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茶马古道 阅读答案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

茶马古道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一条交通道路。而且历史上也是先有古道,后又互市。

中国历史上前后延续近千年的茶马互市,到清朝雍正末年正式宣告终结。为什么茶?

茶马互市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前后延续近千年。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马互市迅速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第一,茶叶已成为藏民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自唐茶叶传人吐蕃以后,至宋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同时,中原地区种茶区域扩大,种植技艺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达到空前水平。第二,宋代定都中原战马紧缺问题相当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产与宋朝的边疆防御。(宋朝几乎一直处于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之下,战争的频繁,必定对战马需求量极大)第三,以茶易马是诸物资中最佳选择。特点:持续时间长久、分布范围广、内容丰富、北宋政府主导

茶马互市的银杯子能买吗

茶马互市的银杯子不能买。很多茶马互市的知情人士表示:当地的银杯子多是镀银,甚至没有银,是一些不法商家为谋取最大利益所生产的。另外用这种杯子盛比它更加惰性金属盐,则可以溶解银,进入人体产生重金属中毒。所以茶马互市的银杯子不能买。

川主寺茶马互市是购物店吗

不是。川主寺茶马互市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传统的商贸文化形式,川主寺是彝族人民的重要信仰中心,茶马互市则是西南地区古代的商贸路线之一。

茶马互市在明代最为兴盛在西北建立了哪三大茶马司也随之诞生了哪三大茶马中心? 急需 谢啦

就记得一个,以前在历史教科书上的 呼和浩特

青海湟源怎样重现高原茶马互市?

2018年6月15日,在西宁举行的2018青海・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活动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湟源县政府副县长杜培文表示,将以排灯为媒,加快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步伐,推进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重新演绎当年青藏高原上茶马互市的繁盛场面。湟源排灯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的一种民间节日灯彩艺术,起源于商号广告牌灯箱,在里面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历经200余年,湟源排灯逐渐发展成有底座、图案,形式多样的灯彩艺术,有机地汇集了木工、雕刻、绘画、装饰、剪纸、皮影、书法等多种艺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5月20日,湟源排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杜培文介绍,2018青海・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将于6月22日至6月26日在湟源县举办,活动以“走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通过排灯文化展示与多种形式的创意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推动湟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青海省湟源县早在唐宋时期即成为“南丝细之路”的重要驿站,湟源县城以西的日月山,盛唐时设立青藏高原首个“茶马互市”,清末民初成为西北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昆仑文化、卡约文化、汉唐古堡、明清寺庙、唐蕃古道等文化遗产在这里交融,排灯、皮绣、刺绣、陈醋、藏貌制作、民间剪纸、根雕、石刻等民俗艺术集中展现。湟源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贾存义说:“我们培养了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整编有文字、图案和影像的资料宣传本,组织专家、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对传统排灯进行挖掘保护和艺术革新。在各类活动中,把排灯艺术展销作为活动的主题内容,极大地推动了排灯艺术的传承发展。”来源:凤凰网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什么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乾元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古代中原的绢,茶叶和以及铁器等中原物品和边疆游牧民族的马匹,皮毛等物品进行物物相互交易,各取所需,满足彼此的需求.绢马和茶马互市主要还是在中原和北部游牧民族边界地区,中原换取马匹也是为了加强军事的需要,而游牧民族用马主要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如绢,丝绸,铁锅,茶叶,咸盐等物品.

茶马互市起源于宋朝发展于唐朝衰落于明朝是否正确

错误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1)在中土的东北方、正北方等自古以来,都是游牧民族,其对茶的需求,极为巨大答案:偏偏这些极为广阔的地区,从来都不产茶。而产茶的只有,西南、南方等地农区,这些地区又极其需要,牧区盛产的马匹。于是,农牧区开始了茶马交易。这就催生了西南、南方各地的茶叶生产、制作等基地的长足发展。进而,又形成了由这些茶区向牧区贩运茶叶的条条陆路、水路的茶道网络。这种交易,多在边境要塞。源于民间自发。到唐季以降,便由官家管理。从唐边塞开设“茶马互市”,一直到北宋。都沿袭“以茶易马”之政。唐季为“茶马互市”专设了“茶马司”,以署理茶马贸易。(2)茶叶贸易之盛,体现于其贸易通道发达。对外贸易有三大古商道——丝绸之路、晋商驼道、茶马古道;对内则有两大水陆两道,即京杭大运河与川陕古栈道。“丝绸之路”,横贯欧亚陆路;晋商驼道,则为综合贸易之道,横贯农耕与游牧;“茶马古道”之“茶马”连用,并非源自运输方式,而源自有宋一朝开始的“以茶易马”政策。而川陕古道之“茶马”,是完全以茶马交易、运输为其命名的。此外,有滇缅、川康、滇藏等等诸多走向的“茶马古道”,其都是几千年的农牧交织的重要构成,此网承载了历史,更将走向未来。

谈谈茶马互市在当时的社会意义 谁知道?是茶文化的题目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历史意义】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茶马互市是不是朝廷的一种财政措施

是的。“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互市的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湟源--茶马互市 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之路?

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历史:明朝还对茶马互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以保障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一是在洪武十六年出台了“土赋”制度。二是实行金牌信符制度,即差发马制度。明洪武初相继在秦州、河州、洮州、庄浪、西宁、甘州设立茶马司,负责用四川、汉中等地出产的茶换取西宁卫、河州卫、甘州卫等地所产的马。洪武三十年间,对西北各“纳马之族”给发金牌,以为纳马凭证。

我国的茶马互市制度起源于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直到宋朝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 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 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茶马互市用骆驼还是马

马。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茶马互市中用于交换的是马。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茶马互市体现出了农业、牧业的关系是()。

茶马互市体现出了农业、牧业的关系是(相互依赖)。茶马互市,或称茶马贸易,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以官茶换取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自湖南长沙府安化牛田保上中下三区,脚挑马驮集中于牛田驿今洞市,用竹排木排顺麻溪于麻溪口入资水,然后用船顺资水,经益阳,经湘阴,一百二十里入洞庭湖;一百三十里,经岳阳府巴陵入长江,经临湘,湖北武昌府嘉鱼,江夏,四百二十五里达汉阳府汉阳县汉口镇。计一千一百里许。

川西茶马互市的道路有哪些?

川西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黎州西移至岩州,即泸定县岚安乡。该道在历史上俗称为“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打箭炉即康定。由此,川藏道进入康定起,就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抵达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西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向西藏地区。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宋代设立“茶马互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茶马比价: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比价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宋政府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是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是深谋熟虑的结果。元丰间,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以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 斤、132斤”。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质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为了鼓励吐蕃以马易茶,宋政府还规定易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这种削价政策,既刺激了战马的来源,又“马来既众,则售茶亦多”,薄利多销,同样获得厚刊。同时又规定好茶专用易马,不得商卖,雅州名山茶是川茶中的上等茶,“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用名山茶易马,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宋代买马分两种,其一曰良马,用于战争,主要来自今甘肃,青海地区的吐著等少数民族,其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买这种马的意图有二,一是从羁縻马中挑选一部份良健的为战马,以补充战马来源的不足。二是安抚西南少数民族,使他们不致反抗宋政府。在当时政治、经济中产上了很大的影响。

博易场是茶马互市吗

博易场不是茶马互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茶马互市是中国历史上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不是博弈场,类似于现代的集会集市等大型售卖场等。

茶马互市形成于哪一朝代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茶马互市,其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马古道源内地汉族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的马互换。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的交通要道正不断增强着西藏和内地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改变着西藏偏远地区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促进着西藏和内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历史上茶叶是如何在茶马互市中成为奢侈品的?

我感觉应该是首先茶叶,这个东西特别少外地人的欢迎,还有就是这个东西产量比较少。

什么是"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1.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2.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3.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参考资料:http://www.1010jiajiao.com/gzyw/shiti_id_5f6dc4951a3862cc5c298bcefacf25e3

茶马互市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意义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互相交换产品

"古代""茶马互市""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影响王朝经济命脉的?"

茶马贸易对很多民族都起到了发展的作用,让更多的少数民族都更忠心宋朝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古代中原的绢,茶叶和以及铁器等中原物品和边疆游牧民族的马匹,皮毛等物品进行物物相互交易,各取所需,满足彼此的需求.绢马和茶马互市主要还是在中原和北部游牧民族边界地区,中原换取马匹也是为了加强军事的需要,而游牧民族用马主要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如绢,丝绸,铁锅,茶叶,咸盐等物品。

中国历史上前后延续近千年的茶马互市,到清朝雍正末年正式宣告终结?

茶马互市,就是以茶换马或者以马换茶,这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近千年,贸易增加,边茶制度逐渐代替了茶马互市,永政末年,正式宣告终结。

茶马互市贸易分几种

茶马互市贸易分为三种,商茶、官茶、私茶。商茶: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无引、由及茶、引相离者,则要受追究,照私茶论处。官茶: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私茶: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茶马互市贸易分为三种,商茶、官茶、私茶。 1、商茶: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无引、由及茶、引相离者,则要受追究,照私茶论处。 2、官茶: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 3、私茶: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哪里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之路?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茶马古道价值1、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2、民族精神之路提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提起马帮。马帮在千百年在历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的载体。他们的精神又附着在这条古道上,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3、民族团结、融合之路茶马古道就像中国西南一张巨大的网,各民族人民通过这张网,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

哪位皇帝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

俺答时期发明了茶马互市,推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 元代的贸易比较发展,发行了纸币统一货币的流通,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这个时候边境之间的贸易也十分的繁荣,推动了茶马互市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茶马互市司是博弈场吗

题主是否想询问“茶马互市是博弈场吗”?不是。茶马互市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不是博弈场,是一种以交易为主的场所,是正规场所。

谁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俺答时期发明了茶马互市,推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元代的贸易比较发发行了纸币统一货币的流通。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地方

西北地区。茶马互市主要分布在我国历史上的陕西紫阳始发,到达汉中,再分两路向川藏线和滇藏线,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的盛兴,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直到宋朝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   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   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明朝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茶马互市

明朝设置了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茶马司简介:茶马司,官署名。宋有都大提举茶马司,掌以川茶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换马匹。明初于洮(治今甘肃临潭)、秦(治今甘肃天水)、河(治今甘肃临夏)、雅(四川雅安)等州,清于陕西、甘肃皆置茶马司,有大使、副便等官,其职掌与前代同。清初又曾于陕、甘二省置御史专管其事,通称茶马御史。茶马互市简介:“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的形成: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哪里?

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扩展资料(一)黄金旅游之路茶马古道游,风景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资源独家,举世无双。(二)文明传播古道茶马古道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三)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地方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盛于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茶马互市,见之于唐,成制于宋。这是唐、宋至清代时,官府用内地的茶叶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以茶易马的一种贸易方式。不过,其作用与意义要远远超过贸易往来,更是一种国家法规。不平等的茶马互市制度其实在早期的时候,朱元璋采取的官民一体的养马制度。也就是由政府给予百姓马驹,然后由百姓饲养,最终再回收马匹。但是这样做的问题非常多,那就是无形中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在生产了本就地下的古代,劳动力非常的宝贵。除却农活上的事务,还要拿出时间来饲养马驹。另外朝堂派发的马驹不仅不能够用于耕田,还的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一旦出现问题还要由百姓承担。最后就是在回收环节中也是问题繁多,首先就是如何收集,能够保证是政府下发去的优良马驹,而非百姓以劣代优。而且官员层层剥削,最终这些成年马匹能够完好无损的回收寥寥无几。这样状况之下,朱元璋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来保证马匹的供应。那就是茶马贸易,通过和周边的少数民族用茶叶换取马匹,来保证大明王朝马匹的数量。当然茶叶只是其中一种,边疆少数民族缺少的茶、盐等都在其中。早期的茶马贸易,朱元璋许诺了少数民族很大的利润,一匹马所换取的物品远远高于其本身价值,因而一时之间大量的马匹流入了大明王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大明王朝内部马政的完善,统治者开始对茶马贸易表示不满,并且采取了特殊的措施。最终爆发了不可收拾的政治危机。

茶马互市位置在哪里

青海省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宋代设立“茶马互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茶马比价: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比价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宋政府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是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是深谋熟虑的结果。元丰间,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以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 斤、132斤”。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质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为了鼓励吐蕃以马易茶,宋政府还规定易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这种削价政策,既刺激了战马的来源,又“马来既众,则售茶亦多”,薄利多销,同样获得厚刊。同时又规定好茶专用易马,不得商卖,雅州名山茶是川茶中的上等茶,“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用名山茶易马,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宋代买马分两种,其一曰良马,用于战争,主要来自今甘肃,青海地区的吐著等少数民族,其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买这种马的意图有二,一是从羁縻马中挑选一部份良健的为战马,以补充战马来源的不足。二是安抚西南少数民族,使他们不致反抗宋政府。在当时政治、经济中产上了很大的影响。

茶马互市的简介

据封演《封氏闻见记》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外蕃嗜好中国之茶盖亦有故。《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明史·食货志》谓:“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与此正同。而陆游《南唐书》提及: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确系实情。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汉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宋·张舜民《画漫录》云:“熙宁中苏子容使辽姚鳞为副,曰:‘盖载些小团茶乎。"子容曰:‘此乃上供之物。"俦敢与北人,未几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似此唐代之回鹊,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国之藏古,食肉饮酪之民,亦莫不好茶。故至明代,对于洮河西宁一带之西蕃,皆以茶马为羁縻。据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谓:“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B.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什么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