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万里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攻打匈奴

万里长城万里空的全诗是什么?

清代张廷玉《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原文:南来北往走西东,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来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起,便是南柯一梦中;一场辛苦一场空,死后还归泥土中,身归泥土气随风,一片顽皮化臭胧;在身置得万倾田,死后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沉舟侧畔轻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意是:长城向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发挥了相当的防御能力,但是回顾历史却发现,秦朝皇帝以全国之力修筑了宏伟长城,但是秦朝仅二世就土崩瓦解,不是输给了长城外的匈奴人而是输给了内患,开端于陈胜吴广两个农民工的暴动,之后便是刘邦项羽的大军破城。明王朝也不是毁于关外的草原枭雄,而是败在又一个农民工李自成的手下,之后吴三桂放满清入关。当年日寇突破山海关进军我华北,正是我国共内战正酣之时,国力日衰,才有了日寇的可趁之机。所以,长城的防御功能是消极的,而往往是祸起萧墙之内,中华腐败衰弱之时,长城挡不住外敌的入侵,而中华强盛之时,又不需要长城的保护,不战而屈人之兵。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大意是:虽然中国历朝历代虽然很多帝王修建了万里长城,但是他们最终都没有抵挡住自己王朝的灭亡。扩展资料典故清朝康熙年间,有个新科进士叫张廷玉,在长城城墙上“涂鸦”,留下了“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的诗句,碰巧被前来巡视的康熙看见了。康熙没有将其定性为“不稳定因素”,反而当众宣布大清朝从此永不筑长城,并对张廷玉委以重任。张廷玉是清代的大臣,辅佐过康熙和雍正二朝皇上,这里主要还是劝谏封建帝王行仁政治天下,靠着长城是阻挡不了自己王朝的灭亡。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胡夫金字塔等并称为世界八大奇迹,同时也是我古代第一防御工事。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21198.18千米,其中明长城长8851.8千米。我国古代关于长城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像耳熟能详的孟姜女哭长城等,作为我国古代的第一防御工事,它在我国古代抵御匈奴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10月毛主席写了一首诗,抒发了“红樱在手”定能“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这首诗就是《清平乐.六盘山》。其中有一句诗便是众所周知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诗反映了中华民族一种气魄,一种不畏困难的奋斗精神,同时也成为了立志要去万里长城一游的缘由。原文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译文是: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创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廷玉

万里长城万里长,下联怎么对

下联:千年古树千年青。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是哪首歌的歌词

《长城谣》曲:刘雪庵词:潘子农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流散父母丧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家乡大家拼命报故乡哪怕敌人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十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万里长万里长新的长城万里长

ufeff长城万里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宋·陆游《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 【成语意思】:指中国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 【通用拼音】:chang cheng wan lǐ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长城万里,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长城。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近义词】:万里长城

长城万里的解释

指 中国 长城。 比喻 国家 所 依赖 的大将或军队。 成语出处: 宋·陆游《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 长城万里的近义词: 万里长城 指中国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战国时秦、燕、赵等国都修过长城,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南 成语语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长城

长城万里长城多少钱一包?

据我所知,这款长城万里长城香烟价格是40元一包的,一条400元,希望帮到你。

长城万里长城有多少厘米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2]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3] 21000千米=21000000米=2100000000厘米=21亿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