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茶会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一天一个茶叶小知识|无我茶会

每天一个茶知识【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的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何谓茶道?茶道是艺术、礼仪、修行还是技术手段?不同的国家、学者,不同的传统文化群体,对茶道定义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由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可以窥见什么?茶是一份神秘的领悟,是一种奇妙的想象。实际上,正如茶艺的丰富繁盛,茶道也是茶人多样的心灵感受。茶道是心。日本茶道严格谨慎,是军事,是宗教。中国茶道自然谦和,是山水,是晚霞。有人能喝出刀光剑影、兵戈铁马,有人却喝得行云流水、风调雨顺;有人对茶而当歌,有人饮名如苦药……不同的思想人格,将是不同的茶道。中国茶道有“四啼”: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大饰大道大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静”是中国茶道灵魂能以莫立和实现的凭藉,“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是一份残缺的心灵。“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搏,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品茶人的心灵宗教,是白开水中的人生况味,是无字书里的千言万语,是情侣眼眸的默默对视。“真”是“和”的真,“静”的真,“怡”的真。“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

茶会中的无我茶会是什么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的形式,人人自备茶具、茶叶围成一圈泡茶。如果规定每人泡茶四杯,那就把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侣“也可规定奉给左边第二、第四、第六位茶侣”最后一杯留给自己。如此奉完规定的泡数(如规定泡三道)聆听一段音乐演奏后(也可省略),收拾茶具结束茶会。 何谓无我茶会的七大精神?综合上面二至八项的特质,可以提炼出无我茶会的七个主要精神。 1. 座次由抽签决定,无尊卑之心。 2. 奉茶至左,饮茶自右,无报偿之心。 3. 以超然心情欣赏每人带来的茶叶,无好恶之心。 4. 茶具型式与泡法不拘,无流派之分。 5. 将茶泡好,求精进之心。 6. 指挥与司仪,遵守公共约定。 7. 席间不语,培养团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

无我茶会的介绍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其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会中以茶对传言,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 只要热爱茶道,无论武士、商人、农民百姓,只需携茶釜(茶具一种,煮水的壶)一只、水瓶一个、饮料一种,即可参加。没有茶,拿米粉糊代替也无妨。不必担心没有茶室,只需在松林中铺两三张榻榻米即可,没有榻榻米,用一般草席也可以,可以自由选择茶席的位置。除日本人外,爱好茶道的中国人也可出席。无论何人,只要光临秀吉的茶席的,均可以喝到秀吉亲自点的茶。这篇文告一出,应者云集,在茶会当天,茶席一个接一个,达到800之多。秀吉更是摆出了他曾经在天皇和明朝使节面前炫耀过的黄金茶室-完全用黄金为材料建造茶室。北野大茶会是茶道空前的盛典,可以看出当时茶风的昌盛,而这次盛会也可以看作第一次无我茶会。由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蔡总经理荣章先行建议和构思,陆羽茶艺中心所属陆羽茶道教室的同学们进行实习,于1990年6月2日在台湾妙慧佛堂举行首次佛堂茶会。经数次改进与再实践,于1990年12月18日进行了首届国际无我茶会。茶会由陆羽茶艺中心主办,在台湾十方禅林举行,题名为“中日韩佛堂茶会”为让更多的人能接受,佛堂茶会就演成无我茶会。会场可设在雅净的室内,更多的是利用风景秀丽的露天空旷地;人数不限,不分肤色国籍,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职业职位;精神在于心灵沟通,一味同心。1991年10月14—20日由中、日、韩三国七个单位联合在福建和香港举办了幔亭无我茶会,除进行两次无我茶会外,还进行了三次茶艺观摩,并在武夷山立了纪念碑正面的碑文为“幔亭无我茶会记”反面的碑文为“无我茶会之精神”1992年11月12—17日在韩国汉城韩国国际茶文化协会主办了第四届国际无我茶会。出席茶会的有中、日、韩三国和香港地区代表共300余人。经各代表团团长会议讨论,隔2年轮流在各处召开1次。 无我茶会是一种“大家参与”的茶会,其举办得成败与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无我茶会的精神。第一,无尊卑之分。茶会不设贵宾席,参加茶会者的座位由抽签决定,在中心地还在边缘地,在干燥平坦处还是潮湿低洼处不能挑选,自己将奉茶给谁喝,自己可喝到谁奉的茶,事先并不知道,因此,不论职业职务、性别年龄、肤色国籍,人人都有平地等的机遇。第二,无“求报偿”之心。参加茶会的每个人泡的茶都是奉给左边的茶侣,现时自己所品之茶却来自右边茶侣,人人都为他人服务,而不求对方报偿。第三,无好恶之分,每人品尝四杯不同的茶,因为事先不约定带来什么样的茶,难免会喝到一些平日不常喝甚至自己不喜欢的茶,但每位与会者都要以客观心情来欣赏每一杯茶,从中感受到别人的长处,以更为开放的胸怀来接纳茶的多种类型。第四,时时保持精进之心,自己每泡一道茶,自己都品一杯,每杯泡得如何,与他人泡的相比有何差别,要时时检计使自己的茶艺精深,第五,遵守公告约定。茶会进行时并无司仪或指挥,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项目进行,养成自觉遵守约定的美德。第六,培养集体的默契。茶会进行时,均不说话,大家用心于泡茶、奉茶、品茶,时时自觉调整,约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个茶会快慢节拍一致,并专心欣赏音乐或聆听演进,人人心灵相通,即使几百人的茶会亦能保持会场宁静、安详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