国茶叶是17世纪开始传入美国的。
2023-07-07 20:52:301

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是什么意思

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的意思是在北美洲的茶叶市场上所有流通的茶叶均是由东印度公司提供的。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主要是进行香料与胡椒等物的贸易,随着英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其主要贸易商品于是变成了茶叶。东印度公司对茶叶经营实行了垄断。后来北美的茶叶贸易就由东印度公司所垄断。
2023-07-07 20:52:361

茶号k101代表什么贸易标准样

一级铁观音。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查询显示,评茶员试题中题目答案为茶号K101代表(一级铁观音)贸易标准样。中国茶叶贸易标准样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压制茶和各类小包装茶,每个茶类分若干花色,每个花色分若干等级,并都有固定号码,称为贸易标准茶号,简称标准茶号。
2023-07-07 20:53:121

茶叶贸易标准样茶号如何编排的

茶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主要贸易对象之一,也是最早参与世界贸易的传统商品之一。我国的茶叶出口就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茶叶还是在农产品贸易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1、设置的参数非常细致、全面。2、在标准中对红茶提出了一般要求和理化要求,其理化要求提出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的限量。3、其理化要求的限量十分科学合理,实质上规定了红茶制造的鲜叶原料、加工卫生条件要求,并有效的预防椮假。
2023-07-07 20:53:191

红茶在国际茶叶贸易中的地位如何?世界四大高香名红茶是指哪几种?

地位相当高,是特别著名的一款茶;这4种茶叶指的是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高地红茶,最后一种是阿萨姆红茶。
2023-07-07 20:53:273

请问茶叶外贸有什么特点?方便采摘时看

茶与可可和咖啡一道并称当今世界三大饮料。在种茶饮茶的历史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雅俗共赏,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中国在世界茶叶贸易市场上的地位如何?主要出口哪些品种,又出口到哪些国家和地区,茶叶进口形势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茶叶的贸易情况。在介绍中国茶叶贸易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世界茶叶生产贸易情况。全球茶叶种植区域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世界上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但种植区域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三位,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为222.5万公顷、62.4万公顷和23.2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4.6%、15.3%和5.7%。产量排名与种植面积略有差别,产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和肯尼亚,2017年产量分别为245.9万吨、130.4万吨和43.3万吨,占全球茶叶产量比重分别为40.3%、21.7%和7.2%。茶叶进出口也较集中,红茶是世界茶叶贸易主要品种尽管种植茶叶的国家和地区仅有50多个,但参与全球茶叶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却多达170多个。在这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是世界前三大出口国,2017年出口茶叶46.8万吨、36.7万吨和28.9万吨,占全球茶叶出口量的20.3%、15.9%和12.5%。前三大进口国为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2017年进口茶叶20.5万吨、18.1万吨和16.6万吨,占全球茶叶进口量的18.6%、16.5%和15.1%。国际上一般将茶叶分为绿茶(greentea)和红茶(blacktea),其中红茶是全球茶叶贸易的主要品种。2017年世界茶叶出口230.7万吨,其中红茶出口166.1万吨,占72%;绿茶出口为45万吨,占19.5%。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居世界之首,单产有待提高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占世界茶叶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种植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40%,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比世界第二大产茶国印度高出39.3个和18.6个百分点。但中国茶叶单产有待提高,2017年只有1112千克/公顷,是印度的1/2。但单位面积产值较高,2017年为5339.3美元/公顷,高于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主产国。
2023-07-07 20:54:271

中国是如何失去了茶叶贸易的主导权?

在英国看来,印度种植茶叶比中国更有优势,价格更便宜。
2023-07-07 20:54:364

清朝的茶叶贸易多重要?茶叶为何会压垮清政府的对外贸易?

清朝时,茶业作为云南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仅在滇东南就形成了近八百里的六大茶山,产销量都十分可观,茶业已经成为清政府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3-07-07 20:55:254

在什么带茶叶成为政府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答案:在八十年代茶叶成为政府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2023-07-07 20:55:494

茶叶贸易结构是什么意思

货物与茶叶服务的构成。主要是指茶叶贸易在一定时期内茶叶贸易中的茶叶货物贸易和茶叶服务贸易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茶叶贸易结构。贸易结构还有以下解释。1、广义的贸易结构(CompositionofTrade)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贸易结构。2、狭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商品贸易结构。3、对外贸易结构(CompositionofForeign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其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4、国际贸易结构(Compositionof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对外5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ForeignMerchandise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2023-07-07 20:56:071

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中西贸易中发挥的作用。19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作用:(1)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2)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2023-07-07 20:56:151

茶作为贸易的媒介,对中国产生了在怎样的影响?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因为不算是贸易学专业人士,所以只能从我理解的一些角度来进行回复。茶作为一种饮品,是因为他对人体有益而被大众所介绍。而对于游牧民族乃至西方世界来说,因为饮食习惯的关系,茶对他们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似乎主要是因为茶叶可以让以肉食为主食的人补充维生素并消减便秘的问题)。因此作为一种来自东方的具有巨大药用价值的饮料,开始被西方广为接受。也因此,茶叶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即使后来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大量种植红茶,但是中国出产的茶叶仍旧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从意义上来说,茶叶贸易作为东西方贸易的主体之一,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其重要程度甚至可以认为是当时中国对西方国家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世界范围来讲,欧洲国家为了弥补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使用了毒品贸易这种恶劣的手段。最终引发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全面对抗。而美国的诞生也同样与茶叶有关。英国对美国的茶叶倾销等压榨手段,造成了美国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代表的独立运动乃至独立战争的爆发。
2023-07-07 20:56:231

世界最早的茶叶贸易文献《僮约》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最早在周朝,茶为贡品,祭品。而茶作为商品,最早在西汉时才出现。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关于饮茶买茶的记载,出自一篇买卖奴婢的契约,这就是西汉文学家王褒所写的《僮约》。王褒,西汉文学家,字子渊,与扬雄并称“渊云”,为当时最为突出的赋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情趣,在当时文坛独树一帜! 王褒的《僮约》 与髯奴斗气成就千古文章 王褒曾经寓居住成都安志里一个叫杨慧的寡妇家里。王褒与杨慧的丈夫是生前好友,客居在杨慧家里,杨慧对他很好,每天盛情款待。 这引起了家中杨慧丈夫生前忠仆的不满,尤其是一个满脸胡子的仆人“便了”。王褒还经常指使便了去帮他买酒,便了更是不情愿,于是跑到主人的墓前哭述:“主人呀,您当初买我时,只是让我看守家宅,并没有要我去为其他男人买酒呀!” 王王宝知道了哭坟的事情之后,有些恼怒,就从杨慧手里用一万五千钱,买下了便了。 便了不情不愿,但也无可奈何。在王褒写契约时向王褒提出:“你应该像当初主人买我的时候一样,凡是要我干的事,明明白白的写在契约上,要不然我可不干。” 王褒听了,暗自得意,作为辞赋大家,写契约是信手拈来。为了教训便了,就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约六百字的题为 《僮约》 契约。 列出了明目繁多的劳役项目:烧火、做饭、洒扫、种菜、锄草、放羊、喂马…… 便了读完契约,无话可说,再也不敢狡辩,一个劲的磕头,双手自打耳光,鼻涕眼泪直流:“如果真按王大夫说的办,还不如早点死,早知道这样,真该替王大夫打酒去……”《僮约》 中记述茶叶有两处: 脍鱼包鳖,烹荼尽具。 武阳买荼,杨氏担荷。“ 烹荼尽具 ”,是为煎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说明当时蜀地不仅流行饮茶之风,而且有了专门的喝茶器具,并对洗茶具有了一定的方法。 “ 武阳买荼 ”是说要赶到临县的武阳去买回茶叶,说明武阳是蜀地茶叶交易市场。以上两点记载说明,在西汉时期的蜀地,饮茶之风盛行,并且茶叶市场也趋于完善。一日茶空间,每天为您推送茶知识!
2023-07-07 20:56:301

垄断中俄茶叶贸易,八大晋商汇通天下,为何会覆灭?

八大晋商汇通天下,他垄断了中俄的茶叶贸易,由于他们之间相互猜忌,不信任啊,最后联合就失败。
2023-07-07 20:56:494

晚清时期与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有什么变化

贸易顺差变成贸易逆差
2023-07-07 20:58:422

为何“茶叶”会成为压垮清朝对外贸易的最后一根稻草?

茶叶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一种饮品,而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世代喝茶的我们来说,茶叶是或不可缺的。茶叶一直为我们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保持着一个贸易顺差的一个状态。对于中国来说,一直也是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茶叶为国家赚取了许多的钱财茶叶一直是由我们国家种植,在历史的长河里面,许多别的国家需要我们国家生产的茶叶等必需品。中国出口许多的生丝,瓷器以及茶叶。为我们国家营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贸易环境。一直以来,我国进口别的国家的东西与我们出口的东西是一个顺差的状态。因此,也为我们国家赚取了许多的钱财。让我们在全球的贸易之中,都是处于一个主动的状态。鸦片战争成转折点而在这一切都看似良好的背景之下,英国政府在清政府统治期间,为我国注入了鸦片。鸦片不仅导致大家的劳动力下降,而且由于鸦片的利润较大,大家纷纷不种植茶叶,而开始转战种植鸦片。英国政府看到中国开始不种植茶叶便不再向中国大量购买茶叶,而是自己从中国购买茶的苗,自己种植茶叶。后来,美国看到英国的做法,便开始效仿英国。因此,后来中国的茶叶便不再是中国的摇钱树,清朝也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境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便是经济,只有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搞好,才能够去管理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清朝之所以最后也没能救回,就是因为其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都被压倒了。因此,清政府也难以再去维持它的状况。希望我们都能以历史为鉴,不再重犯当年的历史错误,我辈之人当自强。
2023-07-07 20:58:522

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宋代茶叶贸易进一步推动茶器具及相关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繁荣的茶文化和兴盛的茶叶贸易,一定程度有助于大量人口的聚集于城镇,促进了服务业,手工业的发展。通过茶叶还促进了于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
2023-07-07 20:59:541

一片茶叶为何能改变18世纪中西贸易格局?

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清朝,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也就这时期得以逐渐形成、发展。尽管清朝实施了闭塞排外的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对外贸易依旧保持着锐不可当的发展态势。尤其茶叶占据着大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为清朝换取了大量的白银。这也就让其他国家眼红得不得了,成为了后来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原因之一。“茶叶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东西都可以牺牲。”可见,茶叶为西方贸易商带来了多大的利润。在20世纪以前只有茶叶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据史料记载, 在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带走价值约35085镑的3000担茶叶,占据了此次总货值的80%。随后在18世纪20年代,北欧的茶叶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最大的商品贸易,此后茶叶不仅成为了中西贸易的核心商品,而且也成为了欧洲国家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随着对华贸易的发展以及贸易逆差加大,东印度公司等欧洲贸易公司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那就是用什么来支付购买茶叶费用,尽管早期白银可以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但是其他国家商品根本不受中国市场欢迎,也就是在中国几乎没有消费市场,那么白银也就没法兑换回去购买茶叶,白银紧缺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简单的说,就是欧洲贸易公司没钱换中国茶叶了!为了平衡茶叶贸易造成的巨额逆差,对华贸易的欧洲公司开始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来获得白银,这也就是鸦片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蔓延开来的重要原因。随后,这种做法还真的起到了效果,鸦片不单单扭转贸易逆差、赚换了更多白银,更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身心健康与家庭生活,从此白银外流现象越加严重。鉴于此,林则徐开始在沿海地区大力禁烟,虎门销烟令英国为首的西方贸易国家大受损失,茶叶贸易、鸦片输出等不单单关系着商贸公司的死活,更影响着英国政府财政,这就是为什么英国政府会诉诸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的原因。此举不仅完全扭转了中外贸易格局,而且还让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动荡时期。一片小小的茶叶让西方国家获利无数,却也让他们变得贪婪无比,昔日的茶叶贸易间接地改变了中西方贸易格局,或多或少也改变了中国与世界政局。
2023-07-07 21:00:481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的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国际贸易理论、竞争力理论以及贸易效应理论为依据,对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从而了解哪些因素决定了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我国茶叶贸易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力求寻找增加茶叶贸易的途径,为政府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世界茶叶市场的供求与竞争状况,让我们了解到中国茶叶贸易的现实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茶叶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方面的分析:茶叶贸易的成本一价格、茶叶贸易的经营主体包括茶农户和茶叶企业、国际国内政策及环境、进出口因素以及在主要出口国家市场包括摩洛哥、日本、美国、乌兹别克等的竞争力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最后就中国茶叶出口对世界市场、国内茶农户、茶叶企业、地区经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茶叶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茶叶供给大于需求;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成本构成很复杂,其中成本高于价格,茶叶出口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我国茶农户中直接生产大宗鲜叶交售给出口企业的农户行为对出口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生产名优茶到交易市场被茶叶企业收购部分的茶农户的行为对出口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茶叶企业特别是茶叶出口企业直接决定着茶叶的出口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很大,起着阻碍的作用;政策特别是国内外贸政策直接影响我国茶叶贸易;中国茶叶在主要出口国家市场竞争力各异:其中在摩洛哥市场具有竞争力,在日本市场不具有竞争力,在美国和乌兹别克市场虽然有竞争力,但是茶叶出口结构与进口市场结构发生冲突,从而影响了茶叶贸易的发展。我国茶叶出口对世界绿茶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导着世界绿茶市场,但不能主导世界红茶市场;同时我国茶叶出口影响着世界茶叶消费结构等;我国茶叶出口对地区经济起着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对茶叶生产和贸易大省,如浙江、福建、安徽等;同时影响着我国茶叶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茶叶出口反过来影响着茶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茶叶出口决定着茶叶出口企业的命运并直接改变茶叶出口企业行为;出口贸易对山区生态经济环境也具有间接的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我们提出如下对策:首先,尽快加强茶叶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转化企业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降低出口成本;其次,从源头把关茶叶质量,例如,规范茶农户的生产行为、严格审查茶叶企业特别是茶叶出口企业的生产技术、操作流程等每一个环节,提高出口茶叶的综合质量水平;第三,继续稳住传统出口市场,特别是摩洛哥市场;同时,对美国和乌兹别克市场要进行研究,调整我国茶叶出口的结构,提高我国在美国和乌兹别克市场的出口潜力;对日本市场,我们要转换经营策略,开拓新市场;第四,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要与国际化接轨,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引进先进的技术、经营理念和技术人才,讲究策略,重视茶叶生产和贸易的每一个环节,稳定老客户,开拓新市场;第五,政府要加强调控力度,对茶农户和茶叶企业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措施,例如,给予茶园生产基地补贴、奖售政策等;地方政府发展山区茶园生态旅游业,改善山区环境,增加茶农收入,促进茶产业发展和茶叶贸易发展,使中国茶产业及茶叶贸易向良性化发展。
2023-07-07 21:01:171

茶叶为什么能成为压垮清朝对外贸易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茶叶贸易使得国外与中国贸易产生了摩擦,损坏了很多国外势力的利润,才会使外国势力想方设法压倒我国对外贸易。
2023-07-07 21:01:305

交易年年马与茶,利夷还复利中华,明朝茶马贸易是怎样的?

因为明朝缺少马匹,所以就将陕西特产的茶叶和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交换,用茶叶换马匹。
2023-07-07 21:02:2612

17世纪中国海外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们觉得茶叶特别好喝,而且当初只是进少量的,所以就变成了,贵族才能享受的,听说他们喝茶的方法是跟印度所学的,印度人习惯把茶里面放入大量的糖,所以欧洲人也有往茶里放糖的习惯。还有一种说法是跟他们也是习惯有关系,他们先喝咖啡,后喝茶,所以他们,把咖啡的方法沿用到了茶。而且以前他们都觉得中国地大物博,算是全球化的强国,所以自然也追捧我们的饮品
2023-07-07 21:03:171

鸦片战争于与什么有直接贸易关系?() 茶叶贸易 丝绸贸易 瓷器贸易

茶叶贸易因为在17~19世纪英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数量最多,货值最高的就是茶叶,也正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进口大量茶叶,导致了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在同英国的贸易当中处于入超的有利地位,英国人为了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才向中国输入鸦片。同时在鸦片战争爆发的起因也是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赔付殷商的茶叶没有到位,导致英国决定对华宣战。
2023-07-07 21:03:241

茶叶贸易要交那些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 增值税按不含税销售额依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应纳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3% 比方说。某件商品你的标价是1030,不含税销售=1030÷(1+3%)=1000元。应交增值税=1000×3%=30元 增值税由国税征收 以下税费由地税征税:2、营业税按照咨询业务收入依照5%税率计算缴纳。3、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增值税税额+营业税税额依城建税税率计算缴纳;(城建税税率:在城市7%;县城、建制镇的5%;不在城市、县城、建制镇的1%)。 4、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税额+营业税税额依3%费率计算缴纳。 5、个人所得税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但,对于个体户普遍采取附征的办法,附征率一般在1%-3%之间,普遍在2%左右。应纳个人所得税=应税销售额×附征率。 至于要交多少税,就要看您的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咨询业务的营业额是多少。一般税务局会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定额,并下达“核定定额通知书”给您的。其内容除告知您核定的销售额和缴纳期限外,其他的内容就是我前面所讲的5点的内容。来源:佳益茗茶叶
2023-07-07 21:03:381

西藏高原茶的茶马贸易

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唐高宗时“缣马交易”、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用良马和唐朝换茶。对此,唐朝专门成立了“茶马司”,负责与吐蕃之间的茶马贸易。公元743年,唐蕃会盟,立碑于“赤岭”(今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建立了“茶马互市”。为了交换茶叶,吐蕃曾派专人经营藏、汉茶叶贸易,称为“汉地五商茶”。史籍有关于吐蕃王室储存汉地各种名茶的记载。在藏文的《汉藏史集》中,有两章(《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茶叶的种类》)专门介绍茶是如何从汉地传入吐蕃的情况。书中写道:“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族的和尚,此后噶米王(即赤松德赞)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札衮布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依次传了下来。”鉴别汉地茶叶好坏的知识篇为《甘露之海》。这说明随着茶叶传入西藏,茶文化也随之在西藏广为传播。茶叶一经传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之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族的饮食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纷纷竟相争求。于是,系于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也应运而生。边茶古道宋朝时开辟了多条通往藏区的“边茶古道”,相继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黎州(四川汉源县)、调门(四川天全县)等地设立“茶马互市”,从而开辟了由川西经甘孜、昌都至乌斯藏的茶道。这条古茶道行程5000公里。当时雅州曾规定:吐蕃一匹上等马可换茶叶120公斤;一匹中等马可换茶叶80公斤;一匹下等马可换茶叶40公斤。元、明、清三朝都先后在拉萨、萨迦、日喀则、江孜、墨竹工卡、拉孜、昂仁等地设立过“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贸易。据记载,明初茶贵马贱,每匹马可换茶50多公斤;明末茶贱马贵,每匹马可换茶250多公斤。民国时期,通过川藏、滇藏贸易,输到西藏的茶叶量更大,据1941年统计,每年从康定输到拉萨一带的茶叶就达20多万包;从云南输到西藏的茶叶约2.6万多包。这种“茶马互市”不但成为藏汉经济的干渠,而且促进了西藏民间贸易的发展。后来,茶马贸易又扩大到私商交易,有不少四川、云南茶商将茶贩运到西藏,利获数倍,形成了蜿蜒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腹地、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的茶马古道。汉地与藏地之间的茶马贸易,以及中原地区形成的高雅的茶文化,对西藏高原茶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西藏饮茶日益成风。久而久之,一种新型的、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逐渐形成,饮酥油茶也日益成为藏族老百姓的日常必需。
2023-07-07 21:03:451

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茶叶交易最为兴盛,推动了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茶叶专卖之地易形成热闹市镇,使宋经济迅速发展;茶市繁多茶风盛行,有利于宋茶业发展,在贸易交往中骤富。
2023-07-07 21:04:003

请问茶学是干什么的?

茶学专业可以在茶业类企业从事茶树栽培、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检验、茶叶贸易、茶文化推广等工作。茶学主要研究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茶科学、茶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审评检验、茶的综合利用和营销、茶文化等,进行茶叶的选种、加工、评级、贸易、茶文化的推广等。例如:茶树的培育与采摘,对茶叶进行晒青、杀青、焙干等加工处理,对茶叶等级进行审评鉴定,茶叶对外出口贸易,中国茶文化的宣传推广等。茶学主要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茶树栽培与育种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经济管理与营销》等。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茶艺茶道、茶文化经济、茶文化与贸易。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https://www.87dh.com/xl/
2023-07-07 21:04:061

使中国和英国真正进入茶叶贸易状态的是哪个国家?

使中国和英国真正进入茶叶贸易状态的是哪个国家
2023-07-07 21:04:283

中国与非洲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茶叶逐步成为西方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之一,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桥梁,在茶叶国际贸易中,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和英国等国家茶...
2023-07-07 21:04:361

概括中国茶叶在十八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18世纪, 中国出口的东西主要是瓷器,茶叶,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茶叶,而西方国家把喝茶当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茶叶贸易在中国出口品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从而形成了很大的贸易顺差,在当年,世界上1/3的白银流入了中国。西方国家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挣取外汇,于是用起了鸦片。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中国的茶叶引发了鸦片战争。其实这不无道理啊
2023-07-07 21:04:431

茶叶如何传入西方

丝绸之路
2023-07-07 21:04:5311

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1.在明清(前中期)时期,中国的茶叶产量与销量快速上升,产量的上升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在明朝和清朝前中期增长率提高,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另外,由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茶叶的生产提供了动力。销量上升有以下几个方面:在郑和下西洋后,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把中国的特产(就比如茶叶)带到了国外,特别是在王宫贵族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的奠基是在唐朝与宋朝),也引起了中下阶层人民的喜欢;在中国本土,由于饮茶的传统与人口的增长,促进了茶叶在内地的销量。
2023-07-07 21:05:223

英国为什么不从中国进口茶叶

贸易逆差、对高效率与低成本要求的矛盾。根据百度查询显示,随着需求的增加,英国对从中国进口茶叶逐渐不满,一是贸易逆差,二是中国传统的茶叶种植加工与英国对高效率和低成本要求的矛盾导致英国不从中国进口茶叶了。茶叶起源于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
2023-07-07 21:06:252

福建外销茶叶为什么能在清代异军突起?

迄至清初,福建茶叶除武夷等名茶品种闻名于世外, 其整体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均远逊于江淮、四川等地。然而, 到 18 世纪 30 年代以后, 福建茶独擅出口之利, 其生产规模远超其他产茶省份, 开始了闽茶近 150 年的全盛发展时期。原因何在? 制茶技术的变革 至迟18世纪初期, 武夷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相继出现。清朝以前,福建与其他地方一样, 均是炒制绿茶。小种红茶的制法是以日晒代替杀青, 在揉捻后堆放片刻, 使其发红明显, 而后炒和烘, 使其色、香、味异于绿茶。崇安县令陆廷灿雍正十二年 (公元 1734 年) 所刊《续茶经》引《随见录》记载: “ 武夷造茶, 其岩茶以僧家所制最为得法。至洲茶中, 采回时, 逐片择其背上有白毛者, 另炒另焙, 谓之白毫 ”(Pekoe, 优级红茶之一种, 不同于政和的白茶) , 这是国内最早的红茶记录。《随见录》早于 1734 年的《续茶经》, 所反映的史实当更早。 注:英语中的black tea 指颜色较深的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也包含在内,早期欧洲人没能力严格区分今天意义上的红茶和乌龙茶。 欧洲人 18 世纪初就记载工夫 (congon) 茶, 小种红茶产生早于工夫茶。由此推测, 小种红茶可能产生于清初。由于小种红茶制法繁复且费工时, 因此, 福建各产区简化加工步骤, 创造工夫红茶。这两种红茶先为英国人接受 , 随后风靡欧美, 销量大增, 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茶, 从根本上促进了福建茶的生产。 清廷在福建实施比较宽松的茶叶管理制度 清代在主要茶区实行茶引制度, 茶商需纳钱请引, 而后按引购茶, 不许超过所得茶引规定的购茶量。若要增购茶叶, 需再申请茶引, 不但需多纳钱, 还得受官员勒索。清代的主要产茶省份中, “ 福建向不颁茶引, 并无征收茶课 ” , 只在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 年) 因军需议加茶课税银 35912 两。福建茶课税到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87 年) 豁免。惟贩运崇安武夷茶时, 需在关口“ 照则例纳税, 多寡不一, 汇入商税项下奏销 ”。 农村雇工对雇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动 万历十六年新题例规定: “ 今后官民之家凡请工作之人, 立有文券、议有年限者, 以雇工人论, 止是短雇月日, 受值不多者, 依凡 (人) 论 。”这是说明打短工者不被认为是“雇工人”, 与雇主在法律上平等, 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清承明律,到乾隆五十三年 (公元 1788 年) 规定:“ 若农民佃户雇请耕种耕作之人, 并店铺小郎之类, 平时其坐进食, 彼此平等相称, 不为使唤服役, 素无主仆名分者, 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 俱依凡人料断 ”。以上材料说明, 从明末到乾隆末年, 农业雇工对雇主法律上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这对于大量使用雇佣短工的茶叶种植与制作具有重要意义。 雍正年间取消劳动力流动限制 清律规定, 居民只能在向国家登记土地财产、纳粮和应役的地方居住, 不能随便迁徙, 这就是所谓的“ 人户以籍为定 ”。如离开居住处到外县、外省去, 必须取得地方官同意及发给路引, 才能持之通行前往, 否则就触犯了“ 私越冒渡关津 ”律。雍正三年 (公元 1725 年) , 删除了须发路引规定。雍正九年 (公元 1731 年) 又规定: “ 流民”已佣工得食者, 听其自便 。茶叶种植与制作季节性强, 每年只在采茶制茶期间需要大量劳力, 非地广人稀的山区本地劳力所能满足, 只能大批雇佣外地劳力。雍正年间取消劳力流动限制, 在法律上承认雇工能顺利流入茶区, 保证茶叶种植与制作需要的外地劳力。 福建商人的贸易优势 宋元以降, 闽南商人在远东贸易中长期居优势地位。西人东来后, 首先遭遇的也是闽南海商。清初至清中期, 活跃于茶区的商人多是漳泉商人。闽南人经营闽北茶叶由来已久。闽南商人不仅活跃于茶区, 而且直接经营闽茶外销。清前期海禁开放以后, 福建茶从厦门出口, 经营者多是闽南商人。 1757 年, 清朝闽海关关闭, 实行广州一口对外贸易。福建茶出口改为由陆路内河运到广州。贩运茶叶者仍多是闽商。“ 闽皖商人贩运武夷、松罗茶叶, 赴粤省销售, 向由内河行走 ”。不仅贩运闽茶至粤省多是闽商, 而且与洋商进行茶叶交易者也不乏福建商人。广东十三行经手所有内地茶叶外销, 很多福建商人由闽来粤, 直接经营茶叶等中国商品的外销。乾嘉年间广东十三行著名行商中, 潘同文 (同文行)、任怡和 (怡和行)、叶义成 (义成行)、潘丽泉 (丽泉行)、谢东裕 (东裕行)、黎资元 (资元行) 各行俱闽籍。刘东生为徽籍, 卢广利、梁天宝、易服泰、关福隆、黎届成为粤籍, 闽籍行商全属漳泉商人。 从 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 90 年代, 荷兰通过印尼巴达维亚(雅加达)转口, 向欧洲贩运茶叶不下数十万担, 经营从中国贩茶到巴城的海商, 几乎都是闽南人。在巴城从事中国帆船与荷兰人之间茶叶贸易的掮客也是闽籍巴城华人, 如 17 世纪 30- 40 年代的巴城甲必丹(华人头目)连富光本身就参与与荷兰人的茶叶交易。 闽籍商人, 特别是漳泉商人长期形成的内陆与海上贸易网络, 是推动闽茶海外贸易从 而促进闽茶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 18世纪开始,茶叶开始风靡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需求暴增,中国茶叶迅速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具备以上条件的福建在全国的产茶区中脱颖而出,开启了近代以来福建茶业的辉煌时代。 阅读有趣的文字  探索 有趣的世界 享受有趣的生活 王掌柜的茶话会
2023-07-07 21:06:311

茶最早来到哪个国家?

是中国。茶的历史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中国。据说,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人是神农,传说中他曾尝百草,中毒后用茶叶来解毒。所以,大概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时期,茶就被中国人发现和利用了。在最初很长的时期,茶一直被作为药品服用。直到秦、汉时期,由于人工栽培的茶树多起来,人们发现了茶生津醒神的功能,制茶和饮茶才渐成风气。尤其是在汉代,司马相如等一代文豪,都对茶这一当时的时尚饮品情有独钟,并撰文从药理、文学等方面阐述对茶的看法。魏、晋之前,人们对茶有不同的称呼,如“茶”、“茗”、“诧”等,最终被确定为“茶”则是在唐朝。唐朝是茶和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从洛阳到长安、随处可见卖茶水的店铺,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到唐朝中期,煮茶、饮茶已被认为是高雅的艺术行为。从茶、水、茶具等几个方面研究饮茶方法的专家也多了起来,这些专家多是佛教中人,从中还出现了一位圣者,他就是被誉为“茶圣”的陆羽。陆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他因嗜茶而云游各地,采茶觅泉,躬身实践,多方搜寻和茶有关的资料,然后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写成了《茶经》。《茶经》共三卷,从茶的起源,特性、种植环境、栽培方法到茶具,制茶方法、煮茶方法、茶的分类等等做了系统的论述。《茶经》不仅使人们更为了解茶叶,完善了茶文化的内容,也引起了后人对茶文化的重视。唐朝人喝茶如同煮菜喝汤一样,把茶煮了喝。这种煮茶方法一直维持到宋朝才被冲泡法所替代。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的茶叶生产和茶学研究都很发达。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喜欢举行泡茶比赛“斗茶”,他们把茶放进茶盏后,用开水冲泡,充分搅拌与水溶和,待细密的白色泡沫(既所谓的“汤花”)出现后,看谁的汤花多,散得慢,谁就是“斗茶”的赢家。宋朝人喜欢“斗茶”,还喜欢在茶饼的制作上追求完美。宋朝茶饼比较名贵的有“龙凤团茶”,茶饼上有造型精美的龙凤图案。它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的,价同黄金。这种茶饼在宋朝很流行,但随着制茶工艺的提高,散茶的制作方法开始逐渐流行起来。散茶真正流行是在明初,因朱元璋下令不让进贡团茶,制作散茶的炒青制茶工艺得到迅速发展。炒青法制出的茶就是今天常见的绿茶。明朝茶艺家认为:把茶紧压成饼,需要碾压成沫,损伤了茶的真香。不像炒青法制作的茶叶,色如翡翠,气味清香,较好保留了茶叶的自然特性和营养的价值。清代在炒青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红茶的制作。乌龙茶的制作方法也产生在清代。到了清代,茶叶已经是采摘精细,炒制得当。随着饮用和制茶技艺的发展,茶及茶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至此,绿茶、乌龙茶、花茶、红茶、黑茶、黄茶的茶叶品种格局基本形成。
2023-07-07 21:06:381

茶叶是怎么传到全世界的?

茶叶,另一种让人上瘾的植物,但却没有危害。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熟知茶的生产及加工技术的国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贸易,饮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限于中国及其周边一些国家。茶的全球传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约公元850年时,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茶叶。1559年,他们把茶叶经由威尼斯带到了欧洲。在当时的欧洲,饮茶当属贵族生活的一部分,由于价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纪初,独具慧眼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茶叶贸易的商机。花了整整66年时间,最终取得了与中国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特许经营权。此后,东印度公司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4000吨茶叶,但只能用白银购买。当时每吨茶叶的进价只有100英镑,东印度公司的批发价格却高达4000英镑,获得了巨额利润。不过,在英国国内,用于购买中国茶叶的银子却日渐稀少。为筹措白银,东印度公司竟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对中国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有趣的是,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同样是茶叶。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人决定在印度引种中国的茶树,自行生产茶叶。1848年,东印度公司派经验丰富的皇家植物园温室部主管罗伯特·福琼前往中国。或许是福琼真的拥有好运气(“福琼”在英文里就是好运的意思),他带回了2万株小茶树和大约1.7万粒茶种,并带来8个中国茶叶工人和茶农。此后,印度的茶叶开始取代中国的茶叶登上贸易舞台。到1890年,印度茶叶占据了英国国内市场的90%。中国在这场贸易战和商业间谍战中完全落败,成为彻底的看客。茶叶在欧洲的风行,最终导致了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在下午5点钟喝下午茶成为许多英国家庭约定俗成的习惯。通常用银壶泡上足够的好茶,然后倒入精制的茶杯中慢慢品尝,当然还需要伴以精美的小点心。下午茶时间可以说是一天当中充满温馨、其乐融融和传情达意的美好时光。
2023-07-07 21:06:451

读《茶.嗜好.开拓与帝国》

这是一本以茶叶为视角的英国贸易史和文化史。作者英国作家:罗伊.莫克塞姆。 英国人对茶的嗜好促进了中英茶叶贸易,高额的贸易逆差使英国动了贩卖鸦片的歪脑筋,进而引起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英国茶叶需求量继续增长,对中国茶叶需求量很大,中国茶农为了追求产量,开始粗制滥造,损害了中国茶叶的金子招牌。 与此同时,英国不想受制于中国,开始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锡兰)寻找茶树,甚至偷了中国的茶树种去印度种植,但都没种成功,最终是在印度阿萨姆地区找到了原始茶树,开拓出了茶叶生产园区。 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在印度和锡兰生产的茶叶质量和数量都赶超了中国,英国开始控制全球茶叶贸易,取代中国成了新的“茶叶帝国”。直到2008年,我国才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茶叶生产国。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但中国人对茶叶的喜爱,是从感情出发的,在商业嗅觉、品牌建设和包装推广手段上,一直比较滞后,至今没能形成象“立顿”这样的国际品牌。
2023-07-07 21:06:511

古代茶叶怎么海运

做成茶砖形式
2023-07-07 21:07:192

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
2023-07-07 21:07:283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榷(专卖)茶之

(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回答任四点8分,每点2分)(2)变化一:对外贸易迅速发展。(3分)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带来交通革命,东西方贸易便利;欧洲市场茶价下调,消费量大增;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收入。(8分)变化二:经历由荷兰主导到英国主导的变化(主导茶叶输入国由荷兰到英国)(6分)17世纪荷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经济实力欧洲第一;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有大量的销售市场;有利于英国资本积累。 试题分析:(1)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茶叶贸易促进了纸币的流通;“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经济城镇兴起;“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地域商人出现,增加了财政收入;“(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2)依据材料概括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变化:“十六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十七世纪约在21010担以上,十八世纪增至8889241担以上。十九世纪仅前四十年输出数量十分庞大,约1500万担,比十八世纪100年的总输出量净增600余万担。”出口数量迅速增加;“十七世纪主荷兰是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十九世纪则是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结合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殖民扩张等知识分析中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并作出评价。
2023-07-07 21:07:441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

(1)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2)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3)原因:北美人民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维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影响: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成为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4)发展阶段:①从企业发展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1900——1925年创业阶段1925——1956年扩展阶段1956——1999年改制阶段1999年至今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②从企业性质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1900——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56年至今①1956——1999年国营(有)企业②1999年至今社会主义企业;股份制企业③从企业经营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1900——1956年私营企业1956——1999年国营企业1999年至今股份制公司中国经济状况:①1900——1925: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②1925——1956: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③1956——1999: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④1999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2023-07-07 21:08:041

从“制夷狄之道”到无疾而终——谈谈明朝“以茶驭番”政策的失败

(本文约7800字,全文阅读大概需要15分钟) 茶之于当今只是一种普通的饮品,似乎只流行于老干部或是油腻的中年大叔群体,而且地位也愈发的不稳定。比如说我吧,最近就对“保温杯里泡枸杞”很感兴趣。 即便是在物质生活不甚丰富的古代,尽管也有高人雅士号称“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但是茶的地位和重要性其实也没那么高。一方面尽管茶的起源众说纷纭,但饮茶这种生活方式流行起来,却是南北朝甚至隋唐以后的事情,远远晚于同为古代中国三大特产的丝绸和瓷器;另一方面茶并非古代中国人的的生活必需品。一个典型的证据就是自汉武帝刘彻创立官营制度以来,一直被官府严格垄断的生活必需品中,最主要的品种是盐、铁和酒。茶虽然偶尔也会被穷疯了的统治者纳入官营清单,但却是时兴时罢,原因之一就是受众规模有限,官府从中捞不到太多钱而已。 事实上在古代中国,茶叶一直是被上流社会或是不愁吃喝的士人所推崇的一种奢侈品,在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饿着肚子的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直到后来对外贸易盛行,茶叶突然间取代了丝绸和瓷器成了“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才被官府重视而再度官府专营。比如揭开中国近代史大幕的那场鸦片战争,其实就与茶叶贸易有关:自18 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茶叶每年向英国输出达1800万斤,货值几乎占到出口总额的9成,而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价值差不多就是茶叶贸易的一个零头。巨额的贸易逆差,使得欧洲的贵金属严重短缺,诱发了金融危机,缺德带冒烟的英国人便想出了个向中国输出鸦片,以平衡贸易逆差的坏主意。 又跑题了,赶紧扯回来——在古代中国,茶叶只是种奢侈品。但是在中国的周边,尤其是对于世居于西北两个方向的游牧民族来说,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茶叶对他们成了“刚需”。可问题是茶叶这玩意在高原、大漠和草原根本无法成活,只能同盛产茶叶的中原王朝进行贸易换取。茶叶贸易的盛行,一方面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无数的纠纷和冲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改变了历史。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茶马古道”、“茶马互市”就因此而来。而相对比较生僻的“以茶驭番”,因为明朝统治者的自以为是和想当然,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所以在今天被提及的就比较少。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以茶驭番”。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史其实就是一部与游牧民族的征战史,那些凭借着快马、弯刀、利箭不断骚扰甚至侵略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蛮夷”们,就是一群强盗和匪帮。 其实“蛮夷”们也觉得委屈。因为文明落后、地理气候恶劣以及物产匮乏这三大因素,使得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尤其是物产匮乏这一条,经常让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所以现实迫使他们不断向南、向东迁移,以寻求和温暖、繁荣尤其是物资极大丰富的中原王朝贸易以自存。当然要是换不起或是换不成,难免要做些“没本钱的买卖”。 事实上从夏商时期的獯鬻到北宋的女真崛起之前,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基本都是塞北、西北及其附近的土地——理论上是属于夏夷之间的灰色地带,甚至要刨根问底的话,这些地盘还应该算是游牧民族的传统势力范围。游牧民族即便是偶尔杀入中原,也是抢掠一番便随即退走,目的在于财货而非土地,想成为中原之主更是异想天开(两晋南北朝时的情况不同,五胡其实是内附的少数民族,当时的塞北之王先后是柔然和突厥)。 只不过两宋之后中原王朝成了战五渣,游牧民族发现“鸠占鹊巢”的成本远低于贸易和抢掠,所以才有了蒙元和满清的入主。 说到夏夷贸易,其实游牧民族一直处于极其弱势的一方,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穷。 游牧民族能与中原王朝贸易的产品有什么?无非牲畜及其肉、皮、乳等衍生品而已。那么游牧民族想要从中原换回什么东西呢?那就太多了,比如粮食、布匹、药材、书籍等等,几乎任何中原出产的货物他们都有需求,哪怕像破车轮子之类没人要的垃圾,都被当成宝贝。在中原地位低贱的商人,一旦进入草原大漠就会成为部族最为尊贵的客人,各部甚至负有保护之责。如果有胆敢攻击、抢掠商队的,都会被视为所有部族之敌,会遭到群殴甚至灭族的危险。 需求众多也有急缓之分,比如游牧民族最急需的货物之一就是铁器。说到铁器可能有人就会想当然的联想到兵器,其实这是想多了,因为游牧民族最需要的铁器其实是铁锅: 比如被明朝视为奇耻大辱的“土木堡之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被视为是“一口铁锅引起的血案”——在明英宗限制瓦剌人朝贡的规模之前,瓦剌使团曾在一次出使回程中采购了6万多口铁锅,平均一个瓦剌人要背20多口,真真让人感慨古今擅背锅者,实莫过于瓦剌人也……可以想见他们对于铁锅的需求有多么旺盛。可是在瓦剌人被限制朝贡后,铁锅很快就不够用了,以至于一个叫杨铭的锦衣卫指挥使在出使瓦剌时,也先直接以铁锅缺货为由发出战争威胁: 之后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军数十万精锐灰飞烟灭,明英宗被俘——早知如此,白送也先几万口铁锅又算个屁事?大明朝就算再穷,也不差这几万口破锅吧? 虽然瓦剌人脾气暴,为口铁锅就能大打出手,可“不得巳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也能凑合。可要是没有茶叶就真不能忍了,因为那会要命! 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游牧民族的食物主要以肉类、乳类为主,虽然具有热量高的优势,但也易引起油腻、消化不良等问题。长期的单纯以肉类为食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他们对于去油促消化有着现实的需求。而茶叶里面富含生物碱和茶多酚,其促进食物消化、降血脂、醒脑提神、去腥膻等作用很早就被古人发现: 而这种功能被游牧民族发现之后,他们就再也离不开茶叶了。对于中原人来说,茶叶是饮品,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茶叶就像汉人的油盐酱醋一样,就是一种必需品。 其二,还是因为肉食这种单一的食物来源,使得游牧民族普遍缺乏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物质,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着极为重要作用。如果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容易导致肌肉乏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问题,因此生病甚至死亡并不是稀罕事。比如在早期远洋航海的过程中,水手容易染上败血症而大量死亡,就是因为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造成的。 这对于中原的以谷物、蔬果为主食的农耕民族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可不会种地的游牧民族就不行了,幸好能够拯救他们的还有茶叶——茶叶中富有维生素、单宁酸等成分,含量比很多水果都要丰富。茶叶弥补了游牧民族缺乏果蔬营养成分的问题,因此他们一旦沾上这种东西就再也离不开了。 其三,对于生活条件艰苦、物质缺乏的游牧民族来说,茶叶还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因为游牧民族的生活条件艰苦,卫生状况尤其糟糕,而且缺医少药,感染疾病是常有的事情。茶叶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杀灭口腔、血液和肠胃的病菌,抑制病菌感染。此外,中原王朝供给游牧民族的多是粗劣的茶砖和茶饼,却恰好具备保存时间长、不易腐坏的优点,对于缺乏固定水源而且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来说,简直是再适合不过的万能神药了。因此出现了酥油茶、马奶茶等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饮茶方式。 故而游牧民族对于茶叶的需求尤在其他物资之上,甚至被夸大到了没有茶就活不下去了的程度: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间的贸易往来自汉初便已有之,当时称之为“互市”(魏晋后改称“交市”,但隋唐后又改了回去)。不过当时茶叶在中原也尚是一种小众商品,自然难以纳入“贸易清单”,不过这种情况随着饮茶习惯的流行,在中晚唐时期发生了变化: 到了北宋中晚期,随着茶叶在东南地区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年产量达到了2千多万斤、茶岁课“得五百六十九万贯”(《宋史·卷一百八十三·志第一百三十六》),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支柱,于是宋朝君臣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茶马互市。因为北宋面临严重的国防危机且严重缺乏军马,不得不向吐蕃、契丹、党项等部族高价买马,导致财政压力很大:“蕃、汉多互市其间,因置买马场,凡岁用缗钱十余万,荡然流入敌境,实耗国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八·嘉佑八年》)更重要的是,大量的铜钱流出,形同资敌: 这样一来,既不直接危害国防安全、货源充足又为游牧民族喜爱的茶叶,就成了交换马匹的最佳替代品,于是茶马互市就此兴起。 明朝立国以后,对银铜等贵金属无感(以大明宝钞取而代之)、尤喜实物税的明太祖朱元璋,天然就对茶马互市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充满好感,于是延续了宋朝时的政策: 而且老朱还赋予茶马互市以更加高大上的战略意义,那就是“以茶驭番”: 老朱雄才大略,用国内非必需品的茶叶换来了堪称冷兵器时代国之重器的战马,无论如何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如果这一制度能够维持下去,大明朝毫无疑问将不必再为缺乏马匹而困扰,假以时日想必也能训练出一支具有一定规模、装备精良而且战力堪与蒙古、女真一战的强大骑兵。 毕竟这样一支骑兵就算再费钱,也不会贵过为了维持“九边”防御、最终把明朝财政活活拖垮的庞大支出吧?更何况有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已经证明,对付机动性极强的游牧民族,单纯的防守没有任何意义,唯有以骑制骑、主动进攻才可致胜,方能重现强汉盛唐时扬威域外的荣光。 “有明定制金牌差发,假市易以羁縻控驭,为制番上策。”(《钦定四库全书·甘肃通志·卷十九》)然而还有无数活生生的例子也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上策”,最终将其破坏掉大都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从永乐朝中晚期开始,由于“茶禁亦稍驰,多私出境”,导致茶贱马贵,曾有过碉门茶马司用8万多斤茶才换回70几匹瘦马的记录——这还得了?皇帝火大,于是下旨搞起了严格茶禁的运动。而这种指令性的运动往往只能起到暂时性的作用,茶禁很快再度废弛。 茶禁废弛的根本原因其实出在明朝内部。 一方面是明中前期承平日久,危机感的丧失导致制度上的懈怠。比如洪武年间规定每年的3到9月,朝廷月遣行人(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4员巡视各地茶马司。所以这6个月里就要有24个行人往来不绝于途,还经常在出差途中碰头,可见检查之严格。到了宣德年间,一月一遣就改成了三月一遣,需要出差的行人也就剩下了8个,估计想再“往来旁午”难度就有点大了,如此一来的巡视效果也可想而知。各地茶马司也跟着上梁不正下梁歪,经常以“茶少”为由消极怠工,“番人”是否以马易茶全凭自觉,根本懒得去管。 而且朝廷中的权力斗争也经常导致茶政朝令夕改,令人无力是从: 再加上吏治败坏,贪污贿赂盛行造成私商愈发无法控制,而且最终完成彻底败坏茶禁“临门一脚”的,居然还是明朝皇帝:“后武宗宠番僧,许西域人例外带私茶。自是茶法遂坏。” (《明史·卷八十·志第五十六》) “等价交换”是商品贸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从诞生之始便带有强烈政治动机的“以茶驭番”政策,必然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而明太祖老朱虽然是个精擅权谋的政治高手,但显然对经济一知半解,所以等价交换什么的基本不在他的考虑范畴之内。 “以茶驭番”政策的基础在于明朝的统治者认为可以通过控制茶叶贸易制服夷狄,如果放任民间贸易就会造成“戎羌放肆”。这种无视经济规律的做法直接体现在茶马比价上,洪武初年规定河州地区“凡上马每匹(换茶)四十斤,中马三十斤,下马二十斤”(《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十六》)。这与前朝每匹马动辄能换数百甚至上千斤茶的比价相去甚远,自然遭到了被残酷剥削的“戎狄”的强烈不满,不得不在洪武中晚期将比价增倍。此后茶马比价虽屡经调整,但也未改变马贱茶贵的总趋势。 明朝君臣控制茶马比价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将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亦有不可胜用者矣。”(《明经世文编·卷一百六·梁端肃公奏议五》明·陈子龙)但实际上并未在财政上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触及了游牧民族的根本利益。毕竟这种官府专营贸易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不平等性,游牧民族在其中处于完全弱势和被压制的一方(毕竟他们能卖出的商品只有牲畜)。尤其是明政府经常出于自身的政治意愿或是彼此的外交关系,肆意提高茶马比价,尤使后者深受其害。于是“戎羌”对此的报复,除了不定期的武装骚扰、劫掠以外,就是寻求私商交易,给茶马专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明初国力强横之际,游牧民族面对不平等的茶马贸易除了隐忍之外并无太多选择,不过明朝在永乐之后国势中衰,他们便更多的选择与价格、质量尤胜官营不止一筹的私商贸易,使得“以茶驭番”实际上流于形式。 有人会认为“马贱茶贵”的政策固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对于国内茶农必然是有好处的。但实际情况非但如此,反而把茶农给害惨了。 川陕地区自宋代起就是主要的产茶区,而且距离西北边境较近,所以是官府茶马贸易的主要供货区。从明初开始,官府就不断招募流民在此开荒种茶,使得当地茶园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不过官府对于茶叶的垄断和无限量征调,使得茶农非但无利可图,而且纷纷亏损破产,比如宣德年间一个四川茶农的遭遇: 特别是到了明中期以后,茶马司日益腐败,官员徇私舞弊成风,官商勾结走私贩私司空见惯,使得茶农的处境更加艰难,不得不以粗茶、劣茶滥竽充数,而将上等茶叶盗卖给私商,使得官茶的竞争力日趋下降。不仅如此,还造成了官茶积压。再加上管理不当,造成了大量的官茶腐坏,仅嘉靖十三年,“以至积久腐烂,如近日监察御史刘希龙,所奏烧毁者三茶司共二千万二千余斤。以价计之,则不啻数万两之多。”(《明经世文编·卷一百六·梁端肃公奏议五》明·陈子龙) 明朝想“以茶驭番”,“番人”也不是傻瓜——尔予我以劣茶,我还尔以羸马。也算是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明朝在律法上对于兴贩私茶有着严格的规定: 而且随着私茶贸易的泛滥,刑罚进一步严厉:“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明史·卷八十·志第五十六》)但无奈私茶之利已经大到了让人无视律法的程度,根本禁无可禁。 前文曾提到洪武年间驸马都尉欧阳伦因私贩茶叶,被他老丈人朱元璋砍了脑袋,连带着倒霉的还有知情不报的陕西布政使。这一方面可见明初查禁私贩之决心,另一方面也可看出私贩茶叶的利润已经大到了让皇亲国戚无视国法的程度。 随着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边备松弛,明政府对于茶禁的管理愈发的力不从心,民间私茶交易几乎将官茶挤出了市场。 对此明政府唯一能拿出的措施,只能是顺势开放民间茶马贸易。不过朝廷中仍不时有恢复“以茶驭番”这一祖制的呼声,加上政争不绝,于是朝令夕改之事常有。不过此时已经不是明初,“戎羌”不再畏惧大明的国威,于是就出了大乱子。 万历元年,主持朝政的张居正决定再度打击民间私茶,便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了一道暂停茶叶贸易的诏书——请注意,张居正并非想要断绝茶叶贸易,而是为了惩治私商和不法官员,可这份诏书造成的结果却是使得塞北的蒙古及女真各部的茶叶供应完全断绝。 早已不可一日无茶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顿时炸了营,纷纷上书要求明朝重开边禁。而且在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放弃和平的努力,比如王兀堂——这个在史书记载中“与它酋异,不抢掠明边,颇守法”的建州女真首领,便向辽东巡抚张学颜提出,只要开放清河的茶马互市,他自愿“请得纳为质子”。结果连这样的要求都被明政府断然拒绝,绝望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在札萨克图汗的号召下结成联军,攻打清河堡。 明朝守军自然拼死抵抗,这一仗断断续续的打了三年,其结果是明守将裴成祖战死,明政府宣布重开茶市,于是无心恋战的蒙古和女真联军瓦解,清河堡再次成为茶马边贸的重镇。 一切似乎重新回到了原点,其实不然。经此一事,尤其是主张“禁私茶、兴官茶”的张居正死后失势、还差点被万历皇帝朱翊钧鞭尸以后,明朝再也无人重提“以茶驭番”,仿佛这事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一样。从此直到明亡,边贸中便只有私茶而无官茶。 明朝的“以茶驭番”之策就算是无疾而终了。 《明史》对此做过总结: “明初严禁私贩,久而奸弊日生。洎乎末造,商人正引之外,多给赏由票,使得私行。番人上驷尽入奸商,茶司所市者乃其中下也。番得茶,叛服自由;而将吏又以私马窜番马,冒支上茶。茶法、马政、边防於是俱坏矣。”(《明史·卷八十·志第五十六》) (如果您觉得我写得还能入眼,麻烦点个关注呗~~)
2023-07-07 21:08:111

为了茶而发生战争是什么朝代

明代公元1573年,明朝万历元年。从朱元璋攻陷元大都算起,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了205年。这一年登基的万历皇帝,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子。首辅大臣张居正,主持国政。入晚的阳光,照耀着紫禁城,一骑快马,带着明王朝第14世子孙的诏书,在血色黄昏中,从山海关急驰而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诏书的颁布,让北方边境顿时铁骑成群、风云突变。蒙古图们札萨克图汗集结蒙古各部,并联合女真族建州部,同举大兵逼向明朝辽东的清河关。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原来,这是一封下令关闭边境贸易的诏书。与明王朝的边贸,对于山海关外的蒙古和女真部落非常重要,有一样东西尤其攸关生死,他们不惜用自己视若生命的宝马良驹、珍贵的毛皮和人参来交换。这就是茶叶!在中国,茶主要产自江淮之南。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茶叶与丝绸、瓷器同为远销西域的大宗商品。可以说,“丝绸之路”其实就是“丝茶之路”。通过饮食文化交流,北方游牧部族形成了自己的饮茶特色以奶与茶调配,茶乳交融,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的最佳典范。牧民的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而茶叶里面含生物碱和茶多酚,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对游牧人来说,茶,不是饮料,是生存的必需品,是生命之泉。中原王朝也意识到茶叶是可以用来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器。茶叶贸易、茶马互市,自唐代开始。这一茶制,也是宋代乃至明清的重要国策。在某些历史时期,茶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茶马贸易,也因此成为边陲要政。到了明王朝,朱元璋继续推行“以茶制戎”的政策。作为和平制衡手段,“以茶制戎”的边疆政策运用得当,非常有效。然而,王朝愈是走向衰落,就愈是将这一政策推到极致,也就愈加起到相反的作用。茶的高价和垄断,刻意压低马价的种种行为,让北方部落非常不满。在辽东等边境地带,茶叶贸易屡屡引起争端。此外,官方的垄断,使得民间私茶、黑茶兴起。私茶、黑茶数量多,质量也更好,私商往往越境贩卖。为了阻止私商,明王朝政府常常会关闭茶马互市,这样的决策,本是为了保护政府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保护高额的垄断利润,但在茶叶私商遭到打击的同时,贸易另一方的蒙古族和女真族其实是最终的受害者。官方茶叶停止供应,私商途径的茶叶被断绝,那么,战争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公元1573年,明王朝一纸关闭边境贸易的诏书,本意是严查贩茶私商,严办违法官员,然而,茶马互市的关闭使得边贸茶叶供给完全断绝。绝望之下,蒙古各部联合女真,共同起兵,向明朝辽东重镇清河关发起了进攻。以武力胁迫明王朝开放边境贸易,继续向关外供给茶叶。5月间,图们札萨克图汗率蒙古大军协同女真各部,将整个清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清河守将裴成祖拼死抵抗。最终,清河城堡保住了,然而,明军主将裴成祖却被建州女真部落长王杲一举击杀。双方僵持两年后,明王朝终于恢复了清河的茶马互市。明政权把茶马互市作为战略利器,本来以为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能控制住游牧民族,一劳永逸地除去边患,但是,它忘了自身国力的强大,才是维护繁荣与安全的根本。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倾轧、守边官兵贪腐羸弱,茶马互市的利益天平正在向着关外倾斜。原本,女真人是原始的渔猎民族,而仅在清河堡战事之后不到11年,1584年3月的17次马匹交易中,女真人就买进铁铧4848件;同月29次黄牛交易中,买进耕牛430头,这意味着,女真人已经进入农业经济时代。茶马互市,不再是游牧部落换取生活资料的交易场所,更成了女真人获得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提升整个民族生产力的资源渠道。女真人在山海关外悄然崛起,成为威胁中原的强大力量。明王朝为自己挑选了掘墓人,而且培养着自己的掘墓者由弱变强。清代1644年,清王朝正式取代大明,定都北京。这个兴起的王朝在茶叶国策上重蹈覆辙。19世纪30年代开始,茶叶引发了近代东西方文明间的对抗,进而,一场残酷的战争,将中国拖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鸦片战争。从某种角度来说,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战争,也是一场茶叶战争。
2023-07-07 21:08:181

北宋时期,宋朝常以( )与辽朝进行贸易

北宋时期,宋朝常以茶叶与辽朝进行贸易。宋朝和辽国,在很多影视文化作品当中都是打打杀杀、你死我活的场景,因此一般不去了解全部的历史情况,很难知道宋辽之间除了战火硝烟之外,还有互相的贸易往来,而且发展得很好,对于两国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宋辽茶叶贸易的直接影响1、经营茶叶贸易的榷场是设立在边境地区,首要目的是发展经济,而茶叶还是榷场商品交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因此居住在边境地区的百姓直接享受到边境贸易所带来的商贸利益;而且如果宋辽两国还在发生战争的话,边境百姓是最容易遭殃的,而茶叶贸易的进行,表明双方处于友好关系状态,这样边境百姓可以享受安宁又有商业利益的生活。至于对宋朝官府来说,可以获得大量的财政税收,直接充实宋朝国库。2、宋辽两国的茶叶贸易最为频繁,在这个过程中,两国百姓直接进行商贸交流和文化沟通,让两国的百姓之间的和平关系越来越稳固。3、茶叶贸易不仅直接影响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直接推动了辽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让宋辽两国的经济实力都朝着更高层次提升。4、茶叶虽然是辽国的必需品,但实际上也是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当宋朝的茶叶通过边境贸易不断流入至辽国,而且数量特别多,在数量和时间持续性的影响下,让辽国百姓对茶叶越来越依赖,因为辽国切身体会到茶叶带给他们身体的健康作用。
2023-07-07 21:08:241

哪个官职主管茶叶

茶马御史。茶马御史,亦称“巡视茶马御史”,清代茶马司官名,《清史稿·食货志·五》:“司茶之官,初沿明制。陕西设巡视茶马御史五:西宁司驻西宁,洗州司驻岷州,河州司驻河州,庄浪司驻平番,甘州司驻兰州。”五大茶马司各就其位,充分保证清初马源的供需和补给。茶马贸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茶马贸易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南北朝时期,中国商人用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顺便也带去了中原的汉民文化和先进技术,这应该是最早的茶马贸易雏形。明朝以后,统治者把茶马贸易当作治理边疆的重要手段,通过茶马贸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赞美“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也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繁荣。清朝建立以后,经过康乾盛世的治理,经济和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统治者对茶马贸易治理边疆有所松弛,在交易中费茶多、获马少,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终止官营茶马贸易制度。“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叶马匹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还辅助有很多分支道路组成的庞大交通网。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叶马匹互市。
2023-07-07 21:08:512

明清时期中英两国海外贸易的不同特点和成因

明清海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大部分最好的商品都由此处(引者注:这里指的是广州)运往各地,因为它是中国最开放和自由的交易地点。且不说6个邻国的土著和异邦人运走的各种货物,仅葡萄牙运往印度、日本和马尼拉的货物,每年约有5300箱各类丝绸,每箱装有100匹真丝,天鹅绒花缎和缎子、轻料如半花缎、彩色单层线段,还有250块金子,及每块重12盎司的2200块金锭,此外的货物还有瓷盘,镀金器皿,糖,中国木,大黄,麝香,……即使长篇开列也不能尽举其名” ——曾德昭《大中国志》到了明中叶以后,市舶贸易的出口商品,其品种和数量比朝贡贸易的赏赍品就更加繁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36之多,包括手工业品、农副产品、矿产品、动物和肉制品、干鲜果品、中草药品和文化用品等八大类,其中手工业品共127种,占总数一半以上(明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发展)。明末,中国出口商品中,手工业品占总数一半以上,其中最大宗货物是生丝,丝货,棉布。当时从广州出口商品的航线有三条,一,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非洲和欧洲各国,二,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日本,三,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菲律宾马尼拉而转口运往拉丁美洲,从万历八年到十八年(1580—1590)的10年间,每年运往印度果阿的丝货为3000担,崇祯九年(1636)达到6000担,崇祯年间(1628—1644)每年由广州经澳门输往长崎的生丝2460担,从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明末丝货的出口数量之巨大。“1591年菲律宾总督发现,菲律宾群岛上土著居民因为服用中国衣料,不再种棉织布,所以下令禁止土著居民服用中国的丝绸和其他中国衣着原料。1592年这个总督报告西班牙国王说,中国商人收购菲律宾的棉花,转眼就从中国运来棉布。棉布已成为中国货在菲律宾销路最大的商品。但土著居民如果采用自己种植的棉花自行纺织,可以向墨西哥输出肆十万比索的布匹。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以后土著居民还是大量服用中国衣料。“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早在16世纪末叶,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有的文献说,因为中国棉布价廉物美,所以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中国丝绸就更为畅销了。严中平说,实际上,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至迟到1580年代初,中国的丝绸就已经威胁到西班牙产品在美洲的销路了。17世纪初,墨西哥人穿丝多于穿棉,所谓穿丝,大多是穿中国丝绸,以至于墨西哥总督于1611年呼吁禁止中国生丝的进口。但是到了1637年情况愈发严重,墨西哥的丝织业都以中国丝为原料,墨西哥本土蚕丝业实际上被消灭了。邻近墨西哥的秘鲁也是中国丝绸的巨大市场,中国丝绸到秘鲁的价格只抵得上西班牙制品得三分之一。从智利到巴拿马,到处出售和穿着中国绸缎。中国丝绸不仅泛滥美洲市场,夺取了西班牙丝绸在美洲的销路,甚至绕过大半个地球,远销到西班牙本土,在那里直接破坏西班牙的丝绸生产(《晚明史》)。从《晚明史》一大段话中,可以看到中国丝绸和棉布对西班牙纺织业的冲击,很显然,如果没有明末中国纺织业的冲击,西班牙人的纺织业不会衰弱。再看看清代前期,1606年,荷兰人首次从万丹将茶叶输往欧洲,在此后一百余年间,茶叶并未成为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1704年英船“根特”号(Kent)在广州购买470 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 %,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Dartmonth)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18世纪2丨0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最大的贸易,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Robert Constant 说:“茶叶是驱使他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茶叶、白银和鸦丨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从17世纪2丨0年代起,英国东印度公司(EIC )在绝大部分年份中,所购买的茶叶都占其从中国总进口值的一半以上。在1765—1774年十年平均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总货值中,茶叶占71%。在1785—1794年中,这一比例提高到85%。(茶叶、白银和鸦丨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进入18世纪, 中荷茶叶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71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要荷印当局订购6~7万磅茶叶,次年又要求增加到10万磅,到1719年,荷兰的订茶量达20万磅(鸦丨片战争前中荷茶叶贸易初探)18世纪对中国的欧洲主要贸易国是英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在18世纪从中国进口的最大宗货物为茶叶,英国东印度公司(EIC )宁可让这类商品的贸易由其船长和船员利用他们的“优待吨位”(Privilegetonnage)去经营,本身则集中全力经营茶叶贸易;从18世纪2丨0年代到90年代,茶叶均是荷人从中国输出的最重要的商品。在这一时期的大部份年代中,茶叶占荷人输出的中国商品总值的70—80%,有些年份甚至超过85%(茶叶、白银和鸦丨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很显然,明末到清代,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不再是丝货棉布,而是茶叶。当然,如果丝货和棉布在明末的基础上大量增加,自然也无可厚非,但事实呢?生丝,康熙三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698—1722)为1833担,到乾隆五年至四十四年(1740—1779),为19200担,增加十倍多;到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五年(1780—1790)增至27128担,又增加29%;到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九年(1820一)829)增到51662担,再增长90%(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初一看,数字似乎很大,可实际上呢,康熙三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698—1722),每年的生丝出口量为74担不到,乾隆五年至四十四年(1740—1779),平均每年480担,到乾隆四十五年至五十五(1780—1790),平均每年2467担,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九年(1820一)829),平均每年为5166.2担。也就是说,清代的生丝出口,直到鸦丨片战争前夕,才和明末相当。至于清代的棉布出口则开始于18世纪30年代。如果从明朝灭亡的1644年开始,棉布出口中断了近一个世纪。当十八世纪英国人的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棉布市场在美洲,这时候,英国人没有遭遇任何的竞争对手,在一百多年前,先英国人走上海上贸易扩张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还有荷兰人,他们都遭遇到了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的疯狂冲击,然后走向衰弱,一百多年后,英国人的棉纺织业开始扩张,这个时候,中国只是在缓慢地恢复自己的伤口,那点可怜的棉布出口,其出口的航线的控制者也是英国,当中国的棉布出口疯狂扩张的时候,中国走到了1840年。十八世纪初,中国的茶叶出口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茶叶为中国换来了大量的白银,但茶叶无法带给中国工业革命。曾经,中国的棉布与丝货毁灭了西班牙人的纺织业,但,当英国人的工业革命开始与棉纺织业的时候,中国的棉纺织业不过是在被摧毁的土地上,缓慢恢复。那广垠的市场,不是英国棉布击败了中国棉布,而是中国的战乱摧毁了中国棉布。那个年代,中国并非没有保存手工业的机会,但清人的铁骑南下的时候,江南很多地方选择了放弃抵抗。他们放弃抵抗是无耻,但他们在试图保住江南的手工业。明初,常遇春北伐,明太祖为了防止常遇春滥杀无辜而亲往其军营反复告诫,明末,在紫气东来中,除了杀戮,剩下的就是废墟,江南的繁荣,一夜之间,成了望不尽的废墟。
2023-07-07 21: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