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神树村车牌号是多少

2023-07-28 14:30:01
kven

神树村位于行唐县西北部,全村178户628人,村落占地9848亩,2018年换届后,村“两委”班子6人,支部3人,村委3人。

神树村与塔沟村、石佛店村、石坊村、瓜家峪村、蒋家峪村、米家庄村、北董庄村、车厂村、上安里村、郄库池村、郑库池村、下王庄村、上王庄村、上闫庄村相邻。

神树村附近有神树湾、牛王寨、行唐文庙大成殿、封崇寺、行唐香莲寺等旅游景点,有行唐大枣、甲壳素红枣、富硒黑花生、板栗仁、手工红薯粉条等特产。

想知道: 宁德市 从汽车北站到霍童镇怎么坐公交

想知道: 宁德市 从汽车北站到霍童镇怎么坐公交 到汽车北站,直接坐霍童车就可以了。 上车买票,票价10-15元。 想知道:宁德市 从汽车南站到霍童镇怎么坐公交? 到北站 买票便宜一两块钱 也可以直接上车然后给钱 想知道: 宁德市 从汽车北站到支提寺怎么坐公交 汽车北站,直接坐在霍推车。 火车票,票价10-15。 想知道: 宁德市 从福鼎汽车北站到闽浙边贸商城怎么坐公交 做13路到太姥商住楼或旧车站,再乘1、6、7、8路到边贸商城下车。做2路车到京生大酒店、乐群超市、龙山一号楼、龙山七号楼、六中、民政大楼、坡头顶或淡水桥下车,再乘6路车到东源大酒店下车。 夜间班车: 做13路到太姥商住楼或旧车站,再乘1、6、7路到边贸商城下车。做2路车到京生大酒店、乐群超市、龙山一号楼、龙山七号楼、六中、民政大楼、坡头顶或淡水桥下车,再乘6路车到东源大酒店下车。 想知道: 宁德市 从福鼎汽车北站到万家乐建材超市怎么坐公交 驾车路线:全程约31.5公里 起点:福鼎汽车北站 1.福鼎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虹滨路行驶70米,右转 2) 行驶150米,右转进入G104 3) 沿G104行驶1.9公里,过桐山大桥,右前方转弯 4) 行驶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桐山大桥 5) 沿桐山大桥行驶390米,过桐山大桥,左转 6) 行驶10米,直行进入南大路 7) 沿南大路行驶260米,过右侧的天裕大厦约290米后,右转进入环岛 8) 沿环岛行驶5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太姥大道 9) 沿太姥大道行驶1.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10) 沿环岛行驶4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太姥大道 11) 沿太姥大道行驶57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G104 12) 沿G104行驶370米,过郑库口约130米后,左转 13) 行驶20米,右前方转弯 14) 行驶80米,左前方转弯 15) 行驶730米,直行 16) 行驶500米,朝宁德方向,稍向右转 2.宁德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280米,在入口,进入G15 2) 沿G15行驶23.5公里,在太姥山/秦屿出口, 3) 行驶8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万家乐建材超市鐧惧害鍦板浘 想知道:承德市 从承德汽车北站到六沟镇怎么坐公交? 驾车路线:全程约42.4公里 起点:承德汽车北站 1.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安远路行驶50米,调头进入安远路 2.沿安远路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双峰寺隧道 3.沿双峰寺隧道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S254 4.沿S254行驶150米,右转 5.行驶110米,直行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860米,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7.沿长深高速行驶30.6公里,在承德县/六沟/S354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六沟互通 8.沿六沟互通行驶720米,直行进入六沟互通 9.沿六沟互通行驶220米,朝承德县方向,右转进入京承线 10.沿京承线行驶4.3公里,右前方转弯 11.行驶490米,左转 12.行驶80米,到达终点 终点:六沟镇 想知道: 重庆市 从汽车北站到西泉镇怎么坐公交 火车北站公交站坐202或270,到红旗河沟汽车北站站下,步行20米到汽车北站鐧惧害鍦板浘 想知道: 重庆市 从火车北站到汽车北站怎么坐公交? 公交线路:轻轨3号线,全程约19.2公里 1、从火车北站步行约500米,到达重庆北站 2、乘坐轻轨3号线,经过12站, 到达江北机场站 3、步行约540米,到达渝北汽车站鐧惧害鍦板浘 想知道: 济宁市 从汽车北站到邹城市怎么坐公交 从汽车北站大门出来 向北走 你能看见去邹城(嘉祥、曲阜、兖州)的公交站牌 想知道: 宁波市 从汽车北站到慈溪范市汽车站怎么坐公交 汽车北站 慈溪 3:40 19:50 中二级 16.00 直达慈溪西站 胜山 车次很多 宁波汽车南站 慈溪 06:00--18:10 高中一 22.00 车次;28101;宁波南--慈溪快客运中心 车次很多 仅供参考
2023-07-27 14:23:141

纳兰明珠的家庭

纳兰是姓氏,出自于那拉氏
2023-07-27 14:23:223

长相思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长相思》的写作背景是: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2023-07-27 14:23:331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属于哪个省

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行唐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距石家庄45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面积1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人口42万,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龙州镇、南桥镇、上碑镇、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只里乡 、市同乡、翟营乡、城寨乡、上方乡、玉亭乡、北河乡、上阎庄乡、九口子乡。历史沿革据《正定府志》、《行唐新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 侯来归,治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历史上的行唐:行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夫城,滋阳,玉亭,张武,永昌等称谓,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此地,因名南行唐。夏、商、周分属并州、冀州。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6年)后,属赵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立为赵王,属赵。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郡,属常山。景帝三年(前154年),夏改常山郡为中山国,属中山。东汉因之。三国时魏改南行唐属常山国。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属恒山郡。太和十四年(490年)行唐改置唐郡,县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阳县石城一带)。二十一年(497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中(约517年 )移治犊乾城,即今龙州镇。隋属恒山郡。唐因之。长寿二年(693年)周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年)于行唐置诋州,辖灵寿、曲阳、行唐。九年(774年)州废,县属恒州。五代后梁开平初(907年),又改行唐为章武县。后唐元年(923年)复名行唐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行唐为永昌县。后汉乾_元年(948年)复名行唐县。宋属真定府。元改行唐为恒阳县,属保定路。明仍为行唐县,属保定府定州。清清康熙年间曾兼并阜平县.属定州。民国3年(1941年)属保定道,17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统辖。27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建立,属冀西区,同年秋,划归冀西区三专区,29年(1940年)改属冀西五专区,32年(1945年)晋察冀区第四专区,35年(1946年)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翌年又改属四专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49年秋季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秋后改河北省建制,又划归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行唐与新乐两县合并为新乐县。1961 年12月新、行两县分开。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属石家庄市。 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并调整公社规模,分别建立坟台、齐村、独羊岗、贾庄、南桥、北龙岗公社,其余一个自然镇、六个自然村为城关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乡并镇工作,将原有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乡(镇)。 2000年,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总人口395382人,各乡镇人口: 龙州镇 58171 南桥镇 31260 上碑镇 16005 口头镇 23030 独羊岗乡 38622 安香乡 38850 只里乡 41219 市同乡 22038 翟营乡 33278 城寨乡 20122 上方乡 24364 玉亭乡 20927 北河乡 6994 上阎庄乡 5523 九口子乡 1497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行政区划安香乡 乡政府驻安泰街521号。面积64.28平方千米,人口3.93万。辖22个村委会:西安香、东安香、笔尾、北协神、东正、东正任、岳霍日、米霍日、胡家庄、东留营、西留营、北张吾、邢家庄、常香、东伏流、西伏流、北伏流、中伏流、张霍口、西正、南张吾。城寨乡 乡政府驻建林街56号。面积60.17平方千米,人口2.01万。辖25个村委会:北城寨、南城寨、西城寨、河西、寺庄、邢家庄、杨下口、北郝峪、 南郝峪、凹子里、中王庄、陈家庄、张家庄、北凹、上滋洋、贾南庄、南庄、北庄、寺头、南凹、颖南、南豆庄、北豆庄、董家庄、 侯家庄。 只里乡 乡政府驻只里村。面积62.20平方千米,人口3.97万。辖19个村委会:只里、贝村、执阳、白庙、白庙庄、南州、王营、霍洛营、霍村、连家庄、南高里、北高里、习家庄、东秀、西家、习村、习村庄、秦家、东家。 市同乡 乡政府驻行兹路。面积28.15平方千米,人口2.16万。辖15个村委会:左市同、王市同、李市同、仝市同、由市同、东瓦仁、西瓦仁、西 南庄、麻家庄、屯照、西霍同、东霍同、高家庄、西塔于庄、东塔 子庄。 翟营乡 乡政府驻正义街6号。面积71.16平方千米,人口3.31万。辖29个村委会:南翟营、北翟营、吴滋沟、下王庄、东寺、益河村、东石庄、南石庄、西石庄、北石庄、宋营、岗头、下阎庄、信庄、康庄、名布、冻庄、北郄凹、南郄凹、沟北、翟家庄、上龙门、中龙门、下龙门、岸下、任家庄、小辛庄、掌头。 玉亭乡 乡政府驻北平路5号。面积54.34平方千米,人口2.17万。辖16个村委会:西玉亭、东玉亭、屯里、官庄、封家佐、顾阳关、西桥、屹塔头、泉滋头、高岭、庙上、素家佐、李家庄、八里庄、东城仔、西城仔。 北河乡 乡政府驻北平路8号。面积41.32平方千米,人口0.75万。辖9个村委会:北河、南河、龙兴庄、井四、朱家庄、安家峪、东科头、西科。 上方乡 乡政府驻为民路6号。面积40.77平方千米,人口1.42万。辖20个村委会:上方、羊柴、老牛沟、东井底、西井底、南城仔、西城仔、北岭、许由、赵阳关、侯阳关、大王阳关、小王阳关、苑阳关、范家佐、龙洞、李阳关、子阳关、阎阳关、周阳关。 上阎庄乡 乡政府驻新光路207号。面积58.62平方千米,人口0.61万。辖15个村委会:上阎庄、上王庄、下王庄、郑库池、郄库池、上安里、车厂、董家 庄、米家庄、蒋家峪、瓜家峪、石坊、石佛店、塔沟、神树。乡镇简介龙州镇(Longzhou Zhen) 面积49.99平方千米,人口64393人。镇政府驻龙州大街,邮编050600。〔区划〕 辖33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初,帝封於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他。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地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据《正定府志》载:“行唐县熙平中(北魏孝明帝年号,公元516-518年),移治犊乾城,一统旧志。今县北三十里有行唐故城,俗谓之故”1945年县城解放,建行唐县九区。 1947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有63个自然村。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后为城关公社。1984年改社为镇,辖区不变。1996年,原齐村乡、城关镇、坟台乡合为龙州镇。 上碑镇(Shangbei Zhen) 面积21.36平方千米,人口17123人。镇政府驻西街镇府路13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7个村委会。〔沿革〕上碑村历史悠久,据查,古时(约公元前206年后)有一次洪水泛滥成灾,白浪滔滔,一片汪洋,庐舍漂没,有一幸存者,爬于碑的顶端,双手搂抱,未被大水冲走,幸免一于难。以后便以此取名为上碑至今。乡政府取其驻地名为上碑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建行唐县四区上碑、南壤北、祁后、陈磁沟乡。同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人民公社,有67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北部12个村划出建立上滋洋公社,将西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北城寨公社,将西部7个村划出建立任家庄公社,划出11个村建立下阎庄公社,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南翟营公社,其余12个村仍为上碑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上碑镇。南桥镇(Nanqiao Zhen) 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31565人。镇政府驻南桥村向阳街13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7个村委会。〔沿革〕据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碑文记载:“该村以位于曲河南岸而取名南曲河。”1937年又根据曲河桥更名为南桥。1952年办互助组, 1954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为南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 10个自然村建南桥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将原北龙岗乡、南桥镇合为南桥镇。 口头镇(Koutou Zhen) 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23888人。镇政府驻北街259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41村委会。〔沿革〕口头系历史古村。建于孔雀山西南侧山脚下。是通往本县北部山区及阜平县的必经之路,因处于山区之口,故以地形命名为口头(村)。乡以驻地取名为口头镇。这里1937年七·七事变后,行唐县成立总动会,于十月份设立了行唐县最早的一个区,即口头区,辖口头以北村庄。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有121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西部 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东北部22个要划出建立杨家庄公社;南部12个村划出建立秦台公社;其余11个村仍为口头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秦台乡、口头镇、杨家庄乡合为口头镇。 九口子乡(Jiukouzi Xiang) 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15429人。乡政府驻九口子村石同路13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36个村委会。〔沿革〕该村以地形取名。此地乃口头水库上游几条支沟的汇合点,当地雅称“九江之口”,故以此取名为九口子(村)。乡政府取驻地名为九口子乡。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属口头区辖,后政区不断变更。1953年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口头人民公社,为九口子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口头公社北部划出22个村建立了九口子公社。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将九口子乡、上连庄乡合为九口子乡。 独羊岗乡(Duyanggang Xiang) 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9795人。乡政府驻独羊岗村光明北路,邮编050600。〔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独羊岗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以吉祥旺盛之意取名千家店。神话传称:古时从西方走来一白色石羊,一术士用朱砂、木刀砍下其头,其身残留于村西沙岗上,得地名独羊岗。后来人们觉得“千家”似有局限之意,就逐渐以地名取代了村名。乡政府借用驻地名称,取名独羊。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级,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为独羊岗管理区。1961年公社调整规模,从城关公社划出了7个村建立独羊岗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来独羊岗乡、贾庄乡合为独羊岗乡。安香乡(Anxiang Xiang) 面积64.27平方千米,人口40142人。乡政府驻西安香村安泰街521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2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宋代东、西安香两村之间,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居西者称西岸上,后取谐音,称西安乡。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7年)建"香严寺",以寺又改为西安香。意为两村尊佛守法,安居乐业。乡政府取驻地名称,故名安香乡。1953年建行唐县三区东安香、东正、张霍口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安香人民公社,有55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2个村仍为西安香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西安香乡、东留营乡合为安香乡。只里乡(Zhili Xiang) 面积60.79平方千米,人口40954人。乡政府驻只里村北,邮编050600。〔区划〕 辖19个村委会。〔沿革〕只里,原名执垒。相传,古代这里黄沙茫茫渺无人迹,风起沙土蔽天盖日,一年四季风沙甚多。人们筑垒堤堰,保房屋田园,以求生存,取名执垒。后以谐音沿用成只里至今。乡取驻地名称,故只里乡。该社1953年建二区贝村、王营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一带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只里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西安香公社东侧划出9个自然村,成立只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将原连家庄乡、只里乡合为只里乡。 市同乡(Shitong Xiang) 面积20.10平方千米,人口22141人。乡政府驻左市同村行兹路,邮编050600。〔区划〕 辖15个村委会。〔沿革〕市同原名垒头。据左氏谱书记载:"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左氏20世祖名能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处迁此占产立庄"。由于传说原先旧址垒头大村十里长街,所以取村名叫市同。左氏人丁兴旺,移址三次后改为左市同。乡政府借驻地村名为左市同乡。1953年建行唐三区(城西区)左市同、毛照、东瓦仁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市同管理区。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从西安香公社划出15个自然村成立左市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市同乡。 翟营乡(Zhaiying Xiang) 面积65.25平方千米,人口34842人。乡政府驻南翟营村正义街6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9个村委会。〔沿革〕南翟营系古村。相传南宋建炎初期(公元1127-1130年),宋、金两军交战,宋军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后来村沿用营寨之名为寨营。由于“翟”“寨”谐音,后沿用成翟营,冠以方位为南翟营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南翟营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三区南翟营、宋营乡,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公社翟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由上碑公社划出 12个自然村建南翟营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年,将下阎庄、南翟营合为翟营乡。 城寨乡(Chengzhai Xiang) 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0639人。乡政府驻北城寨村建林街56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城寨历史悠久,其前身名叫承泽里。据《行唐新志》载:“行唐在春秋为晋邑,晋大夫郄彀墓在城寨村前,有镌晋大夫郄氏之茔”。现遗址依然可辨。又载: “孝子郄祥墓碣。孝子祥为晋大夫郄彀之苗裔也。其墓在甘泉乡承泽里。”后由承泽里演变为城寨。明初,随着侯、王等氏的搬这里1939年建行唐县四区,1953年建城寨乡,1954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上碑人民公社,为城寨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上碑公社西北部划出13个村,建功立业北城寨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 年,将上滋洋乡、北城寨乡合为城寨乡。上方乡(Shangfang Xiang) 面积29.69平方千米,人口25507人。乡政府驻上方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0个村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上方旧传为玉皇修真之地宋时敕修庙宇白石刻像后庙毁像存古为上方今讹为上房”。清朝末期又改为上方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上方乡。 1953年建行唐县五区东井底乡和西城仔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有59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东北部10个村划出成立北河公社;9个村划出成立屹塔头公社;东部 7个村划出成立西玉亭公社;东南部11个村划出成立赵阳关公社;西北部12个村已于1958年归口头大公社;其余个村仍为上方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上方乡、赵阳关乡合为上方乡。玉亭乡(Yuting Xiang) 面积54.20平方千米,人口22275人。乡政府驻西玉亭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玉亭系古村。据《行唐新志》载:“城北鲜虞古邑,地在春秋时属鲜虞,旧墟,封管玉亭也。"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玉亭镇,在直隶行唐县西北。随置玉亭县于此。后省。唐又于此置玉城县。县北二十里里中羊社有东玉亭村。三十里高平社有西玉亭。皆以故县得名。”这里先后为1953年成立行唐县三区玉亭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玉亭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上方公社东部划出7个村建西玉亭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西玉亭乡、屹塔头乡合为玉亭乡。 北河乡(Beihe Xiang) 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7532人。乡政府驻北河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9个村委会。〔沿革〕北河系历史古村。相传有兄弟两人,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北侧,后取村名为北河(村)。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南边,后取村名为南河(村)。乡取驻地村名为北河乡。 1938年成立和行唐县三区龙兴庄、西科头、朱家庄乡。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为北河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上方公社划出10个要,建北河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北河乡。 上阎庄乡(Shangyanzhuang Xiang) 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6123人。乡政府驻上阎庄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上阎庄原名盐家庄。相传,历史上洪水迸发频繁,该地地势较低,易盐易碱,故名盐家庄。后盐讹写为阎。1956年,按方位改为上阎庄至今。乡政府以驻地为名,故称上阎庄乡。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口头区。后于1953建行唐县六区上阎庄乡、郑库池乡、瓜家峪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上阎庄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口头公社西部划出29个自然村成立上阎庄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为上阎庄乡。人文和经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远古陶唐时期就有人聚居,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后沿袭至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行唐县属太行山浅山区,北部群山环抱,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坦荡,海拔75—96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境内有沙河、磁河、曲河、郜河四条主要河流,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路网交错,团贾公路贯南北,宝平公路横东西,京赞公路贯通于西北、东南,神黄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县城龙州镇南距石家庄国际机场2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主要矿产有磁铁矿、金矿、银矿、石英矿、花岗岩、辉绿岩、金红石、钾长石、石英石、蛭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线石、大理石、云母、矿泉水等30多个品种。拥有变电6座,总容量12万千伏安。配电线路纵横如织,村村通电,满足供应。农业经济基础稳定行唐县是河北省粮食、油料重点生产地之一,畜牧养殖业兴旺发达。系中国大枣之乡,全国奶牛养殖基地县,河北省商品猪基地和中药材、红薯、烤烟、辣椒种植基地县。奶牛存栏10万头居全省榜首。药材种植面积8万多亩。全县种植大枣树80万亩,年产优质红枣1亿公斤。行唐县红枣个大核小、肉甜、营养丰富,曾获深圳“鹏程杯”金奖,畅销国内外。工业经济兴旺发达全县拥有工业企业7000余家。形成了建材、化工、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塑料、采矿、造纸、食品加工等20多个行业,产品达26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优质产德粉、包装印刷机械、农牧机械、水泥、枣制品、乳制系列产品、红薯淀粉及粉制品等。商贸经济繁荣活跃全县拥有轻工、药材、花生、红枣、粉条、畜禽、水果、蔬菜等专业市场17座,大型日用品、服装连锁超市5座和铁路煤炭货场、煤炭配送中心各一座。龙州商城坐落在县城内的龙州商城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华北14大集贸中心之一。中头镇红枣批发市场辐射15个省市、区,年成交量4万多吨。服务服务设施功能齐全设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一座,装有万门程控电话设备,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县。现代化宾馆两座,装饰豪华舒适,娱乐设施齐全。旅游景点独具风格,去雾山一峰挺秀,峨眉岩泉水常流;牛王寨山水相依,孔雀湖湖光山色;大枣观光园成方连片,风情独特;龙州旅游区水清沙净,林木成荫,是旅游、观光、度假、疗养的理想乐园。人口民族 行唐历来为汉族聚居之地,后因婚嫁、工作等原因,其他少数民族迁入。据统计,1982年底县内总人口338498人,其中,汉族338480人,少数民族18人(蒙古3人、彝族1人、壮族14人)。到1990年底,全县人口为379398人,其中汉族379202人,占总人口的99.95%;少数民族增至196人(包括蒙古族13人、彝族12人、壮族103人、回族8人、侗族5人、藏族2人、苗族13人、布依族6人、瑶族7人、满族16人、土家族7人、毛南族1人,其他未识别民族的3人),占总人口的0.05%。 行唐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以崇信尚义,热情慷慨著称。现有人口42.5万,其中未成年人9.8万,青壮年(18-35周岁)11.6万,中年人(36-60周岁)15.7万,老年人(60周岁以上)5.4万。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现
2023-07-27 14:23:401

纳兰明珠他的子女有?是同父同母吗?

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2023-07-27 14:23:47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

啥问题啊
2023-07-27 14:23:569

想问下我家族的问题,懂历史的哥哥姐姐回答下,小女子重谢!

楼上说的都不错历史文献 想问下 你可以这样嘛 你爷爷在个话 问他的 上3代 按你的太爷爷名字在文献种查找这不就行了嘛 一代一代的查找名字 就对号入座了呀 还有你这么大了 应该可以看看 家谱了 和父亲好好说说 提出你的烦恼疑问嘛 对不对 你肯定是满人 这是无容置疑的
2023-07-27 14:24:1215

福鼎郑库口小区到福鼎市医院坐几号公交车

公交线路:福鼎15路,全程约3.5公里1、从郑库口步行约1.7公里,到达汽车南站2、乘坐福鼎15路,经过6站, 到达经贸商城站3、步行约410米,到达福鼎市医院
2023-07-27 14:24:351

人生如若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后面几句是什么?诗人是谁?那个朝代的?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安意如 现代
2023-07-27 14:24:434

纳兰容若是谁啊?

纳兰容若简介: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性德。纳兰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教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要知《春明外史》是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若非大多数人都知道此典何意,张先生是不会这样写的。纳兰容若,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教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学士明珠长子。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性侠义,扶助失意。作词主情致,工小令,宗李煜,有清代李后主之称。词风婉丽清新,不事雕饰,颇多伤感情调。
2023-07-27 14:24:5213

求真三纳兰容若详细资料

#55
2023-07-27 14:25:315

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2023-07-27 14:25:4910

福鼎离浙江还有多远

福鼎位于闽浙交界啊,跟温州苍南县很近啊,就在隔壁,到温州市区一个多小时呢
2023-07-27 14:26:172

在?问下从太姥山到白水洋风景区怎么坐车?

没,福鼎好像都没有,从太姥山火车站坐动车到宁德,然后去车站坐屏南的客车
2023-07-27 14:26:262

从福鼎城关到福鼎龙安开车需要多久

从福鼎城关到福鼎龙安开车需要55分钟左右!驾车路线:全程约43.7公里起点:福鼎市城关供销社农...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30米,左转进入锦福路2.沿锦福路行驶330米,过郑库口约130米后,左转3.行驶20米,右前方转弯4.行驶80米,左前方转弯5.行驶730米,直行上匝道6.沿匝道行驶500米,朝宁德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7.沿匝道行驶280米,在入口,进入沈海高速公路8.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23.5公里,在太姥山/秦屿出口,上匝道9.沿匝道行驶910米,朝太姥山火车站/龙安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10.沿环岛行驶90米,在第3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玉湖路11.沿玉湖路行驶650米,朝太姥山火车站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12.沿环岛行驶130米,在第4个出口,右转进入X97313.沿X973行驶10.6公里,过店仔约190米后,稍向左转进入象山西路14.沿象山西路行驶1.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象山东路15.沿象山东路行驶6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16.沿环岛行驶40米,过福安塘,在第1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兴港路17.沿兴港路行驶2.9公里,直行进入兴港路18.沿兴港路行驶7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安洋西路19.沿安洋西路行驶130米,过桑杨村约190米后,左转进入杨岐路20.沿杨岐路行驶260米,右转21.行驶1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福鼎市龙安农贸综合...
2023-07-27 14:26:341

从福鼎市坐车到横店要多久

一小时
2023-07-27 14:26:422

福鼎火车站的公交

市区内乘坐7、13、16路均可到达福鼎火车站。 票价:市区1元,跨出岩前路段2元配车数量:5发车时间:首班车 6:00末班车 22:30(冬22:00)停靠站点:梅湾新村→火车站  梅湾新村-西门-华鑫路口-辽待-边防大队-一中-桐城明珠-桐城办 事处-龙山一号楼-龙山七号楼-六中-民政局大楼-坡头顶-淡水桥-五里牌-民族中学-郑库口-星火园区口-岩前村委会-福利院-粮食交易市场-大吉剪刀厂-二手车交易市场-火车站火车站→梅湾新村  火车站-二手车交易市场-大吉剪刀厂-粮食交易市场-福利院-岩前村委会-星火园区口-郑库口-民族中学-五里牌- 淡水桥-坡头顶-民政局大楼-六中-龙山七号楼-龙山一号楼-市场桥头-桐城明珠-一中-边防大队-辽待-华鑫路口-西门-梅湾新村 票价:市区1元,跨出星火园区路段2元配车数量:7发车时间:首班车 6:00末班车 22:30(冬22:00)停靠站点:汽车北站→火车站  汽车北站-双桂公园-江滨名苑-彩虹桥-福华名苑-山前办事处-国际大酒店-太姥商住楼-旧汽车站-环岛-流美小学-太姥特产街-羽润大酒店-汽车南站-南湾-体育馆-万辉嘉园-建设局大楼-晨冠乳业-星火园区-消防大队-岐角-沙龙-外墩路口-三斗湾-金岗-火车站火车站→汽车北站火车站-金岗-三斗湾-外墩路口-沙龙-岐角-消防大队-星火园区-晨冠乳业-检察院-金九龙大酒店-同济医院-南湾-汽车南站-冠顺-太姥特产街-海口路四巷-环岛-旧汽车站-经贸商城-国际大酒店-山前办事处-福华名苑-彩虹桥- 江滨名苑-双桂公园-汽车北站 票价:市区1元,跨出交警大队路段2元配车数量:3发车时间:首班车 6:00末班车 18:00停靠站点:汽车北站→火车站  汽车北站-双桂公园-江滨名苑-彩虹桥-锦江大厦-福龙商住楼-太姥商住 楼-旧汽车站-桐亨大厦-边贸-交警中队-电信大楼-淡水桥-五里牌-民族 中学-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岐角-沙龙-外墩路口-三斗湾-金岗-火车站火车站→汽车北站  火车站-金岗-三斗湾-外墩路口-沙龙-岐角-消防大队-交警大队-民族中学-五里牌-淡水桥-公安大楼-春亭桥-东源 大酒店-海星大酒店-旧汽车站-经贸商城-市交通局-锦江大厦-彩虹桥-江滨名苑-双桂公园-汽车北站
2023-07-27 14:26:511

大臣因贪污入狱,眼看就要被杀,为何找人举报自己谋反,成功保住性命?

其实这也是一个另外寻求生路的方法,让人更加重视这个事情。
2023-07-27 14:27:067

‘人生若只初相见’是哪首诗词里的谁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不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此外,亦有与此同名的诗词、书籍、歌曲及影视。  目录  作者简介诗作纳兰词纳兰家族展开     出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通本做“故心人”,娱园本做“故人心”。)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通本做“雨罢”。娱园本做“语罢”。)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该诗被收录于《饮水词》  编辑本段出自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全篇。注释  编辑本段人生二句  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不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产生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与合德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编辑本段等闲二句  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编辑本段骊山二句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编辑本段何如二句  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连起来,意中人相处若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又怎么会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编辑本段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但更多的我个人认为是纳兰对于“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种高尚爱情之向往,对于“何事秋风悲画扇……”这种爱情之抵制与厌恶。  编辑本段辑评  于在春《清词百首》   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1984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   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1988年远流出版公司)  编辑本段来源  相约渌水亭——纳兰性德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编辑本段诗作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编辑本段纳兰词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编辑本段纳兰家族  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祖父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   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2023-07-27 14:28:071

福建省福鼎市至江西省永新县走国道有多少公里?

额。。 对不起 这个我不知道吖
2023-07-27 14:28:142

请帮以下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有酬谢!谢谢!

没事情做了??
2023-07-27 14:28:462

从福鼎到古田要多久

|全程 约258.4公里/4小时44分钟福鼎市 1.福鼎市内驾车方案详情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市府路行驶120米,左转进入中山中路2) 沿中山中路行驶100米,过左侧的大世界百货商场,左转进入古城南路3) 沿古城南路行驶700米,在桐山大桥稍向右转进入G1044) 沿G104行驶3.6公里,过郑库口约130米后左前方转弯5) 行驶70米,左前方转弯6) 行驶730米,直行7) 行驶360米,过福鼎收费站约140米后朝宁德方向,稍向右转2.行驶280米,从入口进入G153.沿G15行驶114.6公里,从漳湾/宁德(北)出口离开全路段收费4.行驶1.0公里,直行5.行驶240米,朝宁德/G104/福安/白水洋方向,稍向右转6.行驶60米,右转进入S2017.沿S201行驶3.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G1048.沿G104行驶5.6公里,在宁德大桥右后方转弯9.继续沿G104行驶420米,稍向右转进入S30410.沿S304行驶123.4公里,直行进入S20211.沿S202行驶1.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12.古田县内驾车方案详情1) 沿环岛行驶7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S2022) 沿S202行驶9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3) 沿环岛行驶3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S2024) 沿S202行驶850米,直行进入解放路5) 沿解放路行驶540米,过左侧的劳动大楼,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古田县
2023-07-27 14:28:541

纳兰家的兴衰

纳兰家祖上和慈禧一个姓那……和曹寅是结交的……可惜,年纪轻轻的,又是“上马帽檐斜”,喜欢表妹,表妹入宫去了;好不容易讨个老婆,三年就死了……看上沈宛,也没有结果……这等公子,还是个二等虾,可谓全人了……
2023-07-27 14:29:044

请问纳兰容若的生活背景是?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详细介绍: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 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 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 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 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 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 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2023-07-27 14:29:123

长相思是谁写的?

长相思《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整理了这首词的翻译和赏析,供参考。《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翻译: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长相思纳兰性德翻译: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古诗词】长相思的写作背景《长相思》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惊艳之语,词人叠用两个“一程”,突出长路漫漫之感。这句是化用李煜的“一重山,两重山”,李煜只用了山的意象,而纳兰性德再加上了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前行的方向,他们一路向山海关出发。全词最美的是上片最后5个字,历来备受名家推崇。“夜深千帐灯”写的是帐篷里将士们点起的烛灯,千顶帐篷在塞外,形成了一幅特别的画面。词人的视角高远,帐内烛光闪闪,每一盏烛光下,都是一颗思归的心。王国维认为这5个字,写出了“长河落日圆”的意境。词的下片写塞外的风雪。上片中山水一程是空间的跨度,而下片的风一更雪一更,则是时间的维度。风雪声扰了征人的梦,词人用“聒碎”的动词来形容,凄美异常。最后一句也是高明之语,由眼前的风雪笔锋一转,想起家乡的宁静,那里没有这样恼人的声响,全词语言质朴,意境高妙。眼前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而心中的“故园无此声”是婉约动人的,两相对比下是词人细腻思归的心。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长相思》的写作背景是: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14]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u25ba 308篇诗文 u25ba 1117条名句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御前侍卫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寄情诗词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作为皇帝身边的,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藏书大家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辑有《全唐诗选》。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嘱友人秦松龄、朱彝尊为购求宋元诸家经解,得抄本140余种,环拥古书万卷,建藏书楼“通志堂”、“珊瑚阁”,以弹词歌曲、评定书画、鉴藏古籍为乐。藏书印有“珊瑚阁”、“绣佛斋”、“鸳鸯馆”等字。英年早逝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葬于何处位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皂甲屯西一处台地上。建于清代顺治三年,总面积约为340亩,墓地分为南寿地、北寿地两个部分,共有宝顶9座,土坟两座。纳兰性德墓的宝顶建筑宏大,底座为青石,宝顶中部为汉白玉,镌刻有图案,上部为三合土夯实的半圆顶。纳兰氏家族墓地在清代基本保存完好,后多次被盗。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冬,被彻底拆毁。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陈廷焯:饮水词措词浅显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斋词话》 纳兰庄园纳兰性德祖父尼雅汉从龙入关,因征战有功,被授予骑都尉世职,在京师西北皂甲屯一带有圈地。皂甲屯原名皂角,以皂角树而得名,附近曾出土金代石虎。元时期是皇家行营,史称“皂角捺钵”。明设军屯,称皂角屯。皂甲屯西北角,有一处长方形庄院,名思源庄。皂角屯故老相传,思源庄是明珠家的晾银场,实际是乡下收取租银的庄园。顺治三年(1646年)尼雅汉病故,其子郑库袭职,抚养年仅12岁的明珠长大成人。顺治八年(1651年),明珠17岁进入銮仪卫,同年,和被赐死的英亲王阿济格的五格格成婚。顺治十一年(1655年)冬天,生下纳兰性德。思源庄一直是明珠和家人的一处乡下郊园。20世纪70年代,思源庄还遗有围墙残迹和古井。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坟。思源庄成为停灵落脚的丙舍。思源庄西墙外是一条小河,河上有桥名思源桥,灵柩入葬都要经过思源桥,才能进入墓地。思源庄既成丙舍,明珠就在墓地南面隔河重建新的庄园,当地人称明府花园。明府花园位于上庄村北部,与纳兰家族祖坟一河之隔。明府花园和思源庄一样,都是在前朝留下的建筑基址上重建的。据学者徐征先生考证,思源庄和明府庄园的三合土围墙应是元时期皂角捺钵的遗迹。明朝时,是榆河驿粮仓所在地。明府庄园占地200余亩,东西长650余米,南北宽210余米。庄园划分3个功能区,东部为马圈、车库和下人的居处,西部是花园,中部是庄院的主体,分布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纳兰家族墓地,自卢氏安寝后,按例开始驻有守墓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纳兰家族墓地最后一位安寝的揆叙夫人耿氏,向康熙帝奏陈:“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监杨植伏侍日久,听伊等从父母自去或与臣妾守坟墓。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坟墓,其胡然、王联奎、安畲、彭寿、三小子、长岱十二房亦与臣妾守墓。”从这篇文字可知,仅揆叙及其夫人去世后,看坟守墓之人就有将近40余户。其前,性德、揆方、明珠死后的守墓人亦不当少数。百十户人家住在明府花园,俨然形成一处村落。当时人们将明府花园亦称为“新庄”或“新立庄”。乾隆朝后期,揆叙后人成安,因事得罪权臣和珅,被抄家发配,祸患殃及京郊的明府花园。庄园内的守墓人各谋生路,有一些没有离开的人成为上庄村的最早住户。纳兰墓地纳兰家族祖墓大规模修建于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纳兰性德夫人卢氏去世的那一年。卢氏墓志铭载,卢氏病逝后,在双林寺停灵一年零两个月,迟迟不曾下葬。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墓地没有着落,二是名分没有落实。作为纳兰家族的正室夫人,卢氏死的太年轻,太突然,以致纳兰家族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纳兰性德只是一个贵公子,而卢氏是一个贵妇人,安葬的规格又是一个大问题。清代的丧葬制度等级森严,作为吏部尚书的明珠不得不慎重。卢氏死后不久,明珠升任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被授予三等侍卫官居五品,卢氏也获得了诰命的头衔。故而批地、拨款、造墓一切都顺理成章。纳兰家族祖墓位于上庄村北,今“泰丰商贸中心”西墙外。纳兰家族祖墓以明珠父亲尼雅汉立祖。墓地坐东朝西,背靠皂甲屯,面向阳台山,俗称南寿地。一条小河自西北向东南而来,蜿蜒绕过墓地,自墓地左边向西流淌而去。墓地有坟茔宝顶5座,主位是尼雅汉,按左昭右穆排列,昭位是郑库,次昭位是纳兰性德,穆位是明珠,次穆位是揆叙。除纳兰性德墓外,其余4座均有汉白玉或青石雕刻的墓围。尼雅汉墓前不远有供桌,再往前有汉白玉雕刻的享殿。墓地前方约180米,有神道碑两座,分别是明珠和纳兰性德。神道碑前方约250米,有两座碑亭,分别存有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所立的明珠诰封碑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所立的明珠谕祭碑。据故老相传,碑亭和神道碑之间尚有石人石马等石相生数座,民国初被军阀拉走,下落不明。20世纪70年代纳兰家族祖墓出土墓志铭6通,分别是明珠、觉罗氏、性德、卢氏、揆叙、耿氏。未见尼雅汉和郑库墓志铭,据当地人传说,这两座坟墓是衣冠冢,应该可信。雍正二年揆叙碑被改前,纳兰家族祖墓已安葬了三代人,此后纳兰家族祖墓就再也无人入葬。直到1953年,纳兰性德墓的旁边,才又新添了一座小坟冢,据说是从双榆树另一座纳兰墓地迁来。何人所迁,葬的何人,已无从查证。纳兰家族祖墓向北300米偏西,现上庄镇卫生院西北,是揆方、郡主墓,俗称北寿地。北寿地坐北朝南,有宝顶4座。主位是揆方和郡主淑慎,昭位是永寿,穆位是永福,次昭位是宁秀。揆方和淑慎墓正前方200米原有神道碑,人民公社时期被民兵炸毁。80年代揆芳郡主墓出土墓志铭3通,分别是郡主、揆方、永寿,未见永福和宁秀墓志。在纳兰家族墓地的正前方,过去有一条通往东小营的南北古道,古道以西百米有一处较大的墓地,俗称西坟地。西坟地坐北朝南,占地数十亩,遍地苍松翠柏,周边围以条石砌就的驳岸(护坡)。墓地正前方,是后河与南沙河交汇处的大片芦苇荡,高高的驳岸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查阅雍正十二年(1734年)北玉河关帝庙碑记有载:“安尚仁施地三十六亩,坐落关家坟西,东至坟,西至沟,南至道,北至旗地。”这里所说的关家坟指的正是西坟地。安尚仁是明珠府上的大管家,明珠及其3个儿子死后,家中一切事物委托安尚仁掌管,其中也包括皂甲屯的墓地和庄园。以安尚仁名义施舍的这块土地,实为代表明珠家捐赠的。据赵秀亭先生考证,纳兰性德前妻卢氏亡故后,性德于康熙十九年间续娶官氏。“官”“关”同音异字,女真“瓜尔佳氏”的汉译简称。所谓关家坟,营葬的当是纳兰性德的继室夫人官氏。瓜尔佳氏是满洲大姓,官氏的曾祖费英东是清朝第一大功臣,其父颇尔喷世袭一等公爵,长期任领侍卫内大臣,是性德的上司,官氏从兄古尔汉,古苏等充任侍卫,是性德的同事。官氏生于王公之家,但毕竟是纳兰性德的继室夫人,因纳兰性德为正三品官员,按例对官氏封为“淑人”。官氏去世后,葬入纳兰家族墓地中,是必然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没有和性德同穴,还需要史学家考证。纳兰遗存上庄地区是纳兰性德家族几代人生活、归宿之地,纳兰家族也在上庄地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迹。据永泰庄东岳庙《重修东岳行宫碑记》记载,明珠每年都要到祖坟扫墓祭祖,见附近三座古刹年久失修,沦没于荒烟蔓草之中,就有了修复之心。但因繁忙,一直未能如愿。临终之前,嘱咐总管安尚仁,一定要完成修庙夙愿。安尚仁于十年后大兴土木,用了三年时间,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将东岳庙、龙母庙,真武庙修葺一新,并延请僧人主持管理。修庙的同时,还将跨越榆河古道的两座陈旧的木桥既马坊桥和榆河桥改建成石桥。为了让后人记住纳兰家族修庙的功德,安尚仁将东岳庙的西转角殿设为纳兰家族祠堂,在龙母庙和真武庙供奉明珠牌位。雍正十二年(1734年),位于北玉河村的关帝庙重修,管家安尚仁和揆叙后人宁秀代表纳兰家族,布施香火地56亩,是关帝庙捐资修复的首户。纳兰家族300年前的善举,为上庄地区保留下了珍贵的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功不可没。纳兰性德纪念馆位于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隶属上庄镇管辖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皂甲屯东临南沙河,西北部的阳台山为它挡住了西伯利亚甲屯西侧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庄园,纳兰性德府虽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巨变,可昔日的规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戏台不改当年的古朴,被风剥雨蚀的亭台楼阁也似在回忆着当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称“明相”的清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私家宅院,现已成为纳兰性德纪念馆,其亦为清朝和珅府邸,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按其笔下的“郊园”设计,由主展厅、录像厅和画厅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表现其一生,后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铭、朝珠、封诰、康熙铜钱等也在此馆展出。
2023-07-27 14:29:201

求纳兰生平简介

不便与外人知
2023-07-27 14:29:273

历史上,纳兰家族有过什么兴盛史吗 ?

大清第一权臣 明珠之子
2023-07-27 14:29:374

纳兰性德何许人也?

今天是容若的忌日
2023-07-27 14:29:465

纳兰明珠的身世?

明珠,原名纳兰明珠,字端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叶赫贝勒金台石孙。父尼雅哈,当太祖灭叶赫,来降,授佐领。 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再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纳兰明珠,是满州正黄旗人,家族虽为清之望族叶赫氏,却几乎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叶赫氏在康熙年间益以没落,明珠也仅仅从其父继承到侍卫名而以,从此靠其双手打下一片天地。明珠之岳父乃多尔衮亲弟英亲王阿济格,此人战功无数,但狂妄自大,自多尔衮死后继续无法无天,顺治为除此大患,将其与已得亲王爵的三子赐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余人一律扁为庶民。明珠与其女的婚姻,非但没有给他丝毫好处,还给他的前途带来了那么一些黑暗。但纳兰明珠始终是个璀璨的明珠,黑暗终究是掩盖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虽为朋党,但其的忠心却是可鉴的,他对清王朝付出了几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时,却了为了家族复兴留下了永久的骂名,也成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顾及自身,毅然上书议撤三藩,为收复台湾更以身入虎口,为抗击外敌,深入敌区,做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为臣子,是尽忠的。而其能力还不仅仅在此。 纳兰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而后更赐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载,其能力可见一斑。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 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子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 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 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 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 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 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 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关氏。纳兰性 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 出。其孙名瞻岱。 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 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 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 兰 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 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2023-07-27 14:30:012

纳兰性德简介

  性德(1655-1685年):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编辑本段]【纳兰容若之词】  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编辑本段]【纳兰世家】  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 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祖父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  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 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编辑本段]【物性观照】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武夫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编辑本段]【风物起兴】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  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水势较旺。这周围山林于背阴处更高大繁茂,因为谷中土厚,阴处涵水,不似向阳坡上风大干燥。而潭口处黛色石崖下会让人有山岩开裂、潭深难测之感。这股泉水属于石灰岩地区溶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较大。这段白噩纪形成的石灰岩地层,与三里外白家曈火织蛛山(石灰山)后的大溶洞(现已无存)的地层一致,并与那个曾有水流、被称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关联。这里的山体岩石不但与南边一脉相连的红色火山砂岩的“火山头”地层结构不同,一红一黑,而且这股泉水与香山双清、樱桃沟、簸箕水,七王坟后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样,不是由山体地层涵水下渗,至山脚处形成泉水露头,而是属于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这个“龙”不小,传说是东海龙王的七子于此潜居。清代这里一度成为皇家的敕建黑龙王庙。所以说,《帝京景物略》中记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确的。纳兰性德的直观感受也是准确的。且不说《清词史》中评论该词“感慨倍多,遥思腾越”。就此也能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验证纳兰性德重视真实感受,仔细观看事物是颇为精到准确的。纳兰另外纳兰性德在大觉寺的吟唱,也使凡去过该寺的人,倍感贴切。大觉寺始创辽代。纳兰性德时见到的大觉寺是明代的规制。它是北京“八大寺院”之一,至今大雄宝殿,三世佛殿还保留着明代的木结构。大觉寺院落宽阔,殿堂高大,花木繁多,以玉兰、银杏最为著名。(解放后这里一直是林学院的实习林场)大殿中保留着精美壁画、悬塑。至今主佛像、“二十诸天”、“十二缘觉”的塑像保留完好。所以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言。”其中空梁、画壁、诸天、蛱蝶、燕雀等不是作者凭空臆造的。而且从中还能让人想见侍卫在高大殿堂的台阶下巡行,在僻静的行官跨院当值的处身角度。这种人与景物的位置感和梵天幽静之感,是于今天都能在实地感受到的。纳兰纳兰性德在奉值宿卫龙泉寺时作的《五律·宿龙泉山寺》以区区数行,把个不大的寺院和环境,甚至作者所在的位置都勾画出来。龙泉寺后的山峰为花岗岩,陡峭如削,其势如列。因此诗中有“列岫”一词。因为地形的限制,寺中殿宇,院落不深,而是一字横向排开。从属群房由西向东排列。如果纳兰性德晚间下岗后,联想与明万历皇帝有关的佛事,并遥望明陵的地方在寺内,大约就是群房最东端。这里是最后一个小院落,屋宇不太大,従现在的警卫控制观点看,也是设岗立哨的地方。小院东、南两面女墙齐腰,能凭栏就高远望。所能望出之处为东南、兼有东北。十三陵则在视野的最偏北向。女墙的高坎下有一条从山下而来的石板古道,是去妙峰山进香的古道之一。站在此高处,沿古道向东北延伸,诗人的思路由此飞向天寿山,跨越了世纪。纳兰纳兰性德写海淀、玉泉山一带的水域风光时,往往把它与江南并比。确也如此,这一带水源充沛,河湖相连,菱荷舟帆、平堤沙岸,或“十里湖光载酒游”,或平堤走马披春风。总之在写到这类风光时,一般都是比较清新抒情的,不似前般怀古之作,比较凝重深沉。这里一方面反映他的性格与水域情结相吻合。另一方面,当时文化发达的江南对词人的影响,使凡与此文化生发环境相一致的情调就就容易在作者的心绪上形成一种内在暗合,调动起他的舒和明朗的创作情绪。纳兰纳兰性德的这类诗词,受着他阅历的风光名胜的影响,有感而发,由此及彼,由有限到无限。这是他的一种生活之源,这种生活对他的创作具有提示、陶冶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生活对他创作的赐予。
2023-07-27 14:30:101

康熙时期那个明珠姓什么,真名是什么?

纳兰明珠 与纳兰性德
2023-07-27 14:30:326

纳兰性德是清朝的诗人、是纳兰明珠的儿子,他还有其他身份吗?还有其他有名气的兄弟吗?

··清初第一才子
2023-07-27 14:30:496

有没有人知道纳兰这个家族,详细信息有吗?

  纳兰姓起源  纳兰是金代女真“白号之姓”中皆封广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个姓氏之一(又称"纳喇"、"那拉")。 而“纳兰”或“那拉”都不是满姓,而是蒙古姓,原本是蒙古的土默特姓。土默特消灭了一支满人,占领了他们的地盘,却不知为什么改称了这些征服者的姓氏——纳兰(那拉)。后来,他们又举族迁徙到了今天的辽宁省的叶赫河岸,建立叶赫国。叶赫,是“伟大”的意思。清史里的“叶赫那拉”源头便在这里。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后举族迁至叶赫河岸,号"叶赫国",地处今吉林省梨树县叶赫满族镇一带,后人称此支纳兰氏为叶赫那拉氏。 明初时满族的前身女真族,分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叶赫部为海西女真的一部分。部族首领金台什,继兄之后成为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生子皇太极,即其后的清太宗。因而,纳兰氏族与清皇室有姻戚关系。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而进行的兼并战争,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攻伐叶赫,金台什战败后自焚未成,被绞杀,其子降,后授三等副将,其族世袭佐领,为后金及清王朝屡立战功,为满洲八大贵族之一。  编辑本段纳兰明珠  简介  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再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纳兰明珠: 个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满汉文化,做事干练,对人热情,能言善辩、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权贵而又忠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为,历任刑部、兵部、吏部、礼部尚书,而后在“相位”二十载。  相关事迹  纳兰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家族虽为清之望族叶赫氏,却几乎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叶赫氏在康熙年间益以没落,明珠也仅仅从其父继承到侍卫名而以,从此靠其双手打下一片天地。明珠之岳父乃多尔衮同胞兄长英亲王阿济格,此人战功无数,但狂妄自大,自多尔衮死后继续无法无天,顺治为除此大患,将其与已得亲王爵的三子赐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余人一律扁为庶民。明珠与其女的婚姻,非但没有给他丝毫好处,还给他的前途带来了那么一些黑暗。但纳兰明珠始终是个璀璨的明珠,黑暗终究是掩盖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虽为朋党,但其的忠心却是可鉴的,他对清王朝付出了几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时,却为了家族复兴留下了永久的骂名,也成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顾及自身,毅然上书议撤三藩,为收复台湾更以身入虎口,为抗击外敌,深入敌区,做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为臣子,是尽忠的。而其能力还不仅仅在此。 纳兰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务府总管,四任弘文院学士,五任加一级,六任刑部尚书,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九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十任经筵讲官、兵部尚书、佐领,十一任经筵讲官、吏部尚书、佐领,十二任加一级,十三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加一级,而后更赐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载,其能力可见一斑。  编辑本段纳兰世家  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 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子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 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 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 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 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编辑本段纳兰性德  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进士,时年二十二岁,后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武官正三品。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1685)患寒疾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葬于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生平事迹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 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 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关氏。纳兰性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出。其孙名瞻岱。  作品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 "清词三大家"。 在短暂的三十一载生涯中,纳兰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 而今流传最广的是其词。24岁时,纳兰性德将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再后世将逸散在其友人著作中的纳兰作品汇整,纳兰词现存世349首。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  配偶  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伉俪情深,不期婚后三年妻子亡故,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继娶官氏,赐淑人。其有妾颜氏,后又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  编辑本段纳兰揆叙  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编辑本段纳兰揆方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 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 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编辑本段武侠小说人物—纳兰  出自温瑞安武侠小说《游侠纳兰》系列,是书中主角,使用武器是剑柄长,剑身短的阿难剑,在全书最后一章“纳兰一敌”中,死于索元礼四大供奉之首,外号为“刀一出手,人鬼不留”的舒星一之手。
2023-07-27 14:31:031

谁能给我介绍以下几个人的一生

李商隐http://baike.baidu.com/view/6028.html?wtp=tt李煜http://baike.baidu.com/view/2511.htm秦观http://baike.baidu.com/view/7346.htm纳兰性德 http://baike.baidu.com/view/3507.htm很详细的,你自己看看吧
2023-07-27 14:31:112

求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生平详细介绍

这个是“纳兰性德吧”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C4%C9%C0%BC%D0%D4%B5%C2&rs2=0&myselectvalue=1&word=%C4%C9%C0%BC%D0%D4%B5%C2&tb=on里面有很多全面的关于容若的介绍你想要的答案里面几乎都有讨论和回答!!
2023-07-27 14:31:203

求翻译:纳兰词,以其凄婉又不失雄浑的风格,自然白描又不失其工巧的艺术手法立于清初词坛。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这一首词也是纳兰词名篇中的名篇,似乎平白易晓,只有几处小地方值得稍稍解释一下。 一是“谁翻乐府凄凉曲”中的“翻”字,是演奏、演唱的意思;二是“乐府”这里是泛指一切入乐的诗歌;三是“瘦尽灯花又一宵”,是说烛火一点点地燃尽,好像一个人渐渐消瘦的样子;四是末尾处的“谢桥”,古人用“谢娘”来指代心仪的女子,谢桥和谢家便都是由谢娘衍生出来的美丽词汇。 上片写凄凉,下片写无聊。凄凉,便凄凉到彻夜都无眠;无聊,便无聊到醉梦都无奈。但是,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无眠与无奈,是为了什么,又如何才能解决,却模模糊糊道不真切,只在最后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里悄悄透露了这是对一位不知名的女子的思念。 在此,容若似乎在说:我自己也说不清横在自己胸口的到底是什么,反正醉了也会想你,也会不想你,反正醒了也会想你,也会不想你,做梦的时候本该去找你,却一次也不曾梦到你。 当我们已经在新的生活轨道里渐渐的生出了习惯,有时候,也难免在不经意间在镜子里,照见了从前的影子。 那一刻,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2023-07-27 14:31:292

纳兰容若生平事迹有些什么? 几岁死了的?他和乾隆什么关系?

看看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吧,作者对纳兰容若的诗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写了关于很多他生平的事情。建议你看
2023-07-27 14:31:373

纳兰性德 生平简介

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咔看
2023-07-27 14:31:486

有关纳兰性德的资料

看百度百科
2023-07-27 14:32:086

行唐的行政区划

龙州镇(Longzhou Zhen) 面积49.99平方千米,人口64393人。 镇 *** 驻龙州大街,邮编050600。 〔区划〕 辖33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 〔沿革〕据《行唐新志》载:“初,帝封於唐。 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他。 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地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据《正定府志》载:“行唐县熙平中(北魏孝明帝年号,公元516-518年),移治犊乾城,一统旧志。 今县北三十里有行唐故城,俗谓之故……”1945年县城解放,建行唐县九区。 1947年实行了土地改革。 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有63个自然村。 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后为城关公社。 1984年改社为镇,辖区不变。 1996年,原齐村乡、城关镇、坟台乡合为龙州镇。 上碑镇(Shangbei Zhen) 面积21.36平方千米,人口17123人。 镇 *** 驻西街镇府路13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17个村委会。 〔沿革〕上碑村历史悠久,据查,古时(约公元前206年后)有一次洪水泛滥成灾,白浪滔滔,一片汪洋,庐舍漂没,有一幸存者,爬于碑的顶端,双手搂抱,未被大水冲走,幸免一于难。 以后便以此取名为上碑至今。 乡 *** 取其驻地名为上碑公社。 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建行唐县四区上碑、南壤北、祁后、陈磁沟乡。 同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人民公社,有67个自然村。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 将北部12个村划出建立上滋洋公社,将西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北城寨公社,将西部7个村划出建立任家庄公社,划出11个村建立下阎庄公社,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南翟营公社,其余12个村仍为上碑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上碑镇。 南桥镇(Nanqiao Zhen) 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31565人。 镇 *** 驻南桥村向阳街13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17个村委会。 〔沿革〕据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碑文记载:“该村以位于曲河南岸而取名南曲河。”1937年又根据曲河桥更名为南桥。 1952年办互助组, 1954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为南桥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 10个自然村建南桥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将原北龙岗乡、南桥镇合为南桥镇。 口头镇(Koutou Zhen) 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23888人。 镇 *** 驻北街259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41村委会。 〔沿革〕口头系历史古村。 建于孔雀山西南侧山脚下。 是通往本县北部山区及阜平县的必经之路,因处于山区之口,故以地形命名为口头(村)。 乡以驻地取名为口头镇。 这里1937年七·七事变后,行唐县成立总动会,于十月份设立了行唐县最早的一个区,即口头区,辖口头以北村庄。 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有121个自然村。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西部 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东北部22个要划出建立杨家庄公社;南部12个村划出建立秦台公社;其余11个村仍为口头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秦台乡、口头镇、杨家庄乡合为口头镇。 九口子乡(Jiukouzi Xiang) 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15429人。 乡 *** 驻九口子村石同路138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36个村委会。 〔沿革〕该村以地形取名。 此地乃口头水库上游几条支沟的汇合点,当地雅称“九江之口”,故以此取名为九口子(村)。 乡 *** 取驻地名为九口子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属口头区辖,后政区不断变更。 1953年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口头人民公社,为九口子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口头公社北部划出22个村建立了九口子公社。 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 1996年合乡并镇,将九口子乡、上连庄乡合为九口子乡。 独羊岗乡(Duyanggang Xiang) 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9795人。 乡 *** 驻独羊岗村光明北路,邮编050600。 〔区划〕 辖16个村委会。 〔沿革〕独羊岗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以吉祥旺盛之意取名千家店。 神话传称:古时从西方走来一白色石羊,一术士用朱砂、木刀砍下其头,其身残留于村西沙岗上,得地名独羊岗。 后来人们觉得“千家”似有局限之意,就逐渐以地名取代了村名。 乡 *** 借用驻地名称,取名独羊。 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级,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为独羊岗管理区。 1961年公社调整规模,从城关公社划出了7个村建立独羊岗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来独羊岗乡、贾庄乡合为独羊岗乡。 安香乡(Anxiang Xiang) 面积64.27平方千米,人口40142人。 乡 *** 驻西安香村安泰街521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22个村委会。 〔沿革〕据查,宋代东、西安香两村之间,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居西者称西岸上,后取谐音,称西安乡。 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7年)建香严寺,以寺又改为西安香。 意为两村尊佛守法,安居乐业。 乡 *** 取驻地名称,故名安香乡。 1953年建行唐县三区东安香、东正、张霍口乡。 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安香人民公社,有55个自然村。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2个村仍为西安香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西安香乡、东留营乡合为安香乡。 只里乡(Zhili Xiang) 面积60.79平方千米,人口40954人。 乡 *** 驻只里村北,邮编050600。 〔区划〕 辖19个村委会。 〔沿革〕只里,原名执垒。 相传,古代这里黄沙茫茫渺无人迹,风起沙土蔽天盖日,一年四季风沙甚多。 人们筑垒堤堰,保房屋田园,以求生存,取名执垒。 后以谐音沿用成只里至今。 乡取驻地名称,故只里乡。 该社1953年建二区贝村、王营乡。 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一带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只里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西安香公社东侧划出9个自然村,成立只里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将原连家庄乡、只里乡合为只里乡。 市同乡(Shitong Xiang) 面积20.10平方千米,人口22141人。 乡 *** 驻左市同村行兹路,邮编050600。 〔区划〕 辖15个村委会。 〔沿革〕市同原名垒头。 据左氏谱书记载: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左氏20世祖名能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处迁此占产立庄。 由于传说原先旧址垒头大村十里长街,所以取村名叫市同。 左氏人丁兴旺,移址三次后改为左市同。 乡 *** 借驻地村名为左市同乡。 1953年建行唐三区(城西区)左市同、u3b1b照 、东瓦仁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市同管理区。 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从西安香公社划出15个自然村成立左市同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市同乡。 翟营乡(Zhaiying Xiang) 面积65.25平方千米,人口34842人。 乡 *** 驻南翟营村正义街6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29个村委会。 〔沿革〕南翟营系古村。 相传南宋建炎初期(公元1127-1130年),宋、金两军交战,宋军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后来村沿用营寨之名为寨营。 由于“翟”“寨”谐音,后沿用成翟营,冠以方位为南翟营至今。 乡 *** 取驻地村名为南翟营公社。 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三区南翟营、宋营乡,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公社翟营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由上碑公社划出 12个自然村建南翟营公社。 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 1996年,将下阎庄、南翟营合为翟营乡。 城寨乡(Chengzhai Xiang) 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0639人。 乡 *** 驻北城寨村建林街56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25个村委会。 〔沿革〕据查,城寨历史悠久,其前身名叫承泽里。 据《行唐新志》载:“行唐在春秋为晋邑,晋大夫郄彀墓在城寨村前,有镌晋大夫郄氏之茔”。 现遗址依然可辨。 又载: “孝子郄祥墓碣。 孝子祥为晋大夫郄彀之苗裔也。 ……其墓在甘泉乡承泽里。”后由承泽里演变为城寨。 明初,随着侯、王等氏的搬……这里1939年建行唐县四区,1953年建城寨乡,1954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上碑人民公社,为城寨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上碑公社西北部划出13个村,建功立业北城寨公社。 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 1996 年,将上滋洋乡、北城寨乡合为城寨乡。 上方乡(Shangfang Xiang) 面积29.69平方千米,人口25507人。 乡 *** 驻上方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20个村委会。 〔沿革〕据《行唐新志》载:“上方旧传为玉皇修真之地宋时敕修庙宇白石刻像后庙毁像存古为上方今讹为上房”。 清朝末期又改为上方至今。 乡 *** 取驻地村名为上方乡。 1953年建行唐县五区东井底乡和西城仔乡。 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有59个自然村。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东北部10个村划出成立北河公社;9个村划出成立屹塔头公社;东部 7个村划出成立西玉亭公社;东南部11个村划出成立赵阳关公社;西北部12个村已于1958年归口头大公社;其余个村仍为上方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上方乡、赵阳关乡合为上方乡。 玉亭乡(Yuting Xiang) 面积54.20平方千米,人口22275人。 乡 *** 驻西玉亭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16个村委会。 〔沿革〕玉亭系古村。 据《行唐新志》载:“城北鲜虞古邑,地在春秋时属鲜虞,旧墟,封管玉亭也。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玉亭镇,在直隶行唐县西北。 随置玉亭县于此。 后省。 唐又于此置玉城县。 县北二十里里中羊社有东玉亭村。 三十里高平社有西玉亭。 皆以故县得名。”这里先后为……1953年成立行唐县三区玉亭乡。 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玉亭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上方公社东部划出7个村建西玉亭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西玉亭乡、屹塔头乡合为玉亭乡。 北河乡(Beihe Xiang) 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7532人。 乡 *** 驻北河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9个村委会。 〔沿革〕北河系历史古村。 相传有兄弟两人,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北侧,后取村名为北河(村)。 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南边,后取村名为南河(村)。 乡取驻地村名为北河乡。 1938年成立和行唐县三区龙兴庄、西科头、朱家庄乡。 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为北河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上方公社划出10个要,建北河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合乡并镇,改北河乡。 上阎庄乡(Shangyanzhuang Xiang) 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6123人。 乡 *** 驻上阎庄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 〔区划〕 辖15个村委会。 〔沿革〕据查,上阎庄原名盐家庄。 相传,历史上洪水迸发频繁,该地地势较低,易盐易碱,故名盐家庄。 后盐讹写为阎。 1956年,按方位改为上阎庄至今。 乡 *** 以驻地为名,故称上阎庄乡。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口头区。 后于1953建行唐县六区上阎庄乡、郑库池乡、瓜家峪乡。 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上阎庄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口头公社西部划出29个自然村成立上阎庄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 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合乡并镇,改为上阎庄乡。
2023-07-27 14:32:221

纳兰性德一生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纳兰词集评】[编辑本段](拟古绝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摘自《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注释】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 》,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 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讲解】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辑评】一、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1984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1988年远流出版公司)【纳兰容若之词】[编辑本段]纳兰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教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 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而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纳兰世家】[编辑本段]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 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纳兰其祖父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 乾隆弘历的舒妃。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 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祯,成为 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详细介绍】[编辑本段]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物性观照】[编辑本段]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武夫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风物起兴】[编辑本段]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水势较旺。这周围山林于背阴处更高大繁茂,因为谷中土厚,阴处涵水,不似向阳坡上风大干燥。而潭口处黛色石崖下会让人有山岩开裂、潭深难测之感。这股泉水属于石灰岩地区溶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较大。这段白噩纪形成的石灰岩地层,与三里外白家曈火织蛛山(石灰山)后的大溶洞(现已无存)的地层一致,并与那个曾有水流、被称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关联。这里的山体岩石不但与南边一脉相连的红色火山砂岩的“火山头”地层结构不同,一红一黑,而且这股泉水与香山双清、樱桃沟、簸箕水,七王坟后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样,不是由山体地层涵水下渗,至山脚处形成泉水露头,而是属于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这个“龙”不小,传说是东海龙王的七子于此潜居。清代这里一度成为皇家的敕建黑龙王庙。所以说,《帝京景物略》中记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确的。纳兰性德的直观感受也是准确的。且不说《清词史》中评论该词“感慨倍多,遥思腾越”。就此也能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验证纳兰性德重视真实感受,仔细观看事物是颇为精到准确的。纳兰另外纳兰性德在大觉寺的吟唱,也使凡去过该寺的人,倍感贴切。大觉寺始创辽代。纳兰性德时见到的大觉寺是明代的规制。它是北京“八大寺院”之一,至今大雄宝殿,三世佛殿还保留着明代的木结构。大觉寺院落宽阔,殿堂高大,花木繁多,以玉兰、银杏最为著名。(解放后这里一直是林学院的实习林场)大殿中保留着精美壁画、悬塑。至今主佛像、“二十诸天”、“十二缘觉”的塑像保留完好。所以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言。”其中空梁、画壁、诸天、蛱蝶、燕雀等不是作者凭空臆造的。而且从中还能让人想见侍卫在高大殿堂的台阶下巡行,在僻静的行官跨院当值的处身角度。这种人与景物的位置感和梵天幽静之感,是于今天都能在实地感受到的。纳兰纳兰性德在奉值宿卫龙泉寺时作的《五律·宿龙泉山寺》以区区数行,把个不大的寺院和环境,甚至作者所在的位置都勾画出来。龙泉寺后的山峰为花岗岩,陡峭如削,其势如列。因此诗中有“列岫”一词。因为地形的限制,寺中殿宇,院落不深,而是一字横向排开。从属群房由西向东排列。如果纳兰性德晚间下岗后,联想与明万历皇帝有关的佛事,并遥望明陵的地方在寺内,大约就是群房最东端。这里是最后一个小院落,屋宇不太大,従现在的警卫控制观点看,也是设岗立哨的地方。小院东、南两面女墙齐腰,能凭栏就高远望。所能望出之处为东南、兼有东北。十三陵则在视野的最偏北向。女墙的高坎下有一条从山下而来的石板古道,是去妙峰山进香的古道之一。站在此高处,沿古道向东北延伸,诗人的思路由此飞向天寿山,跨越了世纪。纳兰纳兰性德写海淀、玉泉山一带的水域风光时,往往把它与江南并比。确也如此,这一带水源充沛,河湖相连,菱荷舟帆、平堤沙岸,或“十里湖光载酒游”,或平堤走马披春风。总之在写到这类风光时,一般都是比较清新抒情的,不似前般怀古之作,比较凝重深沉。这里一方面反映他的性格与水域情结相吻合。另一方面,当时文化发达的江南对词人的影响,使凡与此文化生发环境相一致的情调就就容易在作者的心绪上形成一种内在暗合,调动起他的舒和明朗的创作情绪。纳兰纳兰性德的这类诗词,受着他阅历的风光名胜的影响,有感而发,由此及彼,由有限到无限。这是他的一种生活之源,这种生活对他的创作具有提示、陶冶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生活对他创作的赐予。http://baike.baidu.com/view/3507.html?wtp=tt
2023-07-27 14:32:449

纳兰性德是满族的还是汉族的?

纳兰性德(1655-1685年):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词人。祖先为蒙古土默特氏,征服满州那拉氏,改姓“纳兰”,化入女真部族,后为满洲正黄旗。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 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祖父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卫,従銮仪卫治仪 正迁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三子纳兰揆方。 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 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禧、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 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因此说纳兰性德是蒙古人,后入满洲籍
2023-07-27 14:33:0413

‘人生若只初相见’是哪首诗词里的谁写的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023-07-27 14:33:332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人口:约41万人人口密度:400人/km2行唐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距石家庄45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面积1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人口42万,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龙州镇、南桥镇、上碑镇、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只里乡 、市同乡、翟营乡、城寨乡、上方乡、玉亭乡、北河乡、上阎庄乡、九口子乡。历史沿革据《正定府志》、《行唐新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 侯来归,治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历史上的行唐:行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夫城,滋阳,玉亭,张武,永昌等称谓,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此地,因名南行唐。夏、商、周分属并州、冀州。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6年)后,属赵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立为赵王,属赵。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郡,属常山。景帝三年(前154年),夏改常山郡为中山国,属中山。东汉因之。三国时魏改南行唐属常山国。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属恒山郡。太和十四年(490年)行唐改置唐郡,县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阳县石城一带)。二十一年(497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中(约517年 )移治犊乾城,即今龙州镇。隋属恒山郡。唐因之。长寿二年(693年)周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年)于行唐置诋州,辖灵寿、曲阳、行唐。九年(774年)州废,县属恒州。五代后梁开平初(907年),又改行唐为章武县。后唐元年(923年)复名行唐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行唐为永昌县。后汉乾_元年(948年)复名行唐县。宋属真定府。元改行唐为恒阳县,属保定路。明仍为行唐县,属保定府定州。清清康熙年间曾兼并阜平县.属定州。民国3年(1941年)属保定道,17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统辖。27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建立,属冀西区,同年秋,划归冀西区三专区,29年(1940年)改属冀西五专区,32年(1945年)晋察冀区第四专区,35年(1946年)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翌年又改属四专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49年秋季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秋后改河北省建制,又划归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行唐与新乐两县合并为新乐县。1961 年12月新、行两县分开。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属石家庄市。 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并调整公社规模,分别建立坟台、齐村、独羊岗、贾庄、南桥、北龙岗公社,其余一个自然镇、六个自然村为城关公社。 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乡并镇工作,将原有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乡(镇)。 2000年,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总人口395382人,各乡镇人口: 龙州镇 58171 南桥镇 31260 上碑镇 16005 口头镇 23030 独羊岗乡 38622 安香乡 38850 只里乡 41219 市同乡 22038 翟营乡 33278 城寨乡 20122 上方乡 24364 玉亭乡 20927 北河乡 6994 上阎庄乡 5523 九口子乡 1497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行政区划安香乡 乡政府驻安泰街521号。面积64.28平方千米,人口3.93万。辖22个村委会:西安香、东安香、笔尾、北协神、东正、东正任、岳霍日、米霍日、胡家庄、东留营、西留营、北张吾、邢家庄、常香、东伏流、西伏流、北伏流、中伏流、张霍口、西正、南张吾。城寨乡 乡政府驻建林街56号。面积60.17平方千米,人口2.01万。辖25个村委会:北城寨、南城寨、西城寨、河西、寺庄、邢家庄、杨下口、北郝峪、 南郝峪、凹子里、中王庄、陈家庄、张家庄、北凹、上滋洋、贾南庄、南庄、北庄、寺头、南凹、颖南、南豆庄、北豆庄、董家庄、 侯家庄。 只里乡 乡政府驻只里村。面积62.20平方千米,人口3.97万。辖19个村委会:只里、贝村、执阳、白庙、白庙庄、南州、王营、霍洛营、霍村、连家庄、南高里、北高里、习家庄、东秀、西家、习村、习村庄、秦家、东家。 市同乡 乡政府驻行兹路。面积28.15平方千米,人口2.16万。辖15个村委会:左市同、王市同、李市同、仝市同、由市同、东瓦仁、西瓦仁、西 南庄、麻家庄、屯照、西霍同、东霍同、高家庄、西塔于庄、东塔 子庄。 翟营乡 乡政府驻正义街6号。面积71.16平方千米,人口3.31万。辖29个村委会:南翟营、北翟营、吴滋沟、下王庄、东寺、益河村、东石庄、南石庄、西石庄、北石庄、宋营、岗头、下阎庄、信庄、康庄、名布、冻庄、北郄凹、南郄凹、沟北、翟家庄、上龙门、中龙门、下龙门、岸下、任家庄、小辛庄、掌头。 玉亭乡 乡政府驻北平路5号。面积54.34平方千米,人口2.17万。辖16个村委会:西玉亭、东玉亭、屯里、官庄、封家佐、顾阳关、西桥、屹塔头、泉滋头、高岭、庙上、素家佐、李家庄、八里庄、东城仔、西城仔。 北河乡 乡政府驻北平路8号。面积41.32平方千米,人口0.75万。辖9个村委会:北河、南河、龙兴庄、井四、朱家庄、安家峪、东科头、西科。 上方乡 乡政府驻为民路6号。面积40.77平方千米,人口1.42万。辖20个村委会:上方、羊柴、老牛沟、东井底、西井底、南城仔、西城仔、北岭、许由、赵阳关、侯阳关、大王阳关、小王阳关、苑阳关、范家佐、龙洞、李阳关、子阳关、阎阳关、周阳关。 上阎庄乡 乡政府驻新光路207号。面积58.62平方千米,人口0.61万。辖15个村委会:上阎庄、上王庄、下王庄、郑库池、郄库池、上安里、车厂、董家 庄、米家庄、蒋家峪、瓜家峪、石坊、石佛店、塔沟、神树。乡镇简介龙州镇(Longzhou Zhen) 面积49.99平方千米,人口64393人。镇政府驻龙州大街,邮编050600。〔区划〕 辖33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初,帝封於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他。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地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据《正定府志》载:“行唐县熙平中(北魏孝明帝年号,公元516-518年),移治犊乾城,一统旧志。今县北三十里有行唐故城,俗谓之故”1945年县城解放,建行唐县九区。 1947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有63个自然村。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后为城关公社。1984年改社为镇,辖区不变。1996年,原齐村乡、城关镇、坟台乡合为龙州镇。 上碑镇(Shangbei Zhen) 面积21.36平方千米,人口17123人。镇政府驻西街镇府路13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7个村委会。〔沿革〕上碑村历史悠久,据查,古时(约公元前206年后)有一次洪水泛滥成灾,白浪滔滔,一片汪洋,庐舍漂没,有一幸存者,爬于碑的顶端,双手搂抱,未被大水冲走,幸免一于难。以后便以此取名为上碑至今。乡政府取其驻地名为上碑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建行唐县四区上碑、南壤北、祁后、陈磁沟乡。同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人民公社,有67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北部12个村划出建立上滋洋公社,将西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北城寨公社,将西部7个村划出建立任家庄公社,划出11个村建立下阎庄公社,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南翟营公社,其余12个村仍为上碑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上碑镇。南桥镇(Nanqiao Zhen) 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31565人。镇政府驻南桥村向阳街13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7个村委会。〔沿革〕据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碑文记载:“该村以位于曲河南岸而取名南曲河。”1937年又根据曲河桥更名为南桥。1952年办互助组, 1954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为南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 10个自然村建南桥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将原北龙岗乡、南桥镇合为南桥镇。 口头镇(Koutou Zhen) 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23888人。镇政府驻北街259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41村委会。〔沿革〕口头系历史古村。建于孔雀山西南侧山脚下。是通往本县北部山区及阜平县的必经之路,因处于山区之口,故以地形命名为口头(村)。乡以驻地取名为口头镇。这里1937年七·七事变后,行唐县成立总动会,于十月份设立了行唐县最早的一个区,即口头区,辖口头以北村庄。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有121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西部 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东北部22个要划出建立杨家庄公社;南部12个村划出建立秦台公社;其余11个村仍为口头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秦台乡、口头镇、杨家庄乡合为口头镇。 九口子乡(Jiukouzi Xiang) 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15429人。乡政府驻九口子村石同路13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36个村委会。〔沿革〕该村以地形取名。此地乃口头水库上游几条支沟的汇合点,当地雅称“九江之口”,故以此取名为九口子(村)。乡政府取驻地名为九口子乡。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属口头区辖,后政区不断变更。1953年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口头人民公社,为九口子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口头公社北部划出22个村建立了九口子公社。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将九口子乡、上连庄乡合为九口子乡。 独羊岗乡(Duyanggang Xiang) 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9795人。乡政府驻独羊岗村光明北路,邮编050600。〔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独羊岗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以吉祥旺盛之意取名千家店。神话传称:古时从西方走来一白色石羊,一术士用朱砂、木刀砍下其头,其身残留于村西沙岗上,得地名独羊岗。后来人们觉得“千家”似有局限之意,就逐渐以地名取代了村名。乡政府借用驻地名称,取名独羊。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级,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为独羊岗管理区。1961年公社调整规模,从城关公社划出了7个村建立独羊岗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来独羊岗乡、贾庄乡合为独羊岗乡。安香乡(Anxiang Xiang) 面积64.27平方千米,人口40142人。乡政府驻西安香村安泰街521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2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宋代东、西安香两村之间,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居西者称西岸上,后取谐音,称西安乡。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7年)建"香严寺",以寺又改为西安香。意为两村尊佛守法,安居乐业。乡政府取驻地名称,故名安香乡。1953年建行唐县三区东安香、东正、张霍口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安香人民公社,有55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2个村仍为西安香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西安香乡、东留营乡合为安香乡。只里乡(Zhili Xiang) 面积60.79平方千米,人口40954人。乡政府驻只里村北,邮编050600。〔区划〕 辖19个村委会。〔沿革〕只里,原名执垒。相传,古代这里黄沙茫茫渺无人迹,风起沙土蔽天盖日,一年四季风沙甚多。人们筑垒堤堰,保房屋田园,以求生存,取名执垒。后以谐音沿用成只里至今。乡取驻地名称,故只里乡。该社1953年建二区贝村、王营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一带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只里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西安香公社东侧划出9个自然村,成立只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将原连家庄乡、只里乡合为只里乡。 市同乡(Shitong Xiang) 面积20.10平方千米,人口22141人。乡政府驻左市同村行兹路,邮编050600。〔区划〕 辖15个村委会。〔沿革〕市同原名垒头。据左氏谱书记载:"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左氏20世祖名能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处迁此占产立庄"。由于传说原先旧址垒头大村十里长街,所以取村名叫市同。左氏人丁兴旺,移址三次后改为左市同。乡政府借驻地村名为左市同乡。1953年建行唐三区(城西区)左市同、毛照、东瓦仁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市同管理区。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从西安香公社划出15个自然村成立左市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 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市同乡。 翟营乡(Zhaiying Xiang) 面积65.25平方千米,人口34842人。乡政府驻南翟营村正义街6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9个村委会。〔沿革〕南翟营系古村。相传南宋建炎初期(公元1127-1130年),宋、金两军交战,宋军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后来村沿用营寨之名为寨营。由于“翟”“寨”谐音,后沿用成翟营,冠以方位为南翟营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南翟营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三区南翟营、宋营乡,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公社翟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由上碑公社划出 12个自然村建南翟营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年,将下阎庄、南翟营合为翟营乡。 城寨乡(Chengzhai Xiang) 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0639人。乡政府驻北城寨村建林街56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城寨历史悠久,其前身名叫承泽里。据《行唐新志》载:“行唐在春秋为晋邑,晋大夫郄彀墓在城寨村前,有镌晋大夫郄氏之茔”。现遗址依然可辨。又载: “孝子郄祥墓碣。孝子祥为晋大夫郄彀之苗裔也。其墓在甘泉乡承泽里。”后由承泽里演变为城寨。明初,随着侯、王等氏的搬这里1939年建行唐县四区,1953年建城寨乡,1954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上碑人民公社,为城寨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上碑公社西北部划出13个村,建功立业北城寨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 年,将上滋洋乡、北城寨乡合为城寨乡。上方乡(Shangfang Xiang) 面积29.69平方千米,人口25507人。乡政府驻上方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20个村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上方旧传为玉皇修真之地宋时敕修庙宇白石刻像后庙毁像存古为上方今讹为上房”。清朝末期又改为上方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上方乡。 1953年建行唐县五区东井底乡和西城仔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有59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东北部10个村划出成立北河公社;9个村划出成立屹塔头公社;东部 7个村划出成立西玉亭公社;东南部11个村划出成立赵阳关公社;西北部12个村已于1958年归口头大公社;其余个村仍为上方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上方乡、赵阳关乡合为上方乡。玉亭乡(Yuting Xiang) 面积54.20平方千米,人口22275人。乡政府驻西玉亭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玉亭系古村。据《行唐新志》载:“城北鲜虞古邑,地在春秋时属鲜虞,旧墟,封管玉亭也。"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玉亭镇,在直隶行唐县西北。随置玉亭县于此。后省。唐又于此置玉城县。县北二十里里中羊社有东玉亭村。三十里高平社有西玉亭。皆以故县得名。”这里先后为1953年成立行唐县三区玉亭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玉亭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上方公社东部划出7个村建西玉亭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西玉亭乡、屹塔头乡合为玉亭乡。 北河乡(Beihe Xiang) 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7532人。乡政府驻北河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9个村委会。〔沿革〕北河系历史古村。相传有兄弟两人,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北侧,后取村名为北河(村)。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南边,后取村名为南河(村)。乡取驻地村名为北河乡。 1938年成立和行唐县三区龙兴庄、西科头、朱家庄乡。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为北河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上方公社划出10个要,建北河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北河乡。 上阎庄乡(Shangyanzhuang Xiang) 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6123人。乡政府驻上阎庄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 辖1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上阎庄原名盐家庄。相传,历史上洪水迸发频繁,该地地势较低,易盐易碱,故名盐家庄。后盐讹写为阎。1956年,按方位改为上阎庄至今。乡政府以驻地为名,故称上阎庄乡。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口头区。后于1953建行唐县六区上阎庄乡、郑库池乡、瓜家峪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上阎庄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口头公社西部划出29个自然村成立上阎庄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为上阎庄乡。人文和经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远古陶唐时期就有人聚居,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后沿袭至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行唐县属太行山浅山区,北部群山环抱,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坦荡,海拔75—96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境内有沙河、磁河、曲河、郜河四条主要河流,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路网交错,团贾公路贯南北,宝平公路横东西,京赞公路贯通于西北、东南,神黄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县城龙州镇南距石家庄国际机场2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主要矿产有磁铁矿、金矿、银矿、石英矿、花岗岩、辉绿岩、金红石、钾长石、石英石、蛭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线石、大理石、云母、矿泉水等30多个品种。拥有变电6座,总容量12万千伏安。配电线路纵横如织,村村通电,满足供应。农业经济基础稳定行唐县是河北省粮食、油料重点生产地之一,畜牧养殖业兴旺发达。系中国大枣之乡,全国奶牛养殖基地县,河北省商品猪基地和中药材、红薯、烤烟、辣椒种植基地县。奶牛存栏10万头居全省榜首。药材种植面积8万多亩。全县种植大枣树80万亩,年产优质红枣1亿公斤。行唐县红枣个大核小、肉甜、营养丰富,曾获深圳“鹏程杯”金奖,畅销国内外。工业经济兴旺发达全县拥有工业企业7000余家。形成了建材、化工、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塑料、采矿、造纸、食品加工等20多个行业,产品达26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优质产德粉、包装印刷机械、农牧机械、水泥、枣制品、乳制系列产品、红薯淀粉及粉制品等。商贸经济繁荣活跃全县拥有轻工、药材、花生、红枣、粉条、畜禽、水果、蔬菜等专业市场17座,大型日用品、服装连锁超市5座和铁路煤炭货场、煤炭配送中心各一座。龙州商城坐落在县城内的龙州商城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华北14大集贸中心之一。中头镇红枣批发市场辐射15个省市、区,年成交量4万多吨。服务服务设施功能齐全设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一座,装有万门程控电话设备,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县。现代化宾馆两座,装饰豪华舒适,娱乐设施齐全。旅游景点独具风格,去雾山一峰挺秀,峨眉岩泉水常流;牛王寨山水相依,孔雀湖湖光山色;大枣观光园成方连片,风情独特;龙州旅游区水清沙净,林木成荫,是旅游、观光、度假、疗养的理想乐园。人口民族 行唐历来为汉族聚居之地,后因婚嫁、工作等原因,其他少数民族迁入。据统计,1982年底县内总人口338498人,其中,汉族338480人,少数民族18人(蒙古3人、彝族1人、壮族14人)。到1990年底,全县人口为379398人,其中汉族379202人,占总人口的99.95%;少数民族增至196人(包括蒙古族13人、彝族12人、壮族103人、回族8人、侗族5人、藏族2人、苗族13人、布依族6人、瑶族7人、满族16人、土家族7人、毛南族1人,其他未识别民族的3人),占总人口的0.05%。 行唐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以崇信尚义,热情慷慨著称。现有人口42.5万,其中未成年人9.8万,青壮年(18-35周岁)11.6万,中年人(36-60周岁)15.7万,老年人(6
2023-07-27 14:33:401

“纳兰”是复姓吗?

是满族的姓氏
2023-07-27 14:33:5110

纳兰容若的仕途

因为他是明珠的儿子,皇帝为了打压明珠的一种政治手段,现在知道给宰相当儿子也未必是件好事吧!
2023-07-27 14:34:224

《纳兰词》背景及纳兰容若生平

清代词人三绝之一——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石头说话 发表于 2006-4-18 10:47:07其实对纳兰性德在我高一、高二时不是很清楚,到高三时无意间听到我们当地的一个广播电台里,主持人(我很喜欢听她的节目,她的节目主要是点歌祝福的,要点歌必须要去市内各点歌站点预约的)说起了纳兰性德的事情,那天正好是纳兰性德的生日,那天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说纳兰性德的事情上了(纳兰性德是她很喜欢的词人之一,她的词也写的相当不错),当节目最后她祝纳兰性德生日快乐时,竟然在节目中哭了,这使得我开始注意了纳兰性德,他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辞海》1989年版)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 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 及侍従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 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研究纳兰性德和 他的作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在近距离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由此不难看到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纳兰性德生平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 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 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従生活,无心功名 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 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纳兰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卢氏。少年夫妻无限恩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卢氏于婚后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 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 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 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 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 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 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 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病时,康熙曾派员探望并送御药,闻亡故之讯,为之挽惜。纳兰性德的业师徐乾学为其撰写墓志铭、神道碑。纳兰性德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茔,带着无限的爱与永远十九岁的娇妻卢氏于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远。他的《纳兰词》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生平资料来自国学网络)纳兰词选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丝上柳条.舞鵾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走坐〕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临江仙 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尤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浪淘沙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浪淘沙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河传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自尽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南乡子 为忘妇题照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粉香看欲别,空胜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栾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清平乐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金缕曲 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2023-07-27 14:34:343

长相思是谁写的?

长相思《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整理了这首词的翻译和赏析,供参考。《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翻译: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长相思纳兰性德翻译: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古诗词】长相思的写作背景《长相思》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惊艳之语,词人叠用两个“一程”,突出长路漫漫之感。这句是化用李煜的“一重山,两重山”,李煜只用了山的意象,而纳兰性德再加上了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前行的方向,他们一路向山海关出发。全词最美的是上片最后5个字,历来备受名家推崇。“夜深千帐灯”写的是帐篷里将士们点起的烛灯,千顶帐篷在塞外,形成了一幅特别的画面。词人的视角高远,帐内烛光闪闪,每一盏烛光下,都是一颗思归的心。王国维认为这5个字,写出了“长河落日圆”的意境。词的下片写塞外的风雪。上片中山水一程是空间的跨度,而下片的风一更雪一更,则是时间的维度。风雪声扰了征人的梦,词人用“聒碎”的动词来形容,凄美异常。最后一句也是高明之语,由眼前的风雪笔锋一转,想起家乡的宁静,那里没有这样恼人的声响,全词语言质朴,意境高妙。眼前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而心中的“故园无此声”是婉约动人的,两相对比下是词人细腻思归的心。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长相思》的写作背景是: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14]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u25ba 308篇诗文 u25ba 1117条名句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御前侍卫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寄情诗词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作为皇帝身边的,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藏书大家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辑有《全唐诗选》。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嘱友人秦松龄、朱彝尊为购求宋元诸家经解,得抄本140余种,环拥古书万卷,建藏书楼“通志堂”、“珊瑚阁”,以弹词歌曲、评定书画、鉴藏古籍为乐。藏书印有“珊瑚阁”、“绣佛斋”、“鸳鸯馆”等字。英年早逝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葬于何处位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皂甲屯西一处台地上。建于清代顺治三年,总面积约为340亩,墓地分为南寿地、北寿地两个部分,共有宝顶9座,土坟两座。纳兰性德墓的宝顶建筑宏大,底座为青石,宝顶中部为汉白玉,镌刻有图案,上部为三合土夯实的半圆顶。纳兰氏家族墓地在清代基本保存完好,后多次被盗。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冬,被彻底拆毁。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陈廷焯:饮水词措词浅显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斋词话》 纳兰庄园纳兰性德祖父尼雅汉从龙入关,因征战有功,被授予骑都尉世职,在京师西北皂甲屯一带有圈地。皂甲屯原名皂角,以皂角树而得名,附近曾出土金代石虎。元时期是皇家行营,史称“皂角捺钵”。明设军屯,称皂角屯。皂甲屯西北角,有一处长方形庄院,名思源庄。皂角屯故老相传,思源庄是明珠家的晾银场,实际是乡下收取租银的庄园。顺治三年(1646年)尼雅汉病故,其子郑库袭职,抚养年仅12岁的明珠长大成人。顺治八年(1651年),明珠17岁进入銮仪卫,同年,和被赐死的英亲王阿济格的五格格成婚。顺治十一年(1655年)冬天,生下纳兰性德。思源庄一直是明珠和家人的一处乡下郊园。20世纪70年代,思源庄还遗有围墙残迹和古井。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坟。思源庄成为停灵落脚的丙舍。思源庄西墙外是一条小河,河上有桥名思源桥,灵柩入葬都要经过思源桥,才能进入墓地。思源庄既成丙舍,明珠就在墓地南面隔河重建新的庄园,当地人称明府花园。明府花园位于上庄村北部,与纳兰家族祖坟一河之隔。明府花园和思源庄一样,都是在前朝留下的建筑基址上重建的。据学者徐征先生考证,思源庄和明府庄园的三合土围墙应是元时期皂角捺钵的遗迹。明朝时,是榆河驿粮仓所在地。明府庄园占地200余亩,东西长650余米,南北宽210余米。庄园划分3个功能区,东部为马圈、车库和下人的居处,西部是花园,中部是庄院的主体,分布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纳兰家族墓地,自卢氏安寝后,按例开始驻有守墓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纳兰家族墓地最后一位安寝的揆叙夫人耿氏,向康熙帝奏陈:“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监杨植伏侍日久,听伊等从父母自去或与臣妾守坟墓。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坟墓,其胡然、王联奎、安畲、彭寿、三小子、长岱十二房亦与臣妾守墓。”从这篇文字可知,仅揆叙及其夫人去世后,看坟守墓之人就有将近40余户。其前,性德、揆方、明珠死后的守墓人亦不当少数。百十户人家住在明府花园,俨然形成一处村落。当时人们将明府花园亦称为“新庄”或“新立庄”。乾隆朝后期,揆叙后人成安,因事得罪权臣和珅,被抄家发配,祸患殃及京郊的明府花园。庄园内的守墓人各谋生路,有一些没有离开的人成为上庄村的最早住户。纳兰墓地纳兰家族祖墓大规模修建于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纳兰性德夫人卢氏去世的那一年。卢氏墓志铭载,卢氏病逝后,在双林寺停灵一年零两个月,迟迟不曾下葬。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墓地没有着落,二是名分没有落实。作为纳兰家族的正室夫人,卢氏死的太年轻,太突然,以致纳兰家族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纳兰性德只是一个贵公子,而卢氏是一个贵妇人,安葬的规格又是一个大问题。清代的丧葬制度等级森严,作为吏部尚书的明珠不得不慎重。卢氏死后不久,明珠升任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被授予三等侍卫官居五品,卢氏也获得了诰命的头衔。故而批地、拨款、造墓一切都顺理成章。纳兰家族祖墓位于上庄村北,今“泰丰商贸中心”西墙外。纳兰家族祖墓以明珠父亲尼雅汉立祖。墓地坐东朝西,背靠皂甲屯,面向阳台山,俗称南寿地。一条小河自西北向东南而来,蜿蜒绕过墓地,自墓地左边向西流淌而去。墓地有坟茔宝顶5座,主位是尼雅汉,按左昭右穆排列,昭位是郑库,次昭位是纳兰性德,穆位是明珠,次穆位是揆叙。除纳兰性德墓外,其余4座均有汉白玉或青石雕刻的墓围。尼雅汉墓前不远有供桌,再往前有汉白玉雕刻的享殿。墓地前方约180米,有神道碑两座,分别是明珠和纳兰性德。神道碑前方约250米,有两座碑亭,分别存有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所立的明珠诰封碑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所立的明珠谕祭碑。据故老相传,碑亭和神道碑之间尚有石人石马等石相生数座,民国初被军阀拉走,下落不明。20世纪70年代纳兰家族祖墓出土墓志铭6通,分别是明珠、觉罗氏、性德、卢氏、揆叙、耿氏。未见尼雅汉和郑库墓志铭,据当地人传说,这两座坟墓是衣冠冢,应该可信。雍正二年揆叙碑被改前,纳兰家族祖墓已安葬了三代人,此后纳兰家族祖墓就再也无人入葬。直到1953年,纳兰性德墓的旁边,才又新添了一座小坟冢,据说是从双榆树另一座纳兰墓地迁来。何人所迁,葬的何人,已无从查证。纳兰家族祖墓向北300米偏西,现上庄镇卫生院西北,是揆方、郡主墓,俗称北寿地。北寿地坐北朝南,有宝顶4座。主位是揆方和郡主淑慎,昭位是永寿,穆位是永福,次昭位是宁秀。揆方和淑慎墓正前方200米原有神道碑,人民公社时期被民兵炸毁。80年代揆芳郡主墓出土墓志铭3通,分别是郡主、揆方、永寿,未见永福和宁秀墓志。在纳兰家族墓地的正前方,过去有一条通往东小营的南北古道,古道以西百米有一处较大的墓地,俗称西坟地。西坟地坐北朝南,占地数十亩,遍地苍松翠柏,周边围以条石砌就的驳岸(护坡)。墓地正前方,是后河与南沙河交汇处的大片芦苇荡,高高的驳岸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查阅雍正十二年(1734年)北玉河关帝庙碑记有载:“安尚仁施地三十六亩,坐落关家坟西,东至坟,西至沟,南至道,北至旗地。”这里所说的关家坟指的正是西坟地。安尚仁是明珠府上的大管家,明珠及其3个儿子死后,家中一切事物委托安尚仁掌管,其中也包括皂甲屯的墓地和庄园。以安尚仁名义施舍的这块土地,实为代表明珠家捐赠的。据赵秀亭先生考证,纳兰性德前妻卢氏亡故后,性德于康熙十九年间续娶官氏。“官”“关”同音异字,女真“瓜尔佳氏”的汉译简称。所谓关家坟,营葬的当是纳兰性德的继室夫人官氏。瓜尔佳氏是满洲大姓,官氏的曾祖费英东是清朝第一大功臣,其父颇尔喷世袭一等公爵,长期任领侍卫内大臣,是性德的上司,官氏从兄古尔汉,古苏等充任侍卫,是性德的同事。官氏生于王公之家,但毕竟是纳兰性德的继室夫人,因纳兰性德为正三品官员,按例对官氏封为“淑人”。官氏去世后,葬入纳兰家族墓地中,是必然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没有和性德同穴,还需要史学家考证。纳兰遗存上庄地区是纳兰性德家族几代人生活、归宿之地,纳兰家族也在上庄地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迹。据永泰庄东岳庙《重修东岳行宫碑记》记载,明珠每年都要到祖坟扫墓祭祖,见附近三座古刹年久失修,沦没于荒烟蔓草之中,就有了修复之心。但因繁忙,一直未能如愿。临终之前,嘱咐总管安尚仁,一定要完成修庙夙愿。安尚仁于十年后大兴土木,用了三年时间,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将东岳庙、龙母庙,真武庙修葺一新,并延请僧人主持管理。修庙的同时,还将跨越榆河古道的两座陈旧的木桥既马坊桥和榆河桥改建成石桥。为了让后人记住纳兰家族修庙的功德,安尚仁将东岳庙的西转角殿设为纳兰家族祠堂,在龙母庙和真武庙供奉明珠牌位。雍正十二年(1734年),位于北玉河村的关帝庙重修,管家安尚仁和揆叙后人宁秀代表纳兰家族,布施香火地56亩,是关帝庙捐资修复的首户。纳兰家族300年前的善举,为上庄地区保留下了珍贵的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功不可没。纳兰性德纪念馆位于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隶属上庄镇管辖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皂甲屯东临南沙河,西北部的阳台山为它挡住了西伯利亚甲屯西侧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庄园,纳兰性德府虽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巨变,可昔日的规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戏台不改当年的古朴,被风剥雨蚀的亭台楼阁也似在回忆着当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称“明相”的清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私家宅院,现已成为纳兰性德纪念馆,其亦为清朝和珅府邸,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按其笔下的“郊园”设计,由主展厅、录像厅和画厅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表现其一生,后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铭、朝珠、封诰、康熙铜钱等也在此馆展出。
2023-07-27 14:35:201

有关纳兰性德的详细介绍你知道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 中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可以看看他的词,挺不错的额
2023-07-27 14:35:283

烟花三月里面的历史是真的吗?

有这个人
2023-07-27 14:3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