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2023-07-03 12:27:35
tt白

前两句:西汉汉武帝时期,后两句:西汉汉元帝时期;前两句:汉武帝时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后两句:汉元帝时汉匈联姻,昭君出塞。

西汉和匈奴,汉元帝和呼韩邪单于

这两件事的共同历史作用是促进了西汉与匈奴的融和。翦伯赞肯定了昭君出塞的的积极和正面意义,因为她是自愿的,尽管前提是入宫后的孤苦。更因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他认为,汉武时的抗匈之战,虽然千古留名,但劳民伤财,比不上昭君和亲后,40余年汉匈无战事

其实,如果没有汉武时的抗匈之战,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实力,再有多少个王昭君汉匈之间也不会太平,李白也不会有胡无人,汉道昌的绝唱.

站长在线

前两句诗是汉武帝时期,后两句诗是汉元帝时,后两句反应昭君出塞,体现了战与和亲

余辉

前两句应该反映的应该是汉武帝时吧。体现了我国民族交流的方式是:战争。后两句则是昭君入塞的事。体现了我国名族交流的方式是:和亲。这两件事都起到了和平的作用。只是和平的时间不同而已。。。。

我不懂运营

后两件反映的事件是昭君出塞!

LuckySXyd

昭君出塞

2,材料一的观点是,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造成了战火硝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没有和亲方法好

3,材料二的意思是,把一个国家的安慰寄托在一个妇人身上,对一个国家来说很羞辱。

4,因为汉初的生产力和国力还不是很强大,处于休养生息中,没有能力与匈奴抗衡,所以采用的和亲这种方法,而到了汉武帝时,国力强大,才与匈奴进行战争,摆脱了边境危机,安定了人民生活,

西柚不是西游

ghh

豆豆staR

攻打匈奴

汉朝的王昭君,为何会自愿与少数民族和亲?

因为她是一个胸有大志、愿意为国家牺牲的女子。王昭君也知道和亲的艰难和痛苦,但她为了国家和民族还是选择了这样做。
2023-07-03 09:00:464

王昭君出塞和亲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中华上下五千年 王昭君出塞和亲 的故事。   王昭君名叫王嫱,昭君是她的字,出生于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的一户民家。她自小美丽聪慧,性格刚强,长大后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王昭君就是本文的主角。   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发生分裂,一下子冒出五个单于王。他们你打我,我打你,争夺统治权力。经过几年战争,只剩下呼韩邪单于跟郅支单于互相对峙。   公元前53年春天,呼韩邪单于派使者到长安,正式向汉朝投降,为了表示自已的诚意,他让自己的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到长安作人质。至阝支单于闻讯后大惊,为了表示对汉朝没有敌意,也将自己的儿子右大将驹于利送到长安作人质。从此以后,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为漠南的呼韩邪单于,北部为王庭的郅支单于。   公元前51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见刘询。刘询热情地接待了呼韩邪单于,不仅赐给他许多礼物,并且颁给他一颗“匈奴单于玺”,承认他是匈奴的最高首领。呼韩邪单于跪接了这颗金印,承认了君臣关系。同年二月,呼韩邪单于返回漠南,刘询派军队护送,并让高昌侯董昌留在那里,帮助呼韩邪单于守卫漠南。   公元前50年,呼韩邪单于派使者到长安,向刘询进献了许多礼品。郅支单于闻讯后不甘落后,也连忙派人到长安献礼。   公元前49年正月,呼韩邪单于再次前来朝见刘询。同年腊月,刘询去世,刘询的儿子即位,是为汉元帝。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到长安,为了巩固和汉朝的关系,他提出了“和亲”的请求。汉元帝为了保证北部边境安全,答应了他的请求。   “和亲”的请求。汉元帝为了保证北部边境安全,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去汉朝与邻国“和亲”,都是把公主或皇族的女儿嫁出去。这次,汉元帝决定挑选一位漂亮的宫女嫁给他为妻。后宫的宫女听说要她们远嫁遥远荒凉的塞外,没有一个答应。正在管事的太监急得团团转时,来了个应募人,她就是王昭君。宫中的无聊生活,使王昭君感到厌倦,现在有了这个机会,既可跳出樊笼,又可为国效力,她不愿放弃。管事的宦官立即上奏汉元帝,汉元帝下旨应允。   王昭君出行的那天,长安街道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街道两旁站满了人群,京城的大小官员都来给她送行。王昭君出塞时带去的礼物非常多,一长溜骡马的背上驮满了东西,别的不说,光是丝织品就有1800匹。呼韩邪单于欣喜万分,既娶到年轻美貌的妻子,又加强了同汉朝的关系。他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意思是给匈奴带来安宁的皇后。   王昭君到了匈奴,帮助呼韩邪单于改革了游牧民族的一些落后习惯。跟随王昭君陪嫁到匈奴的 *** ,教会了匈奴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搞起来了,保障了牲畜精饲料的供应,畜牧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匈奴地区呈现出人畜两旺的繁荣景象。   王昭君出塞后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这孩子名叫伊屠智牙师,长大后被封为右日逐王。几年以后,呼韩邪单于病故,他的另一个儿子复株累单于即位。按照匈奴人的习俗,复株累单于娶王昭君为妻。以后,王昭君又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叫须卜居次,次女叫当于居次。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故乡,再也没有回来过。她去世后,葬在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那里的青草长得非常茂盛,后人就将王昭君墓称为“青冢”。由于昭君出塞给匈奴人带来了和平与繁荣,匈奴人对她非常敬重。匈奴人以王昭君葬在自己那里为荣,所以以后有十多处“青家”。王昭君不光人美,心灵也美,真是无愧于“四大美人”之一的称号啊! 王昭君和亲
2023-07-03 09:02:261

历史上的王昭君不是公主出身也不是很高,为何会选她去和亲?

因为当时朝廷也不想选一个身份高贵的人去和亲,所以说就从宫女中随便抽选了一位。
2023-07-03 09:02:334

古代有很多和亲事件,但为何只有王昭君一人被后世铭记?

王昭君是我国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昭君出塞换取了50年的和平。
2023-07-03 09:03:034

原本不是公主的王昭君,为何也能去和亲?

因为王昭君太过于美丽了,颜值为她的地位提升了价格,再说皇帝也不愿意嫁自己的女儿,就这样替代了。
2023-07-03 09:04:114

史上昭君出塞去和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与句奴和好,结束汉匈之战
2023-07-03 09:04:555

什么是昭君和亲?

王昭君是西汉人,是我国历史上盛传的四大美人之一。从小长得艳若桃花,聪明伶俐。17岁那年,正逢汉元帝诏示天下,普选美女。昭君被选入后宫待诏。当时的皇帝骄奢淫逸,除三宫六院之外,尚有数以千计的宫女,真是佳丽成群,美女无数。根本不可能与宫女一一见面,只好派画师为宫女们画像,然后,先看画像,中意者再点召。这样就难免会产生人像与画像之间的差距。因此,画师成了宫女能否被皇帝召见的关键人物。一些宫女为了能得到皇帝的宠爱,不惜以重金贿赂画师。希望把自己画得比西施还美,能使皇帝一见倾心。在众多宫女中,唯独王昭君不肯行贿。她品行正直,看不惯行贿之风;她深信自己美貌迷人,拒绝了画师向她索贿,因而得罪了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在为昭君画像时,见其容貌超群,为了报复昭君,使其永世不得见君王,便在昭君脸上点上了一颗黑痣,丑化了昭君的形象,使她长期深锁后宫。西汉时,汉朝和匈奴常有战事,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前住长安朝汉称臣,主动提出愿与汉朝和亲,共保边塞安宁。这是当时汉匈之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果相亲,便可彼此停息争战,共享和平。可是,生活在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中原大地,过着舒适生活的宫女们谁也不愿远离故土,嫁与异邦外族,到寒风刺骨,居无定处的塞外去过一辈子艰苦的游牧生活。只有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不使汉匈两族再起战乱,决心以个人之苦换百姓之乐,毅然“自愿请行”,出塞和亲。在为昭君饯行的宴会上,她才被召去见元帝和呼韩邪单于。昭君一出面,满朝文武顿时为之倾倒,只见她亭亭玉立,光彩照人,确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堪称后宫一绝。这时元帝大惊,深感后悔,想把昭君留下,但又不好更改,为了取信于匈奴,只好忍痛割爱,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欢喜若狂,对汉朝千恩万谢。王昭君美貌而且贤惠,先后做了两代单于的阏氏,受到匈奴人的爱戴。她帮助匈奴人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解决了粮食问题,从而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使匈奴出现了人畜两旺的景象,同时,她把汉朝文化带入匈奴,沟通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感情。从她出塞之后,汉朝与匈奴和睦相处,60多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她临死的时候,要求子女把她安葬在坐北朝南的地方,让她可以眺望到自己父母之邦。后来她的墓建立在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外。那里芳草萋萋,一片翠绿,后人把她的墓称为“青冢”,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凭吊。昭君为了民族团结出塞和亲,实为巾帼壮举,影响非凡。她不愧是和平使者,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她所播下的友好种子和留下的影响,为后人所赞叹。清代女诗人郭润玉赞道:“琵琶一曲千戈靖,论到这功是美人”。周恩来总理生前称赞昭君是:“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最有贡献的人物。”
2023-07-03 09:05:171

昭君和亲是在什么时候?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扩展资料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们多用沉鱼落雁来作为美女的代称。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是王昭君。汉元帝在位期间,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婿。昭君主动请行与单于结成姻缘。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坐在马车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2023-07-03 09:05:411

王昭君和亲,为汉朝带来了哪些利益?

和亲以后,给匈奴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当然对双方的关系也有了极大的缓和,特别是对汉朝的通商,此举意义是重大的。
2023-07-03 09:05:484

王昭君是什么时候去和亲的

元帝竟宁元年(前33)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汉觐见汉帝(前两次为前51年、前49年),提出愿为汉婿,复通和新之好,元帝准其要求,把宫女王嫱以公主的礼节嫁给呼韩邪单于。王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幼时被选入宫做宫女。当得知朝廷选宫女与匈奴和亲的消息,昭君慷慨应召,愿远嫁匈奴。昭君姿容丰美,仪态大方,通情识理,深得呼韩邪单于钟爱。昭君离开长安时,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里长亭,她怀抱琵琶,戎装乘马出塞。到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后生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师。长大后被封为右日逐王。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单于去世。依匈奴风俗,昭君再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单于与大阏氏子),又生二女。昭君出塞后,匈奴与汉朝长期和睦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为此,元帝下诏将昭君出塞这一年改元竟宁。
2023-07-03 09:06:253

王昭君为什么会自愿和亲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让风华绝代的王昭君在历史上据有一席之位。这个故事在《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都有所记载。但有关她出塞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王昭君因自傲,未买通画工毛延寿,因而被丑化。未能遭皇上宠幸的昭君觉得在宫中没有意思,于是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同意,她便出塞去和亲了。据《汉书·元帝纪》和《西京杂记》所载:“王昭君,西汉南昭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晋时为避司马昭讳,她又被称为明君和明妃。相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17岁的王嫱被选入宫中,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女的,为了能被皇上召幸,深居后宫的宫女们,总想让画工把自己画得美点。所以,她们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王昭君初入宫廷,第一不懂这些规矩,因而没有准备这笔贿金;二来觉得自己天生美貌,不怕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开口说:“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对毛的暗示昭君虽心领神会,但没有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多了这么一点,王昭君因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与汉人和亲。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原想她毫无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到了呼韩邪单于与昭君离开的那一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美冠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留下她,可是怕与人失信,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后来汉元帝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想要杀掉毛延寿等画工。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儿育女,俨然一个贤妻良母。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呼韩邪单于驾崩。阏氏之子继位。依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继子为妻。昭君不从,上书汉朝要求回汉宫。此时元帝已死,成帝即位,成帝敕令她从胡俗,无奈之下昭君又成了单于阏氏。又传,王昭君觉得屈辱,最后服药而死。历史上还有一说,王昭君之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宫廷画工见王昭君美貌异常,怕汉元帝贪恋其美色而步纣王后尘,于是将昭君有意丑化。后汉元帝见昭君真面目虽想反悔但最终忍痛割爱。历史上一些文人大大赞扬了毛延寿此举,认为他这样做不但使元帝免于沉溺女色之祸,而且昭君出塞确实对边疆的安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史中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对汉边疆的安宁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从此,汉匈关系和睦,这说明政治联姻对于汉匈外交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3-07-03 09:06:391

和亲公主王昭君,出塞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王昭君在出塞的时候,其实日子虽然过得不差,但是苦于语言不通,风俗不通,所以说她的日子还是很凄清惨淡的。非常的寂寞。
2023-07-03 09:06:475

昭君和亲的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细数古代名女,王昭君不但名气大,而且是政治地位和荣誉最高的。近两千年来,许多诗坛大家、史学巨擘乃至老一辈革命家不惜笔墨来写她、书她、歌颂她。远的有杜甫、江淹、王安石、马致远等,近的有董必武、郭沫若、范文澜等。文学家选韵赋诗是要塑造一个貌若天仙的汉朝女子别乡去国、和亲匈奴的光辉形象;史学家则是力求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烟雾,还原那一段尘封土积的历史事实;而老一辈革命家则要讴歌那段民族融合的历史佳话。一说到王昭君,许多人立即会想到这样的情景:在汉朝建国之初,立国未稳,百废待兴,急需要安定治国,可是,匈奴人却偏偏不让安宁,不时派士兵骚扰,北国边疆经常是兵戎相见,狼烟四起,战鼓隆隆。“百姓流离,田园丘墟,北方边陲迨无宁岁。”在此情况下,昭君担付着朝庭与百姓的重任,离开皇宫、告别家乡,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去完成安邦定国的伟大使命,效果果然不错:“自昭君和亲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自昭君出塞不但使边疆王朝置于中央王朝的领导之下,从而为祖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同时,匈奴国因和亲,在许多方面受到了汉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在生活习俗等方面,匈奴也刻意摹仿汉朝,这样就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正是有鉴于此,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才写出了“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的诗句。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呼韩邪单于为什么那么愿意和亲而归顺汉朝呢?呼韩邪单于是老单于的长子,本该由他嗣位,不料半道杀出个右贤王屠耆堂捷足先登了王位,自称握衍朐鞮单于。于是,呼韩邪只得背井离乡,逃往妻父乌禅幕那里避难,寄人篱下。后来,由于握衍朐鞮单于暴戾恣睢,引起国内民众强烈不满,乌禅幕趁机拥立呼韩邪为单于,并发兵进攻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单于兵败自杀,呼韩邪才登上了单于的宝座。呼韩邪单于图片任何一个国家在它初建时,总是面对着许多不稳定因素,韩邪单也不例外。正当呼韩邪踌躇满志、决心重整旗鼓之时,又有人出来要争夺单于宝位,先是五单于争立,后有三单于并立,一时间,匈奴境内群雄逐鹿,国家再次陷入混乱之中。经过一番鏖战,呼韩邪在交战中败北,狼狈万状,走投无路,于是只得皈依汉朝。当呼韩邪单于利用汉朝的势力诛杀了对手郅支单于时,此时的呼韩邪势力单薄,顺汉则安,背汉则危,他的荣辱兴衰完全在汉朝天子的一念之间,所以才“愿婿汉氏以自亲”。昭君是在这种情况下和亲的,匈奴国上至高官,下至百姓,岂敢怠慢?因此,昭君被尊为“宁胡阏氏”,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像我开篇说的那些只不过是论者的夸大其辞,说什么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召,去完成汉匈和好的使命,并称昭君此去,事关汉朝之安危、社稷之休戚,似乎只有她才能力挽狂澜,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辞!“环佩影摇青冢月,琵琶声断黑江秋。”就昭君个人的遭遇来说,她和亲的壮举其实是一出悲剧,因为这是一桩政治婚姻,这样的婚姻是绝对没有爱情的。昭君只不过是汉元帝拉拢匈奴的一个筹码而已。当时汉朝一共有九位女子和亲,没有一个是天子之女,皇帝为什么不派自己的女子去呢?如果一个女子,不是迫不得已,谁愿远嫁异域?所以,有人做出这样的结论,说昭君虽然是自愿请行,但那也是因为几年见不到皇帝,忿而反抗的一种方式。《西京杂记》说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而无缘得到天子临幸,是耶非耶,众说纷纭。呼韩邪与王昭君图片很到人了解昭君是从小说或戏剧等艺术作品中,人们似乎只记着昭君的丰功伟绩,只看到昭君那光采照人,风情万种的光辉形象,孰不知那仅仅是好心人的美好愿望。我们不妨想想,昭君从风光旖旎的江南来到气候寒冷的漠北,住穹庐,被旃裘,食畜肉,习俗迥异,语言不通,面对如此环境,心情不郁闷才怪呢!再看看自己的老公,呼韩邪年龄比她大了一倍还多,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整天整夜地陪着这样一位胡子拉茬似的野人,就算呼韩邪怎么心肝宝贝地疼爱,心里也高兴不起来!更不幸的是她与呼韩邪结婚不到三年,呼韩邪便一病不起,命归黄泉了!呼韩邪一死,其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便对昭君心生淫念,想继为己有,昭君虽然不肯,但“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昭君只得含泪再做他人衣,再后来昭君的儿子被无辜杀害,丧子之痛更使她悲愤难抑。如此的遭遇,就是再坚强的人也难以承受,何况一个弱女子!
2023-07-03 09:07:331

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王昭君是汉朝的一个宫女,于汉元帝时和亲嫁给了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公元前32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即“王妻”。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匈奴族是生活在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匈奴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匈奴人的最亲近的后裔是蒙古族。在蒙古国仍有8%的男性(16万人)带有匈奴人的Y染色体。
2023-07-03 09:07:571

王昭君和亲的路走了多久

  史书没有具体记载,由于辎重繁多,交通不便,估计走了一年以上。  史书上对王昭君的记载不多,仅仅不足150字。王昭君,名嫱,为西汉南君秭归人(今属湖北),晋代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是齐国王襄之女,因出身平民,身世详情没有考证。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汉元帝时,元帝答应呼韩邪单于提出的和亲要求,决定从宫人中挑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宫女,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深明大义,主动“请行”。昭君出塞,实现了匈奴人民向往和平愿望,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为匈奴语,王后之意)”。昭君去世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当云居次、外孙大且渠奢、侄子王歙和王飒等人,都继续为汉匈和平友好做过努力。昭君出塞六十年,“边成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2023-07-03 09:08:041

王昭君什么时候去和亲的?

元帝竟宁元年(前33)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汉觐见汉帝(前两次为前51年、前49年),提出愿为汉婿,复通和新之好,元帝准其要求,把宫女王嫱以公主的礼节嫁给呼韩邪单于。王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幼时被选入宫做宫女。当得知朝廷选宫女与匈奴和亲的消息,昭君慷慨应召,愿远嫁匈奴。昭君姿容丰美,仪态大方,通情识理,深得呼韩邪单于钟爱。昭君离开长安时,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里长亭,她怀抱琵琶,戎装乘马出塞。到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后生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师。长大后被封为右日逐王。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单于去世。依匈奴风俗,昭君再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单于与大阏氏子),又生二女。昭君出塞后,匈奴与汉朝长期和睦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为此,元帝下诏将昭君出塞这一年改元竟宁。
2023-07-03 09:08:121

王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楼主你好,据我熟悉王昭君历史故事中:历史为王昭君这位献身民族友好的“远嫁的姑娘”(翦伯赞语)做了最好的鉴定,大青山下、大黑河畔的千年古迹昭君墓就是永恒的物证。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体现了人们对王昭君的钦仰和怀念,正如翦伯赞先生所说:“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56] 《汉书》作者班固说:“自汉兴以至于今,旷世历年,多于春秋,其与匈奴,有修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有卑下而承事之矣,有威服而臣畜之矣,诎伸异变,强弱相反,是故其详可得而言也”。[57]班固这番议论,概括道出西汉前、中、后三个历史时期对匈奴的三种政策,都是“权时施宜”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匈奴采取灵活权变、审时度势的对策,经过长期的搏弈对局,终于出现了西汉末年的景况:“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58] 西汉和亲之策的性质,也具有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变化。总的来说,前期对匈奴的和亲是消极、无奈的,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迫不得已的一种妥协。中期对匈奴以战争代替和亲,是在优势下用军事打击为以后有效的羁縻创造条件;同时对乌孙的和亲则是结好与国,组成对付匈奴的政治、军事同盟。后期对匈奴的和亲是其羁縻政策的组成部分,为的是进一步笼络奉藩称臣的匈奴单于,达到巩固边圉的目的。作为和亲使者的汉女,只能因时乘势,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一般来说,和亲女子只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就可以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她们身不由己,似乎很难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主动的作用。和亲乌孙的刘解忧与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却与众不同,她们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能在被动的境遇中起到某种主动的作用,尽力为民族和好作出自己的贡献,体现的是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献身精神。在西汉时期和亲少数民族的汉女当中,人们尤其钦仰和怀念解忧与昭君,概由于此。
2023-07-03 09:08:501

汉宫秋的故事与正史记载的昭君和亲有何不同

王昭君是主动要求出塞的,而她之所以甘愿远嫁匈奴的原因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也就是由于入宫很长时间了,却一直没有得到皇上召见的机会,因而心生悲怨,于是决定出塞。这其中没有提到任何画工、画像的事情,更没有提到毛延寿的事情,在《汉书》、《后汉书》的其他章节中也没有提到此事。画工毛延寿的事情只是在《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中开始被提及,然后在诗词、传奇、戏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描绘叙述,但在正史中却一直没有记载,因而所谓昭君被毛延寿所害之事并不可信汉元帝从来没有宠幸过王昭君。连这个人也不认识。看见后是否觉得她美丽得惊天动地而后悔按照历史记载好像也没有。不过是掖庭的一个秀女。对他来说连人也不算。王昭君才是当时魄力很大的女子。觉得有得老死宫中不如去匈奴做阏氏好。这种境界也算是非常大胆,也是野心勃勃的女人。元代这种东西都是胡编乱造的。
2023-07-03 09:08:591

昭君出塞是与什么民族的首领和亲

是匈奴的呼韩邪单于
2023-07-03 09:09:184

为什么王昭君要主动前往匈奴和亲?

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汗国呼韩邪单于栾提稽侯(左犬右册),率领大批人马,缓缓抵达边界五原要塞(今内蒙古包头市),派人进关,表示愿意呈献国宝,并于明年正月,前往首都长安,朝见汉元帝。这实际上便是向汉皇朝表示投降。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呈献国宝等丰盛贡品后,跪倒玉阶之下,请求说:“吾愿娶汉公主和亲,永远称臣,乞望吾皇恩准。”汉元帝慷慨允诺:“朕恩准,并择日赐你与公主完婚,望你永记君恩,忠于朕,忠于大汉朝廷。”退朝回至后宫,汉元帝呼来大监,诏令:“看看宫中彩女,谁愿意去匈奴,朕就当她是公主看待。”王昭君虽然身居深宫,但对于汉匈两族关系,还是了如指掌的,她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呼韩邪单于求亲的消息传来,满腹愁怨的王昭君为了寻求个人生活,摆脱孤独寂寞的后宫生活,她毫不犹豫地主动找到管事太监,表示愿意前往匈奴,扮演一个“和亲使者”的角色。由此可见,三年间王昭君内心的幽怨与愤懑的程度,与其幽居深宫,终老一生,不如抓住机会,跳出这一阴森可怕的皇宫后院。远嫁匈奴虽然难以想像的可怕,但总比一辈子闷在这汉家宫阙中好得多。汉元帝闻报宫女王嫱主动请缨出塞,龙颜大悦,没有见面便允诺加封她为昭君公主,并且吩咐太监总管准备丰厚嫁妆,选择良辰吉日,为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完婚、送行。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大婚之日,汉元帝在宫中筵开数百席,大肆庆祝。酒过三巡,呼韩邪单于一手牵着王昭君,来到汉元帝的跟前双双跪下,拜谢君恩。汉元帝不禁看呆了眼,他没想到王昭君竟是个如此芳容绝代的女子,后悔莫及,心中不舍,但皇帝开金口,覆水难收。如今木已成舟,无法挽回,惟有破例地搀起王昭君,慈父一样手握住她的柔滑纤手,久久不愿松开。参加喜宴的文武百官,亦无不为王昭君的美色倾倒,皆啧啧称羡。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王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然有点像,但完全没有王昭君真人那样可爱。汉元帝仔细一想,问题肯定出在画家毛延寿的身上了,一定是他欺君!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2023-07-03 09:09:251

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简略回答即可 初一历史】

简答: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详细分析:“昭君出塞”无疑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更密切了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作家王族说:“王昭君嫁给呼韩邪,让匈奴和中原像握紧了的两只手,从此再未分开,被排挤出局的郅支像另一只孤独的手,再也抓不住命运的稻草,在岁月的长河中几经沉浮,便没有了踪迹”。他是用文学的语言道出了历史的真实。昭君出塞"圆满完成了"胡汉和亲"的伟大使命,对于促进当时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昭君做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后,胡汉之间50多年友好相处,北国边疆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做为历史上一种文化现象,创建了"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变"血染沙场"为"交欢玉帛",实现民族之间"双赢对话"的中国方式。
2023-07-03 09:09:321

昭君出塞是指汉与什么和亲 昭君出塞和汉初和亲有何区别

1、昭君出塞是指汉与匈奴和亲; 2、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因出塞远嫁至漠北的匈奴,为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对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 3、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2023-07-03 09:09:391

昭君烟真假

方法如下:首先检查大青山(昭君和亲)香烟外包装是否有防伪条码,通过防伪码确定真伪。然后查看包装印刷是否清晰,图案是否生动逼真。假烟由于印刷技术及成本限制,印刷效果会出现模糊等现象。再接着检查烟叶是否有霉变、刺鼻气味。大青山昭君和亲香烟是款细支的女士香烟,低焦低害香烟的代表作之一,相比该品牌的狼图腾焦油含量还要低,烟味清香,吸味较为偏柔,适合初学烟者,或者女性烟客,有着浓重的地方特色香味。
2023-07-03 09:10:021

王昭君出塞和亲

王昭君出塞和亲 汉朝时候,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匈奴贵族经常扰乱边境的安宁。汉朝对付匈奴的办法有两条:一条是派兵把匈奴打跑;另一条是把皇族的女儿嫁给匈奴的单于,也就是匈奴王,求得两家和和睦睦,叫做“和亲”。多年以来,汉匈两族,有时候和好了,就像是一家人似的,有时候又翻脸不认人,打起仗来。 后来,匈奴出了个呼韩邪单于,诚心诚意地要同汉朝和好,结束那害族害民的战争,他曾经3次从北方到汉朝首都长安,朝见汉朝皇帝。汉朝皇帝每一次都十分隆重地设筳接待他,走得时候,还送给他许多贵重的礼物。 呼韩邪单于第3次来到长安之时,正好是汉元帝当皇帝的时候。他从北方带来许多礼物,有健壮的战马、上乘的羊皮和狐皮等,送给汉元帝。有一天,呼韩邪单于十分真诚地向汉元帝提出一个要求,说:“汉王,我呼韩邪还没有婚配,想娶一位汉家姑娘,当汉家的女婿,不知行不行?” 汉元帝捋了捋胡须,问:“哦,你想娶位汉家姑娘?这是为什么?你是匈奴王,美丽的大草原上有许多美丽动人的姑娘。为什么一定要娶汉家姑娘呢?” 呼韩邪单于想了想,回答道:“我愿意和汉朝结亲,保证两家永远和好!” 汉元帝一听,两眼闪射出光彩,连连说道:“好,你这个想法好!我答应你这个要求,过几天就让你在宫中选一位美丽的姑娘。” 朝见结束后,汉元帝立刻派大臣到后宫给宫女们传话:“谁愿意嫁到北方匈奴去,皇帝就把她当亲生女儿看待。” 宫女们都是从民间选来的,虽然不愿意一辈子呆在皇宫里,可一说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到匈奴去,那谁也不乐意。两天过去了,宫女们没有一个人报名,这可急坏了汉元帝。正在这时,有个宫女叫王嫱,又叫王昭君,自愿报了名,愿意离开长安,嫁到匈奴去。 王昭君从小就失去了母亲,15岁时父亲为守边塞同匈奴族打仗,结果战死在沙场。是汉宫中的姑妈姜夫人照顾、抚养了她。16岁时,王昭君被姑妈送进了汉宫,从此她长年住在深宫里,既见不到皇帝,又不能去宫外走动,虽然有吃有穿,但总是呆在墙院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寂寞生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昭君每天都要来到花园里,倚着廊柱,仰望高高的宫墙。她不由得会想起疼爱她的爸爸妈妈,想到在后宫等待皇帝宣召的3000姐妹,想到自己要一辈子被关在宫中的院屋内生活总是禁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是啊,什么时候能变成一只大鹏鸟,飞出宫外,呼吸自由的空气,那该多好呀! 这次,匈奴单于呼韩邪来长安求娶汉朝公主,是真心真意的。但是,绝大多数宫女怕去塞外生活太艰苦,又担心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19岁的王昭君可不这么想。她想要是自己能去塞外,使汉匈两族人民永远和好,团结和睦,不再打仗,不再有人像爹爹那样死去,百姓能安居乐业,哪怕生活再苦,永远不回故土,也心甘情愿。 可是,一心想让王昭君当“万民之母”(皇后)的姑妈姜夫人,听说王昭君递上了请求出塞的帖子,气得她直跺脚。 姜夫人匆匆忙忙来到王昭君的寝宫,哭天抹泪地说:“孩子,你好糊涂呀!眼看就要当王美人了,为什么偏偏要到匈奴去?” 王昭君动情地拉住姜夫人的手,说:“姑妈,我辜负了您对我的培养,对不起了!我在宫中已伤透了心,再说我不想让汉匈两家世世代代结下深仇大恨,不愿看到更多的像爹爹那样的将土战死在沙场,我一个普通女子,要是能为汉朝做点事,也算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了。” “反正我不让你去,你得听我的! ” “姑妈,我主意已定,您就别阻拦我了!再说请求出塞的帖子已递交给皇上了。” 姜夫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一长串泪珠扑簌簌滚落下来。 汉元帝接到王昭君的帖子后,心里很高兴。总算有位汉家姑娘愿意去塞外了。可是,当他听说王昭君长得十分迷人,又很有见识时,心里又有些后悔,想把王昭君留下来。关键就看她愿不愿意留在汉宫了。 这天上午,寝宫外鼓乐齐鸣,正门大开,走来两队官员,一队官员领头的是位中年太监,手拿黄绫;另一队官员领头的是位老年太监,捧着圣旨。两位太监都等着王昭君跪下来接旨。王昭君心里早就打定主意,不愿做皇帝的王美人,她只瞥了一眼拿黄绫的太监,从从容容走到老太监面前,跪下接旨。 老太监清了清嗓子,大声传旨:“汉匈和好,就像天地同春。王昭君知书达理,德行高尚,可以为呼韩邪单于挑选,请即刻上殿。” 王昭君谢过皇上,平静地接过了圣旨。随后,她回到寝宫,立即梳妆打扮。装束完毕,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王昭君神采飞扬地向皇宫走去。 汉元帝和单于呼韩邪都坐在金殿上,等待接见王昭君。这时候,一阵动听悠扬的宫乐声响起,汉家姑娘王昭君光彩照人地走进了宫殿。 王昭君不愧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面容姣美,身段婀娜,一身轻盈的衣衫,飘飘欲动,仿佛一位仙女降临到人间。汉元帝、呼韩邪单于以及满朝文臣武将都睁大了眼睛,被王昭君美丽的风韵吸引住了。王昭君跪拜在汉元帝和单于呼韩邪面前听命。 好一会儿,汉元帝才回过神来,问王昭君:“你愿意出塞,同匈奴王结亲吗?” “只要能让汉匈两家永远和好,只要天下大安,万民同乐,我愿意嫁给匈奴王!” “好!我封你为公主,择日就替你同呼韩邪单于操办婚事。” 呼韩邪转过身,满脸喜气洋洋地向汉元帝道谢:“谢谢您,汉王!我一定让汉匈两家世世代代像亲兄弟一样和好下去!” 汉元帝见单于对王昭君很满意,就命王昭君唱一曲,以表示欢庆这桩喜事。宫女弹起一种叫箜篌的乐器,王昭君想起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学会的歌——《长相知》:“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唱完这首歌,她又说,长久地互相了解,才能互相不猜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愿汉匈人民永远长相知,长不断! 汉元帝和单于听了都夸赞她这话说得好。 不久,汉元帝挑了个好日子,给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办了喜事,成了亲。汉元帝还陪送了许多嫁妆,单是绸缎布匹就有1.8万匹,丝绵1.6万斤。 汉匈两家结了亲家后,汉元帝又在皇宫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欢送他们离开长安。 这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王昭君伴着呼韩邪单于,骑着马,抱着琵琶,向塞外匈奴的方向出发了。走到边塞,眼前是一片茫茫的大草原,王昭君心中顿然生起了思乡之情。她想到从此就见不到家乡了,要在草原上生活一辈子,心里不由得有些难过。这时候,她放眼四望,只见绿草如茵,一座座蒙古包散落在广阔的草原上,远处还传来悠扬的牧歌声。想想在汉宫里终日不见天日的生活,再看看眼前的景象,王昭君像鱼游大海、鸟出笼一样。呼吸到自由空气的她,渐渐喜爱上了这片土地。王昭君禁不住捧起琵琶。与单于一道唱起了愿汉匈两族百姓永久和睦的《长相知》。 从王昭君出塞以后,汉朝和匈奴相处得很友好。在两家交界的地方,人们安静地放牧牛羊,耕种田地,边防城市也是到晚上才关城门,前后有60多年没打过仗。 匈奴人民很感激王昭君给汉匈两族带来了和平安宁。在她死后,为她建筑了很庄重的墓。两千多年过去了。昭君墓一直保存完好。她的墓就在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内。每年都有许多人去参观凭吊,怀念这位为汉匈两族架起和平桥梁的美丽使者。
2023-07-03 09:10:101

昭君和亲红色和白色区别

白色性能更加强。1、红盒昭君和白盒昭君,白盒昭君好一些,性能更加强。这两个设备他们的产品价格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白盒昭君他在性能方面提升很多,使用的是最新的处理器和发动机,所以它的性能方面提升很大,2、红盒昭君它使用的是老一代的传感器和处理器,所以性能方面很差,使用起来会出现卡顿的情况。3、综合来说,白盒昭君要好一些,他的性能更加强。
2023-07-03 09:10:271

和王昭君一起和亲匈奴的还有四名宫女,她们后面怎么样了?

历史上对这四人并没有详细的介绍,据传说有其中两名宫女做了王昭君丈夫的小妾,而另外两个则早早去世了,或许是因为不适应北方的环境。
2023-07-03 09:10:354

王昭君被称为“最美和亲公主”,为什么最后选择服毒自杀?

因为和亲肯定不是自己愿意的事情,而和亲到那边,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其他的什么,肯定没有原来的好,肯定也很难适应。但是是不是服毒自杀,在历史上是没有依据的。
2023-07-03 09:11:047

王昭君“幸免”汉元帝临幸之谜

汉元帝(前75~前33年),即刘],西汉皇帝。汉宣帝子。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爱好儒术。先后任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蘅等为丞相。宦官弘恭、石显为中书令,赏赐达钱一万万。又重用外戚史氏、许氏。统治期间,赋役繁重,西汉开始由胜而衰。 汉元帝竟宁元年春三月,匈奴呼韩邪单于,自请入朝,奏诏被批准。呼韩邪便由塞外启程,直抵长安,见到了元帝,行过胡邦最敬之礼以后,仍乞求元帝降公主以和亲。 元帝正担心边疆生出是非,希图暂时羁縻匈奴,省得劳民伤财,多动干戈,当下慨然允诺。等得呼韩邪退出,元帝回到后宫,却又踌躇起来,他一个人暗想前代曾有和亲故事,都是私取宗室子女,充作公主,出嫁单于。历朝以来,从没一次败露。现在呼韩邪亲自来长安,随从人等耳目众多,况且呼韩邪已经投降,今非昔比,若仍照从前的办法,必然露出破绽;但若以真的公主遣嫁蛮荒之地,于心不忍。元帝不禁愁眉不展。 当时冯昭仪在旁,她对汉元帝说:“后宫宫人上万,十之八九从未见过陛下一面。陛下平时要幸宫人,都是按图索骥,看见图画上面哪个美貌,就选哪个前来侍寝。这样拣取,就是陛下圣寿万年,也幸不完许多宫人。如今不妨选一个姿色平常的宫女即可。”原来元帝即位后,嫌后宫女子年长色衰,就下令挑选天下美女入宫,并让画工为她们摹画形貌,以便他每晚看图择其美者召幸。元帝便命人把后宫美人图,皆取至面前。元帝见了许多图画,哪有工夫细审,随便选定了姿色较陋的一个,命有司代办妆奁。 到了第二天,元帝特意在金銮殿上,设席宴请呼韩邪。酒至半酣,便命可将公主召出,以便与呼韩邪单于同赴客邸完婚。只见一群宫女拥出一位美人,袅袅婷婷地轻移莲步,走近御座之前辞行。元帝不瞧犹可,瞧了一眼,直把他惊得魂飞天外。原来此人真是一位绝代佳人。但见她云鬟拥翠,娇如杨柳迎风;粉颊喷红,艳似荷花映日;两道黛眉,浅颦微蹙,似乎有含着嗔怨的模样,仿如空谷幽兰,直令后宫粉黛失颜色。 元帝当下如丢了魂魄,忍不住轻轻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何时入宫?”她柳腰轻折,缓启珠喉,犹如呖呖莺声地奏道:“臣女王嫱,小字昭君,入宫已有三年了。”元帝听了暗想该女入宫多年,为何并未见过?可惜如此美貌,反让与外夷享受,本想把王嫱留下,另换一人赐与呼韩邪。回顾呼韩邪坐在殿上,只把一双眼睛尽管望着王嫱,不肯转动。元帝又恐失信外夷,且被臣民谤以好色的訾议。没办法只好镇定心神,嘱咐数语,闭着眼睛,将手一挥道:“这是朕负美人,你只好出塞去了!”呼韩邪看见元帝恍惚的神情,还以为骨肉远别而难舍,慌忙出座,向元帝跪奏道:“臣蒙陛下圣恩,竟将彩凤随鸦,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对公主优礼相待,子子孙孙,臣服天朝,决不再有贰心。”元帝听呼韩邪这番说话,仅把他的头连连点着,吩咐护送公主至客邸成婚,目送她起身出去,拂袖入宫。 心中怏怏地回宫后,元帝命将待诏宫女图取来细看,王昭君的画像十分中仅得形似两三分,还是草草描成,毫无生气。接着又把已经召幸的宫人画像一看,画工精美,比本人要胜过几分,始知画工作弊。便命有司将画王嫱容貌的这个画工缉拿审讯。有司将长安画工,一律传讯,当场查出,此人是杜陵毛延寿,为后宫画像时索贿不成的,都故意把花容玉貌,绘作泥塑木雕一般了无生气的平庸女人。案既审定,毛延寿欺君不道,绑出斩首。 王嫱字昭君,是南郡秭归人王穰的长女。王嫱入宫以后,照例须由画工画了容貌,呈上御览,以备随时召幸。毛延寿本是一名画家,写生最肖。只是生性贪鄙,屡次向宫女索贿,宫女都希望入宫见宠,大都倾囊相赠,毛延寿就从笔底上添出丰韵,能使丑易为西施、郑旦的容颜。若没有钱送他,便画作嫫母、无盐的丑陋相貌。只有王昭君家境寒素,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又生性奇傲未肯迁就,因此毛延寿刻意毁损。因此,几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后宫佳丽如云,毛延寿多年这样作弊,竟没有人察觉。此时,王昭君只得携了她的琵琶,跟着呼韩邪凄凉地走向漫天黄沙的塞外去了。 朝廷派出的卫护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万人空巷,争睹昭君风采;眼看如此风华绝代的美人,离开繁华的帝京,前往荒凉的胡地,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无不为之嗟叹不已。从长安到匈奴,是一望无际的大漠。昭君想到元帝和她分别时候的情形,心中十分凄苦,倘若不被画工作弊,一定得蒙宠幸。像她这般花容月貌,如在元帝身边,岂不是日夜笙歌?她一边走一边暗自伤怀。塞外是个不毛之地,每年自春至冬,地上不生青草。王嫱一个人自思自叹,自怨自艾,百无聊赖,无可解愁,只有在马上抱着琵琶,弹《出塞曲》,藉以消遣。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声声令人肝肠寸断。谁知天边飞过的大雁,见她如花美貌,听了凄婉的琴声,居然扑扑地掉落在地上。这个便是“沉鱼落雁”中“落雁”的典故。 出了雁门关,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直到天际。王嫱到了匈奴之后,呼韩邪倒也待她很好,号为宁胡阏氏。然而胡笳悲鸣,饮腥食膻,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逾岁生下一子,叫作伊屠牙斯。后来呼韩邪病死,长子雕陶莫皋嗣位,号为若L单于。那时王嫱尚是二十四岁的花样年华,若L单于见王昭君华色未衰,复占为妻室。她在匈奴已有数年,故国规矩,略知一二。胡人的习俗,父死可以娶母,她在若L登基的那一天问他:“你是胡人,我是汉女;你现在做了单于,我却不知从胡还是从汉?”若L道:“本国风俗如此,自然应从胡俗。”若L即封王嫱为阏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单于一样。后来昭君复生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又过十余年,昭君病逝。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四季都是青色,故时人呼为青冢。因她红粉飘零,远适异域,后人特为制了一曲,谱入乐府,名叫《昭君怨》。有人说是昭君出塞时在马上自弹琵琶,编成此词。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事迹,在《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然而,在长达六十余年汉匈和亲期间,众多担负“和亲”重任的汉宗室公主无一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身份不如宗室公主尊贵的王昭君的事迹却均史有详载,而且衍生了许多新的故事。究其原因,是昭君的低微身份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加上各种民间文艺、野史小说的流传,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所以其离奇的遭遇,留给后世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汉书-匈奴传》所载昭君和亲事迹尚属简单实录,《后汉书-南匈奴传》就已经增添了诸如“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补充记载了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再至乐府诗人笔下,则出现了“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亲”;“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等所谓“昭君怨”、“昭君叹”之类的歌咏之作。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小说、戏剧等等。可见许多关于昭君的记述是逐渐增多的,其可信度不免会大打折扣。比如在葛洪的《京西杂记》中,就增加了画工毛延寿因向王昭君索贿不成,把王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当时宫女众多,元帝选宫女只从画工呈上的画像上来识别美丑。 甚至关于昭君的名字也不能确定。一般认为,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但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王昭君姓王,名、字不详。根据西汉宫廷规矩,宫女从入宫之日起,即不呼其娘家名字,因而不详其本来名氏字号,王昭君也不例外。《汉书-元帝纪》第一次提到“王樯”时,这“樯”字是载运她离开家乡所用的舟楫相联系,即她是位船只载运而来的王姓姑娘。后来《匈奴传》又称“王蜣”,都不是昭君的本名,只不过是一个记音义的符号。《后汉书-南匈奴传》改为“王嫱”,才使其名统一起来。“昭君”两字为封号,非官号,因出塞前夕,必须提高她的政治地位,才能达到和亲的目的,于是赐封为“昭君”。久而久之,昭君、王嫱这些标志她政治身份或出身特征的称呼,被当成她的名字。 另外昭君出塞的原因,也有许多争议。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昭君耿直清高,不肯贿赂画工,于是画工把她画得很难看,自然引不起皇帝的注意和兴趣。久之,渐生苦守掖庭之怨,恰巧匈奴前来求亲联姻,她便主动请求出塞和亲。但后世有人考证,认为毛延寿画王昭君像的事不可信。还有一说认为,王昭君是一个平民出身的不同凡俗、胆识过人的宫女,为了摆脱宫廷牢笼的束缚,也为了汉匈两族世代团结友好,自愿应召,作为“和亲使者”远嫁匈奴。这恐怕有些特定时期意识形态对民间故事的曲解意味了。还是王安石说得好:“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至于昭君后来不从胡俗,服毒自尽,这都是民间附会,和汉人对贞操观念的想象与苛刻要求有关,并非历史事实。“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怎样,或许只有无边的青草知道了。
2023-07-03 09:13:051

王昭君作为四大美女之一,她出塞历史意义有哪些?

和亲西藏。
2023-07-03 09:13:167

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昭君出塞"圆满完成了"胡汉和亲"的伟大使命,对于促进当时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昭君做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后,胡汉之间50多年友好相处,北国边疆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做为历史上一种文化现象,创建了"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变"血染沙场"为"交欢玉帛",实现民族之间"双赢对话"的中国方式。这对于现代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2023-07-03 09:13:381

昭君是哪个朝代的

  四大美女杨玉环、貂蝉、西施、王昭君,而这几位美女自古就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王昭君是她们中的一个,不算论姿色、才艺不算最好的,论气节不输于其他三人。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王昭君吧,欢迎阅读参考!   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是东汉人。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1](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关于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出生于约公元前52年,名嫱,字昭君,汉族,南郡秭归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子,汉元帝时,她以民间子女的身份进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后来汉元帝召幸宫女全看画像,昭君来宫内时不愿意贿赂为自己作画的画师,所以画师就把昭君画的不怎么漂亮,自然不得见汉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汉元帝就按图像选王昭君去,在临走的时候,才发现昭君貌美、大方,把当时作画的画师都杀了,皇帝自己也后悔不已。   竟宁元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想娶一位汉族的女子为妻,汉元帝在众多的宫女中,就挑选出昭君担此重任。昭君其实也不想去,但是她是大汉的臣民,她必须为国家牺牲自己,她不是公主没有权利让别人代替自己去和亲,没有选择她只有默默接受。在临行的时候,她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明艳,在光鲜的面孔下是一张略带哀愁的脸,凄美得让众人窒息。单于很高兴,自己能娶到这么漂亮的女子,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车马一路颠簸,浩浩荡荡的人马穿过繁华热闹的街市,穿过清涧和一片片树林,身后的城市离昭君越来越远,她撩开帘子,看着故乡渐渐消失在自己的眼里,不禁泪水打湿了眼眶。她在心里哀叹自己命运的同时,又坚忍地选择了和亲。待来到了匈奴和大汉王朝的交界之处,带着满腹的忧愁和思乡之情,她下车抱着琵琶请求再为大汉弹一曲。于是,在黄沙弥漫的朔漠,一曲离殇回荡在无边无际的风沙中,马鸣风萧萧,飞沙吞噬她的娇躯,她的裙裾在风沙中翻飞,一曲终毕,余音袅袅,许是风沙眯了她的眼,泪水在她的脸颊滑落。   此去朔漠,与国与家一别,不知何日能重归,惆怅片刻毅然转身扎入漫天的黄沙中。随后的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壮的野草,顽强地活了下来。她一嫁再嫁,生儿育女。12年说短不短,远比人们的想像更悲惨、更凄凉。   王昭君在民间,是位身披红袍怀抱琵琶的哀怨女子,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朔漠中那一抹红色的背影,在宫内,她是位巾帼英雄,为了国家大义不惜牺牲自己。这些都是王昭君,又都不是,她在身后的美名都是别人给她扣上的帽子,没有人问过她愿不愿意到边远的地方,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文人骚客也七嘴八舌地抒情,恨不得与昭君同在一个朝代,做他的蓝颜知己。以致于,昭君的形象也烂俗起来,其实她不过就是一个弱女子,一个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幸福的"女子。看似风光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心酸。   大约走了一年,才到了了匈奴。初夏时节,处处水草丰美,马跃羊奔。沸腾的匈奴人,热烈欢迎这位新“阏氏”。20岁的王昭君与40岁的呼韩邪并辔而行,笑容可掬地望着自己的臣民。放佛这里就是她最后的归宿,然而等待她的是十二年冗长的痛苦。   据说,昭君的兄弟沾了姐姐的光,做了“侯爵”,有好几次都来看望了昭君,昭君本来就极其思念自己的国家,这远方来的客人还三番两次来探望,更加勾起了王昭君对家乡的思念,她每日每夜地盼着有朝一日能重回家乡,日升月落春去冬来,家乡缈缈关山远,盼来盼去反而觉得家乡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几千个日夜是对家撕心裂肺的思念。   她的丈夫比自己年长,老夫少妻,百般恩爱,好不容易体会到一点温暖,丈夫呼韩邪就去世了,只剩昭君和身边刚刚降生的小男孩儿伊图智伢师。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这时的昭君想这下该放我回去了吧。谁知,游牧民族的风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这无疑给昭君当头一棒,先是惊愕,继而羞愤,无奈王昭君失魂落魄地走进了复株累精心布置的新房,但让昭君更伤心的是,和昭君成亲后为杜绝昭君的儿子篡夺单于大位,复株累把她儿子杀死了。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自己的丈夫,这样的抉择让昭君生不如死。   复株累就是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此后的11年,是王昭君人生最稳定的时期,她又生下了两个女儿。当时,汉王朝和匈奴彼此相安无事很多年了,大家都称赞昭君和亲是何等的壮举,却不知她过得日子是有多凄惨,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了。昭君这次没再嫁,寡居了一年后,也撒手西去,而她死时才33岁。   扩展资料   有关王昭君墓的民间传说流传千古,内容丰富多样。这里重点介绍有关呼和浩特王昭君墓来源的故事。   一种说:昭君奉玉帝之命,要回天宫。临走那天,昭君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不久身体就缓缓上升,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急忙铲土搭土台,想要拉住昭君。昭君往上升,土台往上长。忽然半空中一声巨响,掠过一片红光,昭君便随光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留下一座山一样高的土台,就是青冢。   另一种说:昭君去世后,四面八方的匈奴人用袍襟掬土堆成了青冢。岁月悠悠,人们不断把土堆到青冢上,青冢就越来越高了。   据说:昭君青冢经历二千年风吹雨打,洪水冲刷,冢土不但不见减少,而是不断增高,也是昭君的神力所致。
2023-07-03 09:13:521

昭君和亲红色和白色区别

价格和规格不同。1、价格方面。昭君和亲香烟的红色裙摆的售价是每盒15元,而白色的价格为每盒16元。2、规格方面。红色香烟的焦油量是6mg,烟气烟碱量是0.6mg,而白色的焦油量为5mg,烟气烟碱量为0.5mg。
2023-07-03 09:13:581

王昭君作为和亲公主,在真实的历史上婚后生活究竟怎么样?

她婚后的生活还蛮幸福的,虽然她在呼韩邪单于死后又嫁给了他儿子,但两人年龄相仿,很是恩爱,后面还生了两个女儿。
2023-07-03 09:14:054

王昭君和哪个少数名族和亲

王昭君是汉朝的一个宫女,于汉元帝时和亲嫁给了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公元前32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即“王妻”。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匈奴族是生活在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匈奴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2023-07-03 09:14:471

汉武帝不是击溃匈奴了吗?为什么后来还要王昭君和亲?

导语: 自周朝北方的犬戎部落侵犯周朝以来,中国古代两千余年,北方游牧部落对中原王朝来说,始终都是最大的威胁。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养了成千上百的战马,利用灵活机动的骑兵袭扰中原,这对于历代统治者来说都是防不胜防。 不过即使面对凶狠的北方游牧民族,中原王朝还是曾经占据过上风的,那就是西汉时期。汉武帝雄才大略,将匈奴击溃,消除了这个威胁,但是到了东汉时期,为什么又要派王昭君去和亲?汉朝不是比匈奴强吗?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里面的原因。 匈奴的历史 据说匈奴族与华夏族同源,在夏朝灭亡以后,夏朝的一只后裔逃到蒙古高原,在吞并了其他部落之后,形成了匈奴族。 匈奴本是散落的部族,彼此之间争斗不休,没有统一的首领。因为彼此之间不够团结,所以他们的实力大都在内耗,没有资格和中原王朝争霸,直到匈奴族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将整个匈奴都统一了,这个人就是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是一个狠角色,他的父亲本来是要立他的弟弟为单于,但是冒顿单于隐忍多年,培养了一群忠于自己的亲信,将自己的父亲还有弟弟都给杀了。冒顿当上单于后,东胡决定消除这个隐患,就准备先礼后兵。他们先是讨要了冒顿最爱的千里马,后是讨要了冒顿的妻子,没想到冒顿居然都答应了。东胡觉得冒顿懦弱可欺负,就放过了他。积攒了多年后,冒顿一举发兵,占领了东胡,得以报仇雪恨。冒顿统一后又相继灭掉了其他部落,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 冒顿时期的匈奴帝国 冒顿在世时,他的领土比整个汉帝国都大得多。刘邦也曾前去进攻匈奴,最后却被冒顿困在了白登山。要不是刘邦采用了谋士的策略,贿赂了冒顿的妻子阏氏,让冒顿放弃了杀死刘邦的打算,刘邦才得以突围,捡回来了一条命。不过自此以后,汉朝就不得不与匈奴和亲,同时每年缴纳丝织品以及钱财。即使这样,匈奴还是会不定期的南下,袭扰汉朝的边境。 击溃匈奴 到了汉武帝时期,冒顿单于已经死了,在位的是伊稚斜单于。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不满自己的王朝受制于匈奴,再加上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得到了发展,不仅有了训练有素的军队,还有了足够的金钱对抗匈奴。汉武帝决心改变着一切,于是他在全国选拔优秀的将领,为进攻匈奴做着准备。 汉武帝画像 元光6年,即公元前129年,匈奴南下侵扰汉朝,汉武帝派遣了李广,卫青在内的三支军队进行反击,其中卫青率领的军队取得了胜利,这无疑让汉武帝看到了战胜匈奴的希望。汉武帝在此后十几年内,又是主动出击,在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的带领下,占领了祁连山下的河套地区,给予了匈奴很大的打击。 漠北之战示意图 尤其是漠北之战,卫青北上与匈奴的主力相遇。卫青以弱胜强,击溃了匈奴的主力,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在未来的十几年之内都无力与汉朝抗衡。汉朝的疆域由长城附近扩展到了漠北地区,汉武帝不愧是可以和秦始皇比肩的皇帝,他对匈奴的战争汉朝一改以前的颓势,扬我国威,实在是大快人心! 昭君出塞 可是汉朝的兴盛也只是一时的,匈奴在汉武帝在世的时候还不敢进攻汉朝,但是当汉武帝去世了,汉朝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他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尤其是在汉元帝即位时,他宠幸宦官,导致朝政混乱,汉宣帝才治理好的国家,在他手下就又败落下去了。 王昭君画像 虽然匈奴是没有再能大统一,分裂成了两个部落,彼此间争斗不休,但是就是其中一个部落侵扰汉朝也吃不消啊。匈奴部落的一个首领名为呼韩邪被击败,为了自保,他向汉朝称臣,并表示希望能娶一名汉女为妻,成为汉朝的女婿。对于这个要求,汉元帝也是很为难,他放下自己的身份,如果拒绝,就是打他的脸,到时候汉朝打不过匈奴,就太丢脸了,但是让自己的女儿去,舍不得,于是就决定从后宫挑一个人去。后宫没有人想去,但王昭君从民族大义考虑,就主动要求嫁给匈奴,汉元帝欣然答应了。 昭君的贡献 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把中原的文化传授给匈奴人。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据史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呼韩邪在两年后就去世了,根据匈奴的习俗,王昭君要嫁给他的儿子,可这与汉朝的习俗不符。王昭君从民族大义的角度出发,忍辱负重,遵守了匈奴的习俗,使得和平继续。 王昭君故里雕像 王昭君为实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而远嫁匈奴,开创汉朝与匈奴间60多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60年,加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去世后一直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许。如今,王昭君的青冢依然树立着,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朝拜。 结束语: 汉武帝是击溃了匈奴不假,但匈奴后来又东山再起了,依然成为汉朝的威胁。汉元帝采取和亲的方式,虽然是因为国力衰微,但也维护了和平。王昭君为了和平,依然毅然北嫁匈奴,她的精神是可贵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他我们都可以说是红颜祸水,祸害了朝政,但王昭君一个弱女子承担了维护汉朝和平的重担,我们是不会忘记她的!
2023-07-03 09:14:531

汉宫秋的故事与正史记载的昭君和亲,有何不同

昭君是主动要求出塞的,而她之所以甘愿远嫁匈奴的原因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也就是由于入宫很长时间了,却一直没有得到皇上召见的机会,因而心生悲怨,于是决定出塞。这其中没有提到任何画工、画像的事情,更没有提到毛延寿的事情,在《汉书》、《后汉书》的其他章节中也没有提到此事。画工毛延寿的事情只是在《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中开始被提及,然后在诗词、传奇、戏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描绘叙述,但在正史中却一直没有记载,因而所谓昭君被毛延寿所害之事并不可信汉元帝从来没有宠幸过王昭君。连这个人也不认识。看见后是否觉得她美丽得惊天动地而后悔按照历史记载好像也没有。不过是掖庭的一个秀女。对他来说连人也不算。王昭君才是当时魄力很大的女子。觉得有得老死宫中不如去匈奴做阏氏好。这种境界也算是非常大胆,也是野心勃勃的女人。元代这种东西都是胡编乱造的。满意请采纳
2023-07-03 09:15:001

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
2023-07-03 09:15:072

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王昭君后来嫁给了匈奴族一个部落的单于:呼韩邪。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时的秀女,选入宫里后,因秀女过多,元帝无法一一查看,就让画工毛延等人画美人像。画工乘机勒索秀女们的钱财。昭君不愿收买画工,于是毛延故意把昭君画丑,让其失去见元帝的机会。  昭君不愿将此生埋没于深宫,恰好此时呼韩邪于前来叩关和亲,昭君就自请出塞,得到元帝的允许。当然,后来元帝发现昭君的美貌,当已无法挽回,就杀了毛延以泄愤。
2023-07-03 09:15:153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汉族,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曾经,我们给她的历史功绩是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最近,她也被请出了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教材编著者称冒顿、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的消失,是新教材删除了“汉匈战争”相关内容的结果。对此,王昭君说,删除“汉匈战争”她管不着,让冒顿、卫青、霍去病等人消失,她也管不着,而她本人自己的“消失”感觉轻松不少——嫁个人怎么能嫁出半个世纪的和平呢。王昭君说,她嫁匈奴是想要跳出宫女角色的结果,而她身上的历史光环,不过是后世文人“追加”的结果,与史实不符,2000多年来,她一直想要甩掉这个包袱。现在好了,别人替她把这包袱给甩了,她终于给安心地睡个好觉了。王昭君首先说,嫁人是一个妇女的权利,当初,她到汉宫多年见不着皇帝的影子,后来,听说匈奴的单于来汉朝娶媳妇,她就报名了。嫁给匈奴的匈奴的单于与见不着皇帝的影子相比,是实实在在的,那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幸福。王昭君说,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人早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和亲是带不来和平的,汉代、唐代先后有十多位公主和亲,有些还是正牌公主,但也没听说谁带来和平的,而所谓她和亲带来的和平不过是个巧合而已——那时,匈奴已经被打得不行了,南匈奴投降了,汉朝又帮助南匈奴收拾了北匈奴,一方面匈奴惧怕汉朝的武力,另一方面他们确实也在草原上折腾不起来了。和平从来都是用拳头打出来的,不是靠女人带来的,她嫁匈奴后半个世界的和平,当然也是汉朝人打出来的,与她本人没有多少关系。而把这件事儿当个事儿地说出来的是元代诗人赵介。赵介认为她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她的故事因此成为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她说,事实和史实都是清楚的,没有霍去病等汉代名将浴血奋战,击溃匈奴,就是有成千上万个王昭君和亲匈奴都不会带来汉匈的和平。她说:“我一个女人,在这边地位有限,也就匈奴的妃子,还不是正妻,正如史书上说只能教匈奴人织织布什么的,怎么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你们说我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加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这确实抬高我了,抬高得让我受不了。”她说,如果当时匈奴还有汉初那个实力,他们还不将边塞闹翻天了。无论如何,因为她和亲而带来半世纪的和平都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王昭君接着说,文学就是文学,历史就是历史,把她从教材删除,就是把历史中的文学水分剔除。中国人总喜欢把文学当历史读,读着读着就把文学与历史给混淆了,甚至把文学看得比历史还历史。比方说,把《三国演义》当历史,把《岳全传》当历史,甚至把《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都当历史,比方说研究和她一样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靠的基本就是诗,白居易等人的诗,可信度确实有那么一点点低。她说,在汉代的正史里,出现关于她的记载,其实就那么几十个字,汉代的正史甚至到最后把她“忘”了,以至后世的人们研究她在匈奴到底嫁了几嫁、活了多少岁都得靠野史,也让她的死有了服毒自杀说。又说,那个《报汉元帝书》其实就不是她写的,因为有这个东西的时候,汉元帝已经去世两年了,而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事,更不可能把它写得那么露骨。(报汉元帝书: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这都是那些文人们总得她在匈奴那边生活得不容易,才搞了这么个角色,还有被称为她个人作品的怨词也是这么个角色。(怨词: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王昭君说,再不容易也比待在汉朝皇宫里的好,女人总得是要嫁人的。呼韩邪单于死后,她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她不能接受,想到了回来,但汉成帝令她遵从胡俗,她只得下嫁。她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即须卜公主,小女即当于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她自此寡居。但有人因此说,匈奴又让她再嫁,她不愿从胡礼,最终吞药而死,这都是历史被文学化的结果,不可信的。王昭君最后说,现在,仅她的墓地就有三处,一是内蒙古昭君墓,座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山西昭君墓,位于晋西北与内蒙接壤的朔州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河南昭君墓,是位于许昌市襄城县十里铺西的一古冢。她说,她一个人有这么多的墓地,主要是因为后世对于民族团结与和平安定的向望与纪念,这个没有错,但应该把“追加”在她身上的和平功绩还给那些历史上真正为和平做过贡献,甚至流血牺牲的人们,比方说卫青、霍去病以及窦宪、耿秉等人,而不是她。她最后补充说明了一句:“把卫青、霍去病与我和冒顿从教材里悄悄删去,真是太不厚道了……我与卫青、霍去病不可同日而语啊!”(文/路生)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2023-07-03 09:15:222

昭君和亲杀精吗?

赵军和倾世为了两国的友好相处为了人民的安稳
2023-07-03 09:17:095

历史上和亲的公主这么多,为何王昭君会这么出名?

王昭君当时和亲的是匈奴国家,他过去后给匈奴带去了汉族的文化,可以说是为了汉朝和匈奴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23-07-03 09:17:245

历史上和亲的公主很多,为何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最出名?

因为她们两个人做出的贡献是最大的,同时影响力也最大。
2023-07-03 09:18:424

王昭君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一、评价:1、王昭君和亲远嫁匈奴,历来被认为是件极其悲惨的事。王昭君本人的想法具体如何已经不要紧,倒是透过后人对此事的解读,能看出历朝历代的婚姻观、地域观和审美观等。2、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二、简介: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汉元帝时期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2023-07-03 09:19:194

昭君出塞有何积极作用?

外交 联姻
2023-07-03 09:19:376

王昭君为什么会由一名宫女,变成一名公主去和亲呢?

匈奴的部落首领呼韩邪单于,为了避免西汉的攻打,主动恳求迎娶汉朝公主,缓解关系。可是皇室公主没有人愿意去,王昭君主动站出来去和亲,于是汉文帝把王昭君封为公主,远嫁匈奴,成为了和亲的使者。
2023-07-03 09:19:525

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和亲后为何只活到33岁?

因为匈奴地区的生活条件不好,再加上王昭君每天努力劳动,所以身体比较虚弱。
2023-07-03 09:20:394

昭君和亲香烟为什么不好买

因为昭君和亲香烟已经停产了。生产成本高导致昭君和亲香烟已经停产。昭君和亲香烟是款细支的女士香烟,低焦低害香烟的代表作之一,相比该品牌的狼图腾焦油含量还要低,烟味清香。
2023-07-03 09:21:161

昭君出塞时汉朝皇帝,和亲对象意义?

昭君出塞时汉朝皇帝是汉元帝刘奭;史书上对王昭君的记载不多,仅仅不足150字。王昭君,名嫱,为西汉南君秭归人(今属湖北),晋代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是齐国王襄之女,因出身杨洪武核雕《昭君出塞》平民,身世详情没有考证。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汉元帝时,元帝答应呼韩邪单于提出的和亲要求,决定从宫人中挑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宫女,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深明大义,主动“请行”。昭君出塞,实现了匈奴人民向往和平愿望,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阏氏为匈奴语,王后之意)”。意义:1、促进民族大融合,增进汉族与匈奴的文化、风俗的交流;2、拉拢呼韩耶单于,使大汉北部免受北匈奴的骚扰,分裂匈奴,使汉朝得到和平发展的机会;3、“和亲”成为后来历代中原王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政治手段。
2023-07-03 09:21:241

都是和亲远嫁,为何文成公主风光大嫁,而王昭君却让人怜惜?

因为文成公主是皇帝的亲女儿,而王昭君却只是被选入后宫的一个平凡女子,所以她的地位自然没有文成公主高,自然也不及文成公主风光。
2023-07-03 09:21:326

为什么说“昭君出塞”留下了空白和谜团?

因为王昭君本身不属皇室,那么汉朝史书对她的记载不多。而且她出塞后,出使匈奴的使者归来也并没有带来许多信息,所以时间一久,留给后人的就只是谜了。 而她的陵墓之谜是因为她的贡献很大,后人为她铸建了许多石碑之类的东西,到了今天,就已分辨不出哪座是真坟了。
2023-07-03 09:22:272