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成矿预测小结及远景评价

2023-07-26 12:54:10
猫帽

扬子地台西缘地质构造复杂,喜马拉雅期火山 - 次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北西、北东、南北向深大断裂纵贯全区,为铜、金等金属矿产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通过深入研究,根据已发现的一大批铜、钼、金、铅、银矿床 ( 点) 和矿化异常,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分析成矿条件,对找矿前景作出了估价,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金铜多金属成矿预测范围,南起金平,北至宁蒗,南北长600km,东自姚安、南华,西至巍山、剑川,东西宽约 200km,预测全区找矿远景可望找到大型金矿 3 个 ( 姚安、北衙、马厂箐) ,大型铜矿 2 个 ( 腊梅 - 白马苴,马厂箐 - 小龙潭) ,大型银矿、铅矿 1 个 ( 姚安) 及一批中小型矿床。

主要成矿预测区集中于南北向宾川 - 程海断裂与北西向哀牢山 - 红河断裂交汇地段,为扬子准地台与盐源 - 丽江台缘裂陷的结合部位,范围 22100km2。将此地段列为 “十二五”期间重点普查找矿区带,全面部署,突出重点,加强研究,综合找矿,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对头,通过进一步深入工作,将会取得可喜成果。

一、成矿预测小结

整个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成矿带在研究区共分 5 个成矿集中区、28 个成矿预测区、两个预测级别,全区预测主要矿种远景资源量合计为: 铜 900 × 104t,钼 85 × 104t,金780t,银 5100t,钨 5 × 104t,铅 410 × 104t,锌 25 × 104t,伴生铁矿石 4. 7 × 108t ( 表 6 - 17) 。其中宁蒗 - 祥云成矿带共计预测远景资源分别为: 铜 720 × 104t,钼 60 × 104t,金 570t,银 2500t,钨 5 ×104t,铅 220 × 104t,锌 10 × 104t,伴生铁矿石 2. 7 × 108t; 姚安 - 南华成矿带预测的各矿种远景资源量分别为: 铅 170 × 104t,银 2600t,金 40t,铜 80 × 104t,钼5 × 104t,铁矿石 2 × 108t; 元阳 - 金平成矿带预测的各矿种远景资源量分别为: 铜 100 ×104t,钼 20 × 104t,金 170t,铅 20 × 104t,锌 15 × 104t。

1) Ⅰ级预测区共 21 个,主要分布于姚安老街子矿化集中区、鹤庆北衙矿化集中区、祥云马厂箐矿化集中区、金平铜厂矿化集中区。各Ⅰ级预测分矿种的预测总量为 ( 表 6 -18) : 铜 740 × 104t,钼 72 × 104t,钨 5 × 104t,金 720t,银 4000t,铅 290 × 104t,锌 25 ×104t,铁矿石 2. 7 × 108t。

2) Ⅱ级预测区共 7 个,即华坪腊姑河地区的他拉母 - 他拉佐和腊姑河 - 元宝山 - 白姑河、宁蒗白牛厂及罗卜地、南华腊梅、石冠山、元阳哈播。各Ⅱ级预测分矿种的预测总量为 ( 表 6 -12) : 铜 160 × 104t,钼 13 × 104t,金 60t,银 1100t,铅 120 × 104t,铁矿石2 × 108t。

从上述分级别、分矿种的预测统计看,Ⅰ级预测区可作为找矿靶区,以找铅、银、金为主,其中银、铅的找矿方向主要为姚安矿区,其次为北衙区。金的找矿方向主要为北衙矿区,次为姚安及马厂箐,金平 - 元阳地区有一定的找矿前景,整个Ⅰ级区都可列为普查区。Ⅱ级预测区以铜、钼为主,次为金、银、铅,重点是腊梅、石冠山,应列为预查 - 普查找矿靶区。

表 6 -17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铜多金属矿带成矿预测Table 6 - 17 The summarized potential resources for the alkaline-enriched porphyry copper and poly-metals deposit in the west Yangtze craton

续表

注: 表中引用的已探明储量数据据截止于 2007 年底 《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

表 6 -18 研究区各级别预测区内按矿种划分的预测储量Table 6 - 18 The potential ore resources by mineral commodity in the exploration targets Class Ⅰ in the west Yunnan

二、铜矿远景及找矿方向

扬子地台富碱斑岩体主要沿哀牢山 - 程海 - 箐河深大断裂两侧分布,距扬子地台边缘约 20km,构造环境处于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带,北西、北东、南北向深断裂及其配套断裂构造发育,构成由上地幔至地壳上部的贯通系统,此断裂带具活动的长期性和继承性,为斑岩的侵入成岩和成矿物质、热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和沉淀场所。本区基底为巨厚的优地槽火山碎屑沉积,有较高的铜元素丰度并赋存大型变质岩型铜矿,盖层有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发育中酸性、基性火山岩; 侏罗 - 白垩系红层中有广泛分布的含铜砂岩,含矿地层铜源丰富。斑岩体大面积矿化蚀变显示成矿热流体中成矿物质供应充足和运移途径稳定等,均表明成矿条件有利,已取得的丰富实际材料表明,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是一个找矿前景很好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多数岩体铜矿化较强,岩体蚀变及化探铜异常规模较大,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鉴于本区斑岩铜矿化范围虽很广泛,但品位偏低,多数岩体矿化仍达不到工业要求,需进一步探索矿化的富集部位,尤其是在岩体形态变化、蚀变强烈、构造裂隙发育部位寻找工业矿体,在成矿有利部位研究和寻找埋藏深度不大的隐伏或半隐伏矿床影像特征。

马厂箐 - 笔架山勘查区处于北北西向洱海大断裂与南北 - 北东向宾川大断裂交叉复合部位,区内发育喜马拉雅期多期次斑岩和大面积的 Cu、Mo、Au、Pb、Zn 多元素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遥感影像显示,勘查区存在隐伏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并发育岩浆热流环结链影像特征。

马厂箐铜钼矿床分布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接触带,已探明马厂箐中型铜钼矿床和金厂箐中型金矿床,并发育有多个金矿点、金矿化点。该含矿岩体出露面积 1. 30km2,全岩铜钼矿化,平均含 Cu 0. 0912%,Mo 0. 047%,铜矿化富集于岩体边缘矽卡岩化长英质角岩带中,蚀变范围长 2000m,宽 200m,铜钼远景可达大型。磁异常显示马厂箐矿段外围有进一步寻找铜钼矿的空间。马厂箐东北部的乱硐山 - 打鹰岩地段深部、马厂箐南西部吉祥庄 - 笔架山一带的金矿体没有坑道和钻探工程控制,多数异常未作评价。除马厂箐斑岩铜钼矿床进行过勘探外,其他多为概查,勘探程度总体偏低。推测马厂箐 - 笔架山勘查区具有寻找中 - 大型铜钼矿床和中 - 大型金矿床的潜力。

宾川小龙潭矿区出露 10 个小斑岩体,累计面积 4. 0km2,以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为主,岩体蚀变由内向外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及角岩化,岩体微量元素丰度为 Cu ( 655 ~ 53) × 10- 6、Mo ( 60 ~ 80) × 10- 6,地表工程揭露 5 个矿体,平均含铜0. 492% ,估算铜储量 17899t,伴生金最高 0. 59g / t,平均 0. 153g / t,深部工程 ZK2502 孔样长合计 185. 27m,平均含铜 0. 264%,结合铜原生晕异常 ( Cu > 150 × 10- 6) 范围长1900m,宽 350 ~ 500m,面积约 0. 8km2。小龙潭勘查区处于剩余布格重力异常零等值线附近,以及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发育喜马拉雅期多期次富碱斑岩及环形构造。各类斑岩成矿元素丰度值较高,与同类岩石比较,Cu、Mo、Pb、Zn、Ag 一般高出数倍至十余倍。岩体热液蚀变普遍,具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特征。勘查区有 Cu、Mo、Pb、Zn、Ag 多元素组合异常,异常规模大,元素分带明显。小龙潭矿区以铜、钼矿化为主,伴有金矿化。矿化类型有斑岩型及热液脉型,并以斑岩型为主。业已探获333 + 3341铜金属量 17899t,铜平均品位 0. 30% 。部分钻孔所揭露的矿体厚度较大,铅垂厚度可达223. 62m。除石英二长斑岩含矿外,花岗斑岩也含矿。化探成果显示矿区南段存在完整的 Pb、Zn、Ag 异常,结合物探资料推测矿区南段存在隐伏岩体。目前的工程揭示深度较浅,异常验证不完满。推测小龙潭勘查区具中 - 大型斑岩型铜 ( 钼) 矿找矿前景。

白牛厂 - 罗卜地勘查区内有白牛厂小型金矿床、罗卜地小型斑岩型铜矿床及若干铅锌矿点和铜矿点,并存在大面积的水系沉积物铜异常及铅矿物重砂异常。此外,在勘查区北北东侧有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勘查区内遥感影像显示,岩浆环、岩浆热流环呈环结链状分布于宁蒗眼球状构造环块东侧多组构造交汇部位,环结链受南北向及东西向构造控制明显,环结处于交汇部位。围岩岩性对铜、金矿床成矿有利,二叠系黑泥哨组、西漂落组和杨家坪组含大量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可以为成矿提供铜、金等成矿物质。区内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发育,岩体剥蚀程度浅,矿化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较少,预示深部有可能赋存工业矿体。总之,白牛厂 - 罗卜地勘查区具有寻找中型斑岩型铜 ( 钼) 矿床和与斑岩有关的中型热液型金矿床的潜力。

姚安成矿区内腊梅矿段含铜磁铁矿床,平均含铜 0. 154% ~ 0. 428%,按铁矿石储量估算伴生铜 14742t,与成矿有关的火山 - 次火山杂岩体出露范围长 4km,宽 2 ~3km,中部黑云母正长石英斑岩接触带具钾化、青磐岩化 - 碳酸盐化,沿接触带铜异常面积1. 14km2,平均铜品位 0. 27%,估算铜储量 61000t; 铅异常面积 1. 7km2,平均品位1. 23% ,估算铅含量 124900t、银 102t。石英正长斑岩体内有 3 个钻孔见铜矿化: ZK9909孔深 256. 13m,全孔铜品位 0. 1972%,其中工业品位 0. 307%,厚 16. 4m; ZK1507 孔深228. 90m,全孔平均含 Cu 0. 164% ,其中高品位 Cu 为 0. 428% ,厚 1. 2m; CK613 孔见铜矿化 12 段,累计厚 50. 17m,平均含 Cu 0. 114%。以上 3 个钻孔全岩铜平均品位 0. 16%,见矿厚度平均178m,结合 Cu 异常面积为1. 14km2,按0. 7 系数估算全岩铜金属量为 56. 8 ×104t,预测铜资源量 20 万 t 应无悬念,同时还伴生有铅、银、铁矿资源量。

此外,姚安白马苴、南华石冠山、洱源马头湾及金平铜厂等均有铜的矿化和异常,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并预测了远景储量,有望探明一个中 - 大型斑岩型铜 ( 钼) 矿床。铜矿为我国紧缺矿种,预测区交通条件较好,斑岩型铜钼矿通常属易选冶的矿石类型,因此,本勘查区资源开发前景较好。

三、金矿远景与找矿方向

扬子地台西缘与喜马拉雅期碱性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金矿化十分普遍,近年来已在马厂箐、北衙、姚安等地金银找矿有重大突破,探明一批小型金矿床,各成矿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现了金矿点或金矿化信息。

姚安干沟矿段已控制金矿脉 11 条,为含金正长斑岩和煌斑岩脉,金品位 1. 30 ~44g/t,平均 4. 37g/t,初步探明 C + D + E 级金储量 3078kg,姚安整个矿区金原生晕异常以 10 ×10- 9为下限值圈定 6 个金异常,总面积 3. 79km2,高值异常 ( Au >100 ×10- 9) 沿岩体外接触带受构造裂隙控制呈东西向展布,异常面积为干沟金矿的 10 倍,可作为直接评价标志,估计远景可达大型。

北衙矿区红泥塘、万硐山、笔架山金矿详查探明 C + D + E 级表内金储量 6083kg,平均品位 5. 92g/t,表外金储量 2080kg,平均品位 1. 74g/t,表内外储量合计 8163kg,矿石为含金褐铁矿,伴生 Ag、Cu、Pb,全区已圈定金银矿脉数十条,均产于正长斑岩体接触带零米至数十米范围内,金矿化规模受岩体形态控制,岩体形态复杂,规模相对稍大,多期次重叠部位则矿化愈强。储量计算范围内已控制金矿体 9 个,远景尚可扩大。

赋存于古近系丽江组底部砾岩中的古砂矿,经工程已控制面积 0. 11km2,平均品位1. 51g / t,平均厚 5. 84m,计算 E 级砂金储量 2330kg,据 1∶ 5 万北衙分散流异常图,全区金异常分布很广,按 12 ×10- 9圈定大小异常 38 处,共计面积 30. 96km2,以此预测古砂矿潜在金远景储量 20t。

马厂箐铜钼金属矿床,包括马厂箐、金厂箐、乱硐山、人头箐等矿段,全区已探明金储量9345. 15kg,其中原生金6923. 3kg,伴生金1940kg,砂金481. 85kg,金矿远景可达大型,矿床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 ( 金厂箐) ,其次为石英脉型,含金岩体为喜马拉雅期二长斑岩、辉绿岩脉、煌斑岩脉,岩体平均 Au 含量为 ( 0 ~ 11) × 10- 9,Ag 为 ( 0. 12 ~0. 45) × 10- 9,晚期辉绿岩中 Au 为 ( 40 ~ 50) × 10- 9、Ag 为 ( 0. 2 ~ 0. 38) × 10- 9,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白云石化、硅化,含矿围岩为下奥陶统炭泥质粉砂岩,含金丰度值高达 56. 5 ×10- 9,是金矿化的有利层位。

金平铜厂 - 长安冲铜钼矿床赋存于石英正长斑岩接触带,铜矿体中伴生金 0. 06 ~0. 35g / t,平均 0. 22g / t,估计伴生金储量 0. 79t,远景资源量 2. 0t。

矿区外围大塘子 - 银厂坪地区 1∶ 2. 5 万化探次生晕扫面圈出 3 个金属异常: 三棵树 -大塘子 Cu、Au 异常,银厂坪 Au、Pb、Zn、Ag 异常和老寨 Pb、Zn、Ag、Au 异常; 异常面积合计7. 8km2,金异常值 ( 90 ~171) ×10- 9,平均28 ×10- 9,异常区内经检查多处发现原生金矿; 石庄金矿点单工程控制含金破碎带宽 1 ~2. 5m,打块样含 Au 1. 16g/t; 银厂坪含金破碎带宽 1. 75m,平均含 Au 9. 64g/t,含 Ag 661. 6g/t; 3 个异常区预测金储量5. 18t ( E + F 级) 。区内第四系冲积层中亦发现砂金矿,已探获干沟冲砂金储量 214kg,块段平均品位 0. 205 ~1. 916g/t。

金平铜厂外围地区是近年来金矿找矿新区,根据已有资料预测远景金的金属储量( 包括原生金、伴生金及砂金在内) 大于 150t。

经调查西部铜厂的营盘山辉绿岩脉含 Au 0. 13 ~0. 95g/t,南部闪长岩脉含 Au 0. 11 ~0. 2g / t,煌斑岩脉局部含金 0. 17 ~ 0. 64g / t,既是金的矿源岩,局部尚可形成工业矿体,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其他成矿区如元阳哈播、宾川小龙潭、剑川桃花、巍山莲花山等地均发现与喜马拉雅期碱性岩有关的金矿点。综合上述分析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金矿具有广泛的找矿前景,全带预测金远景储量及潜在找矿远景规模在 780 吨以上。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国内外均已找到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如巴布亚新几内亚 Li-hir 矿床金储量达 500t,国外与碱性岩有关的金属矿床主要与中、新生代的碱性岩浆侵入或喷发活动有关,扬子地台西缘则是新生代阿尔卑斯期 - 喜马拉雅期火山 - 岩浆活动的一部分。赋存有金矿的碱性岩与国外大型超大型矿床亦十分类似,具金矿化的岩石主要为花岗质碱性岩、碱性煌斑岩、辉绿岩等,碱性岩含金量大于 10 × 10- 9,围岩为富金的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粗面岩、凝灰岩及碎屑碳酸盐岩,岩体侵入深度多为中浅成 ( <5km) 或喷出地表,常有同源演化分异的脉岩共生,岩体内接触带发育钾化带等,因此对该区碱性岩中金矿的找矿评价十分有利,应引起高度重视。

附图1 宁蒗-祥云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区地质、地球化学及遥感解译综合对比图Attached map No.1 Comprehensive map of geochemistry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in the Linglang-Xiangtyun porphyry copper and poly-metals mineralization district

附图 2 金厂铜厂 - 元阳哈播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区地质、地球化学及遥感解译综合对比图Attached Fig. 2 Comprehensive map of geology,geochemistry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in the Tongchang,Jinping and Habo,Yuanyang porphyry copper and poly - metals mineralization district

铜箐河普洱茶属于哪里

铜箐河普洱茶产地位于中国云南省,属于普洱茶的一种。普洱茶是中国传统的发酵茶类,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历史文化而闻名。铜箐河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海拔高度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得其产出的普洱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铜箐河普洱茶以其浓厚的香气、深厚的口感和醇厚的回甘而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2023-07-25 23:08:181

铜箐河那年火起来

2020年。根据云南普洱茶网查询可知,铜箐河属于易武茶区,是易武茶的新贵,从2020年开始,近两年来火热程度势如破竹,一路赶超了很多茶区的古树茶,甚至有赶超薄荷塘的趋势。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妙的普洱多在密林深处。
2023-07-25 23:08:251

濮聘号铜箐河白茶怎么样

濮聘号铜箐河白茶好喝。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濮聘号铜箐河白茶汤水金黄透亮,花香馥郁悠扬,口感饱满醇厚,回甘生津迅猛而强久,是易武茶区非常珍贵的茶品。
2023-07-25 23:08:341

铜箐河和蟒蛇箐哪个好

蟒蛇箐。蟒蛇箐属于易武茶区,具有易武茶香扬水柔的基本特征,其茶肥厚细长,显毫,干带有淡香,汤水含香,汤质厚滑饱满,胶质感明显,水路细腻,喉韵深明,清凉之感显著,汤质稳定,茶气强烈,有森林清香,滋味清甜,铜箐河在各方面对比都较差。
2023-07-25 23:08:401

同庆河属于哪个山头

铜箐河古树茶靠近古六大茶山易武茶山,自古以来,普洱茶就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後的说法。 铜箐河,行政管辖上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瑶区瑶族自治乡,铜箐河古茶园,虽然行政上是不属于易武乡的,但因为离易武确实很近,交通不方便,信息不流畅,所以划归为是易武茶。
2023-07-25 23:08:481

铜箐河普洱茶真假

鉴别铜箐河普洱茶的好坏,主要依据嫩度、色泽、匀度、舒展度四点判断。手指捏铜箐河普洱茶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开的表示叶质老,质量好的铜箐河普洱茶茶叶在开水冲泡后,叶片会十分平整;而质量差的铜箐河普洱茶,只能部分展开,且看起来皱巴巴的,不平整,好的铜箐河普洱茶叶底鲜活,汤色醇厚透亮。
2023-07-25 23:08:541

易门县观音寺深秋送温暖行之红铜箐

易门县观音寺如戒法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19年10月7日带领四众弟子到红铜箐送温暖。红铜箐离城区相对较远,所以通往红铜箐之路并非铺装大道。这样也给麻风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居住环境。出行上的不便利给想出去的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也让想进去的人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是当时选择红铜箐作为麻风患者疗养地的原因。 如戒法师一行人的到来给麻风患者带来了欢声笑语,老人们心里乐开了花,这也让平时静悄悄的红铜箐瞬间热闹了起来,活力满满。 如戒法师一行人给麻风患者精心准备了面食、糖食、水果、大米、暖冬礼包衣服裤子鞋以及念佛珠等等。 如戒法师亲切问候各位麻风患者,和他们深切交谈。 如戒法师亲自把暖心大礼包一一送到每位麻风患者手中。 暖心大礼包分发结束,如戒法师又给他们说了现在国家政策很好,党和人民都很关心他们,让他们安心疗养。有困难有问题,国家和社会爱心人士都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这让平时很少人去的红铜箐麻风疗养院瞬间充满了暖流,老人们心里乐开花。本次送温暖活动圆满结束,如戒法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善心善行能唤起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带去温暖,让整个社会爱心满满。
2023-07-25 23:09:011

易武百花潭古树茶分一类和二类吗

分。易武百花潭古树茶,是分一类和二类的,百花潭,隶属于易武普洱茶名优产区铜箐河,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瑶区瑶族自治乡,地处铜箐河、布龙河、金厂河三条河流交汇的中心。
2023-07-25 23:09:211

凉水箐属于易武吗

属于。凉水箐古树白茶,隶属于易武普洱茶名优产区铜箐河,所以凉水箐属于易武。易武普洱茶是产于云南易武的一种茶叶,俗话说,班章王,易武后。
2023-07-25 23:09:271

蟒蛇箐古树茶的特点

蟒蛇箐古树茶的特点:条索细长,茶汤黄绿清澈,茶气足,野性足,水路细腻,花香馥郁,口感饱满,甜度高。蟒蛇箐古树茶的干茶条索细长,显毫,冲泡后汤色黄绿鲜亮,清澈透明,茶气很足,野性十足,山野气韵强烈,但水路细腻柔软,花香馥郁,汤水含香,口感厚滑饱满,轻微苦涩,回甘生津迅猛,甜度高。冲泡蟒蛇箐古树茶,建议选择甘甜清冽的山泉水或者纯净水,往盖碗中投茶7-8g左右,茶水比1:20-30,注入90-100度热水后,浸泡5-10秒便可饮用。蟒蛇箐古树茶位于西双版纳州的苗旧寨,由于距离易武很近,直线距离仅有30公里,所以虽然行政上不属于易武乡,但蟒蛇箐古树茶被习惯地叫作易武蟒蛇箐。生长环境瑶区乡北面群山环绕,最高海拨1682米,常年气温19℃左右。古茶园与原始丛林混生,植被茂密,土地肥沃,生态环境好,蟒蛇箐近两年被小众茶友追捧,因为这里有高杆。蟒蛇箐的高杆古树,据了解总共有37颗。和铜箐河高杆、天门山高杆一样,蟒蛇箐高杆树龄大,茶树很高,叶片肥厚很长,梗也长。其茶茶汤厚滑饱满,有胶质感,野性足,喉韵很深,尾水喉咙还有丝丝清凉感,很舒服。其次,蟒蛇箐高杆古树的茶气更足,厚度更好。一般前几泡,茶气就立马体现出来。
2023-07-25 23:09:361

在普洱茶没有金厂河这个名字?

普洱茶近些年炒的比较火,茶厂也是琳琅满目,只是勐海县的茶厂就多达几百家,这些还没有算上广东等外地的茶厂,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上信息网查询一下
2023-07-25 23:09:531

富钾碱性岩体的形成演化及其对铜成矿的制约——以马厂箐铜矿为例

(一)地质背景马厂箐含铜钼矿的斑岩体位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中部,扬子地台西侧,红河大断裂东缘,出露面积1.36km2。岩体侵入于下奥陶统细碎屑岩和泥盆系灰岩中,岩体主体可分为两期:早期为角闪正长岩,主要由钾长石、角闪石、微量斜长石及石英组成;晚期为花岗斑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石英组成。马厂箐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主要分布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矿化呈块状、脉状及细脉浸染状,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下奥陶统角岩矽卡岩中,主要矿石矿物有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及石榴子石等。蚀变主要有硅化、钾化、钠长石化及绢云母化等。(二)分析方法1.锆石ELA-ICP-MS定年及Ce4+/Ce3+分析锆石ELA-ICP-MS定年及数据分析方法见前述,锆石Ce4+/Ce3+比值通过测定锆石及岩石稀土元素含量来求得。为了排除锆石中磷灰石包体及其他地质事件对锆石Ce4+/Ce3+比值影响,只计算具有有效锆石年龄的Ce4+/Ce3+比值。2.全岩微量元素ELA-ICP-MS分析岩石粉末加温至1250℃,淬火制成均质玻璃,把玻璃碎片装入环氧树脂中并磨光。微量元素ELA-ICP-MS分析和锆石的分析相似,主要差异是,玻璃样品激光熔样直径是103μm,每个测试点时间为90s,前30s关闭激光,后60s打开激光。岩石样品微量元素含量通过测定计数对样品CaO含量校正获得。岩石主元素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用湿化学法分析。(三)结果马厂箐含矿岩体角闪正长岩及花岗斑岩中锆石的U-Th-Pb年龄测定结果见图2-13。锆石Ce4+/Ce3+值见表2-6。图2-13 马厂箐含矿斑岩杂岩体锆石年龄图Fig.2-13 Concordia plots(a)and probability plots(b)showing the zircon ELA-ICP-MS U-Th-Pb analyses from the Machangqing complex表2-6 马厂箐岩体锆石Ce4+/Ce3+比值表 Table2-6 Ce4+/Ce3+ratios of the zircon grains from the Machangqing intrusions岩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见表2-7和图2-14。岩石富碱低钛。早期角闪正长岩SiO2=62.03%~67.56%,(CaO+ MgO)=3.62%~6.46%,(K2O+Na2O)=7.98%~11.5%。晚期花岗斑岩SiO2=67.80%~70.41%,(CaO+MgO)=0.51%~3.62%,(K2O+Na2O)=8.61%~8.99%。表2-7 马厂箐岩体主量及微量元素组成 Table2-7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the Machangqing intrusions注:主量元素单位为wB/%,微量元素为10-6;Gp为花岗斑岩,Smp为正长二长斑岩。图2-14 马厂箐岩体主量(a)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b)图Fig.2-14 Plot of of SiO2vs CaO+MgO(a)and meteorite-normalized rare earth element diagram(b)for the the Machangqing complex
2023-07-25 23:10:011

铜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最近,云南地勘局在滇东北鲁甸县的闹鹰岩和大地玄武岩铜矿区、昭通的苏家箐和官家沟玄武岩铜矿区施工了13个钻孔,其中以大地(5个钻孔)和苏家箐铜矿区(4个钻孔)为主(图3-4、3-5)。通过对钻孔岩心的观察,发现主要的矿化蚀变具有如下空间分带:1.沥青主要见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的下段(P2β41),第三岩性段(P2β3)仅在苏家箐矿区SJQ01钻孔的岩心中有发现。沥青沿角砾状玄武岩中的裂隙分布或充填于杏仁玄武岩的气孔中。2.自然铜产出位置与沥青类似,主要见于第四岩性段的下段(P2β41),但在第四岩性段上段(P2β42)的底部也常常有自然铜产出,也就是说自然铜的分布位置多与沥青一致或略高于沥青的位置。自然铜多沿沥青的裂隙呈片状分布,也见其沿角砾状玄武岩中的裂隙分布及充填于杏仁玄武岩的气孔中。图3-4 大地玄武岩铜矿区钻孔柱状图及矿化蚀变分布3.辉铜矿辉铜矿主要见于大地铜矿区的DD01和DD02钻孔、苏家箐铜矿区的SJQ01钻孔中。从图3-4、3-5可见,辉铜矿的分布位置偏低,主要见于第三岩性段(P2β3)的上部,少量见于第四岩性段下段(P2β41)的中下部,其分布位置与沥青基本上不重合。由于这一原因及钻孔设计主要探测第四岩性段的下段(P2β41)的缘故,因此能见到辉铜矿的钻孔并不多。4.沸石沸石的分布范围稍大,除主要发育于第四岩性段下段(P2β41)中外,也见于第三岩性段(P2β3)的中上部。也就是说,其分布范围部分涵盖了沥青和辉铜矿的分布范围。总之,玄武岩铜矿中上述四种主要矿化蚀变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带性,虽然有重叠,但位置由高到低大致可以看出有自然铜、沥青、(沸石)、辉铜矿的垂直分带。图3-5 苏家箐玄武岩铜矿区钻孔柱状图及矿化蚀变分布
2023-07-25 23:10:091

在合成酞箐铜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从图中看N有两种价键形式存在的,一种是—N=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N为平面三角形构型,推断杂化类型为sp2;另一种是—NH—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N为三角锥构型,推断杂化类型为sp3.Cu的电子有29个,排列下来为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之所以不排成3d9 4s2是因为那样可以保证3d轨道全满,4s轨道半满,复合洪特规则).价电子就是外层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也就是3d10 4s1.
2023-07-25 23:10:161

前寒武纪镍矿床

(一)成矿时代前寒武纪是镍成矿作用最重要时期,该时期产出的镍矿占世界镍矿储量的60%,其中太古宙的占19%,元古宙的占41%,我国前寒武镍矿占我国镍矿储量的64%,且均形成于元古宙(图2-22)。我国已发现的前寒武纪镍矿床主要有吉林赤柏松,同位素年龄:2242Ma(K-Ar法,傅德彬,1988);甘肃金川(或白家嘴子),其同位素年龄:827±8Ma(SHRIMP 锆石 U-Pb 法,李献华等,2004)、911Ma(硫化物Re-Os等时线,卢纪仁,1993)、约1508Ma(Sm-Nd等时线,汤中立,1995,1992);四川冷水箐,同位素年龄:1031Ma(K-Ar 等时线,袁海华,1981)及广西大坡岭,同位素年龄:982Ma(块状硫化物Re-Os等时线及2219Ma Sm-Nd等时线,毛景文,2001,1990),1734~1863Ma(锆石207Pb/206Pb 法,韩发等,1994)。(二)矿床类型及赋存的地质构造环境1.矿床类型镍的矿床类型主要分为岩浆熔离型硫化物矿床及风化壳型氧化物矿床二大类,我国岩浆熔离型硫化物矿床(储量)占我国镍矿总量的88%(国外占63%),产于前寒武纪镍矿床的国内外均为岩浆熔离型。与国外相比我国该类型镍矿床以岩浆熔离-贯入型硫化物矿床为主,如金川、赤柏松及冷水箐铜镍矿均属此类,而产于绿岩带(与太古宙科马提岩有关)及大型层状铁镁质杂岩体中的岩浆熔离型硫化物矿床,我国至今尚未找到成型的矿床,前者像澳大利亚阿抗纽(Agnew)、坎姆巴尔达(Kambalda),加拿大的汤普逊(Thompsom)及津巴布韦的尚加尼(Shangani)等镍(铜、铂)矿床;后者如南非的布仁维尔德铂镍矿床。图2-22 中国及世界不同成矿时代镍矿床储量比例直方图2.地质构造环境我国前寒武纪镍矿床主要产于古陆块边缘的裂谷带或断裂带中(见图2-16),容矿岩主要为超镁铁质岩及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铁质超基性岩),m/f值为2~5;它们均侵位于中-深变质岩系。如甘肃的金川铜镍矿产于华北陆块西南缘的中元古代(或新元古代)龙首山裂谷带,容矿岩为橄榄二辉岩、二辉橄榄岩及纯橄榄岩等超镁铁质岩,m/f值为2.7~5.9,平均值为4.6,岩体侵位于古元古界白家嘴子组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蛇纹大理岩和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汤中立等,2002b)。吉林赤柏松铜镍矿床产于华北陆块北缘东段的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带,容矿岩主要为辉绿辉长岩-橄榄苏长辉长岩-暗色橄榄辉长苏长岩-细粒辉长苏长岩-辉长玢岩等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m/f值为2.5~4.1,岩体侵位于太古宙鞍山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四川冷水箐镍矿床产于扬子陆块西缘南北向构造与东西向构造的复合部位,受青河-程海断裂带控制,容矿岩为中元古代角闪二辉橄榄岩、角闪辉石岩及单辉橄榄岩等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m/f值为2.0~4.7;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盐边群中段变粒岩。广西大坡岭铜镍矿产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四堡-天河断裂带。容矿岩为中元古代辉长辉石岩及闪长岩-辉长辉石岩-辉石岩-橄榄辉石岩二类,属镁铁质岩,m/f值为1.6~4.1。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变质粉砂岩。(表2-5)。(三)矿体分布、形态产状及物质组分1.矿体分布形态、产状该类矿床的矿体主要产于含矿岩体(铁质超基性岩)的下部(或底部)及边部、局部产于接触带的围岩中,产于底部的矿体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产状常与围岩一致(图2-23,2-24),而产于边部及接触带围岩中的矿体多呈板状、岩墙状、透镜状及脉状产出,产状常与围岩斜交(图2-25,2-26,2-27)。图2-23 广西大坡岭矿区424线地质剖面图(据广西第九地质队资料)图2-24 盐边复式岩体群冷水箐①、②号岩体纵剖面地质略图1—第四系坡积层;2—盐边群变粒岩;3—花岗岩;4—花岗闪长岩;5—闪长岩;6—辉石岩;7—角闪辉石岩;8—角闪斜辉橄榄岩;9—单辉橄榄岩;10—角闪二辉橄榄岩;11—二辉橄榄岩;12—矿体;13—混杂岩;14—断层带及断层;15—地质界线;16—过渡地质界线表2-5 中国前寒武纪镍矿地质特征简表图2-25 赤柏松Ⅰ号基性岩体Ⅲ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据傅德彬,1988)1—橄榄辉长苏长岩;2—暗色橄榄辉长苏长岩;3—辉长玢岩;4—灰色片麻岩;5—黑云钠长片麻岩;6—富矿体;7—贫矿体2.成矿物质组分该类矿床金属的有益成矿元素主要是 Ni:0.55%(大坡岭)~0.92%(冷水箐),Cu:0.27%(赤柏松)~0.49%(金川),Co:0.02%(大坡岭、赤柏松)~0.03%(冷水箐、金川),Pt+Pd:0.07g/t(大坡岭)~0.33g/t(金川、赤柏松)及 Au、Ag、Se等,Cu/Ni值为0.34(大坡岭)~0.56(金川)(表2-5)。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金属硫化物是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其次有黄铁矿,白铁矿、方黄铜矿、墨铜矿、马基诺矿、针镍矿、紫硫镍铁矿、紫硫镍矿、辉镍矿、辉砷镍矿、镍铁矿、褐硫钾镍铁矿、毒砂、斑铜矿、辉钴矿、硫铂矿、碲铂矿、锡钼钯矿、铋碲钯铂矿等轴铋碲钯矿。自然金属矿物有自然金、自然铂。金属氧化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尖晶石、铬光晶石、金红石、钙钛矿及锐钛矿等。综上所述我国前寒武纪镍矿床具以下特点:1)前寒武纪是我国镍成矿作用的主要时期,该时期产出的镍矿占我国镍矿储量的67%,且主要形成于元古宙,其同位素年龄为872~2242Ma。与国外相比我国尚未找到形成于太古宙的镍(铜)矿床。2)我国前寒武纪镍矿的类型主要为岩浆熔离-贯入型、其次是岩浆熔离型。与国外相比我国尚未找到产于太古宙绿岩带(与科马提岩有关)及大型层状铁镁质杂岩体中的岩浆熔离型矿床。图2-26 金川Ⅰ矿区10线地质剖面示意图(据甘肃地矿局第六地质队资料)1—混合岩;2—黑云母片麻岩;3—大理岩;4—含二辉橄榄岩;5—二辉橄榄岩;6—橄榄二辉岩;7—深熔-贯入型富矿;8—深熔-贯入型贫矿;9—氧化矿;10—熔离型星点状贫矿;11—氧化带界线图2-27 金川Ⅱ矿区4线地质剖面示意图(据甘肃地矿局第三地质队资料)1—花岗岩;2—斜长角闪岩;3—大理岩;4—条痕(条带)混合岩;5—均质混合岩;6—中粗粒斜长二辉橄榄岩;7—中粗粒二辉橄榄岩;8—中粒纯橄榄岩;9—深熔-贯入型贫矿;10—深熔-贯入型富矿;11—岩相界线3)我国已发现的前寒武纪的镍(铜)矿均产于华北陆块(金川、赤柏松)及扬子陆块(冷水箐、大坡岭)的边缘裂陷带,华北陆块的成矿时代主要为古-新元古代,扬子陆块的成矿时代主要为中-新元古代。4)容矿岩主要为侵位于中深变质岩系中的超镁铁质及镁铁质-超镁铁质岩(铁质超基性岩),m/f值为2~5。5)熔离型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岩体”的中下部及边部,贯入型及接触交代型矿体多呈脉状、似板状及透镜状产于岩体的下部及边部的接触带。6)成矿元素除 Cu、Ni 外尚有 Co、Pt 族、Au、Ag 等,均能综合利用,经济价值高。
2023-07-25 23:10:241

酞菁铜溶于氯仿吗?网上的资料显示酞菁铜不溶于有机溶剂,为什么自己配的溶液溶解了呢,并且没有沉淀

酞箐铜又名酞箐蓝;溶于氯仿。
2023-07-25 23:10:451

“大三江”新生代成矿作用的重要性

就全国范围来说(图1-2),新生代的成矿作用在中国西部和东部均发育,但以西部为多;而西南部不同地区的成矿作用常常体现出“一地多期次”和“异地同期次”的特点。如大渡河沿线的金矿和丽江—大理—姚安一带的斑岩型铜金矿均存在始新世和中新世两个成矿期,而四川、云南等地的金矿和铜金矿在25Ma的时候均达到一个成矿集中期,西藏玉龙和云南马厂箐、铜厂的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均在36~33Ma的时候达到成矿高峰期。这可能反映了成矿作用既有叠加又有集中的特点。成矿作用与构造事件是一致的,除了早、晚第三纪之间形成了众多的剪切带型金矿、斑岩型铜金矿和岩浆-流体型蓝石棉矿外,在古新世与始新世之间也形成了一个高峰,但主要是金矿。图1-2 中国新生代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记录Fig.1-2 Geochronology record of Cenozoic mineral deposits in China具体而言,在大三江地区有中国最大的斑岩铜矿带即纳日贡玛-玉龙成矿带,包括玉龙(15.3~55.0Ma)、马拉松多(32.4~49.2Ma)、多霞松多、莽总(25~33.9Ma)、纳日贡玛(22~49.3Ma)、扎那尕(33.9Ma)、马牧普、惜星措(40.7Ma)、格贡弄、夏日多等;另外在滇中祥云-红河-金平成矿带还有马厂箐铜钼矿(45.7~64.8Ma)、长安冲铜钼矿(62Ma)、红河铜矿、姚安铅锌银矿等。在大三江地区还有一些新生代形成的矽卡岩型铜矿(如青海宗格涌铜矿,29.3~77.0Ma)、砂岩型铜矿(如云南景谷县产于下第三系始新统等黑组中段的登海山铜矿)、泥岩型铜矿(如四川德格县产于下第三系热鲁群中的甲他铜矿、你岔马铜矿)以及各种围岩中的脉状铜矿(如产于白垩统—第三系中的云南瑶家山铜矿)等。云南兰坪金顶铅锌矿主要形成于早第三纪。另外还有一系列与燕山—新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钨、锡、铅锌矿床。除了铜矿外,三江地区也是一个金成矿带,产有墨江金厂、镇沅老王寨、元阳大坪、祥云马厂箐、潞西上芒岗金银矿、澜沧西盟金银矿、巍山扎村金银矿等大中型金矿。腾冲近现代热泉型金矿也达中型以上规模。据罗君烈等(2001b)的统计,大三江地区新生代的铜矿占各时代总量的84%,其中超大型矿床占64%;铅锌矿占全区各时代的67%,其中超大型占64%;银矿(未包括夏塞等2000年以来新评价的矿区)占全区各时代的31%,其中超大型占10%;金矿占全区各时代总量的77%,其中超大型占56%;锡矿占全区各时代的24%,尚无超大型矿床。
2023-07-25 23:10:531

富碱斑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景预测标志

一、区域构造环境及深大断裂控岩控矿标志该区位于扬子地台西部边缘,既是古陆块的增生带,又是洋壳与陆壳不同地块结合部位,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深大断裂发育,在长期构造发展形成的隆起带与坳陷带之间为壳断裂或超壳断裂所分割,一系列深大断裂不但控制了区域地史的发展演化,并直接控制富碱斑岩铜多金属矿的产出与分布。区内富碱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可分两类: 一是大陆内部或陆内古板块边缘环境 ( 如姚安铅银金矿) ; 二是大陆边缘增生带环境 ( 如宁蒗 - 大理铜钼金矿) ,在此构造环境下形成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铜多金属、贵金属矿床,是该区成矿的主要特色。区内深大断裂以金沙江 - 哀牢山板块缝合线为界,东侧发育滇中南北向断裂带、三江口 - 箐河北东向断裂带,西侧发育兰坪 - 思茅北西向断裂带,均属特提斯 - 喜马拉雅深大断裂系。图 6 -1 滇西斑岩成矿带铜多金属矿床分布略图Fig. 6 - 1 Minerals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west Yunnan porphry copper belt金沙江 - 哀牢山板块缝合线属超壳断裂,大致沿金沙江河谷与哀牢山西侧延展,总体是北西 - 南东走向,构造性质表现为一复杂的逆冲 - 推覆与韧性剪切带的复合特征,主要活动时期为海西期、印支期及喜马拉雅期,晚期构造活动表现为陆内大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同位素年龄 40 ~20Ma。富碱斑岩铜多金属矿化主要沿哀牢山 - 金沙江大断裂两侧地块增生带产出,可能与晚期构造活动的强烈挤压及走滑剪切构造活动有关。金沙江 - 哀牢山断裂带晚期构造活动与藏东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 ( 同位素年龄 33 ~49Ma) 、及特提斯期最后消亡期———始新世末 ( 38. 2Ma) 同位素相一致,表明构造 - 岩浆 - 成矿作用时间上具一致性。滇中南北向深大断裂带分布于金沙江 - 哀牢山板块缝合线北东侧,研究范围内自东而西主要有元谋 - 绿汁江断裂,渡口 - 楚雄隐伏深断裂,程海 - 宾川断裂及格咱河断裂等,呈南北向平行略对称产出,断裂组合呈地垒地堑形式,分别控制了姚安中生代台缘裂陷、宁蒗 - 大理古生代增生褶皱带及中甸岛弧各构造区分界和岩浆岩 - 矿化带的展布。三江口 - 箐河北东向断裂带,自北而南主要有小金河 - 三江口断裂、丽江 - 木里断裂、箐河断裂等,此组断裂于早古生代形成,海西期 ( 二叠纪) 强烈活动,伴有基性 -超基性岩浆侵入,古生代—三叠纪可能为一组张性正断层,共同构成槽台边界,喜马拉雅期构造性质转换为逆冲 - 推覆。此组北东向断裂带向南部于大姚、南华地区可能存在隐伏断裂,并可能越过金沙江、红河断裂至兰坪 - 思茅盆地,可能属滨太平洋构造形迹的跨区域反映。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多呈北东向展布,与此组深断裂有关。南北向与北东向两组深大断裂是该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不但控制了台缘地体分区的边界,对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产出分布、成矿区的划分均有明显的制约,如北衙、马厂箐、姚安等铜、铅 ( 银) 、金多金属成矿区均受其控制,成为扬子地台西缘最有特色的富碱斑岩铜铅多金属、贵金属成矿带。兰坪 - 思茅盆地北西向断裂带主要发育于盆地边缘晚古生代裂陷槽内,与板块缝合线平行 - 斜交,为一组北西、北北西向深大断裂,由东而西主要有藤条河断裂、阿墨江断裂、维西 - 乔后断裂及羊拉 - 车竹林断裂。红河 - 乔后断裂与阿墨江断裂在空间展布上相互对应,与金沙江 - 哀牢山断裂夹持地区形成北西向长条形晚古生代 - 早中生代盆地边缘裂陷带,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沿裂陷带断续分布,形成断陷构造斑岩带,自南而北有金平 - 绿春斑岩群、巍山斑岩群、剑川老君山斑岩群、维西斑岩群及德钦斑岩群等,矿化以铜钼为主,金矿化亦分布普遍,形成该区重要的 Cu、Au 矿化带,此富碱斑岩多金属矿化带向北延伸与藏东玉龙矿带毗连。深大断裂控岩控矿机理可推断为金沙江 - 哀牢山断裂带及其两侧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组合形成深部贯通构造系统,导致深部岩浆及含矿热水溶液沿此贯通构造系统不断上升,在晚期构造活动———挤压与相对走滑剪切活动所派生的次级断裂裂隙带中定位而形成矿床,表现为区域构造与控矿构造产状的不一致性。深大断裂控岩控矿标志可归结为: 多组或两组深大断裂交会和复合部位、晚期构造活动强烈挤压破碎和构造裂隙发育地段是成矿最有利的部位,如马厂箐 - 小龙潭成矿集中区处于北西向哀牢山韧性剪切构造带与南北向宾川深断裂交截部位,斑岩带呈北东向展布,控矿构造多为东西向张性断裂。二、岩浆岩标志岩浆岩标志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多旋回火山 - 岩浆活动标志; 二是富碱斑岩岩石化学成矿系列标志。1. 多旋回火山 - 岩浆活动控矿标志斑岩铜矿多与广泛发育的钙碱性、碱钙性系列中酸性火山岩浆作用有关,多数矿床均与同时代的火山 - 岩浆岩带相一致,斑岩建造属浅成 - 超浅成岩浆侵入产物,与区域深成岩建造常构成统一的区域侵入岩带,因此,多旋回火山 - 岩浆活动所构成的复式岩体标志与岩浆房保持着长期的联系,是成矿的重要标志。云南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具有多期活动、分布广泛、类型复杂等特点。本书研究范围的岩浆活动时期主要是晚古生代以后的海西期、印支期与喜马拉雅期,以火山岩占优势。海西期岩浆活动以火山岩为主,晚二叠世火山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多为玄武岩,少数为碱玄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属海相、海 - 陆交互相喷发岩。同期侵入岩为超基性岩,出露于哀牢山断裂两侧,产铜镍硫化物型钒钛磁铁矿床。印支期岩浆活动强烈,亦以火山岩为主,分布于扬子地台西缘地区西部边缘地带澜沧江、江达 - 绿春、义敦及甘孜理塘等地区。澜沧江火山岩为中晚三叠世中酸性 - 基性火山岩,属钙碱系列; 江达 - 绿春火山 - 岩浆岩带北段为中晚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南段属晚三叠世钙碱性火山岩; 义敦带以中三叠世中基 - 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甘孜理塘带为中三叠世基性 - 超基性与中酸性火山岩,均具有铜的异常,高者达 ( 70 ~ 120) × 10- 6。印支期侵入岩属中酸性岩类,分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及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多沿格咱南北向断裂呈条状岩基展布,具 Cu、Pb、Zn 矿化,形成斑岩和矽卡岩型 Cu、Mo多金属矿床,如雪鸡坪、红山。喜马拉雅期火山 - 次火山岩浆活动比较普遍,剑川、大理、墨江等地有陆相喷发的基性 - 超基性火山岩。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浅成侵入体,沿哀牢山 - 金沙江断裂两侧分布,岩石类型以正长斑岩、二长斑岩和花岗斑岩为主,尚有少数同期的基性、中酸性、酸性岩脉岩枝,形成较大的富碱斑岩带,带内岩石类型略具分带。北段玉龙岩带为钙碱性二长花岗岩,以 Cu 矿化为主; 南段为偏碱性花岗质、正长质侵入岩,偏碱基性及偏酸性岩体,具 Cu、Mo、Pb、Zn、Ag 多金属矿化。我国已知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均与多旋回火山 - 岩浆活动有关,如藏东玉龙巨喜马拉雅期型斑岩铜矿火山 - 岩浆活动分为 4 期: 第一期为中酸性火山熔岩、凝灰岩,第二期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第三期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 ( 含矿岩体) ,第四期为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复式岩体 ( 或杂岩体) 反映岩浆多期活动与岩浆的高度演化,是找矿预测的重要标志。2. 富碱斑岩岩石系列成矿标志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结合带,属浅 - 超浅成中酸性、碱性岩,成群成带沿哀牢山 - 金沙江缝合线两侧分布,形成大陆内部及边缘断裂富碱斑岩侵入岩带。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正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类岩石,岩体呈岩株状、岩枝状、岩筒状、岩脉状和岩墙状产出,出露面积一般均小于 1km2。据 75 个化学分析计算,里特曼指数 ( δ 值) 变化范围为 2 ~7,表明多数为碱性系列,部分为碱钙性及过碱性。富碱侵入岩同位素年龄范围为 49 ~33Ma,相当于喜马拉雅早中期产物,其中碱性花岗岩 ( 49 ~40Ma) 略早于碱性正长岩类 ( 37 ~ 33Ma) ,岩浆分异作用自北而南由酸性向中性、再向碱性演化 ( 如玉龙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马厂箐为斑状花岗岩、正长斑岩,铜厂长安冲为斑状石英正长岩) ,北段矿化以 Mo、Cu 为主,中段为 Cu、Mo、Pb、Zn、Ag、Au 矿化,南段为 Cu、Mo、Au 矿化,形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 - 贵金属成矿带。哀牢山 - 金沙江富碱斑岩带在云南境内延伸长达 800 余千米,可划分为 5 个岩区,缝合线东侧有姚安区、大理区、剑川区,西侧有永平区、金平区,各岩区受构造分区控制,显示出不同的构造岩浆环境与产出地质背景。大理区成岩时间较早 ( 67 ~36. 3Ma) ,延续时间长,岩体酸度高 ( SiO257. 87% ~ 70. 54% ) ,碱度偏低 ( δ 值平均 3. 74) ,成矿作用以 Cu、Au 为主,是扬子地台西缘最重要的斑岩成矿区。剑川区与大理区相似,但形成时间稍晚 ( 33 ~ 41. 8Ma) ,酸性降低,具 Cu、Mo、Au、Ag 矿化。永平区基性程度最强( SiO246. 78% ~ 61. 34% ) ,碱 度 也 最 高 ( δ 值 7. 95 ) ,稀土含量 亦高 ( Σ REE 74. 6 ×10- 6) ,具 Cu、Au 矿化。金平区与姚安区岩石某些特征类同,形成年龄为 35. 3 ~ 34Ma,SiO2为 64. 41% ~ 62. 51%,δ 值为 5. 41 ~ 5. 17,稀土含量较高 ( Σ REE ( 605. 6 ~855. 28) × 10- 6) ,成矿作用不同,金平为 Cu、Mo 及磁铁矿,姚安区为 Pb、Ag、Au。以上 5 个岩区从岩石系列看,大理区、剑川区碱性程度偏低,为中酸性钙碱系列,以碱性花岗岩为主; 金平、姚安区碱性程度较高,属碱性岩系列; 永平区为过碱系列。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岩体酸度相对较强的大理区和金平 - 姚安区,是成矿的重要标志。三、围岩蚀变及矿物元素组合标志1. 蚀变分带标志与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直接有关的蚀变分带一般由斑岩体内向外,主要是石英钾长石化( Mo、Cu、Au) →石英绢云母化 ( Cu、Mo) →伊利石水白云母或者青磐岩化 ( Pb、Zn、Ag、Au) ,围岩蚀变主要是矽卡岩化 ( 碳酸盐岩) 、角岩化 ( 碎屑岩) 。蚀变的规模、分带性与叠加性对成矿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蚀变带的产生与含矿热液沿一定通道不断上升向四周渗透扩散对流循环有关,蚀变范围大,反映热源充足、构造裂隙发育,是大型矿床成矿的标志。该区祥云马厂箐斑岩蚀变分带为强硅化带—中等钾硅化带—弱钾长石硅化带,铜矿赋存于第二带内,岩体外发育宽大的接触变质带 ( 宽 100 ~600m) ,由内向外为斜长 - 透辉长英质角岩→阳起石透辉石长英角岩→黑云母石英角岩,其中透辉石长英角岩是工业钼矿赋存的主要部位。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金属硫化物堆积部位是岩浆水与地下水混合地带,蚀变早期石英钾长石化热液以岩浆水为主,中期石英绢云母化为混合热液,晚期伊利石水白云母化,以天然水占主导地位。2. 找矿矿物学与微量元素标志斑岩交代蚀变使斜长石牌号降低,钾长石由透长石变为条纹长石及部分微斜长石,钾长石有序度增高,蚀变愈强,有序度值愈高。挥发组分对提高成矿元素迁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蚀变带矿化剂元素组合: 石英钾长石化带为 Cl - S - Fe; 石英绢云母化带为 Cl - F - S - As - Sb - Se; 水白云母化带为CO2- As - Sb - Se。副矿物组合: 未蚀变斑岩为磁铁矿、磷灰石、锆石、榍石,蚀变后磁铁矿、磷灰石减少,大量出现黄铁矿和金红石。含矿斑岩以富铁质黑云母为特征,斑岩中金红石、黑云母含铜高,磁铁矿及金属硫化矿物普遍含铂族元素,其中辉铜矿最高,某些矿床黄铁矿含Ag、Au,黄铜矿含 Au,辉钼矿含 Re、Au。热液蚀变过程中,稀土元素有明显变化,铕亏损与矿化关系密切。斑岩蚀变后Σ REE增加,Σ Ce/Σ Y 降低,铕亏损明显,δEu 为 0. 49 ~ 0. 52。其中钾化带Σ REE 增高 0. 64倍,绢英岩化带Σ REE 增高 0. 18 倍,而围岩经蚀变后Σ REE 全部降低,表明蚀变过程斑岩与围岩的稀土元素变化具互补性。四、成矿系列及矿床分带标志在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区带,矿床常构成与同成矿时代的斑岩型、次火山热液脉型、矽卡岩型组合有成因联系的斑岩多金属成矿系列,它们分别与中酸性钙碱系列浅成或超浅成侵入岩有关,是有成因联系、不同深度、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产物。云南斑岩铜矿可划分为印支期岛 ( 山) 弧型和喜马拉雅期大陆边缘断裂型两大系列。分布于扬子地台西缘的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属大陆边缘断裂型,沿哀牢山 - 金沙江走滑韧性剪切带两侧分布,均受深断裂控制,可分为 3 个亚带: 东部姚安斑岩带受渡口 - 楚雄南北向隐伏断裂控制; 中部宁蒗 - 大理斑岩带受金沙江 - 红河北西向断裂及程海南北向断裂控制; 西部金平 - 元阳 - 巍山斑岩带受阿墨江、维西 - 乔后北西向断裂控制。沿这些断裂及派生的次级断裂浅成斑岩成带出现,分区集中,同位素年龄值为 32 ~62Ma,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属矿产有铜、钼、铅、锌、金、银、铁等,构成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成矿系列,成矿岩体主要为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矿带中部马厂箐岩体 ( 花岗斑岩为主) SiO2为 67. 7%,K2O + Na2O 为 8. 17% ,δ 为2. 75,属钙碱系列; 东 部 姚安 岩 体 ( 石 英 正 长 斑岩为主) SiO2为 63. 46% ~ 70. 06%,K2O + Na2O 为 9. 24% ,δ 为 4. 23,属碱 性 系 列; 西部 铜厂 岩 体 ( 石 英 正 长 斑岩为主)SiO2为 66% ,K2O + Na2O 为 9. 18% ,属碱钙性系列。岩浆分异作用在矿带上表现为自东而西碱性—中酸性—碱钙性,相应形成与正长斑岩类岩石组合有关的铅锌金银成矿亚系列 ( 以姚安为代表) 及与花岗斑岩类岩石组合有关的铜钼金成矿亚系列 ( 以马厂箐为代表) 。例如,马厂箐铜钼金矿床金属元素分带以钼为中心,铜金 ( 铅锌) 呈不规则的环形分布,金属矿物分带为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金属元素分带为 Mo - Cu、Mo - Cu - Cu - Au - Pb、Zn、Au、As -Pb、Zn、Ag。马厂箐主要矿化类型有产于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钼矿,产于接触带矽卡岩中的含铜磁铁矿、钙矽卡岩中的铜钼矿及角岩中的细脉浸染型铜矿,产于外带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热液脉型金矿。金属矿物、金属元素分带及矿化类型分布呈现出成矿作用由高温至中低温的变化。斑岩铜矿传统矿化模式以含不同量的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呈浸染状、裂隙充填脉状和石英细脉组成,分带特征: ①侵入体中心为弱矿化或无矿化,含少量黄铜矿、辉钼矿、含量小于 2%的黄铁矿; ②周围环状矿化壳是辉钼矿、黄铜矿富集部位,金属矿物含量为 10% ~15%,黄铁矿向外增加; ③含金和银金属细脉分布在黄铁矿晕圈周围的放射状裂隙带内。斑岩多金属矿床由中心向两侧自下而上具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蚀变分带,金属矿物与金属元素分带是寻找盲矿体、判断剥蚀程度与矿体埋深的重要标志。五、火山机构控制标志两组以上断裂交汇复合部位常是火山岩浆活动中心,控矿构造多与相对隆起部位的火山机构有关,如背斜区的火山颈构造、火山穹窿、环形断裂、放射状断裂及相伴出现的其他火山构造。角砾状火山熔岩、次火山熔岩的存在,说明深部构造应力较强,是寻找斑岩多金属矿床的标志之一,例如姚安铅银金矿床受大陆裂谷萎缩期的陆相火山断陷盆地破火山口及侧火山口控制,火山岩类有粗面岩、白榴碱玄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等。从火山机构成矿体系来看,爆破角砾岩筒、角砾凝灰岩、同源层状火山锥构成火山成矿体系的顶部,常发育大型黄铁矿和铅锌银矿细脉。斑岩柱及蚀变矿化晕构成火山成矿体系的上部和中部,以发育含铜钼细脉和网脉裂隙为特征。与斑岩柱相联系的等粒状、似斑状花岗质岩基构成火山体系的底部或下部,具浸染状铜矿化,因此研究火山机构与成矿体系亦是找矿的重要标志。六、地层控矿标志富碱斑岩硫、铅同位素表明,成矿元素来源与岩浆源一致,可能来源于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由于岩浆上侵快,岩体为浅成或超浅成,故冷凝也快,因此认为围岩对成矿作用不大,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围岩的可能性甚小,但围岩的性质和构造发育程度控制着矿床类型组合及矿化的富集。围岩为碳酸盐岩,在相对开放的条件下形成矽卡岩型、斑岩型或热液型复合型矿床。围岩为硅铝质岩则形成单一的斑岩型细脉浸染状矿化。同时,多金属元素含量高的围岩也可提供部分物质来源,源岩成矿元素愈高,岩浆浓度越大,成矿期岩浆热液与地下水的渗透溶滤作用可吸取围岩中成矿元素而形成矿床。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铜多金属矿床的赋存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下二叠统、中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 4 套地层。1) 早奥陶世浅海相碎屑岩复理石建造及砂泥质碳酸盐建造: 大理宾川地区下奥陶统向阳组岩石为砂岩、页岩夹灰岩扁豆体,底部黑色泥质粉砂岩,与中浅成斑岩体接触,具角岩化及矽卡岩化,为马厂箐铜钼金矿的含矿地层,黑色泥质粉砂岩中含 Au 56. 5 ×10- 9,是金矿化的有利层位。南部金平铜厂地区以奥陶系和中志留统为主,赋矿围岩为下奥陶统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灰岩组成韵律层,Cu 含量为 ( 30 ~ 50) × 10- 6,少数达( 120 ~450) ×10- 6,Mo 为 8 ×10- 6,是铜厂长安冲铜钼矿的赋存层位。2) 中下二叠统地台型浅海 - 滨海相碳酸盐建造及基性火山岩建造: 北部华坪—宁蒗地区铜矿赋存于玄武岩夹碳酸盐质玄武砾岩、炭质页岩及泥灰岩中,矿体呈细脉状、似层状。3) 中上三叠统碳酸盐 - 碎屑岩复理石建造、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 中甸印支期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赋存于上三叠统砂板岩、灰岩、泥灰岩及火山岩中。鹤庆北衙铅锌金矿床赋存于中三叠统灰岩、砂页岩中,蚀变灰岩具较高的成矿元素丰度,Cu 为 ( 100 ~200) × 10- 6,Pb 为 ( 500 ~600) × 10- 6,Zn 为 ( 1000 ~ 2000) × 10- 6,Ag 为 ( 1 ~ 3) ×10- 6,Mo 为 ( 1 ~ 4) × 10- 6。小龙潭铜矿赋存于上三叠统石英砂岩、泥质夹粉砂岩中,元阳哈播多金属矿点赋存于中上三叠统碳酸盐岩、含煤砂页岩及火山岩中。4) 侏罗系—白垩系河流相 - 滨海相红色建造、含铜建造及膏盐建造: 属陆内断陷盆地沉积,姚安铅银金矿床及直苴铜矿赋存于砂岩、砂砾岩、砂质灰质泥岩中,中新生代红层有广泛分布的含铜砂岩铜矿,铜源十分丰富。七、地球物理标志布格重力异常推算的区域莫霍面等深曲线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层厚度具南薄北厚趋势,莫霍面形状具断块和波状挠曲特征,莫霍面等深线向南弯曲最强烈的地段为景东—墨江—金平及德钦—兰坪一线,是地壳突然增厚即莫霍面坳陷地段,莫霍面向北突出的地段是双江—景洪、元江—河口一带,是密度相对较大的前寒武系变质岩基底和下地壳隆起。剩余重力异常较好地反映了该区构造 - 成矿带特点,该区西部兰坪—思茅负异常( -5 ~ -10mGal) ,东部三江口至中甸负异常 ( - 10 ~ - 15mGal) ,中部苍山 - 哀牢山正异常 ( +10 ~ +15mGal) ,均呈北西向排列,正负异常交替的变异线,即剩余异常零值等值线附近,分别与红河断裂、金沙江断裂、乔后断裂及澜沧江断裂相吻合。该区已知富碱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列矿床多位于剩余异常零值线附近,如金平铜厂、姚安、马厂箐、北衙等矿床,即基底隆起与槽状坳陷的边缘地带。因此两种地球物理场 - 重力场、航磁场明显变化地带是斑岩铜矿带分布的区域地球物理标志。矿区地球物理标志显示大型斑岩铜矿一般都伴随较大的磁性异常、激发极化异常和自电异常,自电异常为近矿指示异常,与矿体分布范围大致吻合,激电异常与磁异常可指示或圈定蚀变矿化范围。八、地球化学标志根据区域化探资料,云南区域微量元素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分区具有不同的特征元素组合,又富于时代性。研究区可分为 5 个地球化学分区: 大姚区( Cu、Pb、As) ,宁蒗 - 大理区 ( Cu 多金属) ,中甸区 ( Cu、Pb、Sb、As) ,金平 - 墨江区 ( Au、As、Sb、W、Ni、Co、Cu) ,兰坪 - 思茅区 ( Pb、Sb、As) 。总体来看研究区内 Zn、Cu、W、Sn、Cr、Fe、Sb、As、Au、Ag 等元素含量较高,从时代演化上看,元古宇富含 Fe、Cu,古生界富 Pb、Zn,中生界富 Sb、Hg、As,某些元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矿区或矿田范围内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成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规模大,化探异常组合分带与矿区围岩蚀变带密切相关,一般在浅剥蚀区地表为以铅锌银为主的垂直分带,深剥蚀区则有环状分布的水平分带,由内向外为 Mo、Cu、Ag、Pb、Zn 呈同心壳状地球化学晕,化探原生晕异常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九、遥感标志我国已知大型斑岩铜矿区均发育较好的环形影像,矿区位于环形影像内部或边部,除环形构造影像外,还常伴有辐射状、切线状的线性构造影像,通过对已知矿区遥感影像的已知矿化作用、地球化学场成矿有利条件相关分析,提出以下认识:1) 线性构造高密度带反映地壳的软弱带,是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的密集地段,其展布位置与方向与区域构造格局大体接近,已知矿床 ( 点) 及地球化学异常大都位于线性构造密度带交汇部位。2) 主要矿床 ( 点) 多分布于环形构造边缘或其叠置部位,尤其是环形构造与线性构造交切部位。3)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分布区环形影像北西成带、北东成群,集中于北东、南北与北西向主构造交切部位,反映富碱斑岩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的分布规律。
2023-07-25 23:11:021

与走滑—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亚)系列

该系列有姚安和马厂箐两个金多金属矿床和许多金矿(化)点(图4-1、表4-9)。分布于扬子陆块西缘(前陆逆冲带)和“三江”造山带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两侧。金矿化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偏碱性斑岩关系密切(毕献武等,2001;葛良胜等,2002)。偏碱性斑岩属于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带的一部分(涂光炽等,1982),该岩带北起唐古拉山麓,NW-SE方向分布,在中国境内长2000km,宽40~100km,包括大小岩体100余个。与金矿床有关的偏碱性斑岩主要分布在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的中南段,有的地段大量出露形成岩群(沈敢富等,1999)。岩群主要出现几组断裂相交的部位。单个斑岩体的出露面积一般为0.05~0.17km2,最大的岩株可达20km2,岩体为超浅成的岩株、岩墙、岩脉、岩床和岩筒等(罗君烈等,2001;杨建民等,2001)。偏碱性斑岩是壳幔混合型岩浆的产物,岩浆可能是源于地幔的富碱质流体上升到壳幔混合带,引起该区岩石部分熔融形成(葛良胜等,2002a、b),是深源浅成被动侵位的产物。偏碱性斑岩的形成时间为68~23Ma,强烈的侵入作用发生在35Ma左右(罗君烈等,2001;杨建民等,2001)。富碱花岗斑岩和二长斑岩主要与铜、钼、金成矿有关,富碱正长斑岩主要与铅、锌、银、金成矿有关。斑岩群是岩浆多次侵位贯入的结果,晚期次岩浆作用的成矿性更好。马厂箐铜、钼、金矿区有三个阶段偏碱性侵入岩:第一阶段以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主(48Ma左右),第二阶段碱长花岗岩为主,第三阶段以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为主(34Ma左右),由斑岩体向围岩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浸染型原生铜、钼、金矿化。岩体内为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和硅化,接触带为矽卡岩化和角岩化,接触带外侧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斑岩型矿化的形成时间与晚阶段斑岩侵入时间接近(表4-1)。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可能起源于上地幔和壳幔混合带(葛良胜等,2002a、b)。成矿作用早期的成矿流体为岩浆分异的流体,晚期转变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流体(毕献武等,2001)。
2023-07-25 23:11:101

富碱斑岩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及矿床类型

一、成矿系列1. 成矿系列划分准则关于成矿系列的概念,目前并不统一。程裕淇等认为: “成矿系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矿床类型 ( 或矿石相) 所组成,它们分别含有一定的有用组分 ( 元素、矿物) ,产出在一定地质单元的不同地质部位,其具体的生成地质条件虽有所不同,但都在一定的主要地质作用影响下,主要形成于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 ( 即统称的成矿期) 的同一或不同阶段。且从区域地质的发展历史角度来考虑,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构成一个四维成矿整体,即一个成矿系列”。这个概念包含 4 层意思: ①成矿系列出现在一定的地质单元中; ②成矿系列由占主导的成矿作用形成,即成因上是有联系的; ③成矿系列形成于某一成矿期; ④成矿系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矿床类型组成。对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的进一步划分,陈毓川等 ( 1983) 提出“主要依据岩浆的酸度和碱度,产出的相深条件 ( 火山、浅成、中浅成、中深成) ,火山作用成矿的海相、陆相条件和金属矿化组合,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等”。根据以上概念,扬子地台西缘地区与喜马拉雅期浅成斑岩侵入体有关的有色及贵金属矿床应归属同一成矿系列,在此基础上再按岩浆的酸碱度及其所产出的金属矿床组合建立亚系列及矿床类型式,也就是将喜马拉雅期浅成斑岩划分为成矿系列、亚系列、矿床类型式 3 个层次 ( 表 5 -1) 。2. 成矿系列特征分布于扬子地台西缘的喜马拉雅期浅成斑岩主要有两个带,均受深断裂控制。滇中斑岩带受渡口 - 南华隐伏基底断裂控制,滇西斑岩带受金沙江 - 红河断裂及箐河 - 程海断裂控制; 沿这些断裂及次级断裂浅成斑岩体成带出现,分片集中。岩体规模一般在数平方千米范围内,同位素年龄值为 32 ~ 62Ma,与斑岩有关的金属矿产有铜、钼、铅、锌、金、银、铁等,构成喜马拉雅期浅成斑岩成矿系列,其中依据岩石化学特征与矿床组合的关系又可分为两个亚系列。( 1) 与碱钙性花岗斑岩有关的铜钼金成矿亚系列该系列分布于红河深断裂旁侧,多为复式杂岩体,同一地区出现多阶段侵入的花岗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煌斑岩、辉绿岩等。与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中 SiO2为 62% ~ 70%,为中酸性 - 酸性岩类,Na2O + K2O 为 7. 47% ~ 8. 17% ,K2O / Na2O 为 1. 43 ~ 1. 67,碱度率 ( A·R) 为 2. 47 ~ 2. 71,里特曼指数 ( δ) 为 2. 75,属钙碱 - 碱钙系列岩石。岩体内外蚀变带均较发育,外蚀变带宽度相当于岩墙宽度或岩株半径。一般岩体内为钼矿,外接触带为铜矿,远离岩体为脉金矿或铅锌矿,不论金属元素还是金属矿物都存在分带现象,而且由斑岩体向外分别呈现为中高温接触交代型、中温热液细脉浸染型和中低温热液型金属矿床。举例如下:表 5 -1 喜马拉雅期浅成斑岩成矿系列Table 5 - 1 The porphyry metallogenetic series during the Himalaya epoch in the west Yunnan马厂箐铜钼金矿床: 位于扬子地台西缘红河断裂带旁侧,成矿与喜马拉雅期 ( 34 ~48Ma) 斑状花岗岩体有关。岩体侵入于下奥陶统向阳组砂页岩及灰岩中,呈岩株产出,面积 1. 36km2。接触带宽 300 ~600m,岩体内蚀变为钾化、硅化,外接触带为矽卡岩化和角岩化。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毒砂,次为方铅矿、闪锌矿、砷黝铜矿。金属矿物及金属元素的分带与一般斑岩铜矿床成矿模式相同,即以钼为中心,铜、金 ( 铅、锌) 呈不规则的环状分布。金属矿物分带为: 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金属元素分带为: Mo→Cu、Mo→Cu→Cu、Au→Pb、Zn、Au、As→Pb、Zn、Ag。主要矿化类型有:1) 产于斑状花岗岩中的细脉浸染型钼矿 ( 中温) 。2) 产于接触带镁矽卡岩中的含铜磁铁矿 ( 中高温) 。3) 产于接触带镁钙矽卡岩中的含铜钼矿 ( 中高温) 。4) 产于角岩中的细脉浸染型铜矿 ( 中温) 。5) 产出在外带的破碎带蚀变型金矿 ( 中低温) 。6) 产出在外带的热液脉型铅矿 ( 中低温) 。矿化类型与金属矿物及金属元素分带一致,呈现出由中高温至中低温的变化,组成碱钙性斑岩铜钼金 ( 铅、锌) 成矿系列。( 2) 与碱性正长斑岩有关的铅锌金银成矿亚系列该系列广泛分布于滇中、滇西两个斑岩成矿带上,岩石类型有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角闪黑云母正长斑岩、煌斑岩,局部地区还见有霞石正长岩、白榴石斑岩等碱性岩类,多为浅成 - 超浅成侵入体,有时与陆相火山岩共生。岩石化学成分: SiO263% ~67% ,Na2O + K2O 9. 24% ~ 11. 54% ,K2O / Na2O 为 1. 88 ~ 7. 13,碱度率 ( A·R) 为 4. 16 ~5. 31,里特曼指数为 4. 23 ~ 5. 31,属中酸性碱钙 - 碱性系列岩类。接触带有角岩化及矽卡岩化,但范围较窄,蚀变及矿物分带不太明显,铅锌矿体一般出现在斑岩及其外接触带围岩中,金矿多呈脉状产出,矿化期与主金属同时或稍晚,举例如下:姚安铅银金矿: 该矿处于滇中大陆裂谷内,斑岩带受隐伏的南北向及北东向基底断层控制,计有大小岩体 36 个,呈岩株、岩墙、岩脉产出,侵入于古近 - 新近系陆相火山岩及白垩系中,受北东、北西和东西 3 组断裂控制,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接触带砂泥岩内,斑岩中铅储量占 61%,砂泥岩中占 39%,部分地段平均含银 176g/t,可圈出共生银矿体。另沿正长斑岩、煌斑岩脉及其外接触带产有热液脉型金矿,矿物组合为石英、镜铁矿、黄铁矿,平均品位 Au 为 4. 37g/t。该区斑岩体蚀变主要为硅化、高岭土化和绢云母化,接触带围岩有角岩化、碳酸盐化、硅化、重晶石化,火山岩中一般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银矿、自然银、镜铁矿等,呈脉状、细脉状、网脉状及散点状分布。主要矿化类型有: ①产于正长斑岩中的浸染状铅银矿; ②产于粗面岩及火山角砾岩中的铅 ( 银) 矿; ③产于砂岩及页岩中的脉状铅矿; ④产于砂页岩及正长斑岩中的脉状金矿。这些不同矿化类型及产出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组成超浅成斑岩 - 陆相火山岩成矿系列。北衙铅锌金矿: 该矿地处滇西北裂陷区西带,斑岩体的分布受北东及东西两条隐伏基底断裂控制。矿区出露地层为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矿体赋存于石英正长斑岩、矽卡岩及蚀变灰岩中,矿床氧化带深达 200m 以上,金矿与铅锌矿脉共生,无明显的金属矿物分带。斑岩体蚀变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外接触带蚀变有矽卡岩化、硅化、大理岩化和铁白云石化。矿石矿物为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多呈脉状、网脉状沿构造裂隙带富集,主要矿化类型有: ①产于石英正长斑岩中的铅锌金矿; ②产于岩体接触带矽卡岩中的铅锌金矿; ③产于蚀变灰岩中的热液脉型铅锌金矿。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化组成与正长斑岩类有关的铅锌金成矿系列。二、矿床类型斑岩型矿床是重要的工业矿床类型之一,它们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矿化主岩、成矿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和矿石结构等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这类矿床的进一步划分存在不同的方案。王之田等 ( 1994) 按全球构造环境、矿化类型和火山 - 深成岩浆建造将其划分为 3类: ①大陆边缘型 ( 板块边缘以 Cu、Mo 为主,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 ②岛弧型 ( Cu、Ag 为主,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类) ; ③大陆内部型 ( 陆内古板块,Cu 为主,花岗闪长岩类) 。芮宗瑶等 ( 1984) 根据岩浆侵位及矿化深度将我国斑岩铜矿床分为 3 类,即火山斑岩矿床、浅成斑岩矿床、中深成斑岩矿床。泰勒 ( D. Taylor,1980) 根据斑岩矿床的矿化类型划分为: Cu - Au - Ag 型 ( 岛弧型) ; Cu - Mo 型 ( 科迪勒拉型) ; Mo 型 ( 克莱梅克斯型) 和 Sn - Ag 型 ( 玻利维亚型) 。宁奇生 ( 1979) 以代表性矿床将我国斑岩铜矿床划分为 6 式,即玉龙式、铜厂式、多宝山式、小西南岔式,铜矿峪式和角砾岩筒式。笔者参考各种方案在对本区矿床类型划分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 根据大地构造环境、矿床分布的时空特征,本区与浅成斑岩有关的各类矿床应归属同一大类,即王之田等命名的大陆内部型或 V. A. Evstranhin 等划分的次克拉通型。2) 从成矿系列整体出发,对亚系列的矿床进一步划分,并建立矿床类型式。3) 矿床类型式的建立主要依据岩浆岩类型、岩浆侵位及矿化深度、成矿温度、容矿主岩、金属元素组合、蚀变及其分带、控矿因素及富集条件等。4) 矿床类型以代表性矿床命名,分别称为马厂箐式 ( Cu、Mo、Au 型) 、姚安式 ( Pb、Ag、Au 型) 、北衙式 ( Pb、Zn、Au 型) ,各类矿床主要特征列于表 5 - 2 和表 5 - 3 中。表 5 -2 斑岩型矿床特征表Table 5 - 2 The majo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phyry minerals deposits in the west Yunnan
2023-07-25 23:11:181

“三江”地区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铜矿床

我国西南“三江”地区沿哀牢山-金沙江深大断裂带附近,分布着一总体呈北西走向的巨型富碱侵入岩带。岩带起自云南金平,向北经过下关、剑川、西藏江达,再向北到玉树西南杂多和沿唐古拉山北麓到托托河一带呈东西向继续向西延展,该岩带在我国境内长达1800km,宽40~120km,是世界上最长的岩带之一。带内分布着大量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富碱侵入岩体(图3-1),岩体产状主要呈岩株、岩筒,部分呈岩瘤和岩脉,个别为岩基。岩性主要为辉石正长岩、闪辉正长岩、云闪正长岩、英碱正长岩、正长岩、正长斑岩和碱性花岗岩等,是在第三纪时期的裂谷环境中由幔源母岩浆上侵并同化部分地壳围岩的产物。与哀牢山-金沙江岩带中富碱侵入岩有关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Cu、Mo、Pb、Au、Ag和稀有稀土矿床,其中斑岩型铜(钼)矿床最为重要,是我国远景最大的斑岩铜(钼)矿带之一。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该带的斑岩铜矿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矿化类型基本为铜-钼矿化,并有伴生金产出,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矿床主要有西藏玉龙、多霞松多、杂拉朵、马拉松多、四川的西范坪、云南的马厂箐、铜厂等矿床。图3-1 西南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体分布图1.康滇古陆岩带;2.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3.哀牢山-金沙江深大断裂;4.扬子地块;5.冈瓦纳板块;6.矿点位置(一)成矿岩体特征与铜钼矿床密切相关的富碱侵入岩多为复式岩体,产出受深大断裂控制,岩体规模不大(0.15~1.36km2),岩性主要为正长岩、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w(Na2O+K2O)<8%,Na2O/K2O<1,w(SiO2)平均值超过65%,相对于本区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其他矿化类型(稀有与稀土矿化、金矿化)而言,与铜钼矿床密切相关的富碱侵入岩酸度较高,碱度相对较低。而含矿与非含矿斑岩体的判别主要根据岩体的蚀变特征,非含矿岩体缺乏黑云母钾化带,仅见轻微的绢云母化、粘土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而含矿岩体蚀变强烈,具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二)矿化特征该带内的斑岩铜矿的矿化类型基本为铜-钼矿化,并有伴生金产出。矿体多赋存在岩体内部和接触带。研究表明成矿元素由早期到晚期岩石中含量显著增加,说明成矿元素来自岩体。如杂拉朵岩体,早期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w(Cu)为(20.7~194.9)×10-6,w(Au)为(0.0022~0.0027)×10-6;晚期黑云母钾长花岗斑岩的Cu为(1209~1987)×10-6,w(Au)为(0.0205~0.0431)×10-6;氢、氧和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与成矿热流体水的δ18O值接近地幔岩浆的“溶解水”,初始岩浆水应来自上地幔和下地壳底部,岩浆作用至岩浆晚期金属硫化物沉淀阶段的热流体相以岩浆水为主;岩带主要岩体δ34S值变化范围在—3.3‰~+6.6‰,绝大部分集中在—0.5‰~+5.0‰的狭窄范围,平均值为+1.51‰,与陨石硫同位素组成很接近,说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幔,岩带内铜钼矿床,如西藏多霞松多铜钼矿床的矿石矿物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4‰~+4.4‰,云南马厂箐铜钼矿床矿石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2‰~4.4‰,反映出成矿流体中的硫应为深源或岩浆来源的。
2023-07-25 23:11:261

区域成矿系统

一、成矿系统划分攀西地区独特的构造-岩浆条件及流体活动,孕育了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构成区内基底的康定群、河口群、会理群以及盐边群等地层不仅是本区的原始矿源层,而且是赋存铜、铅、锌、金、银矿床的重要层位;本区古生代发育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是形成热液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层位。从已发现的矿床分析,存在以下主要成矿系统。1.元古宇与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铁铜成矿系统(1)海相火山岩型铁—铜成矿亚系统。(2)沉积—变质铜矿成矿亚系统。2.晋宁—澄江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1)与酸性侵入体有关的锡多金属成矿亚系统。(2)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铌钽成矿亚系统。(3)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有关的铜-镍-铂族元素成矿亚系统。3.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沉积-改造型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1)热水沉积-改造层间破碎带型铅锌成矿亚系统。(2)火山沉积-热液改造铅锌成矿亚系统。4.峨眉火成岩省成矿系统(1)与深成层状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有关的铁-钛-钒成矿亚系统。(2)与超浅成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有关的铜-镍-铂族元素成矿亚系统。(3)与花岗岩—碱性岩系有关的稀有金属成矿亚系统。(4)与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热液改造成矿亚系统。5.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成矿系统(1)与碱性岩有关的稀土成矿亚系统。(2)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亚系统。(3)与动(热)变质作用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成矿亚系统。二、主要成矿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成矿规律(一)元古宇与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铁铜成矿系统攀西地区与元古宇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铁铜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康滇地轴中段东缘的“双会”(会理和会东县)地区。该区在元古宙主要经历了河口期(20~17Ga)火山地堑阶段、东川期(17~14Ga)继承性过渡阶段,会理期(14~10Ga)坳陷阶段和晋宁期(10~8.5Ga)回返阶段。不同构造旋回,形成了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的成矿亚系统。不同类型矿床明显受不同构造期次的控制,“东川式”铜矿受东川期继承性过渡阶段成矿期控制;“淌塘式”铜金矿是会理期坳陷阶段和晋宁期回返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其中晋宁期对“双会”铜矿、铜金矿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西段以“拉拉式”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床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益组分多;中东段为“东川式”铜矿和“淌塘式”铜金矿,其规模达中—大型。1.海相火山岩型铁-铜成矿亚系统会里拉拉铜多金属矿床是该成矿亚系统的典型代表。成矿主要受河口期火山地堑成矿期控制,矿床赋存于前震旦系河口群落凼组、天生坝组及小青山组细碧-角斑岩建造中。2.沉积-变质铜矿成矿亚系统沉积-变质铜矿成矿亚系统可以邻区的东川铜矿为例。“东川式”铜矿受东川期继承性过渡阶段成矿期控制,赋存于昆阳群落雪组沉积-变质岩系中。“淌塘式”铜金矿赋存于会理群淌塘组地层中。区内铜矿床成矿作用除受层位控制外,另受断裂构造控制十分明显。东西向构造,尤其是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构造的交接部位为矿化富集部位。(二)晋宁—澄江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区内晋宁—澄江期岩浆活动异常强烈,以花岗岩为主,其次分布有为数众多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群)。火山岩普遍见于因民组及天宝山组,前者为钠质细碧-角斑岩,后者以英安-流纹质岩为主。晋宁—澄江期岩浆活动对区内有色金属成矿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1.与酸性侵入体有关的锡多金属成矿亚系统重要的花岗岩有沙坪关、紫石关、摩挲营等岩体,它们多为钾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或二长花岗岩等,呈岩基或岩株产出,各类岩体同位素年龄800~1000Ma。含矿性较好的岩体具富硅、贫钙、镁的特点,见Sn、S、Cu、Fe、Pb、Zn矿化并有锡矿床。如摩挲营、长塘沙坪关等岩体。2.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铌钽成矿亚系统规模较大的花岗岩基分布于康滇地轴北段,如石棉黄草山、大相岑、泸沽岩体、荥经香炉山、峨眉高桥等花岗岩体。同位素年龄621~703Ma。岩石化学具高硅、碱、低铝、贫钙、镁的特点,属富钾钙碱系列。碱性花岗岩中见有Ta、Nb、Y矿化,如荥经香炉山碱性花岗岩。3.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有关的铜-镍-铂族元素成矿亚系统基性—超基性岩体受深大断裂带控制,呈串珠状分布。按化学成分岩石可分为镁质和镁铁质,产镍铁矿及铜镍铂矿。如盐边冷水箐、高家村顶顶、会理杨合伍、菜子园等岩体。(三)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沉积-改造型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1.热水沉积-改造层间破碎带型铅锌成矿亚系统该类型矿床是攀西地区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大,分布广泛。矿体呈似层状顺层分布,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于一致,形态较规则;矿石矿物粒度非常微细,以他形—半自形晶粒结构为主,次为交代变余结构和交代溶蚀结构,矿石具非常典型的层纹状构造、条纹—条带状构造和层状构造等同生沉积构造特征;矿体的空间形态受容矿构造控制,构造裂隙的交会部位、层间破碎带,是形成富矿体的有利部位。与区内其他类型铅锌矿床对比,具有明显两大特征,一是层控性,明显受控于震旦系灯影组顶部和寒武系麦地坪组底部地层,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显示沉积成因特征;二是容矿构造对富矿大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近年来,由四川省地勘局207地质大队牵头,以汉源乌斯河铅锌矿为突破口,对该类型矿床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工作,认为属SEDEX-MVT混合型矿床,并命名为“大渡河式”铅锌矿。2.火山沉积-热液改造铅锌成矿亚系统该类型矿床含矿岩系主要有中元古界会理群天宝山组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建造和震旦系苏雄组(Z1s)陆相流纹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建造。b(1)产于中元古界会理群天宝山组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建造中的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透镜状为主,脉状次之,主矿体顺层产出。矿石类型以重晶石型、石英—硫化物型为主,另见板岩型、磁铁矿型;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矿石主要呈他形一自形粒状、填隙、乳浊及交代结构,块状、浸染状、条带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Pb、Zn共生,以Pb为主。矿床规模可达大型。如会理小石房铅锌矿床、冕宁龙黑木铅锌矿床。(2)产于震旦系苏雄组(Z1s)陆相流纹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建造中的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透镜状顺层产出,少量为层、脉混生型。矿石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少量黄铜矿、辉铜矿、毒砂、锡石等。矿石主要呈他形粒状,不等粒状结构,星散状、斑点状、稠密浸染状、条带状、团块状、细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见黝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Pb、Zn共生,含Co、Sn、Cu。矿床规模较小,多为矿点,如甘洛黑马娃哈铅锌矿点。(四)峨眉火成岩省成矿系统1.成矿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地幔热柱成因火成岩省相比,虽然峨眉火成岩省面积不大,但却以罕见的成矿作用多样性成为地幔柱成矿研究的最佳场所(宋谢炎等,2005)。峨眉火成岩省岩浆的分异演化彻底,与地壳的同化混染程度较高。因此,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复杂,成矿系统多,成矿系列齐全,区域分布规律明显。除形成著名的钒钛磁铁矿矿床等亲地幔元素的岩浆-热液矿床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的异常高热流场,对该区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与深成层状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有关的铁-钛-钒成矿亚系统。形成了广布于攀西地区,驰名中外的大型-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如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钒钛磁铁矿矿床。层状岩体多呈大中型岩床或岩盆状侵入于新元古代变质岩或古生代地层中,岩体长数千米至20km不等,厚度数百米至2km。新街岩体和红格岩体的锆石年龄数据表明层状岩体形成于中二叠世末(258Ma~263Ma)(Zhou M F,et al.,2002;Zhong H,et al.,2003),为峨眉地幔柱产物。这些层状岩体由单辉橄辉岩、辉石岩、橄长岩、辉长岩、闪长岩等岩石构成。主要造岩矿物有橄榄石、富钛普通辉石、斜长石、普通角闪石,没有斜方辉石。岩体岩相旋回和韵律层理发育。岩相旋回表现为岩相组合的规律性重复,反映了多次补充的岩浆体系的分异特征,而韵律为固化面推进与岩浆化学扩散耦合的结果(宋谢炎等,1997,1999)。总体而言,从下向上岩石基性程度逐渐降低。钒钛磁铁矿呈层状或似层状,厚数米至数十米,与围岩呈突变或短程渐变关系。矿石以稠密浸染状和浸染状为主,磁铁矿和钛铁矿为主要矿石矿物。浑圆状的橄榄石、富钛普通辉石和斜长石颗粒在矿石中被磁铁矿包裹说明,氧化物熔离作用晚于这些硅酸盐矿物的结晶。普通辉石和斜长石边缘常出现普通角闪石反应边,说明这些硅酸盐矿物颗粒与氧化物矿浆及其中挥发分的反应关系。这些特征表明其中某些致密块状钒钛磁铁矿层很可能是富铁矿浆的产物,但是,目前对铁矿浆的形成机理还不清楚。由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磁铁矿矿石呈浸染状或稀疏浸染状,矿体为层状,产于岩相旋回的下部,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徐义刚等(2001)认为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床与该地区高钛玄武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攀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浆的结晶分异符合Bowen趋势,随着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岩浆中氧逸度逐渐增高,最终导致Ti-Fe氧化物的结晶成矿。宋谢炎等(2005)根据攀枝花岩体钒钛磁铁矿矿石的结构特征,提出两期成矿的观点。第一期为Ti-Fe氧化物矿浆成矿,形成岩体底部主要的厚大矿体;第二期为分离结晶成矿,形成了岩体中部的薄矿层。这两期成矿虽然机制不同,但均受控于岩浆氧逸度的增高和分离结晶作用过程中岩浆中TiO2和Fe2O3含量的增高。无论如何,分离结晶和氧逸度的变化是控制钒钛磁铁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含钒钛磁铁矿矿床岩体的底部,超镁铁质岩中常见Cu-Ni-PGE硫化物矿化,如米易新街矿床和云南牟定安易矿床,而富钛矿化主要分布在钒钛磁铁矿层的上部。(2)与超浅成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有关的铜-镍-铂族元素成矿亚系统。在玄武岩大量喷发的晚期,沿南北向、北西向断裂带及层间裂隙有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浅成基性—超基性岩贯入,形成南北向、北西向的基性—超基性岩带,分布于前震旦系至二叠系中。这类岩体与铜-镍-铂族硫化物成矿关系密切,矿床主要产于岩体底部或内外接触带中。前者属岩浆熔离型矿床,如会理力马河铜镍矿床;后者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属岩浆-热液型矿床,如会理大岩子、打矿山、清水河铜镍铂矿床,攀枝花炉房箐铜镍铂矿床等。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分析,矿化类型与前苏联“诺里尔斯克”地区超大型铜镍铂矿颇为相似,具有极大的找矿前景。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有三个主要控制因素:①原始岩浆高的部分熔融程度和硫不饱和,②强烈的下地壳物质同化混染,③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宋谢炎等,2005)。(3)与花岗岩—碱性岩系有关的稀有金属成矿亚系统。在安宁河断裂西侧冕宁,西昌至攀枝花约300km狭长地带分布着与“层状杂岩”及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正长岩-花岗岩。根据岩石组合及SiO2含量大致可分为:①碱(酸)性岩脉(墙)群,②正长岩,③A型花岗岩套,④混染成因的歪碱正长岩,⑤钾长花岗岩。其中,碱(酸)性岩脉(墙群)群分布于“层状杂岩”中,以各种碱性正长岩为主(角闪、黑云、石英、歪碱正长岩等),也有少数碱性花岗岩(或伟晶岩)和混杂正长岩,其共同特点是含等量的暗色碱性矿物。同位素年龄,正长岩脉(K-r)251.8Ma,伟晶岩脉237Ma。与层状岩体相近。部分脉体具Nb(Ta)、Zr(Hf)、REE、U(Th)矿化。该成矿亚系统中已知稀有矿产包括铌、钽、铍、锆4个矿种,铌相对较重要;多为与碱性岩浆系列有关矿产的共生、伴生组分,包括碱性伟晶岩、火山岩、矽卡岩和砂矿等类型。会理白草铌钽矿:含矿岩脉由印支期碱性正长岩-碱性伟晶岩组成,沿海西期层状辉长岩体的构造裂隙贯入。层状岩体是红格含铁(钛、钒)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北延部分。矿区已发现岩脉310条,其中矿脉73条,一般长100~300m,最长1000m,厚1~5m,最厚20m,延深50~100m。脉石矿物以微斜长石、条纹长石为主,次为霓石、钠闪石、石英等。有用矿物见烧绿石、锆石及微量锌日光榴石、硅钛铈矿、星叶石、褐帘石、独居石、磷钇矿和钍石等。矿石具粒状结构,浸染状、块状构造。平均品位:Nb2O50.19%、Ta2O50.013%、BeO 0.066%、ZrO 0.658%、Hf 0.0065%,另外,还含有少量稀土、铀、钍、镓等。盐边路枯铌钽锆稀土共生矿床:铌、钽、锆矿赋存于碱性岩脉中,矿区共发现164条岩(矿)脉,其中含矿岩脉有42条,矿脉种类有正长伟晶岩型矿脉19条,钠长岩型矿脉12条,钠长石化正长伟晶岩型矿脉10条,花岗伟晶岩型矿脉1条。岩(矿)脉多呈不规则的脉状,具有细而延长远的特性,也有树枝状、网脉状的形态,且多为平行产出。矿石矿物有烧绿石、锆英石、硅钛铈矿、褐帘石、铌铁矿、钍石、独居石、褐钆铌矿。矿石品位为Nb2O50.162%、Ta2O50.121%、ZrO21.24%、氧化稀土元素0.263%、U 0.008%。另外,还有米易黄草铌钽锆矿点、黄土坡铌钽矿点和杨家地铌铍矿点等。(4)与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热液改造成矿亚系统。主要形成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岩浆热液型Cu、Au、Sb、Pb、Zn多金属矿床以及与深部古异常热流场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改造型Au、Ag、Pb、Zn、Hg、Te、Sb、Se矿床。与峨眉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Cu、Au、Sb、Pb、Zn多金属矿床在攀西地区分布广泛,但矿床规模小,如玄武岩型铜矿。据不完全统计,攀西地区已知的玄武岩型铜矿床(点)共76处,集中分布于甘洛海棠-田坝区、荥经-峨边区和美姑-布拖区。玄武岩型铜矿的基本特点是:矿化发育在两次喷发之间的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含碳硅质岩、硅质沥青化岩和杏仁状熔岩中,构成多类型(火山-沉积型、火山喷发型、破碎蚀变型、构造热液型等)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玄武岩与上、下层位接触界面每个喷发旋回的不同韵律层界面及破碎带中。矿石品位高,Cu一般大于1%,最高可达20%。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铜矿、自然铜、黑铜矿、赤铜矿、黄铜矿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等。主要蚀变类型有沥青化、多色沸石化、绿泥石化、透闪石-阳起石化、硅化、方解石化。与玄武岩有关的氧化铜—自然铜矿床成矿的基本条件是:①玄武岩富铜,能够为成矿提供足够的物质;②成矿流体贫硫、贫酸根;③强还原环境。与峨眉地幔柱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或热液改造型Au、Ag、Pb、Zn、Hg、Te、Sb、Se矿床遍布攀西地区及邻区。已有研究表明,会东大梁子、会理天宝山大型铅锌矿及邻区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的形成与峨眉地幔柱引起的热流体关系密切。另外,峨眉火成岩省作为巨大的矿源场,对该区一些沉积型矿床成矿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如会理等中生代盆地中的砂岩型铜矿在空间分布上与蚀源区峨眉山玄武岩有密切的关系。除对岩石圈的作用,峨眉火成岩省巨大的岩浆活动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影响(如P-T交界期生物大灭绝等)以及由此引起的成矿作用(直接的或间接的)也值得重视。如晚二叠世龙潭组、威宁组含煤地层的形成以及与黑色岩系有关的Mn、PGE矿化等。2.成矿规律峨眉火成岩省由喷出相、浅成—超浅成侵入相和深成侵入相构成,岩石类型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其次有碱性岩类和酸性岩类,构成较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喷出相:峨眉山玄武岩是峨眉火成岩省的主体。除熔岩外,在火山喷发的早晚期和间歇期形成了厚度较小但分布面积更广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侵入相:①深成侵入相:深成侵入相主要分布于攀西地区,构成近南北向分布的岩浆岩带,典型岩体有攀枝花、红格、新街、白马、太和等。该类岩体多呈大型岩基产出,火成层状构造清楚,演化韵律明显。总体上,下部以橄榄岩相和辉石岩相为主,上部以辉长岩相为主。该类岩体常与玄武岩和较晚期的正长岩相伴产出,构成玄武岩-层状岩体-正长岩“三位一体”的独特地质现象。②浅成侵入相:浅成侵入相呈岩株、岩墙、岩床、岩脉或岩枝产出,且多成群分布。岩体层状构造和演化韵律不明显。岩石类型主要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辉绿岩及煌斑岩等。不同岩相及不同类型岩石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表2-1)。由表2-1可见,峨眉火成岩省从深成侵入相→浅成、超浅成侵入相→喷出相,分别形成大型层状岩体→小型岩株、岩枝、岩墙、岩脉→玄武岩被、凝灰岩,构成一个完整的岩浆活动序列。与之相对应,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矿系列:岩浆型矿床(Fe-Ti-V-PGE)→岩浆-岩浆热液型矿床(Cu-Ni-PGE)→热液-热液改造型矿床(Cu,Pb,Zn,Sb,Hg,Se,Au,Ag)。峨眉火成岩省岩浆演化的时空变化及所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成矿的差异和空间分带性。在空间分布上,岩浆成因的Fe-Ti-V矿床集中分布于攀西地区中部,这也正是火成岩省内带以高钛玄武岩为主的区域,显示出两者较好的空间耦合关系。含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虽然较集中地分布在火成岩省的内带,但同时也出现在火成岩省的南部和北部边缘,说明其空间选择性不强。在内带与低Ti玄武岩浆有关,在外带则可能与高Ti玄武岩浆有关。宋谢炎等(2005)研究认为,峨眉火成岩省的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空间分带和时序先后,反映出与地幔柱动力学过程密切的联系。全部的钒钛磁铁矿床和多数岩浆硫化物矿床发生在火成岩省玄武岩浆活动最为剧烈的内带,反映出大量连续的玄武岩浆供给对大规模成矿的重要意义。岩浆硫化物成矿发生在地幔柱活动早期阶段,而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形成发生在中晚期阶段。与峨眉火成岩省有关的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主要分布于火成岩省外带及以外广大区域范围内。如玄武岩型氧化铜—自然铜型铜矿床,川滇黔接壤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极具经济价值的“凝灰岩型”、“卡林型”和“红土型”金矿以及大型—超大型Pb、Zn、Ag多金属矿床(天宝山、大梁子、茂租、麒麟厂、矿山厂等大型铅锌矿床及乐马厂大型独立银矿床等)。将峨眉火成岩省作为一个大的成矿省,总体显示出明显的成矿分带性:在成矿元素组合上,由内向外表现为(Fe-Ti-V)→(Cu-Ni-PGE)→(Cu-Au-Sb-Hg-Se)成矿;在矿床成因上,由内向外表现为岩浆型→岩浆热液型→热液型(热液改造型)(侯增谦等,1999)。(五)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成矿系统该成矿系统主要分布于康滇地轴西侧及盐源-丽江台缘坳陷带和龙门山-锦屏山断裂带接触部位,属扬子地台西部边缘。成矿作用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早期动热成穹、中-晚期动力变形变质叠加改造、晚期(喜马拉雅期)板内系列岩浆侵入。并在该区范围内形成了四类穹隆体(变质核杂岩、岩浆核杂岩、片麻岩穹隆和构造穹隆)、一条纵贯南北的巨型含金剪切带和一套由壳幔混合型—壳源重熔型的喜马拉雅期岩浆组合,它们作为特殊的成矿(控矿)单元,在时间、空间上有规律的分布和配置,勾绘出该系列有色、稀有稀土、贵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格局和显示出这三大构造—岩浆成矿地质作用的重要意义。此外,卷入该陆内造山带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地层和地体中先后形成的矿产,它们均无一例地受到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其成矿定位年龄均集中在喜马拉雅期,显示出“大器晚成”的特征。表2-1 峨眉火成岩省不同岩相成矿特征一览表1.与碱性岩有关的稀土成矿亚系统喜马拉雅期碱性杂岩主要见于箐河断裂带两侧次级张扭性构造中,呈南北向串珠状分布,有牦牛坪、包子村、麦地、里庄、木洛及大陆乡等岩体。它们或侵位于结晶基底及古生代盖层,或侵位于燕山期碱长花岗岩基中。同位素年龄27~40Ma。按侵位先后次序,碱性杂岩主要由霓石石英正长岩或霓辉正长岩-霓辉伟晶岩-方解石碳酸岩构成,呈小型岩株、岩枝、岩脉及网脉产出,具有株-脉-网脉“三位一体”特征;以碳酸岩稀土矿化为主,可形成大型氟碳铈矿矿床。常见重晶石(毒重石)化、萤石化、方解石化、方铅矿化、辉钼矿化等。2.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亚系统富碱斑岩体均成群分布,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斑岩,另有少量正长斑岩、钾质煌斑岩相伴产出,成岩年龄集中于30~40Ma,岩性分带不明显,具有Cu、Au、Mo、Ag、As、Pb、Zn等斑岩铜矿成矿元素组合。单个岩体具由内向外粒度略微变细特点。岩石均遭受强烈蚀变,且分带较明显,铜矿化与钾长石-黑云母化关系密切,并与蚀变强度正相关。西范坪-模范村斑岩铜矿床:区内已发现富碱斑岩体100余个,其中,80号岩体内控制的斑岩铜矿体平均品位Cu0.59%,储量10.08×104t,伴生有Mo、Au、Ag可综合利用。矿化岩体产状主要呈小岩株、岩筒,其边部矿化较强;规模较大岩床(墙)、粒度偏粗、蚀变微弱的斑岩体矿化甚微。3.与动(热)变质作用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成矿亚系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发育自西向东的逆冲推覆作用,最终卷入强烈的平移走滑剪切作用,并伴随产生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碱性伟晶岩、辉绿岩、煌斑岩等岩浆作用。由于区内遭受多阶段、多层次、多类型的剪切作用,加之强烈的岩浆活动使之成为Au、(Cu、Ag)的矿化集中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化类型。在冕宁牦牛坪—西昌菜子地已发现三条金矿带,均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1)牦牛坪—木里乡韧-脆性剪切带沿牦牛山花岗岩分布,糜棱岩带十分发育,金矿化类型为产于燕山—喜马拉雅期花岗糜棱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如冕宁机器房、金林金矿等。(2)马头山—里庄韧-脆性剪切带分布于前震旦系基底杂岩与震旦系—古生界盖层之间。金矿化产于后期叠加脆韧性变形所生成的劈理带和碎裂岩带,如赋存于震旦系—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蚀变千糜岩—石英脉型金矿(缅萨洼金矿)和碎裂蚀变岩型金矿(菜子地)。(3)棉沙湾—茶铺子韧性剪切带位于二叠系与中下三叠统之间,发育一套绿片岩相变质岩,普遍糜棱岩化,主要有基性火山质糜棱岩、碳酸盐质或砂质糜棱岩,以金、铜矿化为特征,金矿主要产于间隔性发育的次级顺层韧性剪切带中,矿床类型为产于二叠系基性火山岩中的蚀变千糜岩型金矿(如茶铺子)。区内前震旦系基底岩系和上震旦统、泥盆系地层含金丰度值较高,构成金矿的矿源层,加之该期基性岩脉贯入和多期次的构造剪切作用,为金矿化的活化、迁移提供足够的热液和动力条件。矿化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糜棱岩带和蚀变破碎带的大小,一般在剪切带产状变化处,几组裂隙交汇处,石英脉密集处,硅化带发育处,矿化明显变富增厚。
2023-07-25 23:11:341

成矿过程及成矿阶段

前面已经提到,本区域产于昆阳群褶皱基底层中的稀矿山式、落雪式、桃园式3种类型的系列铜铁多金属矿床,是中元古代昆阳裂谷带海相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改造成矿作用在不同阶段形成的矿床类型,具有“同位多阶”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整个成矿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同一期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矿系列在首期、中期、尾期3个阶段的产物,后期受变质、构造作用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改造、再造成矿作用(龚琳,1981)。整个成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成矿前的火山活动阶段因民早期火山活动形成一套含铜的钠质基性火山岩和以角砾岩为主的火山碎屑岩系,即因民组第一段。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影响,在同生断裂附近存在热蚀变岩及脉状铜矿。2.火山活动期后的热液喷流成矿阶段——稀矿山式铜铁矿床火山活动高峰期后,深部岩浆房分异出的含矿热液沿同生断裂上涌喷流进入海盆地中的熔岩丘或角砾岩锥间的洼地中聚集成矿,这是第一个成矿高峰期,所产铜铁矿体赋存于因民期海相细碧岩系的上部层位。在因民组稀矿山段的含铁凝灰质板岩和凝灰岩中,受细粒火山碎屑岩和沉凝灰岩的控制,矿体沿层呈层状或扁豆状,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磁铁矿及铁的氢氧化物,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辉铜矿,含铜的凝灰质板岩发育有较强烈的绿泥石化、黑云母化和镜铁矿化。在这个成矿阶段,由于早期火山活动产生的热异常区,使对流循环体系形成,深循环海水从岩石中萃取成矿物质并与火山气液混合沿同生断裂带喷出,在低凹处沉积铁质岩、钠质岩及硅质岩等,并使铜质初步富集,继后含铜热液沿高渗透带活动形成叠加在喷流沉积岩之上的脉状铜矿。这一时期形成的因民组第二段,即稀矿山段的喷流、热水沉积建造,是稀矿山式铜铁矿的主要含矿层,所产矿石具有原生沉积组构,如条带状、条纹状、韵律状、序粒状、沿层角砾状、鲕状、肾状和块状构造及对称纹层状构造等。但含矿层却具有非正常沉积盆地所形成的喷流岩和热水沉积矿物,喷流岩有磁铁矿钠长石岩、赤铁矿硅质岩、铁锰镁钙的碳酸盐岩等;热水沉积矿物有钠长石、碧玉、黑云母、菱铁矿、菱镁矿、镁菱铁矿、菱锰矿、铁白云石、电气石、磷灰石、钛磁铁矿和赤铁矿等。在含矿层和矿体中,Co、Cr、Au、Ag、Sb、Ga、Ge、F、Cl和B等元素质量分数较高,一般高出围岩1倍以上(表1-2、2-3)。在w(Co+Ni)(设为A)与w(As+Cu+Mo+Ph+V+Zn)(设为B)成因判别图解上(图2-13),产于因民组稀矿山段的矿石和含矿层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内(林文达,1995)。图2-13 沉积物成因A—B的判别图 (据林文达,1995)这一成矿阶段最先形成铜铁共生矿体,随着喷流作用的趋缓和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增强,铜铁逐渐分离,先铁后铜,形成铜矿体包围铁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成矿时间越晚,铜铁分离越明显;喷流作用随着能量的衰减而转入低谷,进入成矿间隙期。至因民期末,即因民组顶部与落雪组过渡带形成的矿体已经是单一铜矿体(禄丰大箐铜矿),是下阶段成矿高峰期的前奏。3.喷流热水沉积成矿阶段(中期成矿)——落雪式铜矿床自落雪早期,脉动式的火山活动活跃期已接近尾声,但火山活动产生的高热异常和热水喷流沉积活动却处于旺盛期,持续时间长且范围较广。由于间隙期能量的蓄积,在某种因素的激发下(构造活动),早期同生断裂向上增生,出现落雪期广泛而持久的热水喷流活动,热液活动通道大多继承了前期的同生断裂,含矿热水除来源于深部外,还有热异常区由于地热梯度产生的热势能驱动下形成的对流式地下热水环流系统,环流地下水(海水参与)不断浸取下部含矿建造(如因民组含矿角砾岩、含矿层)中的矿质,汇入同生断裂与深部含矿热水混合喷涌而出,进入海水后铜质以化学沉积方式或被藻类等生物体吸附后以生物化学方式沉积下来成矿。在这个阶段,由同生构造系统产生的循环热液喷出海底,提供成矿物质来源,通过机械作用的颗粒沉积、热卤水池的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形成同生沉积矿层,有的又经成岩作用及后期热液脉的叠加而增富。这是第二个成矿高峰期,也是本区域中元古界昆阳群地体最主要的成矿期,所形成的产于落雪组白云岩中的落雪式铜矿,是昆阳裂谷成矿带最重要的矿床类型。赋矿层落雪组下部(即过渡层)主要由硅质岩、泥质白云岩及其互层纹带所组成,落雪组中、上部由藻礁白云岩及中厚层含硅质条带和纹层的白云岩所组成。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严格地受层位控制,矿石具韵律纹层、对称纹层、条带状构造,铜矿物分布于硅质条纹、泥质物和碳酸盐中,此外,还有由碳酸盐岩、硅质层纹和铜矿物相间成层组成的被称为“马尾丝构造”的生物组构。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等,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一般可划分出辉铜矿带—斑铜矿带—黄铜矿带—黄铁矿带,反映了环境温度随距离热流喷口远近的变化趋势。在落雪组含矿层内,除白云岩外,亦有沉凝灰岩和喷流岩,包括粗面质凝灰岩、粗面岩、硅质岩、铁碧玉岩、菱锰矿铁白云岩、硅礁岩套及少量钠长铁白云岩,其中含非正常沉积的电气石、菱锰矿、菱铁矿、重晶石、钠长石、玉髓等喷流热水成因矿物。落雪组含矿层具有以下的喷流沉积型地球化学特征:在w(TiO2)-w(Al2O3)和w(Co+Ni)与w(As+Cu+Mo+Pb+V+Zn)成因判别图解上(图2-13),落雪组含矿层落入喷流岩和热水沉积区内。就mA/mAl+Mn+Fe比值而言,非热水沉积藻白云岩在0.35以上,热水沉积藻白云岩低于0.3,而落雪组含矿藻白云岩为0.09。另据Bostrom热水沉积硅质岩判别值(mFe/mTi>20,mAI/mAl+Mn+Fe<0.35,mFe+Mn/mTi>20)可知,mTi/mv>25,本区落雪组含矿硅质岩(mFe/mTi=31.5,mAl/mAl+Mn+Fr=0.34,mTi/mV=34,mFe+Mn/mTi=31.71)均落在热水沉积区间内。落雪组含矿层内,Fe、Cu、Pb、Zn、Co、Ni等含量均高于其他非含矿白云岩,黄铜矿的mCo/mNi比值为461,黄铁矿的mCo/mNi比值为1.24,这些都反映了成矿物质的深源性。前面章节的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本章第三节相关内容)也显示出落雪组含矿层及矿体亦具有鲜明的喷流热水沉积成矿特征和成矿物质的深源性。与前一阶段的成矿作用相比,本阶段的喷流热水沉积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地下热水环流系统带来铜质进入海水后,海水中的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表现强烈,使含矿层显示出比较典型的非正常海相沉积特征。这一阶段形成的落雪式铜矿床中的矿体,产于落雪组下段,随距离热水喷口的远近,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显示出上述辉铜矿带→斑铜矿带→黄铜矿带→黄铁矿带的地层学矿物分带现象。4.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消亡阶段——桃园式铜矿床这一阶段成矿作用比较局限,只发生在前期成矿最好、含矿建造最厚的地段,含矿层岩性为硅质岩、凝灰岩、不纯碳酸盐岩和含重晶石和黄铁矿的黑色浅变质岩系。矿体产于鹅头厂组底部与落雪组过渡带的黑色炭质、硅泥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中,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整合产出。矿石中的Cr、Co、Ba、F、Cl、B等元素质量分数较高,在u(Co+Ni)与w(As+Cu+Mo+Pb+V+Zn)成因判别图解上(图2-13)大多落入热水沉积区。因此,本阶段的成矿作用可看作是这些部位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局部持续,因为这些部位处于热异常中心,热异常消失最晚,地层中铜质最丰富;成矿环境为碳酸盐岩台地上残存的封闭、半封闭局限洼地,属水体较平静的碱性还原环境;在这些特殊的部位仍有残存矿质在活动,形成了低品位的层状铜矿或矿源层,成岩以后沿构造裂隙及层间滑动所产生的高渗透带为热液活动提供了有利场所,上部具还原性质的黑色层成了含矿热液的地球化学障,使热液在还原层下卸载成矿,形成层—脉共生的层状矿体。上述成矿期过后,本区域海槽趋于平静,海水加深,转为半深海环境,上部接受了长达数亿年、厚达数千米的鹅头厂组、绿汁江组等正常海相沉积层。5.后期改造阶段后期改造除了矿质在地下卤水作用下迁移、叠加或重新定位成矿外,更主要的是区域构造运动所致的改造、再造作用。新元古界发生的晋宁造山运动使裂谷海槽回返封闭,剧烈的地块挤压作用使昆阳群产生强烈褶皱、断裂、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如基底大型剪切带、底辟构造、同斜褶皱、倾竖褶皱等强烈地质构造,并伴有岩浆侵入、隐爆作用等。这些强烈构造作用使因民组、落雪组中已经存在的矿化富集层或矿体被挤压破碎后,沿背斜轴部或逆冲、推覆断裂带底辟、上冲刺人上部地层中重新定位成矿,刺穿体或冲断体中仍留有原来岩层的完整块体,其中产出的矿体仍保持着层状、似层状及层控特征(如武定迤纳厂大宝山矿段、禄丰大美厂、小新厂等),刺穿体所处的绿汁江组等上部地层本身并非含矿层(图2-14);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原有含矿层和矿体遭到强烈破坏,矿质受后期构造热液、岩浆气液的萃取搬运,于刺穿体顶部或旁侧的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形成再造矿床(如老硐箐、大箐、梁花箐等)。因此.这类矿床实质上是前期火山喷流—热水沉积作用已经形成的含矿层或矿体受晋宁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而产生的空间位置的转移和矿质的重新分配,赋矿围岩主要是落雪组白云岩,矿体形态复杂,呈脉状、囊状、柱状、棋盘格状、“人”字形、分支复合等不规则形态,且矿物成分上往往有新的深源成矿物质叠加,即晋宁期岩浆气液带来一定的成矿物质,但不是成矿的主要物源。遭受后期改造过的矿床具有层控和构造控制的双控性,以致我们在野外调查所见的矿体产出地质特征复杂化。上述5个阶段可归结为两个大的阶段,即:同生成矿阶段和后生改造阶段。由前4个阶段构成的同生成矿阶段是一脉相承的成矿系列的分期表现,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演变规律,是成矿的基础;后生改造作用叠加在前期同生矿床之上,形成现在多种多样的矿床个例。厘清上述各成矿阶段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同位多阶”的矿床系列模式,也有助于我们从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的推理找矿法,根据已知的这种类型矿床,预测、寻找其下部或旁侧可能存在的另一种类型矿床。
2023-07-25 23:11:511

康滇地轴与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铁、镍、锡、铂族元素矿床成矿系列(Pt3-6)

康滇地轴与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铁、镍、锡、铂族元素矿床成矿系列(Pt3-6),以冷水箐式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代表。攀西地区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岩有西昌阿七、泸定水井湾、红军楼、石棉南北矿区及冕宁的杨秀等。总体特征是伴随有深海复理石建造。岩体多呈冷侵位,与围岩呈断层接触或岩体产于康定群中;岩石组合为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二辉岩-橄长岩-斜长岩-苏长岩或苏长辉长岩;造岩元素富Mg、Al(M/F比0.82~0.62)、富碱、低Ti;微量元素富Cr,且Ni、Co偏高、低Cu;稀土丰度低,轻稀土轻度富集,有明显正Eu异常。属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矿化呈下铬、上钛铁的分带性。铬铁矿多出现于斜辉、二辉橄榄岩中,呈条带及团块状;透镜状条带状钛磁铁矿见于二辉岩及苏长辉长岩中。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孤立等轴状的航磁异常。晋宁期具硫化铜镍(铂)矿化的小型基性超基性岩体主要分布于盐边高家村及龙门山芦山白铜尖子一带;而泸定、石棉、西昌、会理一带具冷侵位特征的晋宁期超基性岩多沿SN向或EW 向深大断裂分布,形成时代较晚,含矿性以铬、钛及铁镍、石棉为主。1.四川芦山白铜尖子矿区矿区位于铜厂河背斜核部,含矿岩体为蚀变角闪辉石岩,呈小岩盆沿断裂贯入于中元古代白水河群绿泥绢云片岩中。矿体呈不规则囊状产于岩体边缘断裂交汇带,长120 m,宽2~50m,钻孔控制延深50 m。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及镍黄铁矿。矿石以浸染状为主,脉状及团块状矿石穿插于其中。矿体品位:Cu 1.32%~1.02%、Ni 0.62%~0.48%、Co 0.02%~0.05%、Pt 0.2~3g/t。角闪辉石岩普遍含PGE0.1~0.2g/t。矿区外围尚有胡山、宝兴三岔沟等含铜镍的辉石岩体。2.四川盐边冷水箐铜镍(铂)矿床盐边冷水箐地区在3km2范围内出露有16个小岩体,系高家村层状杂岩的NE侧卫星岩群(图7-4)。除1、3、8、10、15号为单一的超基性岩体外,余为超基性与中酸性组成的复式岩体,它们受NE、NNE、NWW 三组压扭性断裂控制,岩体多呈椭圆形不对称岩盆状,侵位于中元古界变质碎屑岩中(图7-5)。该区经普查确定1~4号岩体具铜镍矿化,其中1~2号岩体中圈定出4个工业矿体(表7-4)。1978~1980年,该矿作为会理.力马河镍矿的接替矿山曾投入了钻探工作量32850.23 m,达勘探程度,获C+D级镍储量3.23万吨(审批为2.72万吨)、铜0.988万吨、伴生钴1414吨。图7-5 盐边冷水箐含矿岩体纵剖面地质略图(据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3队,1980修改)l 第四系坡积层:2—盐边群变粒岩;3—花岗岩;4—花岗闪长岩;5—闪长岩;6—辉石岩;7—角闪辉石岩;8—角闪斜辉橄榄岩;9—单辉橄榄岩;10—角闪二辉橄榄岩;11—二辉橄榄岩;12—矿体;13—混染岩;14—断层带及断层;15—地质界线;16—过渡地质界线据研究,冷水箐1、2号含矿岩体由中酸性及超基性两部分组成。前者计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具就地分异特征,同位素年龄值709~720Ma;后者沿断裂贯入,亦具分异特征,常由上部辉石岩相、下部橄榄岩相(二辉、单辉或角闪三类橄榄岩)组成。以角闪二辉橄榄岩含矿最佳,次为角闪辉石岩和单辉橄榄岩,多产于岩体下部,呈似层状、透镜状,少量为上悬脉状矿体,矿体厚度与岩体厚度呈正比(矿体占岩体总体积30%左右)。矿石以浸染状为主,部分呈海绵陨铁状,少量致密块状。金属矿物主要是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钛磁矿等,见少量硫镍钴矿、辉钴矿、方黄铜矿。块状矿及脉状矿中构造发育,显示有晚期矿浆贯入,此外围岩中网脉状含铜方解石脉发育,说明有热液活动。矿石矿物主要是磁(钛)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镍、铜主要赋存于镍黄铁矿中,贵金属含量为:Pt 0.01~0.06g/t、Pd 0.06~0.20g/t、Os<0.001~0.018g/t、Ru<0.001~0.014g/t、Rh0.007~0.0014g/t、Ir< 0.03g/t、Au0.01~0.09g/t、Ag2.2~9.0g/t。矿床属岩浆熔离成因,伴生晚期贯入成因脉状矿体,为热液叠加,但不形成单独矿体。成矿温度250~315℃,11件S同位素δ34S为-1.5‰~+1.1‰,平均0.1‰,具幔源特征。其成矿机理可概括为:同源岩浆演化至岩浆房,经不混熔作用、分离结晶作用再上侵形成小型岩群。由于岩石组合中缺少基性单元,因而难以用岩浆分异去解释。表7-4 冷水箐矿区主矿体规模品位统计表
2023-07-25 23:11:581

康滇古陆沉积主岩型铜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资源远景评估

(一)矿床的时空分布海相沉积主岩型铜矿床,与红层伴生者,目前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和滇中,形成当今我国最大的铜矿带之一,康滇铜矿带。储矿地层的年代几乎全集中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只有一个矿床。在康滇元古宇铜矿带中,已发现的与红层伴生的层控铜矿床,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境内。在云南已发现该类铜矿床(点)225个,其中特大型和大型铜矿各1个,中型铜矿11个,小型铜矿33个(孙克祥,1990)。川西南地区已发现的矿床较少,只有小型铜矿床7处(廖文,1991)。(二)矿床分布规律康滇铜矿带范围广大,地质构造复杂,铜矿类型较多,但其中以与红层伴生的海相沉积(变质)岩为主岩的层控铜矿床最为重要。有关该铜矿带的区域地质及铜矿分布见图7-1。从图上看出:①铜矿带出现在古大陆边缘的冒地槽盆地中,据研究,该盆地具有大陆坳拉槽的某些特征。该坳拉槽的西界为昔格达-元谋-绿汁江大断裂,东界可能是甘洛-小江大断裂,南北长约350km,宽约110余km。②与沉积主岩有关的层控铜矿床基本上分布在各条大断裂的附近。前几节中充分说明,康滇铜矿带上的海相沉积(变质)岩层控铜矿床,严格受各自储矿岩层位和岩性的控制,因此,矿床的分布与各储矿地层的分布是一致的,顺层找矿是第一位的。建造反映了古构造和古气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岩石自然组合,不同的建造有不同的岩性序列。地球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铜元素的成矿,有似油田形成的某些特征,即它也需要有生、储、盖的地层结构,就形成了特殊的成矿建造类型。与红层伴生的海相沉积岩层控矿床,从下到上一般的岩性序列是:高炭质地层→紫色矿源层→灰色不纯白云岩形成的储矿层→深色泥质岩形成的盖层,在东川—易门的东川式铜矿、狮山式铜矿和烂泥坪式铜矿都有这种类似的岩性序列。这是找寻这类层控铜矿床时应注意的第二个问题,也是目前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和油气聚集类似,层控铜矿床的形成常受到背斜构造,尤其是应力集中的倾伏端的控制,如东川的落雪、因民、稀矿山等矿床,就受到四棵树-落因-九龙弧形背斜及伴生的弧形断裂的控制;易门的狮山、凤山矿床受三家厂背斜和其复背斜的控制;迤纳厂铜铁矿床也是受北东东向复背斜的控制。而汤丹矿床主要受两大断裂交会区的次级小断层和层间裂隙的控制。应该指出,背斜再配合断层的控制作用,现在尚未得到矿床地质学家的充分注意,在找矿实践中应用的不多。(三)资源远景评估康滇铜矿带深大断裂极为发育,震旦纪、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均有岩浆活动,对改造成矿是很有利的。中-新元古代大陆坳拉槽环境中形成的矿源层或贫矿层,在后期改造成矿中得到富化的东川-易门-禄武海相沉积(变质)岩铜矿田是矿带内最主要的成员。但它们仍有很大的潜力,其中东川汤丹、稀矿山深部均未封口,特别是汤丹矿床具有发展为超大型铜矿床的潜力;在落因背斜的东翼,尚有广阔的地域可寻找东川式层控铜矿。易门狮山型和凤山型铜矿床仍有广阔的远景区存在。就易门地区,七公里到一都厂、杞木塘到梅山等地带为找寻狮山型铜矿的靶区;在凤山矿深部,房子脚到阿百里地段,是找寻凤山矿的靶区。在易门地区外,南面的元江地区的铜厂冲、鸡冠山、北面禄武矿区的黑箐至旧村地段,均可作为找寻狮山型和凤山型铜矿床的远景区。稀矿山式和迤纳厂式铜铁矿床,近年来受到了重视,故发现在川西南和云南境内,南北长350km的矿带上,该类矿床均有零星出露,是康滇铜矿带中有找矿远景的铜矿类型。由于这类铜矿总伴随着赤铁矿或磁铁矿层,故首先应该在重力和磁力异常区找矿。东川地区,在落因背斜西翼的小溜口以北仍有两个近南北方向磁异常;在落因背斜东翼,与宝台断裂平行,沿着烂泥坪,有近东西向长3km的磁异常。在禄武地区,位于迤纳厂矿区东南部的刺竹箐和南部的白石岩均有磁异常区,在核桃箐铜铁矿区西南的坪地场也是一个磁异常区,这3片磁异常区是寻找迤纳厂式矿床的靶区。在易门矿区和元江矿区,首先应圈定磁、重异常区,作为找寻迤纳厂和稀矿山式铜矿床的远景区。在川西南境内的黎溪—通安成矿区,含矿岩系完全可以和东川对比,出露面积约800km2,已发现小型矿床7处,矿(化)点数十处,是寻找东川式铜矿床,特别是稀矿山式和小溜口式铜矿床最有潜力的地区。小街-新田成矿区是东川铜矿的北延部分,含矿层位与东川一致。小街矿田的含矿层位较高,属凤山营组,矿床类型属碳酸盐岩型富铜含菱铁矿矿床,是找寻该类富铜矿床很有远景的地区之一。除康滇铜矿带外,对我国其他地区与红层伴生的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床应给予重视。在有老红层的地区,都应开展找矿工作,如新疆地区。参考文献1.冉崇英,康滇地轴层控铜矿床的成矿机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36~38。2.华仁民,论昆阳坳拉谷,地质学报,1990(4):289~301。3.孙克祥、沈远仁、刘国庆、李志伟、潘秀英,元古宙铁铜矿床,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23~29。4.阮惠础、华仁民、倪培,东川式铜矿的成因再探,地质找矿论丛,1988,3(1):9~21。5.吴懋德、段锦荪,云南昆阳群地质,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112~140。6.杨应选、仇定茂、阙梅英、张立生、万捷,西昌-滇中前寒武系层控铜矿,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35。7.杨蔚华、卢家烂、刘友梅,有机质对层控矿床的成矿作用,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第三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8.杨蔚华、刘友梅、李林林,层控铜矿床的地球化学,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52~286。9.邱华宁、孙大中、朱炳泉、常向阳,东川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Ⅱ.Pb-Pb、40Ar-39Ar法成矿年龄测定,地球化学,1997,26(2):39~45。10.陈好寿、冉崇英,康滇地轴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20~75。11.施林道、姜福芝、卢海亚、杨兵,云南易门铜矿成因新见及其找矿意义,矿床地质,1988,7(2):12~20。12.赵秀鲲、单卫国,武定“迤纳厂组”的层位归属及其滑覆-变质,云南地质,1993,12(1):60~66。13.高建国,易门狮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云南地质,1996,15(3):257~265。14.常向阳、朱炳泉、孙大中、邱华宁、邹日,东川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Ⅰ.地层年代与铜同位素化探应用,地球化学,1997,26(2):32~38。15.黎功举.东川式层控铜矿床类型演化与找矿实践.地质与勘探,1978,2:28~40。16.Bogdanov,Yu.V.,Buryanova,E.Z.,Kutyrev,E.I.,The stratifid copper deposits of the USSR,Leningrad,Nedra Press,1973,35~50.17.Brand,R.I.,Burton,C.C.J.,Maree,S.C.and Woakes,M.E.,Mufulira,in Mendelsohn,F.,ed.,The geology of the Northern rhodesian copper-belt:London,Mcdonald,1961,411~461.18.Brown,A.C.,Zoning in the White Pine copper deposit,Ontonogan County,Michigan:Econ.Geol.,1971,Vol.66,543~573.19.Druzhinin,I.P.,The facies of varicoloured sediments of the Dzhekazgan Group:vlitol.Polezn,Iskop.,1963,No.1,108~124.20.Fouquet,Y.,Stackelberg,U.V.,Charlou,J.L.,Erzinger,J.,Herzig,P.M.,Muhe,R.and Wiedcke,M.,Metallogenesis in back-Arc environments:the Zau Basin Example,Econ.Geol.,1993,Vol.88(3),2154~2181.21.Gustafson B.L.and Williams N.,Sediment-hosted stratiform deposits of Copper,Lead,and Zinc,Econ.Geol.,1981,75th Anniversary Vol.9,139~178.22.Hekinian,R.,Hoffert,M.,Larqué,P.,Cheminée,J.L.,Stoffers,P.and Bideau,D.,Hydrotheremal Fe and Si oxyhydroxide deposits from south Pacific Intraplate volcanoes and East Pacific Rise axial and off-axial regions,Econ.Geol,1983,Vol.88(3),2099~2121.23.Oreskes,N.and Einaudi,M.T.,Origin of rare earth element-enriched hematite breccias at the Olympic Dam Cu-U-Au-Ag Deposit,Roxby Downs South Australia,Econ.Geol.,1990,Vol.85,1~28.24.Petijohn,F.J.,Potter,P.E.and Siever,R.,Sand and Sandstone,New York,Springer Verlag,1972,618.25.Sverjensky,D.A.,Oil field brines:Ore-forming solution,Econ.Geo1.,Vol.79,23~39.26.Yang Weihua and Liu Youmei,Geochemistry of strata-bouynd copper deposits in Tu Guangzhi,eds.Geochemistry of strata-bound depostis in China,Science Press Beijing,China,1996,470~507.
2023-07-25 23:12:151

原叶绿茶上的淘宝券怎么用啊?

就算兑了奖,也只能买允许使用抵债卷的商品其实可用性不大你有淘宝么要是没有的话建议不要兑了,这玩一步是当钱使,只是一种促销手段
2023-07-25 23:11:472

翻译成中文“谁发明了茶?”

翻译如下:谁发明了茶知道全世界最流行的饮品(仅此于水)的茶是因为偶然才发明的吗。虽然茶直到1610年才引入到西方国家,但是这种饮料早在3000年前就发明出来了。根据一则古老的中国神话,神农皇帝在外面煮水时发现了茶。附近灌木丛中的一些叶子落进了水里然后在水里停留了一些时。皇帝意识到在水里的叶子产生了微小有趣的变化。过了不久他决定尝尝这个混合的热饮,它太美味了。然后用这种方法,一种世界有名的饮品就...常见翻译方法 :直接翻译法在是英语翻译当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也是人们用到的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直译法,所谓的直译法,就是直接翻译的一种方法,人们怎么说你就怎么翻译,字面的含义是什么,就直白的给翻译过来就可以了。这种翻译方法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外国人看上去或者是听上去都是非常好理解的,是一种非常传神的翻译方法。这种方式,因为自身的优点,对于中国人和外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喜欢的。
2023-07-25 23:11:481

原叶绿茶里中了二等奖是淘宝里的十元淘宝卷怎么用的?

我也中了这抵价券,不过没什么实用。搜索宝贝的时候把抵价券勾上,就可以找到了。但是说实话,这个没有用。因为抵价券的20元淘宝又不给出,卖家愿意赔本卖吗?估计没有几个吧?所以一般都会把钱加上去的。。实际上价格没有便宜,只是促使了宝贝的卖出。。就是促销的手段而已。
2023-07-25 23:11:541

绿茶瓜子 真的是绿茶炒制的吗

绿茶瓜子用绿茶煮制。其食补功效:排毒养颜,润肠,健胃,预防冠心病。绿茶瓜子含有丰富的泛酸,这种物质可以缓解静止性心绞痛,并有降压的作用。皮薄肉厚,颗粒饱满,口感香脆,瓜子壳可以用来泡茶。绿茶瓜子--用绿茶煮制,是十分休闲美味的炒货。绿茶瓜子食补功效:排毒养颜,润肠,健胃,预防冠心病。绿茶瓜子有很好的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如蛲虫、钩虫等)的作用。对血吸虫幼虫也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是血吸虫病的首先食疗之品。美国研究发现,每天吃上50克左右的绿茶瓜子,可有效地防治前列腺疾病。这是由于前列腺的分泌激素功能要依靠脂肪酸,而绿茶瓜子就富含脂肪酸,可使前列腺保持良好功能。所含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炎初期的肿胀,同时还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绿茶瓜子含有丰富的泛酸,这种物质可以缓解静止性心绞痛,并有降压的作用。该纯绿茶煮制而成,决不添加色素。皮薄肉厚,颗粒饱满,口感香脆,甚至连瓜子壳都可以用来泡茶。制作流程正宗的绿茶瓜子主要由南瓜子、绿茶为原料,独特工艺精制而成,瓜子表皮附有绿茶粉。 自然花香窨制健康休闲,花香熏陶 神情怡人,色彩艳雅 赏心悦目,口感松脆 越嗑越瘾,不同配方各具特色。配料:南瓜子、茶叶、食盐、味精、甜蜜素、糖精钠、天然色素、安赛蜜,这些配料对人体无害。营养价值瓜子:适当嗑点瓜子,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促进唾液、胃液的分泌,有利消化,有益健康,还能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葵花子有医疗价值,可治泻痢、脓疱疮等疾病。但由于瓜子中含有一定的糖分,糖尿病人应该尽量少吃,不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此外,瓜子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有油脂,大量食入不仅使热量大为增加,而且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绿茶:绿茶具有抗菌,瘦身减脂,降血脂,防龋齿、清口臭,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抗癌抗衰老。辨别真伪真正的绿茶瓜子不易褪色 添加色素香料食用伤肝通过染色方法制作的瓜子,拿出十多颗放入水杯中。5分钟后,水杯中的瓜子会开始褪色,水会被染成了淡绿色。然而,据专家表示,真正的绿茶瓜子是由原叶绿茶或绿茶粉煮制的,色泽比较淡,而且瓜子仁还保持本来的淡绿色,制作时在水中长期浸煮,遇水不会容易褪色。如果瓜子上面的绿色沾水就会掉下来,那么极有可能是添加了色素和香料。专家提醒,长期超量地摄入色素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最明显的就体现在色素长期堆积对人体肝脏功能的损害。市民在挑选时可以轻搓瓜子的表面,然后凑近闻一下,如果瓜子表皮容易掉色最好不要购买,而颜色过深却没有茶香味的瓜子也要谨慎购买;其次,最好购买有产地、厂址和生产日期的炒货,最好不要在小市场购买散装的。[1]但其实也有其他制作方法制作的绿茶瓜子,比如用茶粉温火炒制的绿茶瓜子,未添加色素,依然是颜色却是艺福堂绿茶瓜子安全许可标识比较鲜艳的。绿茶瓜子是用绿茶粉温火炒制而成,不仅色泽美观,茶味十足,而且不上火,含有丰富的茶多酚,通过了QS食品安全卫生认证。[2]不管是商家怎样宣传他的工艺如何与众不同,你都需要查看他的产地,生产资质方面的信息,过于便宜和包装太随意的绿茶瓜子都极有可能是用添加剂来加工生产的。
2023-07-25 23:12:031

我买了一瓶原叶绿茶瓶盖上有十元淘宝券怎么兑换呀

呵呵 那你就要到淘宝购物买东西 然后选可以况换的宝贝 就可以使用了 其实可以使用兑换券的宝贝价格也是相应的提上去的了 所以没必要为了这个专门买东西的。
2023-07-25 23:12:382

云烟黑金刚送人拿得出手吗

拿得出手。云烟黑金刚大气的外观就让人觉得这款香烟的档次非常高,加上独特的口感,更是让人感到优雅十足,属于中高档香烟的范畴,送人很合适,拿的出手。黑金刚烟的包装形式是每盒16支,每条10 盒,价格方面,每一盒价格为60元,每一盒价格为60元,每一条盒价格为600 元。
2023-07-25 23:12:431

我买了一瓶原叶绿茶瓶盖上有十元淘宝券怎么兑换呀 - 10元

没用啊
2023-07-25 23:12:452

百事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康师傅公司、统一公司、 达能公司的饮料子品牌都有哪些?

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雪碧;醒目;美之源 系列我就知道这些了 希望有所帮助
2023-07-25 23:12:544

谁有原叶绿茶兑奖号码啊?

这个啊,你用来做什么
2023-07-25 23:13:011

可口可乐为什么做不好茶饮?

为何一个在饮料行业呼风唤雨的国际巨头,一个将可乐卖到全世界各地有着一百多年品牌管理经验的品牌管家在中国茶饮市场却连连失手呢?从可口可乐于茶饮的失败中其它的品牌又可以学习到什么呢?下面且让笔者与你一起分享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背书文化的失去正如你所知的那样,可口可乐之所以能风靡全球,与身后的美国形象不无关系。如果做一个严谨的测试,调换包装后再将一瓶百事可乐或是非常可乐与可口可乐放在一起,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从中挑出可口可乐来。当然,袁修梁于这里本意不在探讨可口可乐品牌本身的胜利之道。可口可乐在全球各地的风靡,美国文化的背景定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然而,这种强势的背书文化,在可口可乐进军茶饮时却失去了魔力,正如大家所知道,茶文化根正苗红的出处在中国。失去了背书文化依托的可口可乐,在茶饮料的比拼中,与各大竞争对手处在同一平台上,比拼的是对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与品牌的运作实力。所以,在茶饮料市场,可口可乐能否做好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竞争对手,一个是自身的市场运作。下面,开始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可口可乐在茶饮市场的遭遇。二、熟谙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启蒙品牌应当是“旭日升”,遗憾的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等原因,这个市场的开荒者并没能成为持久的赢家。继旭日升之后,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相继进入茶饮料市场。康师傅与统一谙熟品牌运作,在文化上与大陆文化本是一体,在茶文化上不存在市场认知陌生的障碍。康师傅与统一抓住市场契机,迅速在茶饮市场占据老大老二位置。从康师傅的茶饮料品牌运作来看,从绿茶、红茶的细分到茉莉花茶、大麦茶的推出,谙合中国人以茶种类区分的茶文化认知,在适当的时候抢占了细分品类的占位。其中,康师傅绿茶宣传的是绿色健康,红茶宣传的是口感,茉莉花茶宣传的清新淡雅,大麦茶宣传的是阳光洒脱,在这些细分品类的运作中,从代言人的选择到广告宣传的调性都能保持一种与茶的类别统一的形象,契合人们对不同茶种的固有认知。同时,康师傅与统一在品牌的年轻时尚意识维护上也是轻车熟路,并没有给对手留下从品牌形象上予以切入的空子。与康师傅、统一等对手的步步为营相反的是,可口可乐在茶饮的运作上显示出对中国茶饮料市场陌生的一面,一再犯相同的错误。三、自身的品牌运作失误可口可乐的失误如果用一句话表达,那就是在错误的时间推行了错误的品牌战略,下面且容笔者慢慢道来。失误一:重概念轻产品茶饮料作为饮料产品,第一产品特性还是口感。上世纪90年代,在饮品健康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旭日升即率先推出冰茶饮料,凭借独特的口感,一茶风行。后因企业自身的失误,旭日升品牌渐渐退出市场。总体来讲,虽说茶饮料相对碳酸饮料予人健康的产品印象,但从茶饮料的重度消费群偏年轻来看,口感始终是茶饮料消费的很关键属性。遗憾的是,可口可乐在茶饮料的市场运作中,明显显示出重概念轻产品力的一面。茶研工坊入市时,茶饮料市场上的竞争已经很激烈,康师傅与统一已对市场精细耕耘。在这个时候入市的茶研工坊在产品口感上并没有选择差异化,与康师傅等绿茶饮品口感相差不大。而今年入市不久的原叶绿茶,更是由许多消费者在品尝过之后认为只不过是将茶研工坊换了一个包装而已。由于产品同质化,先入为主的康师傅、统一等自然占有优势,在对手没有市场失误情况下,可口可乐想从对手手中抢过市场份额无疑是困难的事情。失误二:概念产品两张皮从可能已经退市的茶研工坊到现在的原叶绿茶,可口可乐均有着概念的创新。茶研工坊首先从性别角度划分为清妍绿茶、清本绿茶,两种不同版绿茶分别添加不同的成分原料,采用现代工艺萃取;原叶绿茶则强调百分百用原叶泡制。然而,这些概念所营造的价值感并没有体现到产品上来,正如第一点中所讲的那样,不管是原叶还是茶研工坊,从产品口感上与其它品牌的绿茶相差无几。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绿茶配方并非可口可乐那道密不可宣的配方,消费者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失误三:概念没有吸引力从茶研工坊到原叶,可口可乐的概念始终游离在茶饮料市场之外,缺乏对中国茶文化的洞见。在旭日升凭借冰茶一种模糊笼统的茶概念激起中国茶饮料市场以来,茶饮料的产品概念呈现的是按照茶种的细分趋势:从笼统的茶饮料到红茶、绿茶、茉莉花茶、龙井茶、大麦茶等等,这种细分正符合了国人的茶文化认知。茶研工坊主要诉求是绿茶加入了一些其它的草本成分,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绿茶的概念,没有起到市场吸引作用。现在的原叶绿茶,宣称是百分百原叶泡制,显然是针对现在大多数绿茶是茶多酚粉兑出来的而言,但是就普通消费者而言,似乎对绿茶是茶叶泡制还是兑出来的并无多少认知,这么以来,原叶的概念很大程度就容易沦为企业自身的自娱自乐。外加原叶绿茶的口感与其它绿茶相差无异,更加增添这一种可能性。而与茶研工坊差不多时期上市的茶里王,产品概念“回甘就像现泡”显然要贴近中国茶文化认知。“回甘就像现泡”也是针对茶饮料与茶之间的差距,然茶里王的概念直接点明了利益点,外加上产品力上与普通绿茶存在差异,口感更为接近真正泡制的茶叶,从概念到产品一体地完成了概念的包装,这也许就是茶里王与茶研工坊两种结局的原因。失误四:性价比作为快速消费品,可口可乐在推出的茶饮料缺乏品牌力与产品力的时候,与其它品牌拼的时候除开概念之外,还有性价比的比拼。试想,同样的口感,都是知名品牌,品牌形象相差无几,这时消费者选购时难免就会在性价比上计较了。可口可乐前期推出的茶饮价位较高,错过了茶饮市场蓬勃发展的机会,后期茶研工坊的价位略高其它几大品牌的绿茶,没有性价比上的竞争力;原叶绿茶价位略低,然瓶型显小给人容量稍少的感觉,拉低了性价比。四、小结:从近期的一些新闻报道中可以窥见,可口可乐自身将茶研工坊的困境归结为消费群定位的失误,然而,经过仔细推敲却发现这种解释不过是一种托辞。作为大众饮品的茶饮,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无所谓消费群定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有道是产品是王道,褪去了美国文化外衣的可口可乐,在茶饮市场的争夺上一样需要遵循这点。可口可乐作为一家上百年历史的品牌玩家,也许并不缺少品牌管理经验,然而,也正是由于过去自信于自身的品牌运作经验,对本土茶文化的尊重度不够,对产品自身缺乏足够的关注,反而迷失在自己的所谓品牌神化里。也许,当可口可乐真正深入到中国茶文化中了,可口可乐才会真正做好茶饮了。
2023-07-25 23:13:081

哪一种瓶装绿茶比较好喝?

雀巢原叶绿茶
2023-07-25 23:13:163

这是什么烟多少一包

贵烟
2023-07-25 23:13:294

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是2006-08-01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杭州市转塘街道葛衙庄5号。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106790923976B,企业法人刘志荣,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制造、加工:茶叶(绿茶),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分装)]。(上述经营范围中涉及前置审批项目的,在批准的有效期内方可经营)批发、零售:茶叶、茶具;收购本企业销售所需的茶叶(限向第一生产者收购);服务:茶叶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策划。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8704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1000万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77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杭州山地茶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023-07-25 23:13:362

茶的起源地是哪?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那么茶之祖又是在中国的哪里诞生的呢?专家经调查认证发现云南才是真正的茶之摇篮。   云南具有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自然条件,茶树喜好温暖潮湿气候,半隐性生态环境和微酸性土壤。云南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山脉河流纵列南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无严寒酷暑,雨量充沛。在高层阔叶林下,形成了自然隐蔽的生态环境。云南的土壤,按相性分布规律和距离海洋远近的相关性,云南处于东经97 39"--106 12"之间,距南海为近。故土壤多属森林土壤第四类型--红壤。而分布在滇南和滇西南的多属砖红壤性红壤及砖红壤,其PH值为4-5。这些都是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适宜条件。但这只表明了现代的自然地理气候,至于古代。   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进行考察,云南大约在二亿五千万年前是地处劳亚古北大陆的南缘,面临泰提斯海。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经过地质年代的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第三纪漫长岁月。许多种被子植物在这里发生、滋长、演化。象茶树这样的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更适宜其繁衍。其后在第四纪以来的几次冰河期中,地球上很多植物遭到严重毁灭。唯我国西南部受灾较轻。特别是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未受冰川袭击。许多植物原种如第二纪孑遗的木莲、第三纪的树蕨、鸡毛松、苏铁、苦莲等植物保留了下来,被誉为“活化石”。云南现在有高等植物15000多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故云南有“植物王国”之称。茶树是否是保留下来的植物之一。可以从近缘植物予以考察。   茶树近缘植物的分布,是考察茶树原产地的重要标志,云南是茶树近缘植物分布面广量多的地方。向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说。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分布在西南的就有260多种,其中以云南为最多。据中国科学院《780》工程调查,仅仅云南腾冲一个县境内,就发现有8属70多种。又据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对茶树植物分类为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组植物世界上共有40个种,我国分布有39个种,云南就占了33个种。说明云南茶树品种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与此同时,还可以现存野生大茶树的分布予以印证。   云南野生大茶树分布辽阔,在云南境内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发现野生大茶树,也有栽培型的。滇中的牟定县有一棵野生大茶树,树高10.3米,主干周长245厘米;新平县发现数百株大茶树,其中一株高7.2米,干径114厘米,树龄也有几百年;镇源县千家寨野生大茶树高18.5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树龄达一千多年;滇南勐海县巴达区有直径1.21米,树高34米的茶树,已有1700多年历史,还有南糯山大茶树被誉为茶树王;滇西南的凤庆县腰街区新源乡有成片200多株茶树,直径都在50-70厘米等等,树型之高大,分布面之广阔,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大茶树是否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还得从生化加以分析。   云南茶树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生物进化,从发生、发展、繁衍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茶树的新陈代谢,主要是儿茶酚类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云南大叶种茶,无论野生型或栽培型,经生化分析,其合成L-表儿茶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也比合成L-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为多。这证明云南大叶种茶树属于简单的、低级的新陈代谢,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   科学家们据此考察论证“云南是茶树起源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3-07-25 23:11:411

原叶绿茶瓶盖中奖有哪些?怎么看中几等奖

我都没中过, 不知道
2023-07-25 23:11:401

原叶绿茶、冰红茶的广告,还行怎么行啊?

享受真实生活,发现真实人生。突然,看到一个店里贴着一张成龙的图片,看到成龙就想到了他可爱的儿子房祖名,想到了他俩给雀巢原叶茶拍的那个广告,想到在房祖名向美女献殷勤的时候成龙从花丛中飞出来说的那句经典的话:还行怎么行啊?给她当然要百分百。提到这个广告,很多朋友都会认为一个不错的广告啊,很有创意,很好玩啊。但《小王子》中有一句话:真正的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真实的人生每天都摆在我们的眼前,可却不是每一个人真的在真实地活着,也不是每一个人会说出真实的感受。其实,成龙、房祖名给雀巢原叶拍的这个广告很一般,只能勉强算是还行吧,可成龙先生不是说了吗,还行怎么行啊?不行?那我就只好来献献丑,说说这个广告为什么不行,怎样做才能行吧?广告中诉求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卖点就是:坚持100%运用真正茶叶泡制。100%运用真正茶叶炮制的利益点是:鲜爽茶滋味。难道百分之百的原叶泡制的茶就只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好处:鲜爽?好像这个鲜爽不用原叶泡制也能达到吧?甚至很多不是原叶泡制的茶也可以说自己很鲜爽啊?这就是典型的产品有差异,诉求无特色。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普通的产品,哪个产品没有一个其它产品绝对没有的卖点?找不到,那还要广告人做什么?更不用说“原叶”茶这么明显与众不同的产品了?原叶百分百泡制的茶叶可不可以这样诉求:原来绿茶可以这样好喝。原来冰红茶是这个味道。其实,原叶茶是卖什么的?卖茶的?不对,是卖“原来茶的味道”的,卖原来绿茶的味道的,也可以这样理解,不是百分百泡制的茶,不会有这个真正的绿茶的好味道,那只不过是一个“还行”的味道,不是一个“原来”的味道,不是这个返璞归真的茶的本来的好味道。所以说,原叶茶本质上是在卖“原来”,卖原来茶的味道,卖原来生活的味道,卖原来生活如此幸福,卖原来爱情如此美好,卖原来他如此出色,而卖的这种种其实就是在卖品牌、卖感觉、卖共鸣、卖生活、卖爱情、卖梦想、卖甜蜜,而不仅仅是在卖茶、卖产品、卖广告、卖促销、卖降价。而原叶茶因为有了这个品牌核心价值:原来,原来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呢,原来还可以创意推出“原叶蓝茶”、“原叶黑茶”、“原叶薄荷茶”、“原叶巴里茶”,原来原叶茶的广告可以拍得更加动人心弦,原来一年能多卖上亿瓶,原来徐大伟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原来原叶茶是卖“原来”的。 作者徐大伟:对于市场策划往往有着别具一格的想法。创办电子报刊《想法日报》,赢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其个人专著:《老徐的100个策划》、《老徐的100个创意》被业内人士奉为营销策划必修课程。2005年,主持策划了海尔药业海名威全国肝病防治慈善救助中国行活动,被《市场圈》、中国策划研究会、中国策划网联合评为2005年经典策划案例。从而开创了中国慈善营销的新篇章。
2023-07-25 23:11:341

蜜雪冰城红茶是什么茶?,蜜雪冰城原叶绿茶做法

1.蜜雪冰城的原叶绿茶是一种未经发酵的茶类,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 2. 而且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 3.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 4. 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 5.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
2023-07-25 23:11:271

奶茶是谁发明的 奶茶的发明者介绍

1、奶茶的发明者,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只知道,奶茶的发源地为蒙古高原。 2、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故乡,也是奶茶的发源地,最初最正宗的就是蒙古奶茶。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蒙古国及内蒙古自治区及其毗邻的一些省、区,蒙古族牧民以食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粮、菜为辅。 3、蒙古民族喜好砖茶之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但是,在历史上砖茶得宠于蒙古族人民。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等到蒙古腹地,交换蒙地各种物产。 4、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元(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
2023-07-25 23:11:131

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没有人时就有茶了,只是在唐代时盛行起来。
2023-07-25 23:10:532

陆羽鉴水的原文~~~急急急!!!!

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之赴郡。至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日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勺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勺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荡覆半,惧其鲜,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
2023-07-25 23:10:192

茶艺知识 什么是茶艺

茶艺是一种文bai化。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1999年国家劳动部正式将“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800种职业之一,并制订《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2008年,潮州工夫茶艺作为茶艺的代表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有陈香白、叶汉钟。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茶艺表演用具有: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日本的煎茶道、台湾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潮州的工夫茶。2008年6月7日,茶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07-25 23:10:123

中国茶文化始于何时?如何品茶?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说是远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逐渐推广为药用。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料极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约》一文,曾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等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茶已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三、大量发展阶段……茶的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其实到底在哪里现在对我们饮茶者来说并不重要。也许具有文化意义。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学术界的一些说法:饮茶的发源时间: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饮茶发源的地点考证: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5、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说是远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逐渐推广为药用。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料极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约》一文,曾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等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茶已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三、大量发展阶段……发明饮茶的方式: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茶树的起源: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个方面: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2、从地质变迁来看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如何品茶!!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本片将茶文化的妙处、茶道的的演示融于一体,既给您提供了一个了解茶艺这项高雅艺术的良机,同时,观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沏茶工序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2023-07-25 23:10:011

什么是茶艺?如何去品茶?茶叶都有哪些种类?如何去判断?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四,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补充: 再来是品茶。品茶艺术的主要内容: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会盖上的“盖面香”) 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唐宋时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汤的色、香、味,则以色为主。进入瀹茶的明清时代,品茶则工于“沦”,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品茶如参禅。而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祥、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品茶艺术之延伸——欣赏茶叶的外形美: 品茶时欣赏茶叶的“外形美”,是品茶艺术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赏心乐事之一。茶叶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茶叶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叶,似珠、似花、似针、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 品茶与其他饮茶方式的不同。 品常饮茶按饮茶方式不同,可分为:品茶、喝茶、饮茶、灌茶四种,其中品茶,或称品茗,为饮茶之最高方式。 一般习惯,江浙沪爱饮绿茶,广东、香港爱饮红茶,福建、台湾爱饮乌龙茶,云南爱饮普洱茶,而我国北方则大多爱饮“香片”(即花茶)。 在国外一般来说,欧美喜欢饮红茶,非洲爱饮绿茶,东南亚也偏爱乌龙,日本则嗜好蒸青绿茶。 乌龙茶的品饮,乌龙茶的品饮,和一般茶叶不同,自有它的独特之处。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方法冲泡。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补充: 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茶类名 制作特色 代表产品  绿茶 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六安瓜片 龙井茶 碧螺春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黄茶 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 霍山黄芽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 白毫银针 白牡丹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青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 铁观音 文山包种茶 冻顶乌龙茶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 祁门红茶 荔枝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 六堡茶 普洱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2023-07-25 23:09:541

“茶”字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演化的?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生活中都喜欢茶这种饮品,因为茶不仅健康,而且还能起到养生提神静心的作用,茶字的演变有着较长时间的历史,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尊重我国的历史文化,茶字是由荼字演变过来的。
2023-07-25 23:09:523

红茶鼻祖是什么?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1、提神消疲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硷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2、生津清热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硷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此外,红茶还是极佳的运动饮料,除了可消暑解渴及补充水分外若在进行需要体力及持久力的运动(如马拉松赛跑)前喝,因为茶中的咖啡硷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运动进行中促成身体先燃烧脂肪供应热能而保留肝醋,所以让人更具持久力。3 、利尿在红茶中的咖啡硷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4、消炎杀菌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5、解毒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硷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硷,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此外,红茶还具有防龋、健胃整肠助消化、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6、养胃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2023-07-25 23: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