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淮南王刘安历史上有没有造反?豆腐是不是他发明的?

2023-07-23 12:27:08
苏萦

淮南王刘安确实有造反的想法,但他并没有付之行动。他不仅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还是一位崇尚修仙的道家思想。豆腐就是他炼取仙丹之时,偶得之物。

造反世家

虽说刘安只是西汉时期,众多汉室宗亲里的一个,但他是刘长之子,高祖刘邦之孙。刘长可是自幼长在刘邦正妻吕后膝下,是吕后的养子,算是刘邦诸子中,身份仅次于嫡子刘盈的皇子。可在吕后去世之后,西汉大臣们推翻了外戚吕氏,愣是拥护了代王刘恒为帝。论功勋刘恒比不过刘肥的子嗣,论出身更是比不过刘长,结果居然让他捡个漏,成为西汉的新君。

刘长自然心中愤愤不平,在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刘长就用七十人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很显然这是一场荒唐的造反,很快被朝廷剿灭,刘长也被押解入京,听从发落。诸臣要求处死刘长,但汉文帝刘恒顾念手足之情,不愿意弄死幼弟,赦免了刘长的死罪,废他的王位,发配他到了蜀地。结果这刘长也是个拧种,就是不愿意向汉文帝低头,在途中人家绝食而亡。汉文帝就赦免了刘长的后代,继续封他们为淮南王。

刘安看到父亲因造反而死,而且刘长至死都觉得,他是高祖之后,这帝位原本就应该是他的,所以刘安在心中也埋下了造反的种子。尤其他在封地经营数年以后,这种想法就日渐强烈。包括他的子女,世子刘迁与郡主刘陵都非常支持刘安造反。并且刘陵还带大量钱财前往西汉国都,笼络群臣,结交权贵,就是为日后造反做准备。

纸上谈兵

虽说刘安打算造反,估计也筹划了N年之久,可能他是借鉴了父亲刘长造反失败的经验,迟迟就是不敢动手。估计后来刘安年事已高,他怕再不动手,自己就没有机会完成大业,就想在汉武帝出巡淮南国之时,起兵举事。刘安为了万无一失,想贿赂先到淮南国的李广将军,结果李广不受诱惑,转头回去就密告汉武帝。汉武帝当然不会再去淮南国,于是刘安造反阴谋就胎死腹中。之后汉武帝就对刘安有了戒备之心,没事就派人敲打敲打刘安。

后来刘安府上之人,又跑到汉武帝那密告世子刘迁阻他参军,攻打匈奴。刘安惶惶不可终日,但依旧没有下定决心举兵起事。可汉武帝雷厉风行,没有半点犹豫,就派人到淮南国调查取证,并且询问世子刘迁。最后刘安是一边不敢造反,另一边汉武帝把罪名就给他量身定好了。刘安一看心想死定了,于是就自杀在淮南王府,他的造反梦也就这样结束。

发明豆腐

别看刘安在造反路上是失败连连,但人家在求仙问道之路上,却收获颇多。据说汉代求仙有名的术士“八公”(八个人),就是刘安手下得力炼取仙丹之人。本来刘安是想炼取这长生不老药,这刘安也是个心贪之人,一边谋划着篡位夺权,一边就想先提前得到长生不老药,可结果仙丹没练成,练出了豆腐。虽说这豆腐不是那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但却有养生功效,刘安也就成为了这豆腐的发明人。

瑞瑞爱吃桃

据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炼丹药居然炼出了豆腐,也算奇才。 此外,据《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古籍记载,“八公”还是刘安炼长生不老丹药的得力助手。刘安笃信神仙秘法鸿宝之道,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一日有八位老者求见刘安。门吏见是八个须眉皓素的老人,不愿通报,八公顷刻变成八个童子。门吏大惊,即告刘安。刘安顾不得穿葑,赤脚出迎,执弟子礼。 八公留下后,既与刘安登山修道炼丹。不久丹药炼成,刘安服之,与八公“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啄之,尽得升天,出现了“鸡鸣天上,犬吠云中”的奇观。因此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谚语。 刘安是当时贵族阶级中少有的饱学之士,治政有方,有德于民。他博学多才,一生著述宏富,硕果累累。他广招天下英才,蓄养数千宾客,探讨天下兴亡,研究学术科技,使淮南国成为西汉前期著名的文化学术中心。他常与其宾客一起谈道论文,后来编成《淮南子》一书。成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 《淮南子》初名为《鸿烈》,经西汉文学家刘向校定后称《淮南》,《隋书"经籍志》始题为《淮南子》。东汉高诱《淮南子叙》中说:“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唐代学者刘知几也说它“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它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由于是集体编撰,又多“掇拾旧文”,所以它的思想观点很复杂,但以道家为主。刘安及其编辑们对于其他各家思想,既有批判,又有吸收,显著表现了汉代文人在学术文化上那种兼容并蓄的气魄。它还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渊薮。如共工怒触不周山、羿射十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都赖本书得以保存。 武帝“方好文艺”,对族内长辈刘安较为敬重。每次给予书信,常召司马相如等文士看过草稿才发出。刘安入朝献上新作,往往为武帝喜爱而秘藏。曾受命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中午)时就献上。可见其文采斐然!每次宴见,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至黄昏才罢休。 元朔三年(前126),汉武帝赏赐淮南王几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见。汉朝循上古礼制,诸侯王要定期朝见天子述职。刘安享此待遇,可见武帝对他这位文学家叔叔,是多么的尊敬。此外,刘安后来数有谋逆行为,曾被张汤查出蛛丝马迹,武帝杀人何曾手软过,可就对刘安格外器重不忍。 可见,刘安不仅是当时政治上的一个头面人物,而且还是当时学术界一个著名学者。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是一位具有多种身份的人,既是诸侯王,又是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神仙家,据传甚至是发明豆腐的美食家,并且是一个由各种人才汇集的知识群体的首领。 虽然刘安才气纵横,以智慧称著于当世。但其并非帝王之材,不懂军事。上书反对武帝出兵援助东瓯国,打击闽越国,说一通黄老的无为而治的大而无当的话。这是明显不符合当时政治军事态势的。后来汉武帝抵挡住来之各方面的压力,强势出兵维护附庸国的利益,获得了很好的政治资本,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文人遭遇了政治。刘安生活在汉武帝即位前后,正处于西汉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周朝以来的家天下,分封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激化了与分封诸侯王的矛盾,刘安没有顺应历史潮流,最后落的个自我了断,实在可叹。 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其父刘长自持与皇帝亲近,骄纵妄法,无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度。公元前173年,汉文帝下令废刘长王位,刘长被废王位,在流放蜀郡的途中绝食而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建元六年(前135年),慧星出现,淮南王心生怪异。有人劝说淮南王道:“先前吴军起兵时,慧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仍然血流千里。现在慧星长至满天,天下兵战应当大兴。”淮南王心想皇上没有太子,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一齐争夺皇位,便更加加紧整治兵器和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贿赠郡守、诸侯王、说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辩的人为淮南王出谋划策,都胡乱编造荒诞的邪说,阿谀逢迎淮南王。淮南王心中十分欢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而谋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儿名刘陵,她聪敏,有口才。淮南王喜爱刘陵,经常多给她钱财,让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军政内情。据野史记载,在武帝大婚前,曾和刘陵发生私情。不过刘彻是个爱美人更爱江山的雄主,事后对她异常冷漠。 其后,刘陵靠美色结交朝中权贵,皇帝的舅舅-当朝太尉田蚡,将军岸头侯张次公,汉赋大家中大夫严助,豪强侠客郭解等,都做了陵翁主的入幕之宾。用身体换情报,可谓当下“潜规则”的始作俑者,一时之间,长安城多少香艳故事。 刘安的门客,“八公”之一的雷被,是江南的剑术名家,淮南王太子刘迁向他挑衅,雷被失手击中刘迁,惧怕刘迁报复,就逃离淮南国去长安投军,刘迁派人阻击雷被。武帝曾下诏召天下武士从军抗击匈奴,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判弃市死罪。 雷被逃到长安,告发刘迁阻拦一事。汉武帝考虑到刘安在皇室宗亲中的地位,汉律在贵族那里并无多少意义,同时又需要保持国内的稳定局势,并没有认真追究此事。其时正在削藩,就顺势剥夺了淮南国封地中的三个县,也算小惩大诫。不久,门客伍被和刘安的孙子刘建相继首告淮南王谋反。刘安更加惶惶然,再也按捺不住,加急了举兵的步伐。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刘安在汉武帝巡游淮南国期间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武帝察觉刘安有不臣之心,决定敲山震虎。于是任命老卫尉将军李广为郎中令,到他叔叔的地盘旅游。刘安的太子刘迁建议他收买李广,攻击天子行辕,再派遣刺客除掉汉军首领卫青,则大事成矣。 关键时刻,刘安踌躇不定,后来也终于下了决定,前去收买李广。所幸,飞将军并不买他的账,面陈武帝详情,刘彻马上决定取消休假,返回长安。此时,刘安又怕狼怕虎,不敢追击武帝。至此,谋反计划告以流产,不臣之心彻底暴露。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酷吏张汤入淮南国办案,在淮南王宫搜出用来行事的攻战器械和天子符印。证据确凿。武帝遣宗正入淮南召其入长安治罪。刘安从容自尽,尚不失文人的铮然傲骨。 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事泄,相继自杀身亡。汉武帝取消淮南国封地,设置九江郡,又取衡山国内六县、安丰等县首字,寓“六地平安,永不再叛”之义定地名为“六安”,今天的安徽省六安市由此得名。 我想,以刘安其人之思想之广博,精神世界之丰富,怎么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如若其能审时度势,韬光养晦,附和武帝的政治策略,交出封疆权利做一个政治上的逍遥王,日子过的还是养尊处优,平日里舞文弄墨,悠哉游哉岂不是快乐自在。可是呢..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实在令人扼腕!

一字并肩王,那么 二字是什么王

二字王,指封号为二字的王爵。地位较一字王低,一般用于“国王”、“亲王”之下的“郡王”,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长沙、中山、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但例如辽、金、元、清等非汉人政权则不遵循这一原则。
2023-07-23 01:03:445

什么是一字并肩王

问哈,薛仁贵是 ???
2023-07-23 01:04:0410

唐朝并肩王是谁

唐朝正史中没有并肩王,小说中程咬金算一个。
2023-07-23 01:04:352

有谁知道并肩王是什么官,

在中国古代,一字并肩王其实是个闲职,没什么实权,这是古代帝王的驭人之术,你这人功高盖世,我作为皇帝,把半个江山都给你,和你平起平坐,就是并肩王了!但是江山还是我这个皇帝的,你就在那坐着享清福吧,把什么兵权啊治理国家的累活给别人去做吧
2023-07-23 01:04:421

清朝努尔哈赤的并肩王是?

是兄弟舒尔哈齐,当时还是明朝的时候,努尔哈赤是明朝的建州卫都督,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都自称贝勒,后来,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夺权,杀了舒尔哈齐两个儿子
2023-07-23 01:04:481

一字并肩王的介绍

一字并肩王,按字面意思即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属于王爵的最高一种。通常在其王爵前冠以古代国家的名称,如“韩王”、“齐王”、“赵王”等等。王爵名称往往和其本人历史功绩及出身相连。如西汉韩信因灭齐有功,被封为齐王,后因刘邦猜忌,借口楚地未平而被封为楚王。再如彭越,因最早在魏国地界起兵,后被封为梁王(古代地名魏梁通用,如梁惠王又被称为魏惠王)
2023-07-23 01:04:541

历史上有几个一字并肩王

历史上一字并肩王称号有:韩王、齐王、赵王等。“一字并肩王”按字面意思即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属于王爵的最高一种。通常在其王爵前冠以古代国家的名称,如:“韩王”、“齐王”、“赵王”等。王爵名称往往和其本人历史功绩及出身相连。如西汉韩信因灭齐有功,被封为齐王,后因刘邦猜忌,借口楚地未平而被封为楚王。再如彭越,因最早在魏国地界起兵,后被封为梁王(古代地名魏梁通用,如:梁惠王又被称为魏惠王)。
2023-07-23 01:05:071

在古代一字并肩王是怎么由来的??

一字并肩王是指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按照帝国时代礼仪,皇帝行走时任何官员都不能与其并肩而行,能拥有与皇帝并肩而行是一种非常高的礼遇,封授并肩王象征此人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 正史中并无此类王爵的称呼,属于野史或是说书的编纂的。一般在野史中可以拥有一字并肩王地位的,都是立下非常重大或特殊功劳的名臣大将,不然就是篡位预备队。
2023-07-23 01:05:141

在古代有没有‘一字并肩王’

中国古代礼制非常详细,明朝的亲王、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又分“一字王”和“两字王”。“一字王”地位高,仅次于皇帝,京剧《二进宫》里唱的“封你一字并肩王”,就是这个意思。皇帝的嫡出儿子肯定可以封一字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一字王”,像“燕王”、“秦王”。“两字王”地位较低,皇帝的侄子或皇室其它成员若是立有大功,可以得到这一爵位,明初朱元璋的一个侄孙朱守谦被封在桂林作“靖江王”;清代的王只有府邸没有封地,清初有一位皇室成员勒克德浑被封为“顺承郡王”,王府原址就在现全国政协大楼所在地,三十年代张学良曾以此为将军府。   相传韩信曾被封为一字并肩王,但正史并没有记载,也没有一字并肩王这个称号,大都是野史或是说书的编纂的。
2023-07-23 01:05:221

唐朝一字并肩王

这只是一般评书里提到的,历史书籍上并没有这个称位
2023-07-23 01:05:294

翻译: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唯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

当时天下唯有四大管辖的地方,并,,扬。。益,,三周,,,并且由亲王统领,,,唯有三周委任与世康,,,,。。。。。
2023-07-23 01:05:491

揭秘古代历代设立的官职,一字并肩王是什么官?

中国古代很多人一生中的毕生理想,就是能够成为王侯之类的人物,所以王勃会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戚继光会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后世的人则会说“粪土当年万户侯”,其实都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了王侯之类爵位,在古代的尊贵地位。 王爵是比侯爵更加高级的一种存在,而王爵之中其实也有高低之分,当然它出现的历史时期其实没有大部分人想象的那么早。在战国时期尽管有很多国家的诸侯都称为王,但那其实并不是一种爵位,在理论上先秦时期是只有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才能够称王的。 不过后来由于周天子势力衰微,渐渐无法掌控整个国家,以至于下面的诸侯国主都开始“僭越”,纷纷擅自称王,而周天子也无力讨伐,这个时候虽然出现了众多的“王”,但他们实际上就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而不是后来贵族的一种荣誉称号。 直到魏晋时期,官员等级被确定为“九品十八级”,同时也出现了王爵制度,拥有王爵的人是凌驾于官员以上的贵族。同时王爵也分为一字王与二字王,一个字的通常是地位比较高的亲王,基本是以古代的国名来作为封号,两个字的则基本是地位较低的郡王,通常以郡县名号来命名。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郡王还是亲王,他们的权威都是远远无法与皇帝相提并论的,但一字并肩王却是一种极为奇特的存在。顾名思义,一字并肩王就是封号为一个字,并且地位是能够与皇帝并肩的存在,然而在历史上真的是如此吗? 在许多的文学影视作品如《薛仁贵征东》、《二进宫》、《隋唐演义》中,都有出现“一字并肩王”的尊号,他们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哪怕是见到皇帝也不需要行礼,在接到皇帝的命令以后也有权力表示拒绝与反驳,但我们知道这在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体制下,其实是相当不现实的。 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一大特色,就是权力一定要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要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绝不可能容许任何对皇权不敬的行为与人存在,所以一字并肩王的传说虽然广为流传,但其实那也只是小说家结合历史事实的一些畅想而已,并非真实存在,自然也就无所谓相当于今天什么级别了。
2023-07-23 01:05:561

一字并肩王在今天相当于什么官职?

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2023-07-23 01:06:056

古代有个官职叫一字并肩王,到底是多大的官?

拥有这个头衔的,都是死得最快的,想啥呢?想跟皇帝平起平坐!
2023-07-23 01:06:216

古代有几个一字并肩王

有吗
2023-07-23 01:06:564

“一字并肩王”究竟是多大的官?可以和现在的什么官相比?

在现代的古装剧中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很高级的官位:一字并肩王,拥有这个称号的甚至连见到皇帝之后都能不用下跪。而其他的大臣哪怕是丞相见到了一字并肩王都要鞠身行礼,那么“一字并肩王”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官呢?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通过科考的方式来受到朝廷甚至皇帝的赏识,从而步入到仕途之中。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从官爵上封为一品到九品,官大一品压死人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潮。而相对应的,除了官职的品阶之外,还有爵位制度。从男爵到、子爵、伯爵、公爵、侯爵以及最后的王爵,每一个爵位更是天差地别。而其中王爵便是最后的爵位了,其地位仅次于皇帝,连每年的俸禄都要比寻常的大臣高的多。不过说起来,王爷的爵位虽然高,甚至于可以说高于寻常的内阁宰相。可是宰相一般只有一个两个,可是王爷却有不少,大家在现代古装剧中的什么楚王、吴王、或者是陈留王等等。看到这里很多细心的读者就能够发现了。有些王爵是一个字的,而有着王爵却是两个字的,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差别吗?自然是有的,两者之间的身份甚至可以用天地悬殊来形容,因为两个字的王爵,比如说什么楚王还有魏王之类的,大多数都是封给皇帝的兄弟或者是子孙,这些人都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地位自然是高一等。一字王有不少,那么在历史上是否有一字并却存在很大的争议。为什么这位说呢?因为在历史上“一字并肩王”大多数都出现在一些野史和演义中,比如说在《隋唐演义》中,薛仁贵便是一字并肩王。薛仁贵出生于公元614年,原是一个很贫穷的农户人家,自入伍之后便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天赋。曾创下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傲人的战绩,在《薛仁贵东征》中薛仁贵被封为了“一字并肩王”。虽然在现代影视剧,还有很多古代流传的经典小说和演义中经常能够看见“一字并肩王”的称号,但是在正史中,并没有关于一字并肩王的记载,而薛仁贵在历史上确实战功赫赫,但是却只是被封为了平阳郡公,是一个公爵。要知道王爵的存在便经常威胁到皇帝的地位,很多叛乱都是自王爵起的,所以要让皇帝再安插一个“一字并肩王”的官职,可以说是在自找没趣了,自古以来便只有削藩。所以“一字并肩王”是不存在的。如果说一定要找一个相对应的说法,便是指这个藩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被额外的尊敬吧。相当于现代的“荣誉教授”还有“荣耀市民”之类的。实际上只是多了一个美誉,一种表彰而已,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
2023-07-23 01:07:031

历史上的 "一字并肩王"!?

历史上几乎没有,薛仁贵不是的,电视虚构的太多了
2023-07-23 01:07:403

古代的那些人被封为一字并肩王

历史上勉强算来可以算作一字并肩王的,大概只有西汉王朝初期的韩信,他被封为齐王时具有了与刘邦比肩的名望和实力;还有太平天国初期的东王杨秀清,他以“天父代言人”和太平军实际最高军事统帅的身份拥有了甚至凌驾于天王洪秀全之上的实力。一般在野史中可以拥有一字并肩王地位的,都是立下非常重大或特殊功劳的名臣大将,不然就是篡位预备队。像现在的电视剧《薛仁贵》中就说薛仁贵被封为一字并肩王,实际上薛仁贵终其一生都未得封侯,可能因为他和李广有点类似,有军事才干,但缺乏政治头脑。
2023-07-23 01:07:531

历史上真的有人被封为一字并肩王这么高的官爵吗?

历史上并没有一字并肩王这样的爵位,在古代最高的爵位应该是封王,一字并肩王顾名思义是指被封王的人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试想一下哪个皇帝会愿意有一个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人活在世上,因此即便是有明君之称的唐太宗也不会给功臣封一字并肩王的。我们对一字并肩王这个称号的了解正是来源于隋唐时期,但是在隋唐时期的历史中却没有一字并肩王的相关正史记载,对于一字并肩王我们只能从现在的一些影视剧中看得到。在《薛仁贵传奇》中我们知道了一字并肩王一词,在这部影视剧中,因为薛仁贵战功赫赫,多次就李世民于危难之中,因此李世民封薛仁贵为一字并肩王,并宣称薛仁贵又与自己比肩的地位。但是历史中却并不是这样,历史中薛仁贵确实是李世民手下一员大将,但是薛仁贵仅仅是被封为了郡王,离人们想象中的一字并肩王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因此影视剧中的一字并肩王只是一种剧情效果,一方面向我们展示薛仁贵功绩之高,另一方面向我们展示李世民的明君品质。历史上对于功臣最高的封赏也就是封王,最著名的就是韩信被刘邦封为了齐王,虽然是在韩信的要挟之下,刘邦迫不得已的行为,但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在古代最高的封赏到封王就已经到头了。而且被封王之人也要格外小心,因为即使受封者权力没有达到与皇帝比肩的地步,但是过高的权力依旧被人忌惮。因此即便是古代可以大臣为一字并肩王,但是又有哪个皇帝愿意让一个既有军权,又有民心的人站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因此一字并肩王只是一个活跃在野史中的爵位。
2023-07-23 01:08:001

韩信到底是一字并肩王还是楚王?详细点

2023-07-23 01:08:3211

一字并肩王是什么官职?

一字并肩王不是官职。
2023-07-23 01:09:272

有没有能与皇帝相提并论的人?一字并肩王又是怎么回事?

有这种人。这些人通常是开国的功臣或者有很大的功劳。一字并肩王,就是可以与皇帝一起并肩的人。古时的韩信最开始就被所封为齐王,可以与刘邦平起平坐。
2023-07-23 01:09:344

一字并肩王是什么官职,真的能和君王并肩吗?

在隋唐时期,出现过一个比一字王和二字王更加高一等的王位,地位上几乎可以与皇帝比肩,被称为一字并肩王,比如根据影视作品记载,薛仁贵就曾经被封为一字并肩王。一字并肩王是什么爵位。在部分传统戏剧里,也有一字并肩王的称呼,但实际上经过专家的考证,历史上并不曾出现过成为一字并肩王的人物,也就是说一字并肩王这个爵位是虚构的,它的来源大多出自于人们对英雄的仰慕。
2023-07-23 01:10:058

一字并肩王有多大

表面上看,同王一样,也就是一把手。实际上不是的,手下人分的很清(跟谁干不跟谁干)。历史上著名一字并肩王当为韩信。
2023-07-23 01:10:452

一字并肩王是谁

俺以为是八贤王赵德芳
2023-07-23 01:10:535

历史上最小的一字并肩王有多大?

历史上,确实有一字王,但却并没有一字并肩王,并肩王是演义小说、评书发明的。罗成(罗士信)如果 是一字并肩王的话 则是年龄最小的 死时才23岁。
2023-07-23 01:11:221

一字并肩王,艺术字怎么写

解答:如下图
2023-07-23 01:11:291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时期,有个一字并肩王,他叫什么名字?谢谢答案。

“一字并肩王”在历史中并无此类王爵的称呼,属于野史或是说书的编纂的。
2023-07-23 01:11:422

水浒传林教头火并王领头和宋公明怒杀阎婆惜概括

宋江怒杀阎婆惜  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衙门要去缉捕他,宋江通风报信,使他们逃脱。晁盖吴用一伙人逃去梁山,激林冲火并王伦,占据了梁山。晁盖命人送黄金给宋江报恩,宋江只收了一根,其余的退回。这根金条和晁盖给他的书信被他的妾阎婆惜发现了,因为阎婆惜背着宋江有外遇,所以以此要挟宋江,要求离婚,住房及房内一切不动产归她,宋江都答应了。她因曾见信内提到送宋江很多黄金,于是又向宋江提出将这些黄金送她。宋江并未收下黄金,所以拿不出来,阎婆 惜又不信他的解释,他被逼无奈,才失手将她杀死。林教头火并王领头在林冲雪夜上梁山后,王伦百般为难,幸好是柴进推荐的林冲才得以留在梁山。在晁盖上梁山时,王伦又相拒,恐自己统领之位被夺,林冲早就不满,再加上吴用从旁蛊惑,终于在晁盖等告辞时,火并王伦,林冲拥晁盖为主。
2023-07-23 01:12:011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

士衡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洛城。闻说重门方隐相,古槐高柳夏阴清。
2023-07-23 01:12:081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

士衡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洛城。闻说重门方隐相,古槐高柳夏阴清。
2023-07-23 01:12:141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

士衡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洛城。闻说重门方隐相,古槐高柳夏阴清。
2023-07-23 01:12:211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

士衡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洛城。闻说重门方隐相,古槐高柳夏阴清。
2023-07-23 01:12:271

武元衡《夏日寄陆三达 *** 逢并王念八仲周》原文及翻译赏析

夏日寄陆三达 *** 逢并王念八仲周原文: 士衡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洛城。闻说重门方隐相,古槐高柳夏阴清。 诗词作品: 夏日寄陆三达 *** 逢并王念八仲周 诗词作者:【 唐代 】 武元衡
2023-07-23 01:12:331

唐朝一字并肩王

“一字并肩王”是明清时期对亲王的封号的一种,一般来说,皇帝嫡出的儿子封王时都是一字王,像“秦王”“燕王”“恭王”...此外还有俩字王,皇帝的子侄在做出巨大贡献时,会有机会获得此封号,像“靖江王”....。按理来说,唐太宗登基前为“秦王”,这是符合一字并肩王的,但是,在唐朝时并没有 “一字并肩王”这个提法,所以就不好讲了!看自己怎么理解...
2023-07-23 01:12:431

薛仁贵为什么被封为一字并肩王?

中国古代礼制非常详细,明朝的亲王、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又分“一字王”和“两字王”。“一字王”地位高,仅次于皇帝,京剧《二进宫》里唱的“封你一字并肩王”,就是这个意思。皇帝的嫡出儿子肯定可以封一字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一字王”,像“燕王”、“秦王”。“两字王”地位较低,皇帝的侄子或皇室其它成员若是立有大功,可以得到这一爵位,明初朱元璋的一个侄子朱守谦被封在桂林作“靖江王”;清代的王只有府邸没有封地,清初有一位皇室成员勒克德浑被封为“顺承郡王”,王府原址就在现全国政协大楼所在地,三十年代张学良曾以此为将军府。至于薛仁贵什么被封为一字并肩王?那就是剧情需要!导演创作!正史并无此事!
2023-07-23 01:12:501

薛仁贵一字并肩王有什么权利

只是头衔,虚衔,是地位的象征,并没有实际的权利。
2023-07-23 01:12:572

“一字并肩王” 这个对薛仁贵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

所谓“一字并肩王”只存在于小说中,真实的历史中根本不存在。仔细想想,和皇帝并肩,找死啊。 就拿电视剧《薛仁贵》来说,里面大放厥词,说薛被封为“一字并肩王”。查查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真实的薛仁贵连侯被没被封过,还王呐~~ 自西汉以来,异姓从来不会被封王,被封王只有两种可能:大功臣死后追封,另一种就是篡位前的必要步骤。 “一字并肩王”仅仅是小说家的意淫,并没有存在于历史上。所以没法用历史的角度去解释。
2023-07-23 01:13:041

薛仁贵为什么被封为一字并肩王?

中国古代礼制非常详细,明朝的亲王、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又分“一字王”和“两字王”。“一字王”地位高,仅次于皇帝,京剧《二进宫》里唱的“封你一字并肩王”,就是这个意思。皇帝的嫡出儿子肯定可以封一字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一字王”,像“燕王”、“秦王”。“两字王”地位较低,皇帝的侄子或皇室其它成员若是立有大功,可以得到这一爵位,明初朱元璋的一个侄子朱守谦被封在桂林作“靖江王”;清代的王只有府邸没有封地,清初有一位皇室成员勒克德浑被封为“顺承郡王”,王府原址就在现全国政协大楼所在地,三十年代张学良曾以此为将军府。至于薛仁贵什么被封为一字并肩王?那就是剧情需要!导演创作!正史并无此事!
2023-07-23 01:13:221

兴唐并肩王的介绍

《新唐词典》注 并肩王 拼音:bìngjiānwáng 释义:历经三朝、兴唐砥柱、不世名臣逍遥侯楚辞的专称。喻入朝不拜,与皇帝齐肩而坐之意
2023-07-23 01:13:291

兴唐并肩王的内容简介

。 近义词:楚并肩、楚逍遥反义词:无 出处:《唐史·楚辞传》:“德宗以辞屡建不世奇功,冠之逍遥侯。辞归隐,帝思不已,以并肩王号之,谓有唐一朝,必不负辞。然辞一别永年,终不复出,并肩王遂成绝唱。” 例句:你们有人管他叫数学家、发明家,有人管他叫军事家、政治家,甚至于有人叫他思想家、预言家,更可笑的是还有人叫他阴谋家...可在朕看来,他就只是朕的好朋友、好老师、好兄长!朕信他敬他,封他个并肩王,怎么了?(德宗起居录……
2023-07-23 01:13:411

李世民封的薛仁贵的一字并肩王是什么官

名义上与皇帝平起平坐。
2023-07-23 01:13:564

有谁知道这个碑刻是哪位书家所写?查了一下并二王所书,其中鹅群帖亦非米芾所临

王羲之写的,
2023-07-23 01:14:032

一字并肩王真能和皇帝比肩吗?放在现代是啥官职?

并不能和皇帝比肩,只是权力和皇帝差不多而已,放到现在是国务部长部部长。
2023-07-23 01:14:334

历史上的一字并肩王是多大的官呢?

历史上的一字并肩王是特别大的官,地位基本上可以和皇帝媲美。
2023-07-23 01:15:095

古代王爷的三种称呼:一字并肩王,铁帽王和摄政王,哪个地位高?

当看古装剧时,你会发现,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很多皇帝的兄弟——各种各样的王爷,但是每个朝代的王爷划分等级都是不同的,一旦你听到这个名字,你会觉得王爷就是皇室的人。但是起初,只要那些为王室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们有机会加冕为王爷,这个头衔就不需要别的那么多条件。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诸侯。但是到了西汉,刘邦太小心了,只允许那些姓刘的人当王爷,从那时起,形成了只有皇室的人才能成为王爷的规矩。然而,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在混乱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用自己的力量来统治。有一个例外就是魏晋时期,那时候诸侯称王也是有许多等级的,如亲王和郡主,但是只有皇室的人还能成为亲王,相对高贵,如皇帝的兄弟和皇帝的子女可以是加封为亲王的。郡主的气质使者有机会被任命为郡王。再后来各种不同等级的王爷,开始演变出不同的区别,甚至到最后只需要通过名字就知道是哪个等级的王爷了,历史上古代王爷有3中称呼:一字并肩王,铁帽王和摄政王,这3种王爷哪个级别和地位更高?顾名思义,一字并肩王,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但它可以和皇帝并排,事实上,它只是一个王爷而已,但它被后人在影视作品中夸大了,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去衬托。当然,皇帝不可能允许他们和自己并肩站立。面对这些有权力的王爷,皇帝最大的禁忌就是他们,毕竟就算是自己兄弟,还是有可能很早就被消灭掉。“铁帽王”的名称在清代逐渐出现,当时,王位的分类更为详尽。王位的传承层次是多方面的,后代可以继承王位,但继承祖称时必须降低继承层次。“铁帽王”就是当你继承祖先的头衔时,你不需要降级。你的祖先是什么样的头衔,你可以继承什么样的头衔。这对于当时来说已经是无尚的权利了,一出生就可以世袭自己父亲的爵位,不需要重新再去征战之类的,这个级别和地位在逐级下降。摄政王,听到这个名字知道他们的权利非常大。他们可以代替皇帝干涉皇室的事务。历史上许多人已经达到了摄政王自己的水平。但是历史上只有两个真正的摄政王朝被皇帝所包围,而且都出现在清朝。因为摄政王实在是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会落得千古骂名。事实上,这三个名称的王爷都有着很高的权利和地位,但是他们想要达到多高取决于他们自己的能力。如果他们足够强大,他们就会成为独裁的国王,但如果他们没有力量,他们就不会成为独裁的国王,而是吃喝无忧无虑的王爷。
2023-07-23 01:16:261

如何一眼看出古代王爷地位高低,一字并肩王是什么级别?

王爷中一字王比二字王地位更高,一字王又称亲王,比如秦王、楚王等。
2023-07-23 01:17:3311

如何一眼看出古代王爷地位高低?一字并肩王是什么级别?

在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除了封赏官职外,往往还会给予爵位。爵位在各个朝代不尽相同,总体上来说分为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六等。其中,王爵即我们俗称的王爷,其地位仅次于皇帝。不过,同样作为王爷,他们的地位也不一样,如何一眼看出这些王爷谁更牛呢?一些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古代王爵的名称五花八门,比如:秦王、楚王、吴王、长沙王、中山王。那么这些名称到底有什么讲究呢?其实要分辨王爷地位高低,光看他们的名称就可以一目了然。王爵分为一字王和二字王。比如上面所列举的秦王、楚王、吴王就是一字王,而长沙王、中山王则是二字王。一字王也称亲王,封号名称基本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二字王也称郡王,封号名称基本来源于古代郡县名。虽然一字王和二字王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地位却很悬殊。同样的一字王,地位也不尽相同。传统上“秦、晋、齐、楚”这四个封号的王爵最为尊贵,排在之后的为“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不过,这个排名仅仅是理论上地位不一样,实际上未必那么严格。比如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原来是燕王,但他的地位要高于楚王朱桢(朱元璋第六子)和齐王朱榑(朱元璋第七子)。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人可能会把爵位和谥号(古代地位较高的人在去世后被给予的评价)混在一起,以至于把一字王当成了二字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愍王朱樉,实际上他的王爵封号是“秦王”,“愍”字是他去世后的谥号。同理,刘备逢人便说自己乃是中山靖王之后,这里的“中山王”是郡王封号,“靖”是谥号。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和以前朝代有很大不同,其封号不用国名而是用一些寓意美好的字,如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意为郑重,和春秋的郑国无关)、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另外,亲王的全称要在前面加上“和硕”(满语中“旗”的意思)两字,郡王的全称要在前面加上“多罗”(满语中为礼、道、理的意思)两字,但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使用简称即可。此外,我们有时候会在一些电视剧和小说中听到“一字并肩王”这个称呼,这又是什么级别的王呢?按字面意思理解,一字并肩王是拥有与皇帝比肩地位的王爷。不过事实上所谓“一字并肩王”其实就是一字王,“并肩”这两个字只是电视剧和小说为烘托人物地位给胡乱加上去的。历史上真要是哪个王爷地位和皇帝并肩,那么往往只有两个结果:要么皇帝被灭,要么王爷被灭,一山容不得二虎。
2023-07-23 01:18:474

一字并肩王是什么官职?

一字并肩王是指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正史中并无此类王爵的称呼,属于野史或是说书的编纂的,京剧《二进宫》里唱的“封你一字并肩王”,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代礼制非常详细,按照帝国时代礼仪,皇帝行走时任何官员都不能与其并肩而行,能拥有与皇帝并肩而行是一种非常高的礼遇,封授并肩王象征此人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   明朝的亲王、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又分“一字王”和“两字王”。“一字王”在爵位体制中仅次于皇帝。皇帝的嫡出儿子可以封一字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一字王”,像“燕王”、“秦王”。“两字王”地位较低,皇帝的侄子或皇室其它成员若是立有大功,可以得到这一爵位,明初朱元璋的一个侄孙朱守谦被封在桂林作“靖江王”;清代的王只有府邸没有封地,清初有一位皇室成员勒克德浑被封为“顺承郡王”,王府原址就在现全国政协大楼所在地,三十年代张学良曾以此为将军府。但在中国,自刘邦白马盟“非刘不王”后,凡异姓封王从无好下场。
2023-07-23 01:19:076

护国并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帅是什么官职?

《隋唐演义》中虚构的官职,大概相当于有王爵的国防部长。
2023-07-23 01:1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