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细菌都有哪些纲?如担子菌、子囊菌属?

2023-07-26 12:22:51
TAG: 囊菌
nicf

域: 细菌域 Bacteria

门:

产水菌门 Aquificae

热袍菌门 Thermotogae

热脱硫杆菌门 Thermodesulfobacteria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 Deinococcus-Thermus

产金菌门 Chrysiogenetes

绿弯菌门 Chloroflexi

热微菌门 Thermomicrobia

硝化螺旋菌门 Nitrospirae

脱铁杆菌门 Deferribacteres

蓝藻门 Cyanobacteria

绿菌门 Chlorobi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浮霉菌门 Planctomycetes

衣原体门 Chlamydiae

螺旋体门 Spirochaetes

纤维杆菌门 Fibrobacteres

酸杆菌门 Acidobacteria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黄杆菌门 Flavobacteria

鞘脂杆菌门 Sphingobacteria

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

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

网团菌门 Dictyoglomi

芽单胞菌门 Gemmatimonadetes

站长在线

担子菌、子囊菌属貌似真菌吧

子囊菌是什么?

子囊菌,顾名思义,是一类能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微生物。现在已知的子囊菌有四万五千多种,并且每天都可能会有新的子囊菌被发现。那么什么是子囊呢?子囊是子囊菌用来进行繁殖的“器官”,在那里面有子囊菌的“小宝宝”子囊孢子们,子囊就像一个温暖、安全的育儿袋一样,保护着子囊的孢子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健康地发育着。子囊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像盘子一样的,有像瓶子一样的,还有像足球一样是完全封闭的,只有在里面的子囊孢子宝宝们全部成熟它才“叭”的一声裂开。这是子囊菌的独特生殖方式。并且子囊菌像其他微生物一样,有着神奇的“分身术”,不论你取子囊菌的哪一部分,只要还有一个完整的细胞存在,它就能再次长成一个完整的子囊菌来。子囊菌都不能自己合成营养物质,所以它们都需要从其他的动物或植物体内吸取养料。绝大多数寄生在高等植物上,是主要的植物病害,但也有对人类有益的,如酵母菌发酵制成各种可口的食品,青霉制造青霉素解救病人的生命等等。
2023-07-25 13:19:491

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区别

1、性质不同:子囊菌产生子囊的菌类的总称。担子菌门是由多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2、分类数量不同:子囊菌分类有六项。现代分类学将担子菌亚门分为4个纲。3、有性生殖数量不同: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特殊的子囊,子囊菌内产生8个子囊孢子,内生孢子。担子菌上产生4个外生的担孢子。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不要采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菇。食用野生菌类种类不要杂,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抄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类也会可能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是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3、吃菌时最好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份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饮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担子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囊菌
2023-07-25 13:19:581

概述子囊菌和担子菌有性生殖过程的主要区别。

【答案】:(1)子囊菌的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囊和产囊体,担子菌有性生殖不产生特殊的生殖器官。(2)子囊菌的钩状联合最终能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的锁状联合只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以此产生大量的次生菌丝。(3)子囊菌合子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子,担子菌的双核进行核配后,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单倍的核,核要流入担子顶端的小梗才能形成单倍的担孢子。子囊孢子属于内生孢子,担孢子属于外生孢子。
2023-07-25 13:20:061

子囊菌的概念

子囊菌有性生殖产生在子囊果内的一种囊状结构,其内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大多呈圆筒形或棍棒形,少数为卵形或近球形,有的子囊有柄。一个典型的子囊通常含有8个子囊孢子。
2023-07-25 13:20:143

可以具体描述一下为什么子囊菌是高等真菌吗?

真菌门中最大的一亚门。该亚门与担子菌亚门因结构复杂,合称高等真菌。主要特征是营养体除极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如酵母菌)外,均为有隔菌丝构成的菌丝体。细胞壁由几丁质构成。有性过程中形成子囊,是子囊菌有性过程中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在子囊中产生具有一定数目(多为8个,有的为4个、16个或其他数目)的子囊孢子。无性生殖发达,产生不同类型的分生孢子进行繁殖。水生或陆生。腐生在多种多样的基物上或寄生在很多种的动植物上,也有许多子囊菌可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较早的分类很少考虑地衣子囊菌的特征,而是依据非地衣子囊菌的子囊果性质、子囊特征和排列方式,本亚门下分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虫囊菌纲、盘菌纲6纲。在子囊菌亚门真菌中,有许多种类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有的种类可以引起人和畜的深部疾病。同时,也有许多种类是食品、发酵、医药等工业用菌。
2023-07-25 13:20:221

子囊菌亚门有哪些主要特征?有哪些主要的药用植物?

为真菌门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门,其主要的特征是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是一个囊状的结构物,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具有子囊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本亚门的菌类除酵母菌类等为单细胞体外,绝大多数为具有多细胞的有横隔的菌丝体。子囊菌的营养繁殖特别发达,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故繁殖迅速。子囊菌亚门的主要药用种类有酿酒酵母菌、麦角菌、冬虫夏草等。
2023-07-25 13:20:291

比较子囊菌与担子菌有性生殖的异同?

子囊菌形成子囊孢子,有性生殖过程为钩头分裂。担子菌形成担孢子,有性生殖过程为锁状联合。
2023-07-25 13:20:383

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有哪些?。。

指南菌和担子菌的病害还是有很大的,这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面发生更大的伤害,所以这个你还是要找专业的人士帮你家里治疗
2023-07-25 13:20:486

子囊菌门的分类

除半知菌外,子囊菌有1950属,约15,000种。菌物学家对子囊菌的分类意见尚未统一,争论的焦点是对子囊菌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在高阶分类单元中的重要性。按照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子囊菌亚门分为6个纲,分纲的主要依据是有性阶段的特征,即是否形成子囊果及子实层、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特征等。但是,《菌物字典》第七版(1983)将子囊菌直接分为37目,1995年的第八版中,分为46目,取消了纲一级分类单元,2001年的第九版中子囊菌又恢复设纲,分为8个纲,56个目。这8个纲中只有外囊菌纲和子囊菌纲与植物病害关系密切。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本书仍按Ainsworth(1973)分类系统,将子囊菌分为6个纲。各纲及其主要特征如下: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无子囊果,子囊裸生。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为原始壁,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核菌纲(Pyrenomycetes):子囊果为子囊壳或闭囊壳,子囊是单层壁的,有规律地排列在子囊果内形成子实层。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是双层壁的。盘菌纲(Discomycetes):子囊果为子囊盘,子囊是单层壁的。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壳,营养体简单,大多无菌丝体,不产生无性孢子,均为节肢动物的寄生菌。
2023-07-25 13:21:031

简述子囊菌门白粉菌目植物病原菌的致病特征及其分类。

【答案】:白粉菌目(Erysiphales)植物病原菌是高等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大都以无色透明的有隔菌丝体生长在寄主的表面,靠菌丝特化形成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营专性寄生生活。在寄主表面形成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组成的白色粉末状物,故称这类病害为白粉病。白粉菌无性繁殖形成粉状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具有各种形状附属丝的黑色的闭囊壳。根据闭囊壳表面附属丝的形状和内含子囊的数目将白粉菌目划分为不同的属。①钩丝壳属(Uncinula):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顶端卷曲成钩状或螺旋状;②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刚直如长针,基部膨大呈半球形;③单丝壳属(Sphaerotheca):闭囊壳内仅1个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附属丝菌丝状;④白粉菌属(Erysiphe):闭囊壳内多个子囊,子囊内含有2~8个子囊孢子,附属丝菌丝状;⑤布氏白粉属(Blumeria):闭囊壳内多个子囊,闭囊壳上的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⑥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闭囊壳内仅有1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顶端二叉状分枝;⑦叉丝壳属(Microsphaera):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顶端有多轮二叉状分支,末端常卷曲。
2023-07-25 13:21:171

子囊菌和伞菌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

形态不一样。子囊菌和伞菌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是形态不一样。1、子囊菌类继其有性生殖而产生的囊状器官,通常在其中藏有8个子囊孢子。多数子囊呈圆柱状或棒状。2、伞菌指的是有菌盖和菌柄的菌类,外形看起来像一把雨伞一样。
2023-07-25 13:21:431

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是什么样的?

子囊菌约2720属,32000种。有腐生的和寄生的。子囊菌大都是陆生的,营养体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一般子囊菌都是分枝发达的有隔菌丝体。由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构成子囊果的包被、菌核、子座等。无性繁殖产生芽孢子、粉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果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腔4种类型。
2023-07-25 13:21:531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生殖过程

是从菌丝体上分别形成多核的、较小的雄器和较大的产囊体,产囊体上有授精丝。当雄器与授精丝接触后,在接触点形成一个孔口,雄器中的许多细胞核就通过授精丝进入产囊体与其中的许多细胞核交配形成成对的双核。交配后,从产囊体上形成若干产囊丝,产囊丝还可以分枝。产囊丝和它的分枝顶端细胞有一对双核,发育而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事实上,许多子囊菌的雄器和产囊体的分化程度并不这样明显,它们也可以都是单核的,也有不形成雄器而是以很小的性细胞与产囊体交配。各种子囊菌交配(质配)的形式不同但是从产囊丝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过程是大致相似的(图2-24)。产囊丝和分枝的顶端细胞,先弯曲成钩状体。钩状体中的双核并裂后形成两个隔膜,分隔为3个细胞,顶端和基部细胞都是单核的,中间双核的称作子囊母细胞。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进行核配成为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子囊母细胞伸长,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这些细胞核和它们周围的细胞质形成8个子囊孢子。在形成子囊孢子时,子囊中还有部分细胞质的残余物,其中含有肝糖。当子囊孢子成熟时,由于肝糖的水解而提高了子囊的渗透压,当压力超过子囊壁的弹性,子囊的顶部就开裂而将子囊孢子弹出。一些较低等的子囊菌,有性生殖的方式则与此完全不同。它们并不形成特殊的配子囊,也不形成产囊丝,而是以两个单细胞的营养体、两个孢子或两根菌丝的细胞交配直接形成子囊。
2023-07-25 13:22:021

什么是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姜广正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一类真菌。子囊菌是真菌中最大的类群,约2720属,28650种,分布广泛,陆生或水生均有。腐生或寄生在多种生物体上,也有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与高等植物共生形成菌根。有些子囊菌有着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如用于发酵工业的酵母、青霉、曲霉以及医用的麦角菌、虫草和食用的羊肚菌等。简史早在16~17世纪德国鲍欣(D.Bauhin,1560~1624)、迪伦尼斯(L.J.Dillenius,1687~1747)和法国特尼福特(P.A.Tournefort,1686~1708)等相继记述了大型肉质子囊菌如盘菌属、块菌属等。18世纪中叶以后,荷兰帕松(Christian Hendrik Per-soon,1758~1837)和瑞典弗赖斯(Elias Magnus Fries,1794~1874)相继发表分类学专著。法国图拉斯兄弟(Louis-Réne和Charles Tulasne)1861~1865年发表了子囊菌图谱。之后,德国施罗脱(Joseph Schr?ter)、林道(Gustav Lindau)和费希尔(Eduard Fischer)1897年将子囊菌作为真菌亚门内的一个纲,并经美国斯蒂文斯(Frank Lincoln Stevens)1913年修订,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对分类学有较大影响。美国哈珀(R.A.Harper)从发育形态角度研究了葎草单囊壳和烧土火丝菌子实体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的动态。匈牙利霍内尔(Ritter von H?hnel,1852~1920)提出子囊果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核心(centrum)类型,从而确定了子囊壳和子囊腔形成的形态特征。瑞典南费尔特(John Axel Nannfeldt)1932年提出以生活史中细胞核的动态和发育形态为主要依据的子囊菌分类系统,将子囊分为具明显世代交替的双相生物体类和无世代交替的单相生物体类,后一类又根据子囊果发育形态分成囊腔菌类和囊层菌类,受到了美国贝西(Charles Edwin Bessey,1950)、马丁(George Willard Martin,1950)和中国戴芳澜等学者的重视。英国安斯沃思(Geoffrey Clough Ainsworth)等1973年提出真菌的五个亚门分类系统,子囊菌纲上升为子囊菌亚门,下设6纲,是目前影响最大的分类系统。近年瑞典埃里克森(Ove Eriksson,1982)、英国霍克斯沃思(David L.Hawksworth,1983)相继提出各自的分类系统,但未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形态特征子囊菌的营养体主要为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大多数形成分生孢子,有的形成节孢子、厚垣孢子(见半知菌亚门),少数如酵母菌以裂殖或芽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通常生于特定的子囊果内。营养体单细胞、假菌丝体或发达的菌丝体。菌丝具单孔隔膜,细胞内的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能通过小孔流动。细胞内有一个或多个同质或异质的细胞核。菌丝体有时交织形成疏丝组织或拟薄壁组织,构成子囊果的包被、菌核、子座等结构。有性生殖由具不同遗传质的细胞或形态不同的器官,经过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以及游离细胞形成方式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典型的子囊形成过程是:产囊体与雄器接触受精后,生出一根或多根产囊丝丝,产囊丝的每个细胞内有一个来自雄器和一个来自产囊体的细胞核。其顶端细胞伸长并弯成产囊丝钩,其后双核并裂,形成4个核,随之形成两个横隔膜构成3个细胞,顶细胞和基细胞单核,中间弯曲的亚顶细胞双核,称为子囊母细胞,进一步发育成子囊。顶细胞和基细胞融合,产生新的产囊丝钩,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多次重复,形成一丛子囊。质配在产囊体中完成,核配和减数分裂均在子囊母细胞中进行(图1)。图1 子囊菌的有性生殖和子囊的形成过程1.配子囊;2.质配;3.核配;4.产囊丝的形成;5.产囊丝钩的产生;6.双核分裂(有丝分裂);7.子囊母细胞的产生;8.合子;9.幼子囊;10.子囊丝的层出现象;11.减数分裂后的子囊;12.发育中的子囊孢子子囊呈囊状,多数集结成子实层,生于寄主或基物表面菌丝上或子座内。成熟的子囊形态变异较大,典型的子囊柱状或棒状,其中的子囊孢子成熟后能强力放射;有的子囊呈球形,其中的子囊孢子成熟后不能强力放射(图2)。子囊有柄或无柄。子囊的顶端和壁的结构较复杂,如核菌的子囊发育初期,顶端往往出现大小为0.07~0.17微米的小型圆形壁泡囊和大小为0.12~0.45微米的大型不规则壁泡囊。随着子囊发育,顶端出现顶体,炭角菌属(Xylaria)的子囊顶体与子囊顶环形成有关。成熟的子囊顶环上端和中央有质地均匀的肥厚顶垫。在炭角菌属和黑痣菌属(Phyilachora)中当子囊孢子释放后,顶垫即消失,外围的子囊壁不变。图2 子囊的形状1.球形;2.宽卵形有柄;3.有分隔子囊;4.棍棒形;5.柱形(仿Alexopoulos和Mims)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囊的结构类型较多,且与子囊孢子的释放有密切关系(图3)。通常根据囊膜的性质分为3类:①原壁子囊(protonicate)。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子囊孢子通过囊壁的破裂或消解而被释放。②单壁子囊(unitunicate)。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囊顶部小孔、狭缝或囊盖而主动放射。③双壁子囊(bitunicate)。囊膜双层,外层称为子囊外壁,内层称为子囊内壁。其形成过程是首先在子囊母细胞膨大时产生壁原基,尔后生成次生壁。外壁和内壁均由微纤维与非结晶体物质结合而成,差别只在于微纤维的排列方式不同。释放孢子时,外壁因无弹性而保持原位,仅顶端破裂,内壁因有较大的弹性常延伸超出外壁顶端,长度为子囊的2~3倍,孢子通过内壁顶端小孔主动放射出来(图3~5)。子囊的类型是分类的重要特征。图3 子囊的开放与子囊孢子的释出1.单壁子囊(无孔口);2.单壁子囊(有孔口);3.单壁子囊(具囊盖);4.单壁子囊(具缝裂);5.双壁子囊(外壁破裂,内壁延伸顶端,有孔口)(仿Alexopoulos和Mims)图4 粪壳菌属(Ascobolus)的子囊发育过程1.子囊初期:细胞核(N)生成膜壁泡囊(V),质膜(PM)生成子囊壁(AW);2.子囊孢子膜(AM)位于子囊顶端泡囊(V)沿子囊表层发展;3.子囊孢子膜形成桶状,下部开口;4.子囊孢子膜在单倍体细胞核间缢缩;5.子囊孢子(S)初期生成膜并被造孢剩质(E)所隔离;6.子囊孢子生成双壁,初级孢壁(PSW)生成(仿Oso)图5子囊孢子的不同形态(仿Alexopoulos和Mims)子囊释放孢子的机制是:子囊孢子成熟后悬浮于造孢剩质内,当其中的糖原转化为单糖时,渗透压增加,子囊吸收大量水分,产生巨大内压而破裂,释放出子囊孢子。据测定,牛粪盘菌和粪生粪壳子囊的液压分别为10~13巴和30巴。孢子释放时的状态常因子囊果和子实层的构造而异,如盘菌的子囊周围有侧丝伸出,子囊盘内的子实层大面积裸露在空气中,且子囊有向光性,子囊由于巨大的内压力常延伸到子实层以上释放孢子,大量孢子向光线照射方向飞去,呈云雾状抛散;核菌的子囊壳仅孔口与外界相通,子囊及不孕丝状体生在有限的空间,子囊孢子成熟释放时虽向孔口延伸,但受子囊壳包被的限制,只能单个陆续从孔口释出,不呈云露状抛散。孢子的释放距离因子囊结构和内压大小而异,约2~300毫米不等。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形成的过程是:子囊母细胞内双核进行核配,形成短暂的二倍体阶段,以后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同时,子囊在发育过程中先出现许多双层膜的泡囊排列在子囊周围,以后连结成一个下端开口的具双层膜的圆筒形囊状物,将大部分原生质和8个细胞核包裹在里面,尔后双层膜向核间缢缩,形成8个子囊孢子(图4)。孢壁外所剩的一部分细胞质称造孢剩质,可在子囊孢子发育中起营养作用,有的沉积于孢子壁上形成各种纹饰。子囊孢子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腊肠形、线形和砖格状等,无色至黑色,表面光滑或具刻纹、瘤状或网状突起等,单细胞、双细胞或多细胞(图5)。这些特征是子囊菌分属和分种的依据。子囊内通常含8个子囊孢子,有的少于8个或多于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呈单行、双行或平行排列。子囊果除外囊菌的子囊裸露外,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存在包被内,形成明显的子实体,称子囊果(ascocarp)。有的子囊果内除子囊外还有自基部向上生长的侧丝或自顶部向下生长的假侧丝。子囊果有4类(图6)。①闭囊壳(cleistothecium)。壳壁疏松或比较坚实而具明显的拟薄壁组织,无孔口,子囊通常为近球形,散生在闭囊壳内。②子囊壳(perithecium)。由疏松的菌丝体或从子座产生,具明确的子囊壳壁。球形、梨形至烧瓶形,有颈部和孔口,有的无孔口,肉质、革质或炭质,鲜色或黑色,表生或埋生。子囊单层壁,顶端有不同结构,棍棒形或圆柱形,束生、周生或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有侧丝或侧丝早期消解。③子囊座(ascostroma)。子囊周围无真正的子囊果壁,而是单独或成束地生长在单腔或多腔的子座内。子囊座呈子囊壳状或子囊盘状,有些含单腔的子囊座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外形很像子囊壳称为假囊壳(pseudothecium)。假囊壳通常暗色,少数鲜色。子囊座内的子囊双层壁,有假侧丝或无,子囊孢子通常有隔膜。④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子囊盘由子实层(hymenium)、囊基层(hypothecium)和囊盘被(exipulum)三部分组成。子实层由棍棒形或圆柱形子囊组成,子囊间有或无侧丝,侧丝与子囊等长或长于、短于子囊,顶端不分枝或分枝,分枝的侧丝能结集成层,覆盖子囊顶端,称为囊层被(epithecium)。子实层下的菌丝组织称为囊基层。子囊盘的下部和周围是囊盘被,又分成表层,即外表的一层和髓部,即子囊盘内部组织两部分。子囊盘的组织有不同的类型,是重要的鉴定特征。传统上将子囊盘的发育分为被果型(angiocarpic),发育中的子囊盘是封闭的;裸果型(gymenocarpic),子囊盘发育最初即已开裂;假被果型(pseudoangiocarpic),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子囊有囊盖或无囊盖。子囊顶端的碘染色反应是重要的分类特征。图6 子囊果的类型1.裸露的子囊;2.闭囊壳;3.子囊壳;4.子囊盘;5.子囊座分类由于目前对子囊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了解不深,因此各真菌学家对其分类所持观点不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完善分类系统。本书采用安斯沃思1973年的分类系统,在亚门下根据子囊果的有无、子囊果的类型、子囊壁的特点和子囊排列方式等分为6纲。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营养体单细胞或不发达的菌丝体。无产囊丝,子囊直接由合子或单细胞形成。不形成子囊果,子囊裸生,壁薄,无孔口,以壁胀裂或消解方式释放子囊孢子。腐生为主,不少类群是食品和发酵工业的主要菌种。有些种类引起植物病害。分3个目。原囊菌目Protomycetales分类地位有争论,有的学者将它放在藻菌纲内,另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子囊菌成员。主要形态特征是由厚壁的休眠细胞萌发产生一个圆筒形袋状物,称为集子囊(synascus),里面形成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释放出来,可芽殖或成对接合,萌发形成双倍体菌丝侵入寄主。含1科4属、约25种,常见属是原囊菌属(Protomyces),其中的大孢原囊菌(P.macrosporus)和莴苣原囊菌(P.lactucae)分别寄生在当归和莴苣上。内孢霉目Endomycetales营养体单细胞、假菌丝体或菌丝体。以芽殖、裂殖、菌丝断裂成节孢子或形成孢囊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是由两个同型或异型的配子囊或两个子囊孢子或营养细胞交配后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单个形成,无包被,内含4个或少于4个,8个或多于8个子囊孢子。绝大多数是腐生菌,少数寄生植物、动物或人体,引起病害。有些酵母菌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含4科、69属,约295种。常见属有针孢酵母属(Nemalospora)、阿舒囊霉属(Aschbya)蚀精霉属(Spermophthora),其中棉针孢酵母(N.gossypii)和棉阿舒囊霉(A.gossypii)为害棉铃,棉蚀精霉(S.gossypii)生于棉花种子上。外囊菌目Taphrinales菌丝细胞均含双核,由产囊细胞形成子囊,子囊裸生,无包被,全部是寄生菌。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菌丝体发达。子囊由产囊丝发育而成,子囊及其外围的包被组成一个球形无孔口的闭囊壳,子囊不规则地散布在闭囊壳内,壁薄,易消失。以腐生为主,不少类群是发酵工业的主要菌种,少数可致人畜病害。只含一个散囊菌目(Eurotiales)约49属、135种。其中有些属很少产生闭囊壳,而以分生孢子繁殖,如青霉属、曲霉属等。核菌纲Pyrenomycetes菌丝体发达。子囊壳烧瓶形、球形或近球形,有或无孔口。子囊束生或沿子囊壳内壁围生,侧丝有或无,胶化或不胶化。子囊通常圆柱形,单层壁,基部有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核心组织有4种类型:①球针壳型(Phyllactinia type)。先由拟薄壁组织的核心组织和包被共同组成子囊果,以后中心部分溶解,子囊果顶端无孔口,子囊间无侧丝,白粉菌目和小煤炱目属此类型。②炭角菌型(Xylaria type)。③间座壳型(Diaporthe type)。④丛赤壳型(Nectria type)。(见球壳菌目)。核菌纲是子囊菌亚门中最大的一纲,分布广,腐生或寄生植物,引起植物许多重要病害。虫草属大多寄生于昆虫,其中虫草侵害鳞翅目幼虫,致虫体形成菌核,来年生出有柄的子座,外形很像草苗,称为“冬虫夏草”,是一种重要的药材。核菌纲分4个目。白粉菌目Erysiphales子囊果无孔口,外壁上有各种形状的附属丝,子囊卵圆形至棍棒形,束生。全部是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小煤炱目Meliolales菌丝暗色,表生,由附着枝紧贴在寄主上,子囊果无孔口,有或无刚毛,子囊内含2~4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暗褐色,大多有4个隔膜,不产生分生孢子阶段。全部是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球壳目Sphaeriales子囊壳烧瓶形、球形或半球形,大多有颈和孔口。子囊多为棍棒形或圆筒形,单层壁,排列成子实层或不规则地散生在不同高度,有或无侧丝,或侧丝早期消解。子囊孢子单细胞至多细胞,形状、颜色,大小不一。腐生、寄生或与藻类共生组成地衣。冠囊菌目Coronophoriales菌丝体生在寄主组织内,稀少,不易见。子囊壳暗色,球形或陀螺形,着生在子座上或菌丝层上,有的被暗色菌丝层包围,无真正的孔口,顶部具可胶化的膨大体。子囊很多,棍棒形,排列不规则,内有8个或8个以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细胞至多细胞,弯曲圆筒形,无色至淡褐色,大型至小型。多数是习居木材上的腐生菌。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菌丝体发达。子囊果为子囊座,呈子囊壳状、盘状或垫状,有或无孔口。子囊双层壁,球形至柱形,成束或并列地生于子囊腔内,有或无假侧丝。子囊孢子多细胞,有的具纵横隔膜,呈砖格状。核心组织有3种类型:①痂囊腔菌属型(Elsinoe type)。产囊体生成的产囊丝在子座内四散扩展逐个形成子囊,每一子囊周围形成一个腔,子囊分散在整个子座内或子座的局部可育部分,呈现出不规则的层状分布。②座囊菌属型(Dothidea type)。子囊腔仅限于产囊体周围,许多子囊挤入腔内拟薄壁组织中,呈扇形分布,子囊上方的子座组织溶成孔口或发育成带缘丝的孔口,子囊间无假侧丝。③格孢腔菌属型(Pleospora type)。子座中具有顶底相连的假侧丝,在其周围形成子囊腔,子囊在假侧丝间从基部向上生长,子座上方有溶生或裂生的孔口。腐生或寄生,分为5个目。半球腔菌目Hemisphaeriales又称小盾壳目。子囊座盾状,向基性发育,表生,很少生于角质层下,核心组织发育属于格孢腔菌型。发生在叶、果实和幼茎上,多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约220属,950种。多腔菌目Myriangiales子囊座垫状、囊壳状或盘状,有多个无孔口的子囊腔,每个子囊腔中只有一个子囊。子囊球形,散生。子囊孢子多细胞或砖格状。座囊菌目Dothideales子囊座垫状、囊壳状、盘状、块状,单腔或多腔,有孔口,有或无缘丝。多数子囊束生,有的平行排列,子囊间无假侧丝。子囊孢子形态多样。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子囊座囊壳状,单生或聚生。子囊圆周形,其间有永存性的假侧丝。子囊孢子一般多细胞或砖格状。缝裂菌目Hysteriales子囊座为假囊壳,船形至线形,长缝状开口。子囊长圆筒形,双层壁,子囊间有永存性假侧丝。通常腐生于树木枝条或木材上,桑格孢缝裂壳(Hysterographium mori)生于桑树。盘菌纲Discomycetes子囊果为子囊盘,呈杯状、盘状、钟罩状、头盖状等。子囊圆柱形至球形,多数单层壁,有柄或无柄,通常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及其间的侧丝组成子实层,子实层早期或晚期开放,少数是封闭的。子囊开裂的方式是分目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类型有:①具顶生囊盖。子囊孢子成熟时,子囊顶端的囊盖打开,放射孢子。②具亚顶生囊盖。囊盖位于子囊侧面,放射孢子方式同上。③具纵裂缝。少数子囊孢子通过子囊顶端的纵裂缝放射出去。④具小孔道。子囊顶端加厚,中间有一小孔道,孔道由囊塞堵塞,孢子成熟后,冲掉囊塞由小孔道放射出去。子囊顶部和孔道遇碘液呈不同反应,在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子囊孢子单细胞至多细胞,球形至丝状,无色至有色,光滑或粗糙。子囊孢子在棉兰乳酚油中加热后,表面出现可着色的喜兰小点或不能着色的嫌兰小点。盘菌多数陆生或粪生,以腐生为主,少数寄生于植物。分7个目。梭绒盘菌目Medeolariales子囊盘仅由子囊与侧丝组成子实体,无囊盘被和囊基层。子囊大,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大,近梭形,一侧扁平,褐色,表面有细微纵棱。仅一科、一属,梭绒盘菌属全部寄生在百合科的美德兰属(Medeola)植物的茎上。瘿果盘菌目Cyttariales子座大,在寄主植物的瘿瘤上形成,球形至梨形,中空或实心,肉质至角质,子座的胶质组织内有许多放射状菌索,菌索末端发育子囊盘。子囊盘先内生,后通过广阔盘口暴露出子实层,每个子座表面可多达200个子囊盘。子囊顶端有很宽的孔道,孔道内有囊塞,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球形至椭圆形,初无色,后变灰色,表面光滑。仅一科、一属,瘿果盘菌属(Cyttaria)全部寄生在南水青冈属(Nothofagus)植物的枝条上,引起瘿瘤。块菌目Tuberales子囊盘大,多数地下生,块状或近球状,肉质或蜡质。子囊圆筒形至球形,排列成子实层或散生在组织内,内含8个以下孢子。子囊孢子无色或褐色,光滑或有纹饰,具喜兰小点,单胞,两极性或放射性对称。多数子座具强烈气味,能吸引动物取食,破坏子座传播孢子。多数腐生,有的可以食用,少数与树木共生,形成菌根。盘菌目Pezizales子囊盘杯形或盘形,有柄或无柄,有的产生变态子囊盘,即子实层翻出,在柄的顶端呈棍棒状、蜂窝状、吊钟状、马鞍状、脑髓状等,子实层与菌柄结合或相连,无囊盘被,少数只具简单的子实层,无或有囊层基,囊盘被无或不发达。子囊盘大小差异很大,肉质、骨质或革质,少数胶质。子囊圆筒形至棍棒形,很少卵形,具顶生或亚顶生囊盖,有的顶生裂缝,排列成明显的子实层,伴有侧丝,多数含8个子囊孢子,少数2~4个,有的含16、32、64……7000以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两极性或放射性对称,无色至褐色,少数紫色,表面光滑或有纹饰,少数萌发时产生隔膜,约90属,600种全部是土壤中和木材、粪便及植物残体上的腐生菌,少数可食用,如羊肚菌(Mcrchella esculenta)。星裂盘菌目Phacidiales子囊盘生于子座内,子囊成熟后子座表层裂成一至数条裂缝或星状开裂,露出子实层。子囊顶部加厚,内含4或8个孢子。子囊孢子卵形至线形,单胞至多胞,无色或褐色,有的具胶质鞘,两极性对称或不对称,上部比下部宽,有的放射状对称。厚顶盘菌目子囊盘囊壳状、盘状、陀螺状或棍棒状等,生在木材或树叶等基物表面,或半埋生、埋生,表生的类型有菌柄和菌盖。子囊细长,壁薄,顶端特别厚,中间有一狭长小孔道。子囊孢子丝状,多细胞,无色,表面光滑。全部是腐生菌。柔膜菌目Helotiales子囊盘棍棒状、菌盖状、杯状或盘状,有柄或无柄,表生或埋生。子囊棍棒形至圆筒形,两侧壁薄,顶端加厚,中央有一小孔道。子囊孢子卵圆形至圆筒形,通常不呈丝状,内含2~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形状各异,单胞、双胞或多胞,无色至褐色,表面光滑,少数种具喜兰小点,子囊间有侧丝。腐生或寄生,少数生于土壤及粪便上。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一类无真正菌丝体和无性繁殖细胞的子囊菌。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雌性器官由3个细胞组成,下部是产子实体细胞,中间是产受精丝细胞,顶端是受精丝。下部和中间的细胞周围生成子囊壳,受精丝部分或全部外露,有的受精丝由多细胞组成。产子实体细胞产生一至多个子囊细胞,尔后在子囊壳内产生子囊。雄器瓶状,具渐细的颈部,单生或聚合,精子通过颈部的孔口排出可达受精丝上,但未发现质配和减数分裂。子囊棍棒形,内含4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略呈纺锤形,双胞不等长,基部细胞长,上部细胞小,孢子周围有无色鞘,下端鞘加厚。虫囊菌是节肢动物的体外专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鞘翅目等昆虫上,少数寄生在蜘蛛和千足虫上。仅有虫囊菌目一个目,约100属、1000种。参考书目戴芳澜:《真菌形态和分类》,科学出版社,1989,北京。张中义、冷怀琼等:《植物病原真菌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成都。D.Reynolds(ed.),Ascomycetes Systematic,Springer-Verlag,New York,Eidelberg,Berlin,1981.邹秉文(1893~1985)周邦任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的先驱。原籍江苏省苏州。191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士学位,1916年回国。1946年密西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先后任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主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上海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南京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常委会代主委,中国驻联
2023-07-25 13:22:221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子囊果类型有哪些

低等的子囊菌的子囊是散生的;至于形成产囊丝的较高等的子囊菌,子囊则产生在不同类型的称作子囊果的孢子果内。根据是否形成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结构,子囊菌亚门分为六个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是以下五个纲: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没有子囊果。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子囊果是闭囊壳。核 菌 纲(Pyren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壳。腔 菌 纲(Loculoa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是双囊壁的。盘 菌 纲(Di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盘。
2023-07-25 13:22:321

真菌有哪些菌

真菌[zhēn jūn]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审阅专家 江松敏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类所熟知的菌菇类。目前已经发现了十二万多种真菌。真菌独立于动物、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自成一界。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 能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1]中文名真菌拉丁学名Fungi界真菌界门真菌门物种数量1万属12万余种快速导航起源和演化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分类各类真菌特征培养基共生关系真菌与生活定义真菌(Fungus)一词的“拉丁文”Fungus (fungi)原意是蘑菇,其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1]①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1]②没有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异养生物;[1]③一般都能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群;[1]④其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分支结构;[1]⑤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或两者兼有。[1]起源和演化真菌的起源、演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最初是根据比较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G-C含量、胞壁的多糖组分和结构的研究、各类真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酶沉降图型、赖氨酸的两种不同合成途径以及rRNA序列的研究等,都推动了真菌起源和演化的研究。[1]起源真菌在地球上存在了多长时间还不清楚,对真菌的起源也没有确切的结论。真菌的有些特点和植物相似,然而在某些方面又和动物有相似之处。二十世纪80~90年代,根据营养方式的比较研究,真菌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真菌界。[1]①起源多元论:根据性器官的形态及交配方式,认为真菌来自藻类。壶菌目自原藻演化而来,水霉目演自无隔藻,毛霉演自接合藻,子囊菌和担子菌由红藻演化而来,这些藻类因丧失色素而从自养变成异养,生理的变化引起了形态的改变。这就是真菌起源的多元论观点。[1]②鞭毛生物起源论:认为绝大多数真菌是起源于一种原始水生生物——鞭毛生物,单细胞,具一至数根鞭毛,有的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有的无色素,具色素的演化为藻类,无色素的演化为菌类。真菌和藻类都起源于鞭毛生物。[1]演化①生活方式上:水生真菌是原始型,演化的过程是由水生到陆生,并且推测在演化过程中还可能返回水生的习性。从而认为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较原始,而不游动的静止孢子是相对进化的。[1]②营养方式上:腐生方式是原始的生活类型,寄生生活方式比腐生生活方式高级。专性寄生生活方式比兼性寄生生活方式高级,最高级的生活方式是特异性的专性寄生方式。[1]③真菌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退化和失去特殊的结构,使结构简单化。[1]形态结构营养体结构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结构。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hypha)。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菌丝体(mycelium)。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colony)。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管状,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无色或有色。菌丝可无限生长,但直径是有限的,一般为2-30微米,最大的可达100微米。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septum)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此外,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是丝状体。而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plasmodium)或具细胞壁的、卵圆形的单细胞。寄生在植物上的真菌往往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或穿过细胞扩展蔓延。[1]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因渗透压的关系进入菌丝体内。有些真菌如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称为吸器(haustorium)。吸器的形状不一,因种类不同而异,如白粉菌吸器为掌状,霜霉菌为丝状,锈菌为指状,白锈菌为小球状。有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体。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sclerotium)、子座(stroma)和菌索(rhizomorph)等。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皮细胞壁厚、色深、较坚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但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从上面形成新的繁殖体。菌核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通常似绿豆、鼠粪或不规则状。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菌索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1]有些真菌菌丝或孢子中的某些细胞膨大变圆、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它能抵抗不良环境,待条件适宜时,再萌发成菌丝。当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时,会组成真菌的营养体,即菌丝体。菌丝一般分为两类,一为无隔菌丝,即菌丝没有横隔壁,可视为一个单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如低等真菌中的根霉、毛霉、水霉等的菌丝。另一类是有隔菌丝,即菌丝具很多横隔壁,将其分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有1个、2个或多个细胞核。[1]
2023-07-25 13:22:423

为什么子囊菌产生的子囊孢子大多是4个?

  你是不是弄错了,子囊菌亚门中好像只有酵母属产生的孢子是1-4个。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真菌中最大的一个亚门。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腐生、共生或寄生。寄生种类诱发高等植物的多种病害。少数为单细胞,不形成菌丝或形成假菌丝,大多具发达的分枝菌丝,有横隔,单核、双核或多核。无性生殖大多产生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单生或聚集在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内或子座上。分生孢子为单倍体。少数芽殖(如酵母菌属)、裂殖(如裂殖酵母属)。最简单的子囊菌有性生殖仅通过两个营养细胞结合,经核配形成二倍体核,再经减数分裂质配形成子囊孢子,原有结合细胞即成为子囊。大多数子囊菌产生异型配子囊,经质配与核配后形成子囊,每个子囊内形成2~8个子囊孢子。成熟的子囊孢子经子囊顶端的裂口散出,子囊外面有菌丝体组成的包被,形成具一定形态的子囊果(即子实体),子囊与隔丝并行排列,在子囊果上形成子实层。子囊果封闭成球状的称闭囊壳;囊状或瓶状,顶端有一开口的为子囊壳;由多层菌丝细胞组成盘状的,称子囊盘。根据子囊和子囊果的排列和形态,可将子囊菌门分为6纲,即:半子囊菌纲(如酵母);不整囊菌纲(如曲霉属、青霉属);核菌纲(如白粉菌属、麦角菌属、虫草属、赤霉属、脉孢菌属);腔囊菌纲(如某些植物、昆虫体表的附生菌或寄生菌);虫囊菌纲(某些昆虫的体表寄生菌,产生足细胞,着生在昆虫的几丁质体壁上);盘菌纲(如羊肚菌属)。  酵母属(Saccharomyces)细胞圆形、椭圆形或腊肠形,多边出芽,假菌丝只在少数种发生。同型或异形接合形成子囊,或由二倍体细胞直接形成子囊。子囊孢子1~4个。发酵糖类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代表种:酿酒酵母(S.cerevisiae,即啤酒酵母),常见于水果表皮及菜园、果园土壤中。可用于酿制啤酒、酒精及其他饮料酒,发制面包等。菌体内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食用、药用及做饲料酵母,又可提取核酸、麦角固醇、谷胱甘肽、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实验室常用于测定生物素、泛酸、硫胺素、吡哆醇、肌醇等。  曲霉属(Aspergyllus)菌丝有隔膜,与营养菌丝相连的足细胞上着生分生孢子梗,其顶端膨大成球形的顶囊,表面长满一轮或两轮辐射状生长的小梗,其上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孢子呈绿、黄、橙、褐、黑等颜色。孢子梗、顶囊、小梗及其上的孢子合称孢子穗。分生孢子梗的长度,顶囊的形状,小梗单轮还是双轮,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及颜色等,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有性生殖产生闭囊壳,子囊中有8个子囊孢子。是食品加工业和发酵工业的重要菌种,已被利用的近60种,如黑曲霉、米曲霉等用于制酱酿酒、生产柠檬酸等。  青霉属(Penicillium)菌丝与曲霉相似。分生孢子梗基部无足细胞。顶端经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小梗,呈帚状排列。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青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小梗及着生的分生孢子合称孢子穗。有性生殖产生闭囊壳。是产生青霉素、灰黄霉素、纤维素酶的重要菌种,如产黄青霉、点青霉。  白粉菌属(Erysiphe)绝大多数为外部寄生菌。菌丝无色,一般不在寄主表皮细胞内产生吸器。无性繁殖形成单独的或串珠式的分生孢子,遮盖寄主受害部分,呈现白粉状。孢子可在干燥环境中萌发。有性繁殖产生闭囊壳。子囊有规则地在子囊果基部,成一束或一排,或只有一个子囊。引起多种经济植物的病害,如麦类白粉病、苹果白粉病、葡萄白粉病、桑白粉病等。  麦角菌属(Claviceps)禾本科植物的寄生菌。菌丝在子房内形成菌核,露出子房外,稍弯曲成角状,故名。菌核外部紫灰,内部灰白或白色,成熟后落在地上越冬,春天从菌核上长出有柄的头状子座。子囊壳埋在子座内,孔口稍伸出表面。子囊孢子线形,成熟后由孔口射出。常生于黑麦上,也侵染小麦、大麦及其他禾本科植物。菌核可使人畜中毒,但其中的有效成分麦角碱为妇产科重要药物,用于防止产后出血。我国已用麦角菌培养生产麦角制剂。  虫草属(Cordyceps)鳞翅目昆虫的寄生菌。在幼虫体内形成菌核。越冬后,从虫体头部长出有柄的棒状子座。子囊壳埋在子座膨大部分。子囊孢子线形,有横隔,常断裂。常见于我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高寒地带,含虫草酸(CH12O6)。虫草为著名补药,有益肾补精,止血化瘀作用。  赤霉属(Gib-berella)植物寄生病菌,菌丝蔓延于宿主体内,并在宿主表面产生大量白色或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受害部位呈红色,故名赤霉。无性过程在营养菌丝尖端形成多级双叉分枝的分生孢子梗,梗上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孢子镰刀形,有3~5个隔膜,单生或丛生在梗顶端;小孢子卵圆形,无隔膜或有一个隔膜。分生孢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因其产生镰刀形的分生孢子而隶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Fusarium)。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壳。此属中的水稻恶苗病菌(G.fujikuroi)能促使稻苗疯长,其代谢产物赤霉素(俗称“九二○”),是一种植物生长刺激素。  脉孢菌属(Neurospora)俗称链孢霉、红色面包霉。因子囊孢子表面有纵行花纹犹如叶脉而得名。营养菌丝疏松,呈网状,多核。无性繁殖形成分生孢子,一般卵圆形,在气生菌丝顶端形成分枝的孢子链,桔黄或粉红色,有性过程经异宗配合产生子囊壳,簇生或散生。子囊狭细,8个子囊孢子成单行排列,便于观察,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其菌丝体易在淀粉性食物上迅速蔓延生长,常成为面包房和实验室的污染菌。
2023-07-25 13:22:491

真菌分为哪四个纲?

  分类:  有记载的真菌约12万种。真菌主要的门是由其生殖结构上的特征来分类的。过去的分类有四个门:藻菌门,属低等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属高等真菌;半知菌门是一类尚未发现有性生殖过程的高等真菌。  真菌共分成七个门:微孢子虫门、壶菌门、芽枝霉门、新丽鞭毛菌门、球囊菌门、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其中的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归于双核亚界之中。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真菌自成一门,和植物、动物和细菌相区别。真菌和其他三种生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2023-07-25 13:22:582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怎样的?

有性繁殖:低等真菌为配子的结合,产生结合孢子,有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之别,和绿藻相似.有性真菌形成卵囊和精囊,由精子和卵接合形成卵孢子.子囊菌的有性配合后,形成子囊,在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的有性生殖后,在担子上形成担孢子.担孢子和子囊孢子是有性生殖结合后产生的孢子和无性生殖的孢子完全不同
2023-07-25 13:23:203

子囊菌亚门的主要类型

指子囊壳孔口或子囊腔溶口内侧周围的毛发状丝状体。6. 拟缘丝(periphysoid)沿着子囊果内壁生长的侧生缘丝,它们向上弯曲,都朝向子囊果的孔口。子囊菌有性生殖的质配方式主要包括配子囊接触交配、授精作用和体细胞结合。大多数子囊菌在质配后经过一个短期的双核阶段才进行核配。核配产生的二倍体细胞核在幼子囊内发生减数分裂,最后形成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发育成菌丝体。不同子囊菌有性生殖质配的方式可以不同,但子囊和子囊孢子形成的过程大致相同。下面以烧土火丝菌(Pyronema omphalodes)为例,说明子囊菌典型的有性生殖过程。有性生殖开始时,部分菌丝体的分枝分别形成多核、较小的雄器(antheridium)和较大的产囊体(ascogonium)。当雄器与产囊体上的受精丝(trichogyne)接触后,在接触点形成一个孔口,雄器中的许多细胞核就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体,与其中的细胞核配对形成成对的双核。随后从产囊体上形成若干产囊丝(ascogenous hypha),产囊丝还可以分枝。产囊丝和它的分枝顶端细胞有一对核,—个来自雄器,一个来自产囊体。产囊丝发育形成子囊。产囊丝的顶端细胞,先弯曲成钩状体、称作产囊丝钩(crozier),产襄丝钩中的双核并裂后形成两个隔膜、分隔为3个细胞,顶端和基部细胞都是单核的,中间双核的细胞称作子囊母细胞。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进行核配成为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子囊母细胞伸长,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细胞核,每个单倍体核又各自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这些细胞核和它们周围的细胞质形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母细胞发育过程中,产囊丝钩顶部的单核细胞可以向下弯曲与基部的单核细胞融合形成双核细胞,并继续生长形成—个新的产囊丝钩,再次形成子囊母细胞并发育成子囊。这一过程可以重复多次,结果形成成丛的子囊。从雄器与产囊体的细胞核配对开始到双核在子囊母细胞中核配,是子囊菌的双核阶段;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核配到减数分裂之前,是子囊菌的二倍体阶段。子囊菌在核配后紧接着就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它的二倍体阶段很短。子囊果的包被有三种主要来源:一是产囊体的柄和产囊体周围的营养菌丝被激活,菌丝细胞迅速分裂并交织形成子囊果的包被;二是先形成子囊果,性器官是在幼子囊果内的菌丝上形成的; 三是子囊果为子囊座的,子囊果的包被是形成子囊座的菌组织。
2023-07-25 13:23:471

什么真菌属于子囊菌

不知道。。自己查嘛...。。
2023-07-25 13:24:023

一些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乳酸菌生长周期一周,温度12,致死条件,倒杀毒液。
2023-07-25 13:24:134

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有哪些?。。

资本罪和单子菌病还有哪些可以使人的肠道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腹泻,肠道溃烂等等不良症状
2023-07-25 13:24:302

食用菌类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食用菌繁殖方法主要有三种:1;组织分离,即从食用菌子实体菌肉中挑取很小的一组织块,置试管培养基中培养,从而获得纯菌丝体。2;孢子分离,即食用菌子实体(菇体)成熟后会弹射细小的孢子,可理解为植物的种子,将这些孢子在无菌之条件下收集起来,注入无菌水稀释后滴一滴到试管培养基中培养,从而获得双核纯菌丝。3;基内,菇木分离,即在生长食用菌的菇树或基质中,在接近菇根处采集少量菇木或基质并在无菌条件下将此接入试管培养基中培养,待菌丝萌发后挑取菌丝生长端转管纯化,以此获得纯菌丝。
2023-07-25 13:24:392

霉菌有哪些种类

常用的霉菌:有藻状菌钢的根霉、毛霉、犁头霉;子囊菌纲的红曲霉;半知菌类的曲霉及青霉等。
2023-07-25 13:25:141

论子囊菌无性阶段的繁殖体类型、形态特点。

。。。。太多了,一时背不下来,但建议百度搜索“半知菌”,反正无性阶段是一样的
2023-07-25 13:25:242

请教一个孢子和子囊孢子的问题?

  子囊孢子 (ascospore) 指产生在子囊菌子囊内的孢子。在即将形成孢子之前,子囊内进行核融合和减数分裂,子囊中产生1-8个孢子,或为2的n次方,典型的子囊中有8个孢子。普通为椭圆形,有的是针状态体或带有隔壁。在表面上可以看到纹、刺、网眼等。不同的特征,其颜色也各种各样:有的无色,有的淡黄色、淡红色、橙色、褐色及黑色等。普通在子囊内并列成一排,其一半与另一半性别各 。  子囊菌形成子囊的方式不一,最简单的是由两个营养细胞结合后直接形成子囊。例如啤酒酵母,两个单核而且是单倍体的营养细胞结合后,经质配、核配而成为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此细胞可进行普通的出芽生殖而产生许多细胞,然而它们都是二倍体细胞。这种二倍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核进行两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因而变成含四个子核的细胞,此时的细胞即成为子囊,四个子核与周围的原生质各形成一个孢子,即子囊孢子。所以此菌的子囊中含四个子囊孢子。子囊破后孢子散出,又可进行出芽生殖而产生许多细胞,此时的细胞又成为单倍体细胞。高等子囊菌形成子囊的两性细胞,多半已有分化,因而形态上也有区别。雌性者称产囊器,多呈圆柱形或圆形,而且较大者,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细胞构成。其顶端有受精丝,受精丝或为长形细胞,或为丝状。雄性者称为雄器,一般都较雌性者小,或为圆柱形或为棒状。产囊器中各含有单核或多核,两性器官接触后,雄器中的细胞质和核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器。此时只进行质配。质配后产囊器生出许多短菌丝,称为产囊丝,成对的核进入产囊丝,而且经过几次同时分裂而形成多核。此后产囊丝中生出横隔,隔成多细胞,每个细胞含一核或二核,但顶端的细胞为双核。核配在顶端细胞内进行。核配后的细胞即为子囊细胞。子囊细胞中的二倍体核,经三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形成8个子核,每一子核又变成单倍体,并与周围原生质形成孢子,即子囊孢子。子囊母细胞则成为子囊。在子囊和子囊孢子发育过程中,原来的雄器与雄器下面的细胞生出许多菌丝,它们有规律的将产囊丝包围,于是形成子囊果。子囊果有三种类型:完全封闭式、多少有点封闭和开口成盘状,即子囊盘。
2023-07-25 13:25:381

子囊菌物种数最多。

题主是否想询问“子囊菌是菌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对。“子囊菌是菌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题目出自生物的考试试题,是一道判断题,根据所学的生物专业知识得知,答案为对。
2023-07-25 13:25:561

子囊是指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子囊菌亚门真菌 子囊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作子囊菌,将近有15000种,它们的形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的差别很大,共同的特征是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子囊菌大都是陆生的,有腐生和寄生的,不少是植物病原物。 子囊菌的营养体是很发达的、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如酵母菌)是单细胞的。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以形成菌组织,因而有子座和菌核等机构。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些子囊菌经常产生的是分生孢子(conidia)。由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在许多子囊菌的生活史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它的无性阶段也称作分生孢子阶段。当然,子囊菌也有不产生分生孢子的。关于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各种形状以及它们的着生方式,将在半知菌亚门真菌中说明。 有性生殖的过程是从菌丝体上分别形成多核的、较小的雄器和较大的产囊体,产囊体上有授精丝。当雄器与授精丝接触后,在接触点形成一个孔口,雄器中的许多细胞核就通过授精丝进入产囊体与其中的许多细胞核交配形成成对的双核。交配后,从产囊体上形成若干产囊丝,产囊丝还可以分枝。产囊丝和它的分枝顶端细胞有一对双核,发育而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事实上,许多子囊菌的雄器和产囊体的分化程度并不这样明显,它们也可以都是单核的,也有不形成雄器而是以很小的性细胞与产囊体交配。 各种子囊菌交配(质配)的形式不同,但是从产囊丝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过程是大致相似的(图2-24)。产囊丝和分枝的顶端细胞,先弯曲成钩状体。钩状体中的双核并裂后形成两个隔膜,分隔为3个细胞,顶端和基部细胞都是单核的,中间双核的称作子囊母细胞。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进行核配成为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子囊母细胞伸长,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8个单倍体的细胞核。这些细胞核和它们周围的细胞质形成8个子囊孢子。在形成子囊孢子时,子囊中还有部分细胞质的残余物,其中含有肝糖。当子囊孢子成熟时,由于肝糖的水解而提高了子囊的渗透压,当压力超过子囊壁的弹性,子囊的顶部就开裂而将子囊孢子弹出。 一些较低等的子囊菌,有性生殖的方式则与此完全不同。它们并不形成特殊的配子囊,也不形成产囊丝,而是以两个单细胞的营养体、两个孢子或两根菌丝的细胞交配直接形成子囊。 子囊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低等的子囊菌的子囊是散生的;至于形成产囊丝的较高等的子囊菌,子囊则产生在不同类型的称作子囊果的孢子果内。根据是否形成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结构,子囊菌亚门分为六个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是以下五个纲: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没有子囊果。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子囊果是闭囊壳。核 菌 纲(Pyren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壳。腔 菌 纲(Loculoa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是双囊壁的。盘 菌 纲(Di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盘。一、半子囊菌纲 半子囊菌纲包括许多低等的子囊菌,子囊是散生的,没有子囊果。它们的营养体是单细胞或不很发达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主要是裂殖或芽殖,不产生真正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比较简单,如前所述,并不形成特殊的配子囊交配,子囊也不是由产囊丝形成的。半子囊菌纲外囊菌目(Taphrinales):不形成子囊果,子囊探生于寄主组织表面,无包被,无侧丝。核菌纲白粉菌目(Erysiphales):菌丝表生,子囊果无孔口,子囊在闭囊壳中有规则地排列,有些属只有1个子囊。外囊菌目 外囊菌目的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营寄生生活,而没有吸器的形成,其中大多数刺激寄主使呈特殊的变形、膨大、丛生等。它们的主要寄主是羊齿植物、山毛榉目(Quercifloren)植物和蔷薇目(Rosifloren)的植物,但在寄主植物上无子实体形成,它们的子囊直接从营养菌丝中长出来。外囊菌的营养菌丝是双核的,它们的质配是由两个子囊孢子或芽孢子来交配的,交配后的孢子萌发即生双核菌丝。也可能是由单个芽孢子萌发,细胞核在芽管中第一次分裂,形成一对细胞核,以后再发育为双核菌丝(图2-25)。 这种菌丝体在树皮上以腐生生活越冬,待到翌春,在树叶生长之前芽殖细胞在表皮细胞间的胞间层里伸出芽管,菌丝穿入叶片和叶柄组织的细胞间,后来发展到角质层和角质层下生长,形成一层产囊细胞,核配即在该细胞中进行。然后产囊细胞分裂一次,上方1个为子囊母细胞、随即发育为子囊,下方1个为子囊柄细胞。子囊突破角质层暴露于寄主组织表面,其中有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或散出后,以芽生方式行无性繁殖,产生大量芽孢子。 本目只有l科1属,即外囊菌科(Taphrinaceae),外囊菌属(Taphrina)。外囊菌在自然界都是寄生的,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长圆柱形,子囊孢子圆形、无色。它们通常寄生于木本植物的嫩叶、幼果和芽上,刺激寄主细胞增生,引起过度生长型病变,病叶肥厚皱缩,病果肿大中空,如果芽受害则发育为丛枝。桃缩叶病菌(T. defomans)可为代表。此外,常见的还有李囊果病(T. pruni)、杏、梅缩叶病(T. mume)、樱桃丛枝病(T. cerasi)及杨树果肿病(T. somii)等。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畸形外囊菌是以有隔膜的双核菌丝体在寄主细胞间寄生。有性生殖的过程是双核菌丝体在寄主角质层下形成一层产囊细胞,其中两个细胞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产囊细胞伸长突破寄主角质层,细胞核分裂一次,并分隔成两个细胞,基部的细胞形成子囊柄,上面的细胞形成子囊。因此,畸形外囊菌并不形成特殊的配子囊进行交配,它的子囊是由双核的菌丝体细胞形成的,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长圆筒形,其中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圆形(图2-25)。它的无性繁殖是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外芽殖产生芽孢子,习惯上也将它称作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还可以继续以芽殖的方式繁殖。畸形外囊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形成菌丝体,也是以芽殖的方式繁殖,形成与酵母菌相似的菌落。图2-25, 外囊菌属植物叶片表层裸生的子囊 畸形外囊菌以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萌发的芽管,从幼叶和幼枝的角质层或气孔侵入寄主。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都是单核的,如何形成双核的菌丝体还不很清楚。可能是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萌发后交配,或分生孢子萌发时细胞核在芽管中分裂为一对细胞核,以后发育成双核的菌丝体。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先在角质层和表皮下寄生,然后扩展到表皮细胞间和栅栏组织细胞间,刺激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增生和增大,细胞壁变厚,细胞内的叶绿体遭到破坏,叶片表面表现皱缩、肥肿,变为黄褐或红色等症状。叶片表面形成灰白色粉蜡层,即病菌的子囊层。幼枝受害也表现变粗等畸形。 二、不整囊菌纲 不整囊菌纲真菌的营养体是很发达的菌丝体。子囊散生在闭囊壳的中央。闭囊壳是一种没有固定孔口的子囊果,它的包被可以是疏松的网状组织到较厚的薄壁组织(图2-28)。由于子囊壁很早胶化和消解,所以在成熟的子囊果中往往只能看到其中分散的子囊孢子。子囊是产囊丝形成的,一般椭圆形,其中多半有8个圆形的子囊孢子。子囊之间没有称作侧丝的丝状体。 许多不整囊菌纲真菌的无性阶段很发达,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在自然界经常看到的是它们的无性阶段,如常见的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um)真菌。 不整囊菌纲只有一个散囊菌目(Eurotiales),有些原来归在这个纲的真菌如白粉菌,它们的子囊果也是闭囊壳,但子囊是成束着生在闭囊壳的基部,子囊壁也不容易消解,子囊孢子成熟后可从子囊中弹出。因此,目前认为放在核菌纲中更为恰当。散囊菌目真菌大都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余组织上的腐生物,其中有些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微生物,有些引起种子和谷物的霉烂。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和意大利青霉(P. italicum)是常见的引起柑桔腐烂的重要植物病原物,将在半知菌亚门中介绍。 三、核菌纲 核菌纲是一类很庞大的真菌,特征是子囊果有完整的包被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孔口的内侧有一层菌丝状的缘丝。有些核菌纲真菌的子囊果是闭囊壳或近似闭囊壳,有的分类系统将它们归在不整囊菌纲。至于子囊是双囊壁的子囊菌,也曾归在核菌纲中,目前则单独成为腔菌纲。总的来说,核菌纲应该包括哪些子囊菌以及分为几个目,意见很不一致。这里将核菌纲列为四个目,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是白粉菌目(Erysiphales)和球壳菌目(Sphaeriales)。白粉菌目的菌丝体大多是表生的,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养料,很少伸入皮下细胞,大多为外寄生,生活于显花植物上。有性生殖在寄主表面的邻近菌丝上生出雄器和产囊器,互相接触,交配而产生呈球形、扁球形等的闭囊壳,子囊有规则地在闭囊壳内成为一束,或排列成一层,或只有1个子囊。该目中白粉菌科(Erysiphaceae)最为常见。白粉菌科菌丝体无色、表生,产生吸器伸入表皮细胞中。有的白粉菌不产生吸器,以它的分枝从气孔伸入叶肉组织中,它们在叶片的表面形成一薄层菌丝体。无性生殖在分生孢子梗上产生无色、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斜方形的分生孢子,孢子单生或串生。菌丝体、孢子梗、粉孢子呈白色或灰色,故当分生孢子大量产生和脱落时,寄主表面就显出白粉病病征。分生孢子可以被风吹散,飘落在另一些叶片上,在条件适宜时菌丝发芽引起新的侵染。这种侵染在夏季可以重复多次。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下,往往周年停留在无性阶段不断繁殖。白粉菌的分生孢子可分为三种类型:拟卵孢型(Ovulariopsis)、粉孢型(Oidium)及拟粉孢型(Oidiopsis)(图2-26)。 图2-26, 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三种类型 1, 粉孢型 2, 拟卵孢型 3, 拟粉孢型 ①足细胞 ②孢子母细胞 ③分生孢子 白粉菌的分生孢子,能在湿度很低的情况下萌发,这可能是有些白粉病在很干燥的环境中仍然猖撅发生的原因之一。在温带地区,一般到夏末或秋初,白粉菌开始有性繁殖阶段,经雄器与产囊器的配合而产生子囊,子囊在闭囊壳内。闭囊壳球形,闭囊壳的外层细胞变成暗色,其表层的一些细胞发展成为附属丝。附属丝有的在闭囊壳中腰环生一圈,也有的生在顶部,它们具有不同的形状。附属丝的形状和子囊的数目是白粉菌分属的主要依据。子囊果随病叶在地面越冬,春季吸水破裂,放出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我国白粉菌共发现30多个属,其中6个属是常见的,它们为害多种园林植物(图2-27)。白粉菌属(Erysiphe)中的烟草白粉病菌(E. cichoracearum),为害凌霄、菊花、瓜叶菊等一些草木本植物,引起白粉病。球针壳属(Phyllactinia)中的桑里白粉病菌(P. corylea),为害桑、梨、柿、核桃等80多种木本植物的叶和新梢。叉丝壳属(Microsphaera)中的栎树病菌(M. alni),为害栎树、榛树、栗树等多种树木的叶片,引起白粉病。丁香上白粉菌为害叶片两面,其病原菌为(M. syringae)。钩丝壳属(Uncinula)中的葡萄白粉病菌(U. necator),为害葡萄的叶、新梢、果梗及果实。槐树白粉病菌(U. sinensis)为害槐树叶片,引起粉斑。黄栌上白粉为害较重,其病原菌是(U. verniciferae)。单丝壳属(Sphaerotheca)中的蔷薇白粉病菌(S. pannosa),为害蔷薇、桃树的叶片、茎及凤仙花等,而引起白粉病。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中的苹果白粉菌(P. leucotricha),为害苹果的叶片、幼芽及新梢。此外,日本樱花和碧桃上也会遭受白粉病的为害,其病原菌为(P. tridaclyla).根据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及附属丝的形状,可对上述6个属进行检索。1.闭囊壳内产生几个以致几十个子囊。 2.附属丝柔软成菌丝状…………………………… 白粉菌属(Erysiphe) 2.附属丝坚硬,有定型。 3.附属丝基部球形,顶端尖锐,呈针状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3.附属丝基部不呈球形。 4.附属丝顶端二叉状分枝……………… 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4.附属丝顶端卷曲成钩状…………………… 钩丝壳属(Uncinula) 1.闭囊壳内有一个子囊。 2.附属丝似菌丝状,通常不分枝……………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2.附属丝刚直,二叉状分枝………………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球壳菌目 真菌的子囊果是子囊壳(图2-28)。子囊壳有球形、半球形或瓶状的。壳壁(包被)有鲜色肉质、暗色膜质或炭质的。孔口为乳头状或长圆柱状,有缘丝或口须。子囊壳有散生和聚生的,着生在基质的表面或者部分或整个埋在子座内。子囊有圆形、棍棒形、纺锤形或圆柱形,有一层很薄或较厚的囊壁。子囊一般排列成子实层,少数是分散的。子囊之间大都有侧丝,但也有很早就消解或没有侧丝的。子囊孢子为单细胞或多细胞,无色或有色,大小差别很大。球壳目真菌一般都有很发达的分生孢子。图 2-28, 典型的子囊壳的结构①孔口 ②缘丝 ③子囊壳壁 ④子座 ⑤子囊孔口 ⑥侧丝 ⑦子囊 ⑧子囊孢子 无性世代发达,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寄生在植物上的种类,在生长季节多以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到生长后期,或在落叶中产生子囊壳。本目真菌危害植物茎、叶和果实,大多引起坏死性症状,也有少数能引起根部腐烂及丛枝、瘤肿等畸形症状。下面是几个能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代表性属。炭豆菌属(Rosellinia):子囊壳圆形,有乳头状孔口,生于基物表面,有时被一层很薄的子座包围,炭质或近革质;子囊圆柱形,有侧丝;子囊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梭形,褐色。该菌能为害多种果树林木,如白纹羽病菌(R.necatrix)是许多阔叶树根部寄生物,引起根腐。常在树木病根的表面形成白色菌索和羽毛状菌丝束。它们以菌丝体及菌核在土壤残根上越冬,以菌丝穿过土壤传染(图2-29)。图 2-29, 炭豆菌属 1,子囊壳 2,子囊、子囊孢子及侧丝 3,厚垣孢子及其形成 4,分生孢子梗束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子囊壳丛生在子座上,或半埋于子座内,深褐色,瓶形,壳壁有毛,子囊壳内不形成侧丝;子囊棍棒形,无柄,成熟后子囊壁胶化;子囊孢子长圆形,直或略弯,单细胞,无色,萌发时为双细胞。寄生,引起植物的炭疽病。如七叶树炭疽病菌(G. cingulata)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寄主很广,包括苹果、梨、葡萄、山茶、杉木、女贞等,为害叶、茎及果实。在杉木针叶上较容易产生子囊壳。该属也能危害梅花的叶片和嫩梢,引起梅花炭疽病(G. mume)(图2-30)。图 2-30, 小丛壳属 子囊壳及子囊日规壳菌属(Gnomonia):子座不发达,子囊壳黑色,瓶状,生于寄主组织中或突破寄主而外露,孔口颈部较长;子囊椭圆形或纺锤形,顶壁厚,中央有沟漕通上孔口,子囊孢子经沟漕射出;子囊孢子双列,无色,2—4个细胞。常寄生在阔叶树叶片上引起炭疽病或叶斑病。如悬铃木炭疽病菌(G. veneta)、榆树炭疽病(G. ulmea)(图2-30)。图 2-30, 日规壳属埋生在寄主组织中的子囊壳和子囊四、腔菌纲腔菌纲真菌的主要特征是子囊果是子座性质的。许多单个子囊散生在子座组织中,或者许多子囊成束或成排着生在子座的子囊腔内。这种形式的子囊果称作子囊座。子囊座形成的过程是产囊丝伸入发育中的子座组织中,随着子座和子囊的形成,子囊周围的子座组织消解成子囊腔,子囊就着生在子囊腔内(图2-35)。因此,子囊腔没有特殊的腔壁(包被)与子座组织的其它部分分开。子囊座成熟后,子囊腔顶部的细胞组织消解而形成圆形的孔,不象子囊壳那样很早就形成固定的孔口。同时,子囊之间没有侧丝,有时在子囊之间可看到与侧丝相似的丝状体,这是残余的子座组织,一般称作拟侧丝。有的子囊座只有一个子囊腔,子囊腔周围菌组织的压缩很象壳壁,表面看起来与球壳目的子囊壳差不多,有人称它为假囊壳。此外,有些子囊腔是盘状的。 腔菌纲真菌另一个特征是子囊是双囊壁的,外层较薄而没有弹性,内层则随着子囊的发育而加厚,特别是顶部更为明显。内层是有弹性的,顶部往往有缺口或通道。子囊孢子成熟后,外层破裂,内层伸长,子囊孢子就从缺口处或通道弹出。子囊的双囊壁在子囊孢子释放时更为明显。 腔菌纲分为五个目,其中与植物病害关系较大的是多腔菌目(Myriangiales)、座囊菌目(Dothideales)和格孢腔目(Pleosporales)。多腔菌目 该目真菌的特征是单个子囊散生在子座的薄壁细胞组织中,每个子座中可有许多子囊,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层次中。子囊椭圆形。子囊孢子为多格或砖格。这类真菌大都是附生物或寄生物,可以寄生在其它真菌、介壳虫以及植物的茎叶上。在热带和亚热带较多,温带常见的是多腔菌属(Myriangium)和痂囊腔菌属(Elsinoe)。重要的病原物有引起葡萄黑痘病的痂囊腔菌(E. ampelina),引起柑桔疮痂病的柑桔痂囊腔菌(E. fawcettii)等。座囊菌目 该目真菌的特征是成束的子囊着生在有许多子囊腔的垫状子囊座或很小的子囊壳状的假囊壳内,子囊之间没有拟侧丝。子囊是倒棍棒状或短圆筒状。子囊孢子一般只有一个隔膜。孔口是子座组织溶生的,或者是裂生而有缘丝的。许多座囊菌目真菌是植物叶部的寄生物,特别是在热带地区较多。在寄主枯死的黄叶上容易发现它们的有性阶段,而在生长期为害的一般是它们的分生孢子阶段。其中重要的植物病原物有球座菌属(Guignardi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亚球壳属(Sphaerulina)等,引起葡萄白腐病的葡萄球座菌(G. bidwellii)是其中常见的。格孢腔目 该目真菌的性状与座囊菌目相似,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假囊壳稍大,子囊之间有拟侧丝,子囊为圆柱状,子囊孢子一般是多格的或砖格的(也有单细胞或只有一个隔膜的)。假囊壳一般是单生的,也有聚生的,有的聚生在半埋的子座内,但是很少形成多囊腔的子囊座。格孢腔目真菌有腐生的和寄生的。寄生的大都为害植物的叶片(有的还能为害枝条和果实),一般也是在枯死的枝叶上发现它们的有性阶段。生长期为害的是它们的分生孢子阶段。黑星菌属(Venturia)中的苹果黑星菌(V. inaequalis)和梨黑星菌(V. pyrina)分别引起苹果和梨的黑腥病,是具有代表性的种。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真菌也是常见的,但它们大都是弱寄生菌。值得提出的还有核腔菌属(Pyrenophora)和旋孢腔属(Cochliobolus),它们的分生孢子阶段是为害许多禾本科植物的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真菌。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子座发达,垫状,黑色,后突破基物外露;子囊腔孔口不显著,稍有突起;子囊棍棒形,有短柄;子囊孢子8个,单胞,无色,卵圆形至椭圆形(图2-35)。该病菌大多为害树木枝干,果树枝干更易受害,在嫁接口处较易得病,引起溃疡。在晚秋时节,子囊座即在病斑上出现。如苹果干腐病菌(B. ribis)能为害苹果、梨、悬铃木的主枝和侧枝。兰花叶基腐病菌(B. sp.)为害兰花叶片,造成基腐。图2-35, 葡萄座腔菌属1,子座组织溶解形成子囊腔 2, 子囊 3, 成熟的子囊腔内子囊及似侧丝囊孢菌属(Physalospora):子囊座内有1个成数个子囊腔,子囊腔瓶状,孔口稍突出;子囊棍棒形或圆柱形;子囊孢子8个,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或淡黄色(图2-36).寄生在枝条、叶片或果实上。如冬青囊孢病菌(P. ilicella)为害冬青叶片.而梨轮纹病菌(P. piricola)主要为害梨、苹果、杏、木瓜、海棠等植物的枝干和叶片,果实也能受害。图2-36, 囊孢菌属 子囊腔及子囊球腔围属(Mycosphaerella):子囊座中有一个子囊腔,子囊腔黑色,球形或瓶形,有短乳头状孔口;子囊棍棒形;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细胞(图2-37)。如樱桃穿孔褐斑病菌(M. cerasella)寄生于樱桃的叶片上,引起具有同心圈而穿孔性的褐色斑点,直径1—5mm。鸢尾球腔菌(M. iridis)为害鸢尾叶片。 图2-37, 球腔围属1,子囊腔(示子囊及拟侧丝) 2, 子囊 3, 子囊孢子煤炱属(Capnodium):菌丝由圆形细胞联成串珠状,常并列结合成束,暗褐色,是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物,通常以介壳虫或蚜虫分泌的蜜汁为营养来源,由于表生的黑色菌丝体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使植物发生煤污病。常见的有柳煤污病菌(C. salicinum)和柑桔煤污病菌(C. citri)等(图2-38)。图 2-38, 煤炱属1,叶片受害症状 2, 病原菌菌丝 3,菌芽 4, 长型分生孢子器 5,子囊果, 6,子囊 7,分生孢子器五、盘菌纲盘菌纲真菌的子囊果是子囊盘,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地的差别很大,典型的是盘状或杯状,无柄或有柄。子实层是外露的,由排列很整齐的子囊和侧丝组成(图2-40)。有的没有侧丝;有的子囊有囊盖,子囊孢子从囊盖释放;或以唇形开裂代替囊盖,释放孢子时,裂口张开;有的子囊没有囊盖,子囊孢子从子囊的孔口或裂口释放。子囊有无囊盖是区别不同目的性状之一(图2-41)。无性繁殖可产生分生孢子,但远不如其它子囊菌那样发达。多数不产生分生孢子。盘菌纲真菌大多是腐生的,少数寄生植物。盘菌纲分为五个目,与植物病害有一定关系的是星裂菌目(Phacidiales)和柔膜菌目(Helotiales)。星裂菌目真菌的子囊果开始形成时是一个黑色的子座,圆形、盘形或裂缝形,着生在基质的表面,也有部分或整个埋在寄主组织内的。子实层上有一个由子座组织组成或子座组织与寄主组织结合组成的盾形的盖,子囊果成熟后,盖破裂而露出子实层。子囊果呈子囊盘状。星裂菌目真菌有腐生和寄生的,其中重要的植物病原物不多,主要的有引起核果叶斑病的冬齿裂菌(Coccomyces biemalis),在我国尚未发现,常见的是槭斑痣盘菌(Rhytisma acerinum)和松针散斑壳(Lophodermiumpinastri)。柔膜菌目(Helotiales) 真菌形成比较小或中等大小的有柄或无柄的子囊盘,着生在基质的表面或半埋在基质内,有的是从菌核产生的。子囊棍棒形或圆筒形,子囊无囊盖,子囊间有侧丝。柔膜孢目真菌大都是植物组织上的腐生物,很少发现在土壤或粪堆上,少数是植物的寄生物,如引起多种作物菌核病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核果褐腐病的核果链核盘菌(Monininia laxa)是其中最重要的病原物。有些能引起叶斑,如常见的引起月季黑斑病的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 rosae)和苜蓿叶斑病的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等。薄盘菌属(Cenangium):子囊盘自树皮下生出,无柄或短柄,单质,暗褐色;子囊棍棒状,内有孢子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单细胞,无色;侧丝线状或分叉。危害赤松、黑松、油松,如松枝枯病菌(C. feruginosum)夏秋之间在病死枝条上产生子囊盘,它的无性孢子在我国未曾发现(图2-31)。图 2-31, 薄盘菌属 子囊盘及子囊念珠盘菌属(Monilinia):菌丝体与寄主果实形成假菌核,子囊盘自假菌核上产生,漏斗状或杯状,有长柄。无性阶段很发达,形成丛梗孢属型分生孢子作为无性世代。在一般条件下,子囊盘很少产生。桃褐腐病菌(M. fructigena)危害桃,受害果实变为僵果,越冬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害幼果和嫩梢。该菌也能危害一些蔷薇科和杜鹃花科的果实或叶(图2-32)。图 2-32, 念珠盘菌属1, 自僵果上生出的子囊盘 2, 子囊及侧丝散斑菌属(Lophodermium):能引起松树落针病,它寄生在各种松树针叶上,是有松落针病菌(L. pinastri)为害的。其分生孢子器和子囊盘都于春季在落叶中形成(图2-33)。图 2-33, 散斑菌属1,子座及子囊盘 2,子囊及侧丝 3,松落针病病叶症状双壳属(Diplocarpon):子囊盘在枯死的叶片内形成,有时子囊盘上面具有盾状子座组织。子囊盘倒三角形,成熟后子实层全暴露。子囊长椭圆形或近乎棍棒形。子囊孢子长形,双细胞,无色。侧丝不分枝。无性阶段大多属于放线孢属(Actinonema)、盘单隔孢属(Marssonina)及虫形孢属(Entomosporium),寄生叶片,引起多种叶斑病。如蔷薇黑斑病菌(Diplocarpon rosae)为害蔷薇、月季的叶片,引起黑斑病,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叶片受害产生紫色或黑色、不规则形的病斑,幼枝和花柄也可受害,严重时引起落叶(图2-34)。松落针病和槭漆斑病虽是林木上常见病害,但在我国很少造成较大的损失。图 2-34, 双壳属子囊盘、子囊及侧丝
2023-07-25 13:26:062

菌类的营养

1 增进食欲菌类中含有的丰富的芳香物质和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食用可以促进口腔唾液腺分泌唾液,还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因此食用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菌类2 促进排便菌类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甲壳质,并且性平偏凉,入大肠经,有增强肠道滑利性的作用;也含有丰富的胶质等成分,具有滋润肠道等作用,因此吃菌类可以作用于肠道,促进排便。菌类3 降低血糖菌类中含有的各种菌菇多糖,具有降血糖,促进血液中胆固醇分解的作用,丰富的纤维素愈合甲壳质不适很好消化,可以包裹住淀粉,降低血糖的升高速度。菌类4 增强抵抗力菌菇多糖对正常人群的人体的免疫力没有提升作用,但是对于被癌细胞感染的人群,可以增强其免疫应答的能力,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菌类
2023-07-25 13:26:177

真菌de资料

我哩个擦
2023-07-25 13:26:362

菌类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食用菌”这一耳熟能详的名字,其实包含了数百种形态各异、味道不同的蔬菜,如木耳、银耳、香菇、杏鲍菇、牛肝菌等。大部分食用菌含较多核苷酸、嘌呤等鲜味物质,故而味道鲜美,适合煲汤、炖煮、炒制、涮火锅,甚至用于调味。本期,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菌类蔬菜的营养优势。  蛋白质含量高。新鲜或水发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为1%~3.5%,略高于一般蔬菜。如水发木耳蛋白质含量为1.5%,新鲜香菇蛋白质含量为2.2%。干制的食用菌因水分减少而使蛋白质比例大增,其蛋白质含量多为10%~30%。食用菌中蛋白质的质量也较高,含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其比例与人体内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较接近,因而利用度较好,营养价值高。  富含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K、维生素D、钙、钾、铁、锌和硒等。其中最为独特的是维生素D,在其他蔬菜中几乎没有。其主要功能是促进钙吸收,调节钙代谢,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近些年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与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有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食用菌含有一类具有特殊健康价值的成分——菌类多糖。菌类多糖存在于食用菌细胞壁中,被证明具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抗癌等作用。其中一些菌类多糖,如香菇多糖、木耳多糖等已被开发为药物,应用于临床。
2023-07-25 13:26:483

子囊菌亚门的下属纲

由于对各类子囊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的了解不深,各真菌学家对子囊菌的分类意见不一。按照Ainsworth(1973)的分析系统,子囊菌亚门分为6个纲,分纲的主要依据是有性阶段的特征,即是否形成子囊果及子实层、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特征等。除了虫囊菌纲,其余5个纲的真菌均与植物病害有关。
2023-07-25 13:27:051

子囊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子囊菌类的囊状器官 4 苔藓植物的孢子囊 1 拼音 zǐ náng 2 英文参考 ascus 子囊 ascus 3 子囊菌类的囊状器官 子囊指子囊菌类继其有性生殖而产生的囊状器官,通常在其中藏有8个子囊孢子。多数子囊呈圆柱状或棒状。子囊孢子常排成一列,但也有时形成椭圆形和球形的。子囊壁子囊一般为单层,但腔菌纲却为双层结侧构,从而成为分类上的指标。子囊的丝形成有的是在菌丝的菌落上进行的;也有的是在形成子囊盘、子囊壳、假囊壳之后而在其中进行的。首先,作为其第一阶段,互相对应的菌丝与菌丝,或是菌丝与小分生孢子或性孢子,或是象在火丝菌属(Pyronema)等可明显看到的从产囊器伸出的受精丝与雄器相接合。然后,雄性的核移入雌性的细胞内,但并不立即融合而形成一对。该细胞有时直接形成子囊;也有时是形成产囊丝之后再产生子囊。已知其中有以下五种类型:(1)火丝菌型:先形成产囊丝钩再形成子囊:(2)地盘菌型:由于产囊丝顶端细胞含一个核,因此,含有双核的其第二个细胞横着生出突起而形成子囊;(3)Galactinia型:产囊丝细胞不进行钩形的形成,对核愈合而形成子囊;(4)Rectasceen型:不只是产囊丝细胞,而是一连串的细胞都发生核融合,并形成子囊,故而子囊连成串球状; (5)虫囊菌属型:不形成产囊丝而通过产囊器的分裂所形成的细胞变成子囊。 4 苔藓植物的孢子囊 在藓类,特别指蒴而言;在苔类,则主要指子囊。Marchantia的子囊为直径0.5—1.0毫米左右的小球,在短的孢子囊柄(seta)的顶端产生一个。整个由包膜、外被膜和内被膜三层包裹,仅子囊稍许外露。子囊壁起源于果托(amphythecium),由一层厚膜化了的细胞构成,其中产生起源于endothecium的孢子和弹丝。
2023-07-25 13:27:181

子囊菌纲的子囊果类型

子囊果为子囊座的真菌是( 腔菌纲)。
2023-07-25 13:27:262

真菌的种类都有哪些?

①壶菌门: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壶菌门是游动细胞具有“9+2”结构的鞭毛,并能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真菌,游动孢子具有一根后生尾鞭式鞭毛。②接合菌门: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由低等的水生真菌发展到陆生种类,由游动的带鞭毛的孢囊孢子发展为不游动的孢囊孢子——静孢子或单孢孢子囊的分生孢子。③子囊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真菌中最大的类群他与担子菌被称为高等真菌,生殖菌丝细胞出现较短双核阶段,其区别于其他真菌的一个特征是产生子囊。④担子菌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一类高等真菌,构成双核亚界,包含2万多种,包括蘑菇、木耳等主要食用菌。更具体地说,担子菌门包括以下组:蘑菇,马勃,stinkhorns(鬼笔科),支架真菌,和人体致病酵母隐球菌属等等。⑤半知菌类:半知菌类(Deuteromycota)是一种已废止的生物分类,指在子囊菌u30fb担子菌的同伴之中,还未发现有性繁殖阶段而在分类学上位置不明的一种临时分类。只进行无性繁殖的菌类被称作不完全型,这一阶段被称为无性阶段。进行有性繁殖的被称为完全型,该阶段被称作有性阶段,通常有性阶段的菌类也是同时进行无性生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真菌
2023-07-25 13:27:521

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区别

2023-07-25 13:28:543

子囊菌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成哪六纲?

1.子囊菌的分类依据是:根据是否形成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结构;2.子囊菌分成以下六大纲: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盘菌纲、虫囊菌纲。子囊菌的繁殖方式:1.营养体绝大多数子囊菌的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子囊菌的营养体为单倍体。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以形成菌组织,如子座和菌核等机构。2.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许多子囊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自然界经常看到的是它们的无性态。由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在许多子囊菌的生活史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它的无性态也称为分生孢子阶段。有些高等子囊菌不产生分生孢子。关于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各种形状以及它们的发育方式,将在半知菌类菌物种叙述。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其内产生子囊孢子。
2023-07-25 13:29:241

子囊菌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成那6纲

低等的子囊菌的子囊是散生的;至于形成产囊丝的较高等的子囊菌,子囊则产生在不同类型的称作子囊果的孢子果内。根据是否形成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结构,子囊菌亚门分为六个纲,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是以下五个纲: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3911
2023-07-25 13:29:342

子囊菌亚门的概述

无性生殖发达,产生不同类型的分生孢子进行繁殖。水生或陆生。腐生在多种多样的基物上或寄生在很多种的动植物上,也有许多子囊菌可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较早的分类很少考虑地衣子囊菌的特征,而是依据非地衣子囊菌的子囊果性质、子囊特征和排列方式,本亚门下分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虫囊菌纲、盘菌纲6纲。在子囊菌亚门真菌中,有许多种类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有的种类可以引起人和畜的深部疾病。同时,也有许多种类是食品、发酵、医药等工业用菌。生活习性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on)真菌一般称作子囊菌,是一类高等真菌。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但形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的差别很大。子囊菌大都是陆生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寄生和共生,有许多是植物病原菌。腐生的子囊菌可以引起木材、食品、皮革的霉烂以及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有的可用于抗生素、有机酸、激素、维生素的生产和酿酒工业中;有的是食用菌(如羊肚菌、块菌)。少数子囊菌和藻类共生形成地衣,称为地衣型子囊菌。寄生的子囊菌除引起植物病害外,少数可寄生人、禽畜和昆虫体上。为害植物多引起根腐、茎腐、果(穗)腐、枝枯和叶斑等症状。子囊菌的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子囊菌的营养体为单倍体。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以形成菌组织,如子座和菌核等结构。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许多子囊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自然界经常看到的是它们的无性阶段。由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在许多子囊菌的生活史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它的无性阶段也称作分生孢子阶段。有些高等子囊菌不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形状变化很大,有近球形、椭圆形,蜡肠形或线形等。子囊孢子单细胞、双细胞或多细胞,颜色从无色至黑色,细胞壁表面光滑或具有条纹、瘤状突起等。子囊(ascus)是子囊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其内产生子囊孢子(ascospore),呈囊状结构。子囊大多呈圆筒形或棍棒形,少数为卵形或近球形,有的子囊有柄。一个典型的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有的子囊只有一层壁(单囊壁),而有的有两层壁(双囊壁)。在子囊成熟后了囊壁大多仍然完好,少数子囊菌的子囊壁消解。有些子囊的顶部是封闭的,没有孔口,子囊孢子释放时,子囊壁消解或破裂;有的顶部有孔口或狭缝或囊盖,子囊孢子通过子囊顶部的孔口或狭缝释放。有些子囊菌的子囊整齐地排列成一层,称为子实层,有的高低不齐,不形成子实层。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ascocarp)。有的子囊菌子囊外面没有包被,是裸生的,不形成子囊果。子囊果有4种类型: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没有固定的孔口称作闭囊壳(cleistothecium);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口,称作子囊壳(perithecium);子囊果呈盘状的称作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子囊周围不另外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内生子囊的子座称作子囊座(ascostroma)。寄生植物的子囊菌形成子囊果后,往往在病组织表面形成小黑粒或小黑点状的病征。在子囊果内除了子囊外,许多子囊菌的子囊果内还包含有一至几种不孕丝状体。这些丝状体有的在子囊形成后消解,有的仍然保存
2023-07-25 13:29:411

子囊菌门的介绍

子囊菌门菌物由于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故称为子囊菌,是一类高等菌物。各类群在形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子囊菌大都陆生,营养方式有腐生、寄生和共生。腐生的子囊菌可以引起木材、食品、布匹和皮革的霉烂以及动植物残体的分解。
2023-07-25 13:29:541

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以及二者的异同点

子囊菌的生活史:菌丝即孢子体上产生精囊和卵囊,其中卵囊又叫做产囊体,产囊体的顶端产生受精丝,质配后产生无数管状的产囊丝,产囊丝生成产囊丝钩,分为钩头(即子囊母细胞),钩尖,钩柄三部分。子囊母细胞中的(+)(—)核进行核配,形成双向的合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向的核,再经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形成八个单核的子囊孢子,不育的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的侧丝,孢子落地萌发形成孢子体 担子菌的生活史:最简单的孢子体为初生菌丝体,出生菌丝接合形成次生菌丝体,此时未发生核配。次生菌丝体经过锁状联合(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三生菌丝体既担子果,担子果上产生担孢子,有担孢子产生担子,担子落地萌发产生初生菌丝体。
2023-07-25 13:30:081

子囊菌的繁殖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许多子囊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自然界经常看到的是它们的无性态。由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在许多子囊菌的生活史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它的无性态也称为分生孢子阶段。有些高等子囊菌不产生分生孢子。关于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各种形状以及它们的发育方式,将在半知菌类菌物种叙述。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其内产生子囊孢子。
2023-07-25 13:30:171

1、分述高等子囊菌和担子菌有性生殖过程。 2、归纳总结高等子囊菌和担子菌有性生殖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子囊菌和担子菌有性生殖过程:1.1子囊菌:菌丝即孢子体上产生精囊和卵囊,其中卵囊又叫做产囊体,产囊体的顶端产生受精丝,质配后产生无数管状的产囊丝,产囊丝生成产囊丝钩,分为钩头(即子囊母细胞),钩尖,钩柄三部分。子囊母细胞中的(+)(—)核进行核配,形成双向的合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向的核,再经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形成八个单核的子囊孢子,不育的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的侧丝,孢子落地萌发形成孢子体1.2担子菌:最简单的孢子体为初生菌丝体,出生菌丝接合形成次生菌丝体,此时未发生核配。次生菌丝体经过锁状联合(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三生菌丝体既担子果,担子果上产生担孢子,有担孢子产生担子,担子落地萌发产生初生菌丝体。2.子囊菌和担子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相同和不同点2.1相同点:a.担子菌的双核菌丝(此生菌丝)与子囊菌的产囊菌丝来源相同,都是经过有性结合后产生的双核体b.整个过程都可以可分为质配(plasmogamy)、核配(karyogamy)和减数分裂(meiosis)三个阶段。 2.2不同点:a.子囊菌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囊和产囊体,担子菌有性生殖不产生特殊的生殖器官b.子囊菌的钩状联合最终能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的锁状联合只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以此产生大量的次生菌丝。c.子囊菌孢子经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子,担子菌的双核进行核配后,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的核,核要流入担子顶端的小梗才能形成单倍的担孢子。d.子囊菌属于内生孢子,担子菌属于外生孢子。
2023-07-25 13:30:321

子囊菌在有性生殖阶段产生的子实体有:()

子囊菌在有性生殖阶段产生的子实体有:() A.子囊壳 B.闭囊壳 C.子囊盘 D.闭囊盘 E.子囊杯 正确答案:ABC
2023-07-25 13:30:391

以火菌丝为例,概述子囊果形成过程。

子囊菌的生活史:菌丝即孢子体上产生精囊和卵囊,其中卵囊又叫做产囊体,产囊体的顶端产生受精丝,质配后产生无数管状的产囊丝,产囊丝生成产囊丝钩,分为钩头(即子囊母细胞),钩尖,钩柄三部分。子囊母细胞中的(+)(—)核进行核配,形成双向的合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向的核,再经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形成八个单核的子囊孢子,不育的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的侧丝,孢子落地萌发形成孢子体担子菌的生活史:最简单的孢子体为初生菌丝体,出生菌丝接合形成次生菌丝体,此时未发生核配。次生菌丝体经过锁状联合(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三生菌丝体既担子果,担子果上产生担孢子,有担孢子产生担子,担子落地萌发产生初生菌丝体。子囊果 ascocarp 为子囊菌类产生子囊的子实体。原子囊菌纲(半子囊菌纲)虽不形成子实体,但腔菌纲则形成假囊壳。
2023-07-25 13:30:481

编制子囊菌亚门分纲检索表

【答案】:1 子囊果和产囊丝缺;菌体由菌丝或酵母状细胞构成………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1" 子囊果和产囊丝有;菌体由菌丝构成………………………………………22 子囊双膜,发生在子囊座内…………………………………*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2" 子囊单膜(单层壁);如为双层壁,子囊果为子囊盘………………………………………33 子囊散生在没有孔口的闭囊壳内;子囊壁易消失;子囊孢子无隔膜…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3" 子囊整齐地排列在子囊果的基部或周围的果壁上;子囊壁除少数外不消失……………44 节肢动物上的外寄生菌;菌体不发达;子囊生在子囊壳内………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4" 不是节肢动物上的外寄生菌…………………………………………………………………55 子囊生在有孔口的子囊壳内,或生在无孔口的闭囊壳内…………*核菌纲(Pyrenomycetes)5" 子囊着生在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内,或者发生在一个变态的在子囊盘表面;子囊盘常常是大型的……………………………………………………………*盘菌纲(Discomycetes)
2023-07-25 13:31:171

子囊菌亚门的介绍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真菌门中最大的一亚门。该亚门与担子菌亚门因结构复杂,合称高等真菌。主要特征是营养体除极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如酵母菌)外,均为有隔菌丝构成的菌丝体。细胞壁由几丁质构成。有性过程中形成子囊,是子囊菌有性过程中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在子囊中产生具有一定数目(多为8个,有的为4个、16个或其他数目)的子囊孢子。
2023-07-25 13:31:251

以火菌丝为例,概述子囊果形成过程

子囊菌的生活史:菌丝即孢子体上产生精囊和卵囊,其中卵囊又叫做产囊体,产囊体的顶端产生受精丝,质配后产生无数管状的产囊丝,产囊丝生成产囊丝钩,分为钩头(即子囊母细胞),钩尖,钩柄三部分。子囊母细胞中的(+)(—)核进行核配,形成双向的合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向的核,再经有丝分裂产生八个核,形成八个单核的子囊孢子,不育的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的侧丝,孢子落地萌发形成孢子体担子菌的生活史:最简单的孢子体为初生菌丝体,出生菌丝接合形成次生菌丝体,此时未发生核配。次生菌丝体经过锁状联合(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三生菌丝体既担子果,担子果上产生担孢子,有担孢子产生担子,担子落地萌发产生初生菌丝体。
2023-07-25 13:31:401

真菌是细菌吗?

不是
2023-07-25 13:3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