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哪里?

2023-07-30 21:31:18
CarieVinne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小菜G的建站之路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扩展资料

(一)黄金旅游之路

茶马古道游,风景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资源独家,举世无双。

(二)文明传播古道

茶马古道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

(三)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

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

茶马互市位置在哪里

青海省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2023-07-30 05:25:061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地方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盛于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茶马互市,见之于唐,成制于宋。这是唐、宋至清代时,官府用内地的茶叶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以茶易马的一种贸易方式。不过,其作用与意义要远远超过贸易往来,更是一种国家法规。不平等的茶马互市制度其实在早期的时候,朱元璋采取的官民一体的养马制度。也就是由政府给予百姓马驹,然后由百姓饲养,最终再回收马匹。但是这样做的问题非常多,那就是无形中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在生产了本就地下的古代,劳动力非常的宝贵。除却农活上的事务,还要拿出时间来饲养马驹。另外朝堂派发的马驹不仅不能够用于耕田,还的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一旦出现问题还要由百姓承担。最后就是在回收环节中也是问题繁多,首先就是如何收集,能够保证是政府下发去的优良马驹,而非百姓以劣代优。而且官员层层剥削,最终这些成年马匹能够完好无损的回收寥寥无几。这样状况之下,朱元璋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来保证马匹的供应。那就是茶马贸易,通过和周边的少数民族用茶叶换取马匹,来保证大明王朝马匹的数量。当然茶叶只是其中一种,边疆少数民族缺少的茶、盐等都在其中。早期的茶马贸易,朱元璋许诺了少数民族很大的利润,一匹马所换取的物品远远高于其本身价值,因而一时之间大量的马匹流入了大明王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大明王朝内部马政的完善,统治者开始对茶马贸易表示不满,并且采取了特殊的措施。最终爆发了不可收拾的政治危机。
2023-07-30 05:25:131

明朝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茶马互市

明朝设置了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茶马司简介:茶马司,官署名。宋有都大提举茶马司,掌以川茶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换马匹。明初于洮(治今甘肃临潭)、秦(治今甘肃天水)、河(治今甘肃临夏)、雅(四川雅安)等州,清于陕西、甘肃皆置茶马司,有大使、副便等官,其职掌与前代同。清初又曾于陕、甘二省置御史专管其事,通称茶马御史。茶马互市简介:“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的形成: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2023-07-30 05:25:551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直到宋朝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   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   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023-07-30 05:26:461

谁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俺答时期发明了茶马互市,推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元代的贸易比较发发行了纸币统一货币的流通。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023-07-30 05:26:531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地方

西北地区。茶马互市主要分布在我国历史上的陕西紫阳始发,到达汉中,再分两路向川藏线和滇藏线,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的盛兴,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30 05:27:011

茶马互市司是博弈场吗

题主是否想询问“茶马互市是博弈场吗”?不是。茶马互市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不是博弈场,是一种以交易为主的场所,是正规场所。
2023-07-30 05:27:071

哪位皇帝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

俺答时期发明了茶马互市,推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 元代的贸易比较发展,发行了纸币统一货币的流通,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这个时候边境之间的贸易也十分的繁荣,推动了茶马互市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07-30 05:27:141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之路?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茶马古道价值1、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2、民族精神之路提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提起马帮。马帮在千百年在历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的载体。他们的精神又附着在这条古道上,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3、民族团结、融合之路茶马古道就像中国西南一张巨大的网,各民族人民通过这张网,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
2023-07-30 05:27:321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哪里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2023-07-30 05:27:481

茶马互市贸易分几种

茶马互市贸易分为三种,商茶、官茶、私茶。商茶: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无引、由及茶、引相离者,则要受追究,照私茶论处。官茶: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私茶: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茶马互市贸易分为三种,商茶、官茶、私茶。 1、商茶: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无引、由及茶、引相离者,则要受追究,照私茶论处。 2、官茶: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 3、私茶: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2023-07-30 05:27:551

中国历史上前后延续近千年的茶马互市,到清朝雍正末年正式宣告终结?

茶马互市,就是以茶换马或者以马换茶,这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近千年,贸易增加,边茶制度逐渐代替了茶马互市,永政末年,正式宣告终结。
2023-07-30 05:28:081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古代中原的绢,茶叶和以及铁器等中原物品和边疆游牧民族的马匹,皮毛等物品进行物物相互交易,各取所需,满足彼此的需求.绢马和茶马互市主要还是在中原和北部游牧民族边界地区,中原换取马匹也是为了加强军事的需要,而游牧民族用马主要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如绢,丝绸,铁锅,茶叶,咸盐等物品。
2023-07-30 05:28:183

"古代""茶马互市""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影响王朝经济命脉的?"

茶马贸易对很多民族都起到了发展的作用,让更多的少数民族都更忠心宋朝
2023-07-30 05:28:343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互相交换产品
2023-07-30 05:29:073

明代建立三大茶马司后,又向塞外部落颁发了什么凭证

唐代建立三大茶马司后,又向青海、甘肃等各族部落颁发“金牌信符”,确立了茶马征发制。“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2023-07-30 05:29:141

茶马互市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意义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023-07-30 05:29:331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1.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2.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3.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参考资料:http://www.1010jiajiao.com/gzyw/shiti_id_5f6dc4951a3862cc5c298bcefacf25e3
2023-07-30 05:29:434

什么是"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
2023-07-30 05:29:501

“茶马古道”是古代著名的贸易通道,它主要促进了哪些地域的贸易来往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2023-07-30 05:30:012

历史上茶叶是如何在茶马互市中成为奢侈品的?

我感觉应该是首先茶叶,这个东西特别少外地人的欢迎,还有就是这个东西产量比较少。
2023-07-30 05:30:1211

互市有哪些别称?

互市贸易是历代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进行经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互市”,也称“关市”,即中原王朝在缘边地区开辟交易市场,保护官府或私人与边疆民族进行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尤其是让边疆民族以买卖、交换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生活、生产必需品,以减少其对边境地区的袭扰。与边疆民族进行互市贸易的主张最早是由汉朝的贾谊提出的。贾谊认为,可以利用匈奴“乐关市,嗜汉财物”的心理,通过贸易交流,互通有无,从而以汉族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去感召和影响匈奴。这一主张得到朝廷的重视。汉文帝时,开始出现了由政府主办的互市制度,内地人员可以在指定地点与匈奴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因为这—制度满足了双方的需要,结果汉、匈双方的关市贸易发展很快,同时,“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长久以来边境的紧张状态也得以缓和。于是,汉朝又将这一制度推行于其他边疆地区,如汉朝对割据岭南的赵佗政权以及西域各国,都采取了允许互市的政策。汉代以后,历代中原王朝基本上都将互市贸易作为安定边疆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商业贸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隋炀帝时,隋朝政府就对西域各国采取了积极的通商政策。前来朝贡、经商的大致有30余国。宋朝时,除在河北等地设“榷场”供宋、辽两国百姓交易之外,还在西北、西南边疆地区设立“市易务”——官营经商机构,“置坊列肆,使蕃汉官私两利”。当然,在发展互市贸易方面,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还要算唐宋以后实施近700年的“茶马贸易”,以及明代的“马市”。历史上,我国北方、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食肉饮酪”,对中原王朝的茶叶和粮食需求极大,有所谓“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当然,需求是双向的,施惠与受益成正比。对中原王朝来说,边疆地区的马匹也必不可少。即使日常生活可以没有畜产品,但军队却不能没有战马,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战场的主要突击力量是骑兵,所谓“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而多数产马区恰恰就在边疆地区。因此,以茶叶和粮食来交换边疆民族地区战马的“茶马交易”,就成为双方互市贸易的主要内容。据历史记载,唐肃宗时,唐朝政府曾出于笼络边疆民族以及军事需要,开始与回纥族进行以茶易马的贸易,从而开“茶马贸易”之先河。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4年),宋朝政府采纳大臣王韶的建议,正式设立“提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收购和买马的工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茶场”和“买马场”。虽然宋朝用茶换来的马,绝大多数都是短小瘦弱的马,难以用于战争。但“茶马贸易”的实施,增加了边民的收入,对稳定边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后明、清两朝,“茶马贸易”或称“茶马互市”绵延不绝。明朝的“马市”则是中原王朝与边疆进行互市贸易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驿边省戍守费。”陈设立开原南关马市、开原城东五里马市、广宁马市、大同马市等大的交易市场外,明朝还在甘州、凉州、兰州、宁夏等处开设了不定期的“马市”。“马市”中最为著名的是大同马市。明朝为了缓和与大漠南北的蒙古族的矛盾,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在大同正式开设“马市”,允许军民用公平的价格购买蒙古的马、骡、驼、羊等。当时的“马市”又分为“官市”和“民市”两种。在“官市”里,蒙古族送来的马匹,由明朝政府出资收购,“官市”完毕后,也允许前来贸易者用剩余物品进行民间交易。“民市”则允许双方军民百姓自由交易,换取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对历代中原王朝来说,互市贸易的开展和长期存在,首先是出于稳定边疆的政治需要。互市贸易核心在于运用中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边疆民族进行“笼络”和影响,这就在军事征伐之外又找到了一种安定边疆的办法,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中央和边疆的政治关系。如宋朝通过“茶马贸易”使得西蕃接受了宋王朝的统治,并与宋朝联手共同对抗西夏进犯。在宋与西夏对峙时,因“茶马互市”中断,西夏人民曾一度迫使其首领与宋朝议和。明朝实行“马市贸易”后,蒙古“诸酋感德日深,赴市日众,市马日多”。就深层原因论,历史上,因为自然和社会的原因,边疆民族一般来说经济结构单一,也比较脆弱。在这种情况下,边疆民族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原的贸易关系,以换取各种生活、生产必需品,而中原人民也需要边疆地区的各种畜产品,军队打仗所需的战马更要依赖边疆。因此,满足各民族进行经济交流的需要,开展互惠互利、互通有无的经济贸易,毫无疑问是适应经济规律的。互市贸易的开展,对中国历代的边疆经营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频繁的经济贸易,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阶层人民的交往。比如,大同属明代九个边防重镇之一,是拱卫首都北京的军事重镇,“马市”开设前,市场两边的各族人民因为军事原因被强制性地分隔,而“马市”开设后,原来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沙场,成了贡使络绎于道、商队接踵而至的蒙汉各族物资贸易的中心。尤其是,历朝历代前来内地贸易的,既有官员、僧侣,也有平民百姓,他们通过与内地各阶层人士的长期广泛接触与交往,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信任和团结,从而加深了民族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稳定。另一方面,开展互市贸易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繁荣,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物资的交流产生的巨大利润,推动着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贸活动的开展还带动了边疆地区城镇和交通的发展,而内地先进工具和手工业技术的传播,更对边疆的开发有着深入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边疆地区的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边疆各民族与中原的联系更加紧密。
2023-07-30 05:30:571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茶马互市,其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马古道源内地汉族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的马互换。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的交通要道正不断增强着西藏和内地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改变着西藏偏远地区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促进着西藏和内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2023-07-30 05:31:151

茶马互市形成于哪一朝代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
2023-07-30 05:31:242

博易场是茶马互市吗

博易场不是茶马互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茶马互市是中国历史上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不是博弈场,类似于现代的集会集市等大型售卖场等。
2023-07-30 05:31:311

宋代设立“茶马互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茶马比价: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比价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宋政府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是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是深谋熟虑的结果。元丰间,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以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 斤、132斤”。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质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为了鼓励吐蕃以马易茶,宋政府还规定易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这种削价政策,既刺激了战马的来源,又“马来既众,则售茶亦多”,薄利多销,同样获得厚刊。同时又规定好茶专用易马,不得商卖,雅州名山茶是川茶中的上等茶,“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用名山茶易马,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宋代买马分两种,其一曰良马,用于战争,主要来自今甘肃,青海地区的吐著等少数民族,其二曰“羁縻马,产于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买这种马的意图有二,一是从羁縻马中挑选一部份良健的为战马,以补充战马来源的不足。二是安抚西南少数民族,使他们不致反抗宋政府。在当时政治、经济中产上了很大的影响。
2023-07-30 05:31:491

什么是互市的主要作用呢?

互市也是古代中国内地与边疆经贸往来的重要渠道,这是政府控制之下的贸易。这种贸易上起秦汉,下至明清,既发生在中原王朝或政权与边疆民族政权之间,也存在于边疆地区的部族、政权之间,一般由双方议定在辖区交界地点设立市场,宋代称这种市场为榷场,由双方派官吏管理。中原王朝、政权与边疆政权、部族进行互市时,往往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目的,首先具有政治上的意图,力图通过互市强化与边疆民族、政权的联系,开通互市以显示“中原天子”的“恩德”,停止互市以表明对不“忠顺”的首领的制裁;同时,经济上则希望互通有无、繁荣内地经济,内地商人、边疆地方官、百姓更看重这一层的作用,因为互市有利于边疆的发展,商人可以赚钱、官员可以出政绩、百姓可以交换物品,一旦实行制裁就往往与对抗、战争相伴,更是商人、百姓所不愿看到的。汉朝与边疆民族、政权的互市长期进行,特别是与南越、匈奴之间。岭南地区在秦代设置郡县,与内地的经济往来比以前要频繁得多,秦末赵佗建南越,与内地的互市仍然存在,公元前196年汉朝授予赵佗玺绶,赵佗称臣,双方又划定边界,交界地区的贸易也有所发展,双方主要进行金器、铁器、农具、马、牛、羊的交易。公元前183年,汉廷下令禁止与南越的贸易,又有传言讲赵佗在北方的祖坟被挖、兄弟被抓,赵佗便称帝反汉,汉廷则增兵岭南。文帝即位后改对抗为安抚,赵佗自去帝号向汉称臣,交界地区的贸易又恢复正常。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发兵灭南越,岭南之地回到汉朝直接统治之下,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汉朝与匈奴的贸易在两汉时期持续进行,即使汉初双方战争不断,但匈奴贵族觉得汉朝“奉”上的物品并不够用,仍希望双方开展边境贸易,以得到更多的汉地物品。汉朝也想通过互市加强联系、牵制匈奴,便在边界地点开展贸易。后来,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北匈奴被东汉击败远迁,仍希望与汉朝贸易,84年(汉元和元年)还派人赶着1万多头牛马到东汉的边境,要求进行贸易。在双方的贸易中,汉地从匈奴输入了牛、羊、马和毛皮等,匈奴则从汉地得到铁器、铜器、陶器、金银、粮食等,既满足了双方的需要,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发展,又增强了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形成了你需要我、我离不开你的局面。这也是促成西汉时呼韩邪单于归汉、东汉时南匈奴归附的重要因素。隋唐以后,互市依然是内地与边疆经贸往来的重要渠道,如隋朝初年曾与突厥长期战争,这对内地与边疆的经济往来产生了不利影响,等到隋军击败沙钵可汗的攻势,突厥各部先后对隋称臣,594年他们献上大量的马、牛、羊,隋朝才答应在沿边地区恢复互市。元、明、清时期,内地与边疆的互市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在官方控制的“官市”结束后,允许民间进行“私市”。比如明朝时期,准许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与中原交界的地区每月在适当地点开设月市;又在辽宁义州(今辽宁义县)开设木市,用内地的粮食、生活用品换取蒙古地区的木材。“茶马贸易”在明朝时尤其突出。从明朝初年起,由于藏族聚居区需要从内地输入大量茶叶,而明朝又需要从那里购买大量的马匹,就采取了政府垄断的方式开展“茶马”贸易。明朝在陕西、四川地区收贮汉中茶、巴茶,后来又从湖广收贮茶叶,专门用于“茶马贸易”。明朝在今天甘肃、四川、青海的天水、临夏、临潭、雅安、松藩、西宁等地设立茶市,设茶马司统一管理与藏族的茶马互市。为确保购买到足够的马匹,明朝禁止贩运私茶,严禁内地商人到藏族地区收购马匹,也禁止藏族商人到内地购买茶叶,如发现汉地商人贩运私茶出境者和关隘失职者,一律凌迟处死。在互市时,马以上、中、下和年齿论价,茶叶则分为上、中等,并禁止劣质茶叶输出,以免影响马匹的输入。茶与马的比价由明朝规定,各时期、各地方的比价有所差异,主要随供需形势而定,比如明朝初年,雅州(今四川雅安)的茶多马少,就规定1匹马给1800斤茶叶,而河州(今甘肃临夏)等地的茶少马多,就规定上马40斤、中马30斤、下马20斤。“土木之变”后,明朝战马损失很大,由于急需马匹,就提高了比价,规定上马100斤、中马80斤。另外,明朝还曾用盐、绢、布、牛、银等换马,并规定了比价。在北方,明朝还在指定地点开设马市,与蒙古各部和女真进行以马为主要商品的互市。每年开市一两次,按品种、等级定出牲畜的价格,明朝或者用银、钞收购马匹,或者用绸缎、布匹、铁器、茶叶和其他生活用品折价换马。这种马市称为官市,明朝派官员进行管理,驻军维持秩序,各部的首领也派人到市场上监督、管理自己的部属和商品。如果互市顺利,明朝官员就在结束后设宴招待边疆各部的主管头领,以明朝朝廷的名义给予“赏赐”——市赏。如果对方在互市时有敌对行动,或者扰乱市场,明朝就用不发市赏甚至是停止马市的手段加以制裁。明朝将互市中得到的骟马送到边关用于作战,或者发往各都司卫所进行训练,而母马、马驹和尚未调拨走的都送到苑马寺饲养。明朝设了许多养马的处所,如陕西和甘肃都有苑马寺、行太仆寺。应当说,茶马贸易不仅仅使明朝获得了大量的战马,而且达到了双赢的效果,边疆的蒙古、女真、藏族等地区获得所需的盐、茶叶、铁器等物资,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农牧业、副业等的共同发展,对边疆开发更具有积极意义。在统一王朝时期,互市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经贸往来,有利于边疆的发展,在多个政权分立对峙时期也是如此。这在宋辽夏金时期颇为突出。为开展互市,宋、辽在交界地区设立榷场,辽的榷场设在涿州(治今河北涿州市)、朔州(今山西朔州市)等地,宋设在雄州、霸州、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县)、广信军(今河北徐水县境内)等地。宋从辽输入银钱、布匹、马、羊、骆驼等,而向辽输出缯、帛、漆器、粮食等,不仅在互通有无中便利了百姓的衣食住行,还使两国政府从中获得大量的税收。不仅如此,辽朝还在境内的北部地区设立榷场,与女真等民族进行贸易,其中最重要的榷场设在宁江州(治所混同县,在今吉林松原市境内),女真人的主要交易物品为金、布、蜜腊、药材等。宋朝在与西夏交界地区也设有榷场,西夏从内地输入丝绸、粮食、布匹、香药、瓷器和其他日用品,向内地输出骆驼、马、羊、毡毯、蜜蜡以及柴胡、麝香、红花等各种药材。双方在互市中形成了互补,特别是西夏对内地生活用品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当关系恶化时,宋朝就用停止“岁赐”、互市的办法进行制裁。1039年~1042年间,双方战争不断,元昊在战场上不断获胜,却在经济上打了败仗,因为宋朝为此停止了“岁赐”,关闭了榷场,这对宋朝影响不大,西夏境内则出现了粮食、布匹及其他日用品短缺,引起物价上涨。元昊的对宋战争政策让官民颇为不满,于是转向了议和。宋朝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不断,十分需要战马,为此在西北的熙州(治今甘肃临洮县)、河州(治所今甘肃临夏市)和西南的雅州(今四川雅安市)、南部的邕州都设立榷场,以内地出产的茶叶和其他土特产换取吐蕃各部、大理的马匹,这种贸易历史上称为“茶马贸易”。这就使吐蕃、大理与内地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有利于西南边疆的发展,而宋朝因此获得了大量的战马,据记载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每年购买的马多达2万匹。南宋与金朝1142年议和之后,在交界地区广设榷场,但此后双方时和时战,榷场也时开时闭。尽管如此,双方互市的品种、数量都相当可观,南宋从金朝输入貂皮、珠宝、人参、甘草、绢、松子等等,向金朝输出茶叶、生姜、陈皮、牛、米、象牙、犀角、檀香、丝织品等等。茶叶是双方贸易中的大宗商品,1223年(金元光二年),仅河南、陕西的50个郡从南宋购买的茶叶,总值就高达30万两白银。互市促进了南北经贸往来,金、宋政府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赋税,比如1196年(金承安元年)金政府就从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榷场获得了122099贯的税收,而南宋从输入金朝一个榷场的税额也达到了43000贯。金与西夏之间设有榷场,但规模较小,时断时续。经过西夏多次要求,1141年(金皇统元年)金朝才答应互市,双方在保安(治所在今陕西志丹县)、兰州、绥德(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环州(今甘肃环县)等地设置了榷场。西夏以珠宝、玉石交换金朝的丝帛,金世宗认为这是“拿无用之物换我们的有用物品”,1172年(金大定十二年)停止了保安、兰州两个榷场;1181年恢复了绥德榷场,10年后恢复了所有旧有榷场,但1193年(金明昌四年)又全部关闭;以后一度恢复兰州、保安榷场,但又因双方战争而关闭。
2023-07-30 05:31:551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2023-07-30 05:32:021

川西茶马互市的道路有哪些?

川西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黎州西移至岩州,即泸定县岚安乡。该道在历史上俗称为“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打箭炉即康定。由此,川藏道进入康定起,就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抵达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西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向西藏地区。
2023-07-30 05:32:101

茶马互市体现出了农业、牧业的关系是()。

茶马互市体现出了农业、牧业的关系是(相互依赖)。茶马互市,或称茶马贸易,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以官茶换取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自湖南长沙府安化牛田保上中下三区,脚挑马驮集中于牛田驿今洞市,用竹排木排顺麻溪于麻溪口入资水,然后用船顺资水,经益阳,经湘阴,一百二十里入洞庭湖;一百三十里,经岳阳府巴陵入长江,经临湘,湖北武昌府嘉鱼,江夏,四百二十五里达汉阳府汉阳县汉口镇。计一千一百里许。
2023-07-30 05:32:281

茶马互市用骆驼还是马

马。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茶马互市中用于交换的是马。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2023-07-30 05:32:461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直到宋朝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 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 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023-07-30 05:32:531

我国的茶马互市制度起源于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2023-07-30 05:33:001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之路?

茶马古道。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历史:明朝还对茶马互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以保障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一是在洪武十六年出台了“土赋”制度。二是实行金牌信符制度,即差发马制度。明洪武初相继在秦州、河州、洮州、庄浪、西宁、甘州设立茶马司,负责用四川、汉中等地出产的茶换取西宁卫、河州卫、甘州卫等地所产的马。洪武三十年间,对西北各“纳马之族”给发金牌,以为纳马凭证。
2023-07-30 05:33:071

互市的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湟源--茶马互市 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2023-07-30 05:33:361

茶马互市是不是朝廷的一种财政措施

是的。“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2023-07-30 05:33:511

谈谈茶马互市在当时的社会意义 谁知道?是茶文化的题目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历史意义】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023-07-30 05:34:001

茶马互市起源于宋朝发展于唐朝衰落于明朝是否正确

错误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2023-07-30 05:34:081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1)在中土的东北方、正北方等自古以来,都是游牧民族,其对茶的需求,极为巨大答案:偏偏这些极为广阔的地区,从来都不产茶。而产茶的只有,西南、南方等地农区,这些地区又极其需要,牧区盛产的马匹。于是,农牧区开始了茶马交易。这就催生了西南、南方各地的茶叶生产、制作等基地的长足发展。进而,又形成了由这些茶区向牧区贩运茶叶的条条陆路、水路的茶道网络。这种交易,多在边境要塞。源于民间自发。到唐季以降,便由官家管理。从唐边塞开设“茶马互市”,一直到北宋。都沿袭“以茶易马”之政。唐季为“茶马互市”专设了“茶马司”,以署理茶马贸易。(2)茶叶贸易之盛,体现于其贸易通道发达。对外贸易有三大古商道——丝绸之路、晋商驼道、茶马古道;对内则有两大水陆两道,即京杭大运河与川陕古栈道。“丝绸之路”,横贯欧亚陆路;晋商驼道,则为综合贸易之道,横贯农耕与游牧;“茶马古道”之“茶马”连用,并非源自运输方式,而源自有宋一朝开始的“以茶易马”政策。而川陕古道之“茶马”,是完全以茶马交易、运输为其命名的。此外,有滇缅、川康、滇藏等等诸多走向的“茶马古道”,其都是几千年的农牧交织的重要构成,此网承载了历史,更将走向未来。
2023-07-30 05:34:141

绢马互市 名词解释?

绢马互市指的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绢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扩展资料:形成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2023-07-30 05:34:211

历史上的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什么?

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指的是古代中原的绢,茶叶和以及铁器等中原物品和边疆游牧民族的马匹,皮毛等物品进行物物相互交易,各取所需,满足彼此的需求.绢马和茶马互市主要还是在中原和北部游牧民族边界地区,中原换取马匹也是为了加强军事的需要,而游牧民族用马主要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如绢,丝绸,铁锅,茶叶,咸盐等物品.
2023-07-30 05:34:361

绢马互市 名词解释?

绢马互市指的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绢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扩展资料:形成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2023-07-30 05:35:034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护士新余唐宋剩余明清的什么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资料扩展:茶马互市,或称茶马贸易,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官茶换取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713-756年)之间,稍稍有之,至德大历(756-779年)遂多,建中(780-783年)以后盛矣。
2023-07-30 05:35:331

茶马互市在明代最为兴盛在西北建立了哪三大茶马司也随之诞生了哪三大茶马中心? 急需 谢啦

就记得一个,以前在历史教科书上的 呼和浩特
2023-07-30 05:36:172

青海湟源怎样重现高原茶马互市?

2018年6月15日,在西宁举行的2018青海・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活动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湟源县政府副县长杜培文表示,将以排灯为媒,加快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步伐,推进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重新演绎当年青藏高原上茶马互市的繁盛场面。湟源排灯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的一种民间节日灯彩艺术,起源于商号广告牌灯箱,在里面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历经200余年,湟源排灯逐渐发展成有底座、图案,形式多样的灯彩艺术,有机地汇集了木工、雕刻、绘画、装饰、剪纸、皮影、书法等多种艺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5月20日,湟源排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杜培文介绍,2018青海・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将于6月22日至6月26日在湟源县举办,活动以“走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通过排灯文化展示与多种形式的创意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推动湟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青海省湟源县早在唐宋时期即成为“南丝细之路”的重要驿站,湟源县城以西的日月山,盛唐时设立青藏高原首个“茶马互市”,清末民初成为西北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昆仑文化、卡约文化、汉唐古堡、明清寺庙、唐蕃古道等文化遗产在这里交融,排灯、皮绣、刺绣、陈醋、藏貌制作、民间剪纸、根雕、石刻等民俗艺术集中展现。湟源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贾存义说:“我们培养了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整编有文字、图案和影像的资料宣传本,组织专家、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对传统排灯进行挖掘保护和艺术革新。在各类活动中,把排灯艺术展销作为活动的主题内容,极大地推动了排灯艺术的传承发展。”来源:凤凰网
2023-07-30 05:36:36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马互市迅速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第一,茶叶已成为藏民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自唐茶叶传人吐蕃以后,至宋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同时,中原地区种茶区域扩大,种植技艺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达到空前水平。第二,宋代定都中原战马紧缺问题相当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产与宋朝的边疆防御。(宋朝几乎一直处于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之下,战争的频繁,必定对战马需求量极大)第三,以茶易马是诸物资中最佳选择。特点:持续时间长久、分布范围广、内容丰富、北宋政府主导
2023-07-30 05:37:011

茶马互市的银杯子能买吗

茶马互市的银杯子不能买。很多茶马互市的知情人士表示:当地的银杯子多是镀银,甚至没有银,是一些不法商家为谋取最大利益所生产的。另外用这种杯子盛比它更加惰性金属盐,则可以溶解银,进入人体产生重金属中毒。所以茶马互市的银杯子不能买。
2023-07-30 05:37:081

川主寺茶马互市是购物店吗

不是。川主寺茶马互市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传统的商贸文化形式,川主寺是彝族人民的重要信仰中心,茶马互市则是西南地区古代的商贸路线之一。
2023-07-30 05:37:141

茶马生意什么意思

茶马生意”应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生活常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可分为物理、生物、化学、医学、急救知识、地理、安全、宇宙天体、自然现象等各方面的常识内容。
2023-07-30 05:37:231

由天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互市指什么

请看下面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王朝边疆。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清代,尤其是乾隆以后,“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淡出,取而代之出现了“边茶贸易”制度。由于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汉藏交流的增加,进入茶马古道沿线的商品种类大幅增加。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同时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以及生产生活资料等商品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的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有更大需求。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则益加繁荣。
2023-07-30 05:3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